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三)因品师子吼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中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志。汝等随在众中。作如是正师子吼。比丘。或有异学来问汝等。诸贤。汝有何行。有何力。有何智。令汝等作如是说。此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志。汝等随在众中。作如是正师子吼。

比丘。汝等应如是答异学。诸贤。我世尊有知有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四法。因此四法故。令我等作如是说。此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志。我等随在众中。作如是正师子吼。云何为四。诸贤。我等信尊师.信法.信戒德具足。爱敬同道。恭恪奉事。诸贤。我世尊有知有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此四法。因此四法故。令我等作如是说。此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志。我等随在众中。作如是正师子吼。

比丘。异学或复作是说。诸贤。我等亦信尊师。谓我尊师也。信法。谓我法也。戒德具足。谓我戒也。爱敬同道。恭恪奉事。谓我同道出家及在家者也。诸贤。沙门瞿昙及我等此二种说。有何胜。有何意。有何差别耶。比丘。汝等应如是问异学。诸贤。为一究竟。为众多究竟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诸贤。有一究竟。无众多究竟。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有欲者得究竟是耶。为无欲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无欲者得究竟是。非有欲者得究竟是。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有恚者得究竟是耶。为无恚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无恚者得究竟是。非有恚者得究竟是。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有痴者得究竟是耶。为无痴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诸贤。无痴者得究竟是。非有痴者得究竟是。

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有爱.有受者得究竟是耶。为无爱.无受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诸贤。无爱.无受者得究竟是。非有爱.有受者得究竟是。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无慧.不说慧者得究竟是耶。为有慧.说慧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诸贤。有慧.说慧者得究竟是。非无慧.不说慧者得究竟是。比丘。汝等复问异学。诸贤。为有憎.有诤者得究竟是耶。为无憎.无诤者得究竟是耶。比丘。若异学如是答。诸贤。无憎.无诤者得究竟是。非有憎.有诤者得究竟是。

比丘。汝等为异学应如是说。诸贤。是为如汝等说有一究竟是。非众多究竟是。无欲者得究竟是。非有欲者得究竟是。无恚者得究竟是。非有恚者得究竟是。无痴者得究竟是。非有痴者得究竟是。无爱.无受者得究竟是。非有爱.有受者得究竟是。有慧.说慧者得究竟是。非无慧.不说慧者得究竟是。无憎.无诤者得究竟是。非有憎.有诤者得究竟是。若有沙门.梵志依无量见。彼一切依猗二见。有见及无见也。若依有见者。彼便著有见。依猗有见。猗住有见。憎诤无见。若依无见者。彼便著无见。依猗无见。猗住无见。憎诤有见。

若有沙门.梵志不知因.不知习.不知灭.不知尽.不知味.不知患.不知出要如真者。彼一切有欲.有恚.有痴.有爱.有受.无慧.非说慧.有憎.有诤。彼则不离生老病死。亦不能脱愁戚啼哭.忧苦懊恼。不得苦边。若有沙门.梵志于此二见知因.知习.知灭.知尽.知味.知患.知出要如真者。彼一切无欲.无恚.无痴.无爱.无受.有慧.说慧.无憎.无诤。彼则得离生老病死。亦能得脱愁戚啼哭.忧苦懊恼。则得苦边。

或有沙门.梵志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施设断欲受。不施设断戒受.见受.我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知三处如真。是故彼虽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复有沙门.梵志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施设断欲受.戒受。不施设断见受.我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知二处如真。是故彼虽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复有沙门.梵志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施设断欲受.戒受.见受。不施设断我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知一处如真。是故彼虽施设断受。然不施设断一切受。如是法.律。若信尊师者。彼非正.非第一。若信法者。亦非正.非第一。若具足戒德者。亦非正.非第一。若爱敬同道.恭恪奉事者。亦非正.非第一。

若有如来出世。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彼施设断受。于现法中施设断一切受。施设断欲受.戒受.见受.我受。此四受何因何习。从何而生。以何为本。此四受因无明。习无明。从无明生。以无明为本。若有比丘无明已尽。明已生者。彼便从是不复更受欲受.戒受.见受.我受。彼不受已。则不恐怖。不恐怖已。便断因缘。必般涅槃。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如是正法.律。若信尊师者。是正.是第一。若信法者。是正.是第一。若戒德具足者。是正.是第一。若爱敬同道.恭恪奉事者。是正.是第一。

诸贤。我等有是行。有是力。有是智。因此故令我等作如是说。此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志。以是故。我等随在众中。作如是正师子吼。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师子吼经第七竟(一千六百九十字)。

(一○四)中阿含因品优昙婆逻经第八(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伽兰哆园。

尔时。有一居士名曰实意。彼于平旦从王舍城出。欲往诣佛供养礼事。于是。实意居士作如是念。且置诣佛。世尊或能宴坐及诸尊比丘。我宁可往优昙婆逻林诣异学园。于是。实意居士即往优昙婆逻林诣异学园。

彼时。优昙婆逻林异学园中。有一异学名曰无恚。在彼中尊为异学师。众人所敬。多所降伏。为五百异学之所推宗。在众调乱。音声高大。说种种鸟论。语论.王论.贼论.斗诤论.饮食论.衣被论.妇女论.童女论.淫女论.世俗论.非道论.海论.国论。如是比说种种鸟论。皆集在彼坐。于是。异学无恚遥见实意居士来。即敕己众。皆令嘿然。诸贤。汝等莫语嘿然。乐嘿然。各自敛摄。所以者何。实意居士来。是沙门瞿昙弟子。若有沙门瞿昙弟子名德高远。所可宗重。在家住止。居王舍城者。彼为第一。彼不语。乐嘿然。自收敛。若彼知此众嘿然住者。彼或能来。于是。异学无恚令众嘿然。自亦嘿然。

于是。实意居士往诣异学无恚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实意居士语曰。无恚。我佛世尊若在无事处山林树下。或住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是佛世尊如斯之比。在无事处山林树下。或住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彼在远离处常乐宴坐。安隐快乐。彼佛世尊初不一日一夜共聚集会。如汝今日及眷属也。

于是。异学无恚语曰。居士。止。止。汝何由得知。沙门瞿昙空慧解脱。此不足说。或相应或不相应。或顺或不顺。彼沙门瞿昙行边至边。乐边至边。住边至边。犹如瞎牛在边地食。行边至边。乐边至边。住边至边。彼沙门瞿昙亦复如是。居士。若彼沙门瞿昙来此众者。我以一论灭彼。如弄空瓶。亦当为彼说瞎牛喻。

于是。异学无恚告己众曰。诸贤。沙门瞿昙傥至此众。若必来者。汝等莫敬。从坐而起。叉手向彼。莫请令坐。豫留一座。彼到此已。作如是语。瞿昙。有座。欲坐随意。

尔时。世尊在于宴坐。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实意居士与异学无恚共论如是。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优昙婆逻林异学园中。异学无恚遥见世尊来。即从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赞曰。善来。沙门瞿昙。久不来此。愿坐此座。

彼时。世尊作如是念。此愚痴人。自违其要。世尊知已。即坐其床。异学无恚便与世尊共相问讯。却坐一面。世尊问曰。无恚。向与实意居士共论何事。以何等故集在此坐。

异学无恚答曰。瞿昙。我等作是念。沙门瞿昙有何等法。谓教训弟子。弟子受教训已。令得安隐。尽其形寿。净修梵行。及为他说。瞿昙。向与实意居士共论如是。以是之故。集在此坐。

实意居士闻彼语已。便作是念。此异学无恚异哉妄语。所以者何。在佛面前欺诳世尊。世尊知已。语曰。无恚。我法甚深。甚奇。甚特。难觉难知。难见难得。谓我教训弟子。弟子受教训已。尽其形寿。净修梵行。亦为他说。无恚。若汝师宗所可不了憎恶行者。汝以问我。我必能答。令可汝意。

于是。调乱异学众等同音共唱。高大声曰。沙门瞿昙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所以者何。乃能自舍己宗。而以他宗随人所问于是。异学无恚自敕己众。令嘿然已。问曰。瞿昙。不了可憎行。云何得具足。云何不得具足。

于是。世尊答曰。无恚。或有沙门.梵志裸形无衣。或以手为衣。或以叶为衣。或以珠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櫆取水。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食。不自往.不遣信。不求来尊。不善尊。不住尊。若有二人食。不在中食。不怀妊家食。不畜狗家食。设使家有粪蝇飞来而不食。不啖鱼。不食肉。不饮酒。不饮恶水。或都无所饮。学无饮行。或啖一口。以一口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为足。或食一得。以一得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为足。或日一食。以一食为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以一食为足。

或食菜茹。或食稗子。或食[木*祭]米。或食杂[麩-夫+黃]。或食头头逻食。或食粗食。或至无事处。依于无事。或食根。或食果。或食自落果。或持连合衣。或持毛衣。或持头舍衣。或持毛头舍衣。或持全皮。或持穿皮。或持全穿皮。或持散发。或持编发。或持散编发。或有剃发。或有剃须。或剃须发。或有拔发。或有拔须。或拔须发。或住立断坐。或修蹲行。或有卧刺。以刺为床。或有卧果。以果为床。或有事水。昼夜手抒。或有事火。竟昔然之。或事日月尊祐大德。叉手向彼。如此之比。受无量苦。学烦热行。无恚。于意云何。不了可憎行如是。为具足。为不具足。

异学无恚答曰。瞿昙。如是不了可憎行为具足。非不具足。

世尊复语曰。无恚。我为汝说此不了可憎具足行为无量秽所污。

异学无恚问曰。瞿昙云何为我说此不了可憎具足行为无量秽所污耶。

世尊答曰。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恶欲.念欲。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恶欲.念欲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仰视日光。吸服日气。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仰视日光。吸服日气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而自贡高。得清苦行苦行已。心便系著。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而自贡高。得清苦行苦行已。心便系著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

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自贵贱他。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自贵贱他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往至家家而自称说。我行清苦。我行甚难。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往至家家而自称说。我行清苦。我行甚难。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

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若见沙门.梵志为他所敬重.供养.礼事者。便起嫉妒言。何为敬重.供养.礼事彼沙门.梵志。应敬重.供养.礼事于我。所以者何。我行苦行。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若见沙门.梵志为他所敬重.供养.礼事者。便起嫉妒言。何为敬重.供养.礼事彼沙门.梵志。应敬重.供养.礼事于我。所以者何。我行苦行。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

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若见沙门.梵志为他所敬重.供养.礼事者。便面诃此沙门.梵志言。何为敬重.供养.礼事。汝多欲.多求.常食。食根种子.树种子.果种子.节种子.种子为五。犹如暴雨。多所伤害五谷种子。娆乱畜生及于人民。如是。彼沙门.梵志数入他家亦复如是。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若见沙门.梵志为他所敬重.供养.礼事者。便面诃此沙门.梵志言。何为敬重.供养.礼事。汝多欲.多求.常食。食根种子.树种子.果种子.节种子.种子为五。犹如暴雨。多所伤害五谷种子。娆乱畜生及于人民。如是。彼沙门.梵志数入他家亦复如是。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

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有愁痴恐怖.恐惧密行.疑恐失名.增伺放逸。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有愁痴恐怖.恐惧密行.疑恐失名.增伺放逸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生身见.边见.邪见.见取.难为。意无节限。为诸沙门.梵志可通法而不通。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生身见.边见.邪见.见取.难为。意无节限。为沙门.梵志可通法而不通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

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嗔.缠.不语结.悭.嫉.谀谄.欺诳.无惭.无愧。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嗔缠.不语结.悭.嫉.谀谄.欺诳.无惭.无愧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妄言.两舌.粗言.绮语。具恶戒。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妄言.两舌.粗言.绮语。具恶戒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信.懈怠。无正念正智。有恶慧。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信.懈怠。无正念正智.有恶慧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秽。无恚。我不为汝说此不了可憎具足行。无量秽所污耶。

异学无恚答曰。如是。瞿昙为我说此不了可憎具足行。无量秽所污。

无恚。我复为汝说此不了可憎具足行。不为无量秽所污。

异学无恚复问曰。云何瞿昙为我说此不了可憎具足行。不为无量秽所污耶。

世尊答曰。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恶欲.不念欲。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恶欲.不念欲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视日光。不服日气。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视日光。不服日气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而不贡高。得清苦行苦行已。心不系著。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而不贡高。得清苦行苦行已。心不系著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

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自贵.不贱他。无恚。若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自贵.不贱他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复次。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至家家而自称说。我行清苦行。我行甚难。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至家家而自称说。我行清苦行。我行甚难。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

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若见沙门.梵志为他所敬重.供养.礼事者。不起嫉妒言。何为敬重.供养.礼事彼沙门.梵志。应敬重.供养.礼事于我。所以者何。我行苦行。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若见沙门.梵志为他所敬重.供养.礼事者。不起嫉妒言。何为敬重.供养.礼事彼沙门.梵志。应敬重.供养.礼事于我。所以者何。我行苦行。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

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若见沙门.梵志为他所敬重.供养.礼事者。不面诃此沙门.梵志言。何为敬重.供养.礼事。汝多欲.多求.常食。食根种子.树种子.果种子.节种子.种子为五。犹如暴雨。多所伤害五谷种子。娆乱畜生及于人民。如是。彼沙门.梵志数入他家亦复如是。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若见沙门.梵志为他所敬重.供养.礼事者。不面诃此沙门.梵志言。何为敬重.供养.礼事。汝多欲.多求.常食。食根种子.树种子.果种子.节种子.种子为五。犹如暴雨。多所伤害五谷种子。娆乱畜生及于人民。如是。彼沙门.梵志数入他家亦复如是。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

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愁痴恐怖.不恐惧密行.不疑恐失名.不增伺放逸。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愁痴恐怖.不恐惧密行.不疑恐失名.不增伺放逸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生身见.边见.邪见.见取.不难为。意无节限。为诸沙门.梵志可通法而通。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生身见.边见.邪见.见取.不难为。意无节限。为诸沙门.梵志可通法而通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

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无嗔缠.不语结.悭.嫉.谀谄.欺诳.无惭.无愧。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无嗔.缠.不语结.悭.嫉.谀谄.欺诳.无惭.无愧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妄言.两舌.粗言.绮语。不具恶戒。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不妄言.两舌.粗言.绮语。不具恶戒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复次。无恚。或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无不信.懈怠。有正念正智。无有恶慧。无恚。若有一清苦行苦行。因此清苦行苦行。无不信.懈怠。有正念正智.无恶慧者。是谓。无恚。行苦行者无秽。无恚。我不为汝说此不了可憎具足行。不为无量秽所污耶。

异学无恚答曰。如是。瞿昙为我说此不了可憎具足行。不为无量秽所污。

异学无恚问曰。瞿昙。此不了可憎行。是得第一.得真实耶。

世尊答曰。无恚。此不了可憎行。不得第一.不得真实。然有二种。得皮.得节。

异学无恚复问曰。瞿昙。云何此不了可憎行得表皮耶。

世尊答曰。无恚。此或有一沙门梵志行四行。不杀生.不教杀.不同杀。不偷.不教偷.不同偷.不取他女.不教取他女.不同取他女。不妄言.不教妄言.不同妄言。彼行此四行。乐而不进。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无恚。于意云何。如是此不了可憎行得表皮耶。

无恚答曰。瞿昙。如是此不了可憎行得表皮也。瞿昙。云何此不了可憎行得节耶。

世尊答曰。无恚。或有一沙门梵志行四行。不杀生.不教杀.不同杀。不偷.不教偷.不同偷。不取他女.不教取他女.不同取他女。不妄言.不教妄言.不同妄言。彼行此四行。乐而不进。彼有行有相貌。忆本无量昔所经历。或一生.二生.百生.千生.成劫.败劫.无量成败劫。彼众生名某。彼昔更历。我曾生彼。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饮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讫。此死生彼。彼死生此。我生在此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饮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讫。无恚。于意云何。如是此不了可憎行得节耶。

无恚答曰。瞿昙。如是此不了可憎行得节也。瞿昙。云何此不了可憎行得第一.得真实耶。

世尊答曰。无恚。或有一沙门梵志行四行。不杀生.不教杀.不同杀.不偷.不教偷.不同偷.不取他女。不教取他女.不同取他女。不妄言.不教妄言.不同妄言。彼行此四行。乐而不进。彼以清净天眼出过于人。见此众生死时生时。好色恶色。妙与不妙。往来善处及不善处。随此众生之所作业。见其如真。若此众生成就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圣人。邪见成就邪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此众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不诽谤圣人。正见成就正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升善处。乃生天上。无恚。于意云何。如是此不了可憎行得第一.得真实耶。

无恚答曰。瞿昙。如是此不了可憎行得第一.得真实也。瞿昙。云何此不了可憎行作证故。沙门瞿昙弟子依沙门行梵行耶。

世尊答曰。无恚。非因此不了可憎行作证故。我弟子依我行梵行也。无恚。更有异。最上.最妙.最胜。为彼证故。我弟子依我行梵行。

于是。调乱异学众等发高大声。如是。如是。为彼证故。沙门瞿昙弟子依沙门瞿昙行梵行。

于是。异学无恚自敕己众。令默然已。白曰。瞿昙。何者更有异。最上.最妙.最胜。为彼证故。沙门瞿昙弟子依沙门瞿昙行梵行耶。

于是。世尊答曰。无恚。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于世间。彼舍五盖心秽慧羸。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彼已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趣向漏尽智通作证。彼知此苦如真。知此苦习.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亦知此漏.知此漏习.知此漏灭.知此漏灭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无恚。是谓更有异。最上.最妙.最胜。为彼证故。我弟子依我行梵行。

于是。实意居士语曰。无恚。世尊在此。汝今可以一论灭。如弄空瓶。说如瞎牛在边地食。

世尊闻已。语异学无恚曰。汝实如是说耶。

异学无恚答曰。实如是。瞿昙。

世尊复问曰。无恚。汝颇曾从长老旧学所闻如是。过去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若有无事处山林树下。或有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诸佛世尊在无事处山林树下。或住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彼在远离处常乐宴坐。安隐快乐。彼初不一日一夜共聚集会。如汝今日及眷属耶。

异学无恚答曰。瞿昙。我曾从长老旧学所闻如是。过去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若有无事处山林树下。或有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诸佛世尊在无事处山林树下。或住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彼在远离处常乐宴坐。安隐快乐。初不一日一夜共聚集会。如我今日及眷属也。

无恚。汝不作是念。如彼世尊在无事处山林树下。或住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彼在远离处常乐宴坐。安隐快乐。彼沙门瞿昙学正觉道耶。

异学无恚答曰。瞿昙。我若知者。何由当复作如是说。一论便灭。如弄空瓶。说瞎牛在边地食耶。

世尊语曰。无恚。我今有法善善相应。彼彼解脱句能以作证。如来以此自称无畏。诸比丘我弟子来。无谀谄。不欺诳。质直无虚。我训随教已。必得究竟智。无恚。若汝作是念。沙门瞿昙贪师故说法。汝莫作是念。以师还汝。我其为汝说法。无恚。若汝作是念。沙门瞿昙贪弟子故说法。汝莫作是念。弟子还汝。我其为汝说法。无恚。若汝作是念。沙门瞿昙贪供养故说法。汝莫作是念。供养还汝。我其为汝说法。无恚。若汝作是念。沙门瞿昙贪称誉故说法。汝莫作是念。称誉还汝。我其为汝说法。无恚。若汝作是念。我若有法善善相应。彼彼解脱句能以作证。彼沙门瞿昙。夺我灭我者。汝莫作是念。以法还汝。我其为汝说法。

于是。大众默然而住。所以者何。彼为魔王所制持故。彼时。世尊告实意居士曰。汝看此大众默然而住。所以者何。彼为魔王所制持故。彼令异学众无有一异学作是念。我试于沙门瞿昙所修行梵行。

世尊知已。为实意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即从坐起。便接实意居士臂。以神足飞。乘虚而去。

佛说如是。实意居士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优昙婆逻经第八竟(五千八百九十八字)。

(一○五)中阿含因品愿经第九(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有一比丘在远离独任。闲居静处。宴坐思惟。心作是念。世尊慰劳共我语言。为我说法。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于是。比丘作是念已。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佛所。

世尊遥见彼比丘来。因彼比丘故。告诸比丘。汝等当愿世尊慰劳共我语言。为我说法。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我有亲族。令彼因我身坏命终。必升善处。乃生天上。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诸施我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令彼此施有大功德。有大光明。获大果报。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

比丘。当愿我能忍饥渴.寒热.蚊虻.蝇蚤.风日所逼。恶声.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诸疾。极为苦痛。至命欲绝。诸不可乐。皆能堪耐。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我堪耐不乐。若生不乐。心终不著。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我堪耐恐怖。若生恐怖。心终不著。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我若生三恶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害念。为此三恶不善之念。心终不著。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

比丘。当愿我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我三结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便得苦边。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我三结已尽。淫.怒.痴薄。得一往来天上人间。一往来已。便得苦边。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我五下分结尽。生于彼间。便般涅槃。得不退法。不还此世。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

比丘。当愿我息解脱。离色得无色。如其像定。身作证成就游。以慧而观断漏.知漏。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我如意足.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诸漏已尽而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

于是。彼比丘闻佛所说。善受善持。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彼比丘受佛此教。闲居静处。宴坐思惟。修行精勤。心无放逸。因闲居静处。宴坐思惟。修行精勤。心无放逸故。若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彼尊者知法已。至得阿罗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愿经第九竟(八百六十五字)。

(一○六)中阿含因品想经第十(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沙门.梵志于地有地想。地即是神。地是神所。神是地所。彼计地即是神已。便不知地。如是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彼于净有净想。净即是神。净是神所。神是净所。彼计净即是神已。便不知净。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得观意所念.意所思。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彼于一切有一切想。一切即是神。一切是神所。神是一切所。彼计一切即是神已。便不知一切。

若有沙门.梵志于地则知地。地非是神。地非神所。神非地所。彼不计地即是神已。彼便知地。如是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彼于净则知净。净非是神。净非神所。神非净所。彼不计净即是神已。彼便知净。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得观意所念.意所思。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彼于一切则知一切。一切非是神。一切非神所。神非一切所。彼不计一切即是神已。彼便知一切。

我于地则知地。地非是神。地非神所。神非地所。我不计地即是神已。我便知地。如是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我于净则知净。净非是神。净非神所。神非净所。我不计净即是神已。我便知净。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得观意所念.意所思。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我于一切则知一切。一切非是神。一切非神所。神非一切所。我不计一切即是神已。我便知一切。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想经第十竟(五百二十六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八千九百七十九字)

猜你喜欢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五卷·湛然
  告国内佛学同志书·太虚
  般若灯论释 第十一卷·清辨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三卷·无著
  新编教藏总录流衍序·义天
  卷五十九(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佛说十号经·佚名
  复支那内学院书·太虚
  起世因本经卷第八·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五·佚名
  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卷之二·佚名
  佛教心理学浅测佛教心理学浅测·梁启超
  先觉宗乘卷一·圆信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出 赚婚·李渔

    〖字字双〗(丑方巾、艳服,摇摆上)替做新郎忒燥脾,不费;衲头脱去换新衣,得利。洞房花烛尽堪陪,苏意;若还来摸那东西,回避。尿壶合着油瓶盖,弯刀撞着瓢切菜。世间弃物不嫌多,酸酒也堪充醋卖。我黄天监,只因好嫖好赌,把家私败得精光,连

  • 巻三十四·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三十四明 李攀龙 编明七言絶句华烛引【杨慎】菖蒲传酒座欲阑碧玉舞罢罗裳单流云影射荆王枕晓露光摇汉帝盘望中条山【杨慎】征马长鸣向北风崤闗囬首暮天东太行过尽中条出一路青山白雪中寄逺曲

  • 潜斋诗钞·吴之振

    何梦桂赠唐乐天星翁有客傲今世,去古见是人。得姓遗唐谱,自号乐天民。毋乃香山老,重来现后身。问君何能解,浦口谈天星。术高价难酬,索诗抵千金。我政坐诗穷,敢以穷累君。君谓穷不忧,诗赋乐我贫。不见石友死,锦帆不敛形。不见邓

  • 卷二·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二孙太师铎【一首】铎字振之恩州人大定十三年进士明昌中擢户部尚书时已有相望及考满以戸曹繁重且未有可代者特防进一官再任而同列二人俱以入相矣振之贺席中戏举青州老柏院布衣张在

  • 唐本纪第五·欧阳修

    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

  • 卷一百十二·毕沅

      ◎宋纪一百十二 ∷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   春,正月,丁巳朔,帝在临安。   是日,权河南镇抚使翟琮及权知虢州董振,以山寨馀众

  • 卷三百六十四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庚寅朔,改元。(呂陶記聞云:元祐之政,謂元豐之法不便,即復嘉祐之法以救之。然不可盡變,大率新、舊二法並用,貴其便於民也。議者乃云:「對鈞行法。」朝士善謔乃云:「豈獨法令然,至於年號,

  • 名山藏卷之五十九·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洪武臣四)◆臣林记(洪武臣四)宋濂魏观詹同危素宋讷詹徽张紞吴印刘崧桂彦良汪仲鲁朱善刘三吾单安仁范常薛祥方克勤叶伯巨(郑士利附)周敬心宋濂魏观詹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九月甲辰朔礼部进明年大报等祀日册○乙巳诏发宁化王府镇国中尉表榙及其子辅国中尉知火□姜俱高墙禁住夺知火□隽知□火□奜□知爃禄米各半年榙以细故我杀妻子及婢媵等计二十余人火□姜顺父殴其嫡母致令自

  • 一三九 爱罗先珂下·周作人

    爱罗先珂(Eroshenko)这是他在日本时所使用的姓氏的音译,比较准确的写“厄罗申科”,因为找好看字眼所以用了那四个字,其实他本姓是“牙罗申科”,因译音与日本语的“野郎”相近,野郎本义只是汉子,后来转为侮辱的意义,并为男娼的

  • 梁毗传·魏徵

    梁毗字景和,安定乌氏人。 祖父梁越,西魏泾州、豫州、洛州三州刺史,合阝陽县公。 父亲梁茂,北周沧、兖二州刺史。 梁毗性格刚直,颇有学问。 北周武帝时,举明经,累次升迁,到当布宪下大夫。 平定北齐时,以梁毗为行军总管长史。 攻

  • 三年·佚名

    壬寅春正月1月1日○乙亥朔,淸國改元康熙。○夜木星入氐星。1月2日○丙子,太白晝見。○以吳竣爲判義禁,兪棨爲吏曹參議,鄭繼冑爲司諫,李延年爲執義。○江原監司馳啓:「杆城郡守權坽別備二千餘石之穀,用以賑饑。」命加嘉善階,筵

  • 容遁·方以智

    言起于诐、甚于淫、成于邪而极于遁,由其心之始于蔽、深于陷、叛于离而终于穷;知所以之焉廋,则知知遁之要矣。其要在以本无是非之体,平气以定是非之权,此谓公衡。莫公于天地,天地无是非而圣人立之。惟能容之,乃能立之;惟能立之

  • 卷五·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五元 汪克寛 撰桓公中【甲桓王十戊三年】五年【齊僖二十四晉小子二衛宣十二蔡桓八鄭莊三十七曹桓五十陳桓三十八卒杞武四十四宋莊三奉寧九楚武三十四

  • 预防灾祸·印光

    ●(以下论预防灾祸)今之世道, 只好各尽其心。至未来之吉凶祸福, 不能预断。果能虔诚念佛、念观世音菩萨, 冥冥中当有转折, 不至有大危险。若不在此事上着力, 纵用尽机谋, 亦难得好效果。以世局变幻, 非可预

  • 般若灯论释 第十五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十五卷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观涅槃品第二十五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令解涅槃无自体义故说鞞婆沙人言。彼先言。若一切非空。则无有起灭。此谓无

  • 序·书玉

    羯磨者。乃如来金口亲宣之法也。所谓僧法。对首。心念而已。总则唯此三门。广有一百八十四种。念其力。则能浣染为净。详其功。则能成济事缘。后之行者。惟须秉白如法。即合佛制。其或颠倒错脱。便名非法也。律云。正

  • 仪礼集编·盛世佐

    四十卷。清盛世佐撰。世佐字庸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举人。曾任龙里知县。除着有《仪礼集编》外,又订正杨复《仪礼图》。是书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汇集古今说《仪礼》者一百九十七家,而断以己意。《浙江遗书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