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五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五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第六门第三子摄颂曰。

勇健与宝器  妙光兰若中

因能活开医  不度损众者

佛在广严城猕猴池侧高阁堂中。时有众多婆罗门长者等。在大集处共为议论咸作是语。沙门乔答摩常怀耽欲。及声闻众亦复多贪。作是语时有勇健长者亦众中坐。闻斯语人诸答已曰。此事未知我令仁等自当目验。大师世尊为是多欲为是少欲。及声闻众亦复如是。长者归舍总观所有金银器已。往诣佛所礼双足已。奉问起居在一面坐。尔时世尊为彼长者。宣说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长者离座偏露一肩。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愿降慈悲并苾刍众。明当就宅受我微供。佛默然受。时彼长者知佛受已。奉辞而去。长者亦复请诸外道。白言。我于明日请佛及僧就舍而食。仁等亦可于彼同餐。次诣城中婆罗门诸居士等。报言。我请佛僧及外道众。明于舍食。仁等亦可共来随喜供奉佛僧。长者即于其夜备办种种上妙饮食。若啖食若嚼食。于晨朝时敷设座席。安置水盆齿木豆屑所须事已。令使白佛。饮食具备愿佛知时。

尔时世尊将诸圣众。于日初分执持衣钵。往诣长者设供之处就座而坐。长者即共婆罗门诸居士等。持好金银琉璃颇梨殊妙盘器。欲于佛僧次第行与。佛告阿难陀。汝今宜去告诸苾刍。此是长者意欲试察行四宝盘。汝等皆不应受。尊者庆喜受教而告。苾刍依教竟无一人辄受其器。长者见已即取赤白铜器。次第行与奉上妙食。手自供养皆令饱满。饭食讫嚼齿木澡漱已收钵器。长者便取卑席对世尊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并说施颂铎敧拏已从舍而去。时诸外道并作非法形仪随情乱坐不依次第。长者即告守门人曰。若见外道持金银琉璃颇梨宝器而出门者。汝可夺取。若言长者与我者。答曰。与仁暂食非是总施。若不还者即可打攥强夺其器。长者便以四宝盘器行与外道。彼便高声从索与我金盘。或云授我银器。遂便撩乱忿竞交兴。杖打手擒拳欧脚踏。共相陵辱无可观采。长者见已现嗔怖相。令其静息次行食与。彼既食罢各持器去。门人遮止答言。长者与我。汝何见遮。答言。暂时与食非是长施可留而去。彼不肯留。门人遂打。倍更纷纭嚣声外彻。广严城中所有居人男女大小。闻是事已并皆云会。长者告诸人曰。仁等颇见佛及苾刍与外道众差别相不。答言。我见。长者曰。佛及圣众少欲知足。非如外道鄙恶法律而相摄诱。诸人倍更于佛僧众深生敬重笃信弥隆。设有不信及处中人。亦于佛众起敬信心。尔时世尊既到住处洗足已。在大众中就如常座。既坐定后告诸苾刍曰。少欲之行有斯胜益。故诸苾刍不于金银琉璃颇梨宝器中食。食者得越法罪。若离欲人随施主意。若是凡夫。或往天上。或至龙宫。彼福业力设食之时。皆是金等妙宝盘器无余杂物苾刍恐犯不敢取食。以缘白佛。佛言。若于其处无余器物可求得者。设金宝器亦应取食勿致疑惑。

佛在室罗伐城。时此城中有一长者。大富多财受用丰足。如毗沙门王。娶妻未久便觉有娠。其妻即于是日形貌光彩异于常时。月满之后便生一女。颜容端正人所乐观。令色妍姿众相具足。于其诞日室中明照犹如日光。休应嘉声流遍城邑。诸人共议。有某长者诞生一女。容仪挺特见者乐观众相圆满。初生之际室有光明犹如日光。于日日中有千万人。发希奇心集长者舍共观希有。于时他方有一相师善闲先兆。闻其奇异亦往观瞻。见希有已四顾而望。告诸人曰。君等知不。此女具相举世皆无。准依相书当与五百丈夫共行欢爱。诸人报曰。看此殊相。五百未足为奇。四远皆闻相师所记。竞来观察阗噎街衢。是时长者经三七日后为大欢会。命聚宗亲为女立字。皆云此女当作何名。咸言。诞生之际室有明照犹如日光。应与此女名曰妙光。长者遂使养母八人共为瞻视。广如余说。乃至童年稍渐长大。容华雅丽庠序超伦。伎乐管弦无不备习。光彩赫奕绮服芬芳。于己宅中鲜明遍照。犹如天女处妙花园。观此奇姿仪容可爱。威光挺特举世无双。假使隐遁仙人离欲之辈。尚能牵彼起染欲心。何况无始时来积集烦恼。淫欲增盛年少丈夫而不迷惑。其父昼夜及以家人。防守严更无由得睡。

时憍萨罗主胜光大王太子大臣。并余国主王子之类。咸共问亲求为婚娶。由妙光女相师授记。与五百人共行欲事。皆生讥耻不共成亲。然于宅中内外人满。门窗户牖皆共窥看。虽备守防难为禁止。长者见已恐贻家祸。情地无安即便念曰。女年长大虽非偶类求者当与。人皆耻向靡见只迎。于是长者见无人取心生忧恼。病苦婴缠身形羸损。时此城中有一长者大富多财。娶妻未久即便身死。如是展转更索余妻。第二第三乃至于七悉皆病死。由其先世作妻短命业恶向流布。遂令时人与其著字名曰杀妇。时杀妇长者独居难活更觅余女。至彼女家问其婚事。父母报曰。岂我今欲杀自女耶。遂更思量求诸寡妇。诸人答曰。岂我今欲杀自身乎。长者诸处觅妇不得。遂于妻室断绝求心。即往外道沙门婆罗门及诸杂类梵行人所。与之共住。长者念曰。我父先是属佛邬波索迦。更复何烦随诸外道。我今宜可与佛弟子而为共住。渐申供养终当出家。即便数往逝多林中。有旧知识问言。汝数入寺求出家乎。答曰。我今无事。已是出家何劳更作。彼问其故。报曰。我一妇死更取还亡。如是二三乃至于七。世人著字唤为杀妇。并由前世恶业所招。我自思念。父先属佛。更何所之遂。即发心投苾刍众。知识报曰。虽知如此。然于妻室道理终须。若无男女宗胤将绝。更可求觅诸余杂类。答曰。我欲如何。但所求者皆云岂我欲杀女耶。若尔何不求诸寡妇。答曰。比亦见求。彼云。我岂自杀。若如是者妙光美女何不往求。答曰。相师授记通五百人。岂令我家作淫女舍。一切丈夫悉皆舍弃。报曰。汝有信心谁复辄入。唯除苾刍时来过顾。汝今可问。答曰。彼多不肯见娶于我。报曰。彼亦忧劳或相适配。长者即去到彼家中。彼父见已唱言善来欲何求觅。对曰。中心有愿未敢在言。父曰。说亦何损。答曰。欲求妙光以为婚对。报言。相与。即设盛礼以女娶之。车马宾迎将归室内。便以家中所有锁钥悉皆付与。语言。贤首。我室旧法归依佛僧。此是福田无余归趣。汝可随时数申供给。答曰。善哉。我当随作。时彼长者于日日中延请苾刍就舍而食。妙光自手常为供养。若见苾刍颜容姝好色泽超伦者。即记在怀。是时长者有缘暂须外出。报言。贤首。我于某处有事须行。汝于福田供承莫绝。答曰。如是。长者复去报苾刍曰。我有他缘须适余处。唯愿圣者于日日中就舍受食。答言。愿汝无病。我当就食。长者行后苾刍就宅。是时妙光以夫不在。于苾刍前现其姿态作娇媚相。苾刍见已各并食讫。还至寺中更相告曰。仁等知不。过失相现今欲如何。一人告曰。我明不去彼何所为。一人复曰。我乞食人当行乞食。诸人云善。苾刍明日无一人去。后时长者事了归家。问妙光曰。圣者福田。常来食不。答曰。一日来食后更不来。长者思量。岂非此妇于圣者前现娇淫相彼惧过患是故不来。便向寺中殷勤重请。答曰。我是乞食人可依常法。白言。圣者。我已忖知。更不同前恐生过患。苾刍便受。彼礼而去。便于他日苾刍就食。长者遂遣妙光入室返系其户。长者户外自手授食。苾刍食时妙光室内生分别想。某甲圣者如是足踹如是腰背。胸项面目乃至头顶。如是系念分别便生极重爱染。遂被欲火内外烧然。遍体汗流奄便命过。苾刍食讫如常澡漱。为说颂已辞之而去。长者开户唤妙光曰。汝可出来我欲共食。彼既命终寂无言向。长者便入见躄于地。谓是睡著欲令警觉。以手推摩方知命过。悲啼哀惨告家人曰。我是薄福下品之人。如斯宝女忽然见弃。可报诸亲云女身死。宗亲既聚悉来号哭。椎胸懊恼。自扑于地。或于长者兴骂詈言。如是纷纭遂便日晚。以五色叠装饰丧舆送至林所。是时去林不远便有五百群贼。余处行盗来此居停。路有一人见贼营已遂生是念。妙光美女今已身亡。四远宗亲俱送林所。勿此群贼因生过患。我宜速去报彼令知。到林告曰。去斯不远有五百贼欲至于此。君等急去勿令相害。诸亲闻已盛备丧仪。令人守护衔悲抆泪各并入城。其诸贼旅遂到林傍。防守之人随处逃窜。诸贼遥见种种庄严。皆共往观无不惊怪。去衣共阅见彼容仪。虽复神亡俨然如活。观其容貌不异平生。共相谓曰。斯女妍华昔所未见。纵令远觅此类难求。各起染心共行非法。即敛五百金钱置侧而去。至天晓已四远闻彻。妙光虽死余骸尚得通五百人获金钱五百。诸苾刍众亦复闻知。时诸苾刍咸皆有疑。请世尊曰。妙光前身曾作何业具足光明。初诞之时室皆照曜。今虽身死通五百人得金钱五百。世尊告曰。汝等苾刍。其妙光女前身作业终须自受。果报熟时无人相代。乃至一颂广如上说。

汝等应听。此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有迦叶波佛出兴于世十号具足。于婆罗痆斯施鹿林住。时此城中王名讫栗枳。为大法王。安隐丰乐无诸贼盗。广说如余。时彼世尊化缘既尽。如薪火灭入无余依妙涅槃界。是时王及诸人。于佛遗身盛兴供养。焚烧既毕收其舍利。起窣堵波纵广一逾缮那高半逾缮那。有居士女见塔形仪极生渴仰。遂以明镜系相轮中而发弘愿。愿我来世所在生处。光明照耀犹如日光随身而出。汝等苾刍。昔居士女即妙光是。由昔悬镜发愿力故。今获斯果身如日光。生时光曜遍满于室。又复应知其身虽死有五百人共为交会复与五百金钱。此昔因缘汝等应听。于往昔时婆罗痆斯王名梵授。为大法王。广如前说。当此城中有一淫女名曰贤善。颜容端正人所乐见。其王亲舅先与交通。时有五百牧牛人。至芳园中共为欢戏。各相谓曰。我于园中是事皆足。唯无少女共作交欢。可觅将来。众皆云善。欲取谁来。皆云贤善。即往其所报言。少女。可至芳园共为欢戏。报云。若得金钱千文。我当共去。无者不行。答曰。且取五百。待欢戏罢五百方还。女云随意。诸人即与五百。报云前去。我严香花著衣服已后即随行。诸人去后女寻生念。我若与彼五百人通。得存活不。已留五百其欲如何。遂起异计。王之亲舅曾与我交。若作依凭或容救济。遂令婢使往诣舅边作如是语。我忽失意于五百人取五百金钱许为欢戏。我若与彼五百人通理难存活。如其不去倍罚金钱。我与亲舅先曾得意。如何方计得使消通。婢到具说。舅依王力不令女去。亦不还钱。于时世间无佛。有独觉者出兴于世。哀恤贫穷依下卧具随得而食。世间唯有此一福田。时此独觉人间游历。至婆罗痆斯求寂静处欲为安止。见五百人一处聚集。共见尊者身心俱寂特异常伦。此真福田卒难遭遇。宜兴供养以植来因。即共筹量办好饮食。盛使满钵虔奉圣人。独觉常仪口不说法。唯现身相令发善心。即腾虚空现诸神变。于身上下水火流光。凡夫见通疾生信敬。犹如大树。崩倒全身礼彼上人。各发弘愿。我于如是真实福田所申供养。以此善根愿与贤善淫女假令身死酬钱五百共彼交通。汝等苾刍应知。往时贤善女者即妙光是。昔五百人即五百群贼是。由于圣者兴供养故。复由发愿彼之业力。于生死中受诸流转。五百生内常与五百金钱共行非法。乃至今日妙光淫女。其命虽终于彼遗骸。还与金钱共行恶事。是故汝等当知作业无人代受。乃至一颂广说如前。汝等应舍黑杂修纯白业。如是应学。诸苾刍众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尔时世尊作如是念。由诸苾刍向如是家受饮食时有斯过患。告诸苾刍曰。其妙光女由于苾刍。起分别想遂令命过。是故汝等不应行诣如是人家受其供养生斯过失。若有苾刍诣如是家生过失者。得越法罪。

佛在王舍城。有一苾刍是修定者。彼便数往阿兰若修习禅思。时有魔女生非法心。请苾刍食苾刍不受。彼作是语。圣者若不见受。我当于仁作无益事。答言。大妹。我持戒者。汝复何能作无利益。彼即对前作不忍声。从是以后常求其便。时彼苾刍曾于静处以衲裹身忽然睡著。魔女见已作如是念。此即是我报怨之时。即擎苾刍向影胜王所住阁上。王正睡著。即以苾刍放在王上。王遂惊觉问言是谁。答曰。我是沙门。问曰。是何沙门。答曰。是释迦子。王曰。圣者何故来此。彼即以事具向王说。王曰。何故于此怖难之处而为居止。若我于佛未生信者。必于仁处身命不全。亦复能令圣教沦丧彼闻语已默尔而归告苾刍众。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作是念。此由苾刍于怖难处而为居止有斯过患。即告诸苾刍。大王影胜善说讥嫌。是故苾刍不于如是怖难处而为居止若有住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身生痈痤。能治医王因来见患即便为破。有缘别去不与安药。于时苾刍转增痛苦。时诸苾刍见其苦痛。更相告曰。诸具寿。若有解者可为除苦。时有少年苾刍即便为作医王自念。我向破痈痤不与安药今宜可与。即行问曰。我为破痈未与安药。答言。已作。问曰。是谁。答曰。是少年者。医王察看知是好药报言。若于他日我不在时应如是与。答曰我且随宜权行此法。然佛世尊未见听许。报言。世尊大悲必应开许。苾刍白佛。佛言。若诸苾刍有善医者。应与安药。可在屏处勿令俗见。若敞露处作者得越法罪。

缘在室罗伐城。时有净信婆罗门居士等。来诣寺中问苾刍曰。我有如是病当服何药并啖何食。时诸苾刍不解医者一无言答。其善医者亦复生疑不为陈说时诸俗旅不乐而去。苾刍白佛。佛言。若有苾刍善解医方。应为陈说此成无犯。

缘处同前。尔时世尊现大神变已。威伏外道庆悦人天。所有外方诸非人众。随其住处城邑聚落。设在世界中间。亦皆俱来诣室罗伐城。世尊大师常为天龙药叉。憍萨罗主胜光大王胜鬘夫人行雨夫人仙授故旧毗舍佉鹿子母。更复有余诸来大众。饮食衣服共申供养。令诸来者皆得充足。有诸非人亦生爱著。咸依此住不还故居。若起欲心即便变形为夫婿像。共其妇女而行欲事。所生男女作非人形。手足头面异常人像。或有其眼赤黑。或有头大身短。或有发色纯青。或有杂兼黄色。其母见已便大惊惶。遂于险处弃其孩子。彼非人父见其子时为加精气。或有初生之际影向人形。及其大已作非人像。其母亦复同前弃掷。鬼父见时便加养育渐至成人。时六众见已共相告曰。难陀邬波难陀。彼诸黑钵窃我门徒。长养成人即便将去。我今摄敛如是门徒。令诸黑钵不复牵诱。时邬波难陀于日初分。执持衣钵入城乞食。便于路次见黄发人。即作是念如此形仪非黑钵所养。若出家者我当度脱。即便就彼问言。贤首。汝谁家子。答曰。我无依怙唯独一身。若如是者何不出俗。答曰。谁复与我黄发之人作出家师主。报言。贤首。大师教法以慈悲为上。汝若能者我当与汝为出家师。彼生喜悦随至寺中。即与出家并近圆事。于数日内教行法已。报言。贤首。汝可不闻鹿不养鹿。室罗伐城土地宽广。父所行处乞食资身以自存活。即于他日执持衣钵入城乞食。时有女人持食出施。见彼苾刍推胸告言。谁与仁者黄发之类而为出家。答曰。邬波驮耶邬波难陀。报言。除彼恶行。谁更能于世尊教法令生过患。诸不信者于衢路中村坊之所。共为讥诮。沙门释子所为非法。黄发之辈亦度出家。苾刍白佛。佛作是念。由诸苾刍度如是人出家有斯过失。是故苾刍不度黄发。告诸苾刍。时诸俗旅诃诚宜应法。是故苾刍不应与彼毁法众人而为出家。若有作者得越法罪。如佛所说。如是等类不与出家。苾刍不知何谓毁法众人。佛言。有二种鄙恶毁辱法众。云何为二。一谓种族。二谓形相。言种族者。谓家门族胄下贱卑微贫寒庸品。客作自活饮食不充。或旃茶罗卜羯娑木作竹作浣衣酤酒猎师等类。是名种族鄙恶。云何形相。谓发有黄青赤白。或发如象毛。或复无发。或复头粗长匾。或作驴头。或猪狗头。或作诸傍生耳。或复无耳。或时眼有诸病。谓黄赤太大太小等。或时眼瞎耳聋。或时牙齿有病或复无齿。或复截根二根下坠风病。或复全无。或身太粗太细。或羸瘦。或皮色可恶。或时手足不具。或疥癞等病。斯等皆是大仙所遮不应度脱。如有颂言。

汝于最胜教  具足受尸罗

至心当奉持  无障身难得

端正者出家  清净者圆具

实语者所说  正觉之所知

时邬波难陀持其黄发卖与戏儿。佛言。若卖发者。得窣吐罗底也罪。

第六门第四子摄颂曰。

驮索等三同  忘由绪并问

大神通大药  刀子下天宫

缘在室罗伐城。时具寿邬波离有二求寂。一名驮索迦。二名波洛迦。此二相亲情怀莫逆。一告一曰。汝可近圆。我于亲教并及汝身。皆为给侍不令有乏。彼闻语已亦如是说。时此二人更相护惜。竟无一人受近圆者。时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颇得一亲教师一屏教师一羯磨师得与弟子二人同时受近圆不。佛言得。此二谁大。佛言。无有大小。得与三人同受不。佛言得。此三谁大。佛言。亦无大小。得与四人同受不。佛言不得。何以故。非众为众而作羯磨。理相违。故若如是作者得越法罪。世尊。此等诸人既同时受无大小者。云何致敬及为知事人并受利物。佛告邬波离。此等诸人不应相礼。若作知事及受利物。随他差与而领受之。

缘处同前。时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当来之世。人多健忘念力寡少。不知世尊于何方域城邑聚落。说何经典制何学处。此欲如何。佛言。于六大城。但是如来久住大制底处。称说无犯。若忘王等名欲说何者。佛言。王说胜光。长者给孤独。邬波斯迦毗舍佉。如是应知。于余方处随王长者而为称说。若说昔日因缘之事。当说何处。应云婆罗痆斯。王名梵授。长者名相续。邬波斯迦名长净。随时称说。若于经典不能记忆。当云何持。佛言。应写纸叶读诵受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五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一·李通玄
  卷五百五十五·佚名
  中国今日所需者是何事·太虚
  集诸经礼忏仪卷上·智升
  俱舍论记 第十八卷·普光
  卷第九十八·李通玄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佚名
  佛说妙好宝车经·佚名
  卷第十九·呆翁行悦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佚名
  菩提資糧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二·介庵悟进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序·智顗
  卷十六·佚名
  卷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谒遇·汤显祖

    【光光乍】〔老旦扮僧上〕一领破袈裟,香山<山奥>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 多多照证光光乍。小僧广州府香山<山奥>多宝寺一个住持。这寺原是番鬼们建造, 以便迎

  • 丁集第六·钱谦益

    王尚书世贞七十首【寓怀(以下《四部稿)】文景体恭俭,陈粟俯丘山。易世因其资,气欲盖九蕡。柏梁既以灾,建章遂造天。蜀汉穷材木,少府罄金钱。原麓既如髡,闾井宁不然。感此池上翁,精灵泣帝前。天心维仁爱,毋

  • 卷194 ·佚名

    刘克庄 卫生一首 沙虱鬼车微物尔,偶然逢彼立灾身。 朵颐唇吻中伤汝,射影疮疣点污人。 读卫生书思解毒,持降魔咒竟无神。 寄声禽大休轻出,莫向荒山点水滨。 刘克庄 未开梅 老树天机早,潜回一点

  • 卷十三·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三 【起辛亥宋高宗绍兴元年尽丁巳宋高宗绍兴七年】凡七年 【辛亥】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春正月以张俊为江淮招讨

  •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  平番始末下(明)許進 撰·邓士龙

    (平番始末,二卷,明許進撰。許進,字季升,河南靈寶人。成化二年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事蹟詳明史卷一八六本傳。) 平番始末下 敕至,余乃先遣撫夷指揮楊翥往諭哈密都督奄克孛剌、寫亦虎仙,令其差人潛入哈密探聽阿黑麻及牙蘭消息。

  • 卷四十七典礼四·冯煦

    印信凡文武官印信、关防、图记、条记有更建应改铸者,因模糊应换铸者,均详请巡抚题请,由部奏明铸造颁发。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奉上谕:嗣后除贺本外,均改"题"为"奏"。定制:凡印官有更建则给以新印,而废其故,敝亦如之。印成,付仪制司

  • 尚書古文疏證較閱姓氏·阎若璩

    大興黃叔璥玉圃 建德沈 琨寧遠奉天高士鑰景萊 維揚馬曰璐半查山左曹 涵巨源 新安程荀龍桐江武陵王連璧孔庭 陽曲張耀先思孝紹興羅 綸靜章 儀徵蕭 理貫夫淮安吳 泰方嶽 新安孫士勉侶安奉天蕭 欽時亮 新安

  • 泰伯篇·王夫之

    一集注言&ldquo;夫以泰伯之德,当商、周之际,固足以朝诸侯而有天下矣,乃弃不取&rdquo;;又云&ldquo;其心即夷、齐扣马之心&rdquo;;于义明甚。金仁山徒费笔舌,止欲斡旋太王无翦商之志,乃谓泰伯之让天下,让于王季。不知太王而非有

  • 孟子集注考证卷五·金履祥

    萬章上旻天仁覆閔下【毛公詩傳曰尊而君之則稱皇天元氣廣大則稱昊天仁覆閔下則稱旻天自上降監則稱上天據遠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爾雅曰秋為旻天】長息【魯人見後篇】不若是恝【至】於我何哉【恝無情之貌我竭力耕田共為子

  • 卷七十四·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七十四冠义第四十三【冠古乱反】正义孔氏颖达曰郑目録云名曰冠义者以其记冠礼成人之义此於别録属吉事按略说称周公对成王云古人冒而句颔注云三皇时以

  • 卷之六·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六仁父子之仁《宋史》: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五月一曰太子生,後宫李氏所出也。知开封府周起方奏事,帝曰:知朕有喜乎。起曰:不知也。帝曰:朕始生子。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李氏,杭州人,初入宫侍刘修仪,庄重寡言,帝合为

  • 卷四·佚名

    △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二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白第四王子能伽奴言:乃至发愿亦复如是,尔时佛告阿伽那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菩萨道时。以金刚慧破无量无边众生诸烦恼山。大作佛事然後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

  • 清净品第八(此品摄第九叹品)·佚名

    远行地摄方便波罗蜜伽陀。色清净故果清净,果色二同一切智。若一切智清净时,如虚空界不断坏。菩萨出过於三界,断尽烦恼而现生。无老病死现灭度,斯即是行般若行。世间欲色之淤泥,愚人处中如风旋。亦如鹿在屋中转,智者如禽飞虚

  • 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太虚

    ──十九年十月在四川省佛教会讲──现代潮流所趋,政治与教化皆各发生意外变动,据鄙见所及,似有研讨之必要。但佛法之流行于世间,以众生世界为依止,故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今中国之政教,既有时代之变迁,而佛教亦应随

  • 歪斜的复印·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著,“我的犯罪动机,是世人无法理解的。”——情与利之外,还有什么会引爆杀机。 一个神秘的年轻男子,每晚枯坐一家酒吧中固定的角落,凝视着对面的饭店。两个月后,这个神秘的常客突然从这家酒吧消失。再过两个月,已成

  • 万火归一·科塔萨尔

    《万火归一》是阿根廷文学大师胡利奥·科塔萨尔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八个短篇组成,每一篇都是传世名篇。他优雅细密、玄妙迷人的文字能像上帝的手一样翻云覆雨,复制人类感觉与意识的质地,将你带入一个时空交错,如梦似

  • 正德朝邑县志·韩邦靖

    明代方志。明王道修,韩邦靖纂。二卷。道,武城(今属山东)人。正德进士,历国子祭酒,终官吏部侍郎。邦靖字汝度,号五泉,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正德进士。官工部主事。著《五泉诗集》。邦靖因前代志书卷帙浩繁,记事欠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