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说法品第十之一

尔时慧命舍利弗。见大萨遮尼乾子。在佛前坐一心合掌。观佛不舍默然而祝作是思惟。此萨遮尼乾子。为何事故来诣佛所。作是念已,语大萨遮尼乾子言:汝为何事来诣佛所。为见佛也。为闻法乎。尔时萨遮尼乾子语慧命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我今来诣佛世尊所。不为见佛。不为闻法。大德舍利弗。我今不为一切法故来诣佛所。何以故?大德舍利弗。非见色故。名见如来。非见受想行识故。名见如来。非见地性故。名见如来。非见水性火性风性故。名见如来。非见我故。名见如来。非见众生故。名见如来。非见寿命故。名见如来。非见人故。名见如来。非见作者故。名见如来。非见我所故。名见如来。非见所见事故。名见如来。非见相故。名见如来。非见无相故。名见如来。何以故?大德舍利弗。不见一切相。名见如来。不执著见。名见如来。不见物故。名见如来。如实见故。名见如来。见实际非际故。名见如来。厌眼厌色故。名见如来。不见耳不闻声故。名见如来。不见鼻不嗅香故。名见如来。不见舌不知味故。名见如来。不见身不见触故。名见如来。不见意法不分别意法故。名见如来。舍利弗言:萨遮大德。若如是相见不见如来者,云何名见佛世尊也。萨遮尼乾子答言:大德舍利弗。非见家故。名见如来。非见姓故。名见如来。非相故名见如来。非非相故名见如来。非法故名见如来。非非法故名见如来。非实故名见如来。非非实故名见如来。非观故名见如来。非非观故名见如来。非念故名见如来。非非念故名见如来。非分别故名见如来。非非分别故名见如来。非有为故名见如来。非无为故名见如来。非有物故名见如来。非无物故名见如来。非和合故名见如来。非别离故名见如来。非色故名见如来。非受想行识故名见如来。非取故名见如来。非不取故名见如来。非生故名见如来。非不生故名见如来。尔时慧命舍利弗语大萨遮尼乾子言:萨遮大德。若如是见名见如来者萨遮大德。云何而见佛世尊也。萨遮尼乾子答言:大德舍利弗。我非见色见如来。亦不离色见如来。我不灭坏色名见如来。如是非见受想行识。名见如来。不离受想行识名见如来。我不灭坏受想行识。名见如来。我不见如来世间所摄。亦不见如来出世间摄。我不见如来为阴所摄。不见如来为界所摄。不见如来为入所摄。我见如来离诸一切音声言语。我今如是见於如来。如是不见非不见。不知不分别。不起不示。不生不增长。不取不舍。不戏论。不作相。不作非不作。不作物非不作物。不受不护。非作心见。非自然见。非观见。非不观见。非可语见。非不可语见。离一切言语名字章句音声。名见如来。何以故?以不可如是相见故。大德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见佛。我亦如是见於如来。舍利弗言:萨遮大德。若能如是见如来者,如来说法。大德云何而得闻也。答言:大德舍利弗。我若起法相非法相。应闻如来所说之法。何以故?大德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於诸一切名字章句言语之音。闻说法声。而不作心法相非法相。何以故?以离一切诸法相故。舍利弗言:萨遮大德。汝来佛所。非为法来也。答言:大德舍利弗。我不为法。非不为法。来诣佛所。何以故?大德舍利弗。夫为法者,不为一切法名为为法。大德舍利弗。若有人言为法来者,彼人不著此法名为佛。不见此法名为法。不著生名为僧。夫为法者,不为知苦。不为离集。不为修道。不为证灭。不为过欲界。不为过色界。不为过无色界。不为得涅槃。大德舍利弗。汝依此法应知。我今不为法故来诣佛所。尔时慧命舍利弗告大萨遮尼乾子言:萨遮大德。今依何法作如是说。答言:大德舍利弗。我今都不依於一法作如是说。何以故?法界中无依。法界中依不可得。法界中无依亦不可得。何以故?以不见二故。舍利弗言:萨遮大德。汝今不依六道去来也。答言:大德舍利弗。我若见彼六道相者,应有去来。我若有生。亦应受生。有退应退。有去应去。大德舍利弗。一切法不动不转不去不退不生。舍利弗言:萨遮尼乾子。若如是者,如来何故说言:比丘汝生老死亦退亦生。答言:大德舍利弗。如来依著六道众生。作如是说。为欲拔彼依止六道。是故如来作如是说。大德舍利弗。於佛法中不去不来不退不生。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萨遮大德。如萨遮大德所说,是大乘行者,知义知字者,萨遮尼乾子言:大德舍利弗。汝知何者为义何者为字。舍利弗言:善男子,我不欲说。我欲闻说。大德当说。何者为义何者为字。尔时萨遮尼乾子告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所言义者,名不可说。说不可说。名之为字。所言义者,名不可语。说彼语者,名之为字。所言义者,名不可名。说彼名者,名之为字。所言义者,不可动。不可知。不可戏论。不可分别。不可生。不可聚。非物非实。无我非起。非可龋非可依。远离一切依言语名字。所言字者,思惟数称量观察令他解。名之为字。所言义者,为义无碍。所言字者,名法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大德舍利弗。是名略说义略说字。尔时世尊告萨遮尼乾子言:善哉善哉!萨遮。快者善哉!若有善男子,欲说法者,应如是说。如汝所说,说此法门。尔时众中。三千天子。闻大萨遮尼乾子乐说辩才。得无生法忍。二十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猜你喜欢
  贤劫经卷第五·佚名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李通玄
  普贤菩萨说证明经·佚名
  卷三·佚名
  卷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九卷·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十七(之上)(论本第五十九至第六十二)·遁伦
  卷十一·佚名
  法界安立图卷上之上·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八·澄观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一卷·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佚名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法·佚名
  老耗品法句经第十九(十有四章)·佚名
  和合粉与蔬食·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奕·唐圭璋

      奕字伯敬,自号玉斗山人,玉山人。与谢枋得相善。入元后曾补玉山教谕。有东行斐稿传于世。   摸鱼儿   肯堂欲惠书不果,借萧彦和梅花韵见意   问梅花、几人邀咏,平生见外骚楚。相思一夜罗浮远,姑射仙姿何处。情未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长老引小僧上,诗云)佛祖流传一盏灯,至今无减亦无增。灯灯朗耀传千古,法法皆如贯古今。贫僧乃龙济山修公禅师是也。贫僧自幼出家,一心向善,常只是参访师祖,问道修因,三乘便览,五教皆通,了明道性,悟彻禅心。贫僧游访天下名

  • 夏敬观序·吴梅

    岁己卯春,吴县吴君瞿安殁于云南之大姚县。殁前数月,寄湘潭釉园,写定其所作为《霜厓词录》,以书抵予,乞为序。值人事牵役,卒未报。又闻君丧,始为之,而君不及见也。方兵事起,君扶衰病走避鄂湘间,复转徙历桂林、昆

  • 五集目录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录十二卷之九十三乙卯元旦乙卯元旦试笔用丙午韵咏檀玉如意题钱谷岁朝图降旨加赈直隶山东河南上年被水各州县诗以志事新正符望阁题景福宫养性殿口号新正雍和宫瞻礼

  • 卷二十八 五代上·王夫之

      〖一〗  合称五代者,其所建之国号,皆不足称也。朱温,盗也,与安禄山等,李存勗、石敬瑭、刘知远,沙陀三部之小夷,郭威攘窃无名,故称名。周主荣,始不与谋篡逆,受命为嗣,而有平一天下之志,故称周主,愈于夷盗之流,要之皆不足以为天

  • 卷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七 【起癸卯唐代宗广德元年止癸亥唐德宗建中四年】 凡二十一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唐自肃宗瓜分河北故地付授叛将大历建中之际乱人乘之遂效战国肱脾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谓之藩

  • 东归日记·方士淦

    方士淦著道光戊子[按:即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三月十五日未时,自伊犁惠远城起身。三十里,住绥定城。如苍崖镇军(柏)留住署中。天阴无风,树木才见新绿。三十里流水潺湲,冰雪初消,沙土带润。送行者色司马拉(本)、前山西令吕明府(鹤)龄

  • 一三六、荀卿自齐适楚考·钱穆

    桓宽《盐铁论?论儒篇》云:&ldquo;及齐湣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入臣。矜功不休百姓,诸儒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接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适楚。内无良臣,故

  • 257.顾炎武著书立说·林汉达

    目从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一点叫康熙帝不大放心,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采用一个办法开“博学鸿词科”,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荐给朝廷,马上

  • 卷十八·李廉

    <经部,春秋类,春秋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八     元 李廉 撰襄公【名午諡法因事有功曰襄在位三十一年】左氏【疏襄公成公之子母定姒成公薨襄公立即位时年方四嵗】【周简王十四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

  • 卷十三·库勒纳

    <经部,书类,日讲书经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书经解义卷十三冏命伯冏臣名也穆王以伯冏为太仆正史臣录其诰命之辞因以冏命名篇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此一节书是穆王自言嗣位之重思

  • 提要·何异孙

    【臣】等谨按十一经问对五卷题本题何异孙撰不着时代考其第二卷中论孟子彻法助法称大元官制承宋职田则当为元人第一卷中论论语莫春者称王稼村先生于杭州府学讲此一章稼村为王义山之号义山宋景定中进士入元官江西儒学提

  • 候人·佚名

    ——小官的价值和尊严【原文】彼候人兮①,何戈与殳②。彼其之子③,三百赤芾④。维鹈在梁(5),不慌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6)。维鹈在梁,不濡其咮(7)。彼其之子,不遂其媾(8)。荟兮蔚兮(9),南山朝齐(10)。婉兮娈兮,季

  • 第九 权篇 3·王诩

    【原文】故口者,机关①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瞷一奸一邪②。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③。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④者,观要得理⑤。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

  • 特牲馈食礼·佚名

    特牲馈食之礼:不商谋卜筮之日。俟至卜筮之日,主人服玄冠玄端,于庙门外就位,面朝西。所祭者之子孙、兄弟亦玄冠玄端,立于主人的南边,面朝西,以北为上。专职司祭者及临时来助祭者亦玄冠玄端,面朝东,以北为上。于庙门中央短柱的西

  • 卷第二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五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贤圣品第六之四如前所说。不动应果。初尽智后起无生智。诸阿罗汉如预流等有差别不。亦有。云何。颂曰。阿罗汉有六  谓退至不动前五信解生  总名时解

  • 博物志·张华

    10卷。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撰。约成书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至太康十年(289)之间。原书已佚。今传本为10卷。由后人搜集而成。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博杂,多取材于古籍,有山川地理知识、

  • 戎幕闲谈·韦绚

    轶事小说集。唐韦绚撰。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此书是韦绚在文宗大和中为李德裕从事时,记录李德裕的一些日常言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是韦绚做西川巡官时,记李文饶所谈。李德裕字文饶,曾于大和四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