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唐 义净译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一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初摄颂曰。

开许用诸药  膏油治疥病

眼药及风痫  毕邻婆蹉等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诸苾刍秋时染疾。身体痿黄。羸瘦憔悴。困苦无力。世尊见已。知而故问阿难陀曰。何故诸苾刍。身体痿黄。羸瘦无力。阿难陀白佛言。大德。诸苾刍等。既侵秋节遂染诸病。身体痿黄。羸瘦无力。佛告阿难陀。由是病苦。我今听诸苾刍服食杂药。如是世尊既听服药。时诸苾刍遂于时服。非时不服。身体尚衰。羸瘦无力。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阿难陀曰。我已听诸苾刍服食诸药。然此苾刍犹故羸瘦。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听诸苾刍服食诸药。此诸苾刍并于时服。非时不服。所以身体痿黄。羸瘦无力。尔时佛告阿难陀。我今为诸苾刍。开四种药。一时药。二更药。三七日药。四尽寿药。言时药者。一麨。二饼。三麦豆饼。四肉。五饭。此并时中合食。故名时药。

言更药者。谓八种浆。云何为八。一招者浆(西方树名。亦名颠咀梨。角同皂荚。其味如梅。角宽一两指。长三四寸。时人镇食)二毛者浆(即芭蕉子。以少胡椒粖。安在果上。手极捼之。皆变成水)三孤洛迦浆(状如酸枣。其味一种。唯有此枣。无甜者)四阿说他果。五乌昙跋罗(其果大如李)六钵鲁洒(其果状如蘡薁子。味亦相似)七篾栗坠浆(即是葡萄果)八渴树罗浆(形如小枣。甜而且涩。树多独立。形若棕榈。此等诸浆。皆须净洗手。净滤漉。然后堪饮)。

内摄颂曰。

椰子芭蕉及酸枣  阿说他果乌跋罗

蘡薁蒲萄渴树罗  是谓八种浆应识

七日药者。酥油糖蜜石蜜。

尽寿药者。谓根茎叶花果。复有五种胶药。五种灰药。五种盐药。五种涩药。云何根药。谓香附子。菖蒲。黄姜。生姜。白附子。若更有余物。是此体例。堪为药者。随意当用。茎药者。栴檀香药。葛柏木。天木香。不死藤。小柏若余体例。准前应用。

叶药者。三叶。谓酸菜婆奢迦叶(此方无)。

纴婆(栋木是也)高奢得枳(此方无)及以余类。准前应用。

花药者。谓婆舍迦花。纴婆花。陀得鸡花。龙花。莲花。更有余类。应随所用。

果药者。谓诃黎勒果。庵摩勒果。鞞醯得枳果。胡椒。荜茇。若有余类。准前应用。

五种黏药者。所谓阿魏。乌糠。紫矿。黄蜡。安悉香。阿魏药者。谓阿魏树上出胶。乌糠者。谓娑罗树出胶。紫矿者。树枝上出汁。黄蜡者。谓蜜中残出也。安悉香者。树胶也。

五种灰者。谓[麩-夫+廣]麦灰。油麻灰。[麩-夫+廣]麦[麥*弋]灰。牛膝草灰。婆奢树叶灰。

五种盐者。谓乌盐。赤盐。白石盐。种生盐。海盐。云何。五种涩药。谓阿摩罗木。楝木。赡部木。尸利沙木。高苫薄迦木。此中时药者。谓于时中服食。若更药七日尽寿药。若与时药相和者。时中应服非时不应服。若更药七日尽寿药。与更药相和者。齐初更分应服。过此不应服。若七日药。与尽寿药相和者。七日应服。若过七日。不应服。若尽寿药。应尽寿守持而服。然此四药相和。从强而服。若无病。及病差。不应服。或舍与同梵行者。应如是守持。先洗净手。受取其药。对一苾刍。蹲踞执药。作如是言。具寿存念。我苾刍某甲。有是病缘。此尽寿药。我今守持。为服用故。并同梵行者。如是三说。若七日药更药。准此守持。

缘在室罗伐城。有一苾刍。身患风疾。往医人处。问曰。贤首。我患风疾。为我处方。时彼医人白言。圣者。宜可服有情脂。病当除差。苾刍报曰。贤首。我今岂合食此脂耶。医人报曰。唯有斯药。余不能差。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佛言。苾刍有病。若医人说唯此是药。余不能差者。应当服脂。时诸苾刍不知服何等脂。还问医人。医人报曰。汝师既是一切智人。可往咨问。自当知之。

时诸苾刍即往问佛。佛言。有五种脂。一者鱼脂。二者江豚脂。三者鲛鱼脂。四者熊脂。五者猪脂。此等五脂。非时煮。非时漉。非时受。非时守持。不应服。时煮。非时漉。非时受。非时守持。不应服。时煮。时漉。非时受。非时守持。不应服。时煮。时漉。时受。非时守持。不应服。时煮。时漉。时受。时守持。应服。如服油法。七日服。过七日不应服。彼病苾刍因此服脂。病遂除愈。愈已残药。遂便总弃。时有苾刍。复患风病。诣医人处。问曰。贤首。我患风疾。为我处方。医人报曰。宜服脂药。已有苾刍。服脂得差。汝应就觅。而彼苾刍即往至前服药苾刍所。问言。具寿。汝先服脂。风得除差。医人教我。亦服此脂。汝有残脂。见惠于我。苾刍曰。我所残脂。并已弃却。告曰。汝今不善。非所应为时诸苾刍即以此缘。具白世尊。佛告诸苾刍。服残脂药。不应总弃。要须收举。我今当说收举法式。若苾刍所用残脂。若余苾刍来从求索者。应即相与。若无人求者。当送病坊。病坊好为藏贮。若有须者。于彼处取。守持而服。不依教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身患疮疥。诣医人处。问曰。贤首。我患疮疥。为我处方。医人报曰。圣者。宜服涩药。当得病差。苾刍答曰。贤首。我可是耽欲人耶。医人报曰。此涩药能治疥疮。余药不差。苾刍问曰。当服何等涩药。医人答曰。圣者。汝师是一切智者。具知此事。诸苾刍等往白世尊。佛言。有五种涩药。一者庵没罗。二者纴婆。三者赡部。四者夜合。五者俱奢摩。苾刍应知。此等诸药。或皮或叶。并应捣碎。水煮涂身。涂已体更生疮。佛告苾刍。应作散药。苾刍湿捣。为作一团。不为碎粖。佛言。不应湿捣。应曝使干。诸苾刍于盛日中晒药。遂令无力。佛言。不应于烈日中曝药。苾刍阴干。药便衣生。佛言。可于微日中曝。诸苾刍等。涩药涂身。即便沐浴。其药堕落。不得药力佛言。待干手摩。其药入皮肤。然后沐浴。已更涂。涂已更浴。疮病得差。彼病苾刍疮既差已。所有残药。遂便弃掷。有余苾刍。复患疮疥。往医人处。告曰。贤首。我患如是疾苦。为我处方。医还令涂涩药。并更报言。某病苾刍先亦患疥。令涂斯药。可应就觅。苾刍即往问言。具寿。汝先用涩药。我为医人遣用涩药。汝若有残药。见惠于我。报言。所有残药。我已弃掷。苾刍报曰。不应如此弃不收举。时彼苾刍以缘白佛。佛言。用涩药者。应知行法。所用残药。不应弃掷。若有余病苾刍求者应与。若无求者。可送病坊。依法贮库。病者应给。不依行者得越法罪。缘在室罗伐城。时有苾刍患眼。遂往医人处问曰。贤首。我今患眼为我处方。医人报曰。圣者。宜用安膳那药。即应得差。苾刍报曰。我岂是爱欲之人医人报曰。圣者。此是好治眼药。除此余药。不能疗也。以此因缘。时诸苾刍往白世尊。佛言。若医人言此是治眼药。余不能疗者。应当用安膳那。然彼苾刍不知用何安膳那。便问医人。医人报曰。圣者。汝师具一切智。应往问之。以斯缘故。时诸苾刍往白世尊。佛言。有五种安膳那。一者花安膳那。二者汁安膳那。三者粖安膳那。四者丸安膳那。五者骚毗罗石安膳那。此之五种。咸能疗眼。是故苾刍若患眼者。应用安膳那。方得除差。病既差已。所有残安膳那。遂便弃却。又有苾刍。亦复患眼。同前问医。医令还用安膳那药。某甲苾刍。已曾患眼。先教用安膳那药。可应诣彼求觅。此病苾刍。依言往问。具寿。我今患眼。有残安膳那不。然此苾刍即觅残药不得。报言。具寿。我之残药。今觅不得。以此因缘。往白世尊。佛言。苾刍。若有残安膳那。不应辄弃而不收举。其安膳那行法。我今为说安置法式。其安膳那。应置牢固处。花安膳那置于铜器中。汁药安小合内。粖药置在竹筒里。后一一安置袋中。或以物裹。或于墙壁。钉橛系之。持安膳那苾刍应依法式。不依行者。得越法罪缘处同前。时有具寿西羯多苾刍。遂患风瘨。随处游行。乃至婆罗门居士见已。自相问言。是谁家儿子。有人先识。告众人曰。是某居士儿。众人言曰。由是孤独。令于沙门释子教中出家。若不出家。亲戚必当。为疗风疾。以此因缘。时诸苾刍往白世尊。佛言。诸苾刍。当为西羯多苾刍问彼医人。为疗风疾。时诸苾刍往医人处。问曰。贤首。有一苾刍。患如是病。可为处方。医人曰。宜服生肉。必当得差。苾刍报曰。贤首。彼苾刍可是食肉人耶。医人曰。圣者。此是治风病药。除此药已。余不能疗。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若医人说此为药。余不能疗。应与生肉。时诸苾刍便与生肉。彼人眼见。而不肯食。佛言。应以物掩眼。然后与食。时彼苾刍缘与。即除掩物。然病苾刍见手有血。遂便欧逆。佛言。不应即除系物。待彼食讫。净洗手已。别置香美饮食。方可除其掩系。而告之曰。汝应食此美食。病可得差。差已。每忆斯药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若病差已。如常顺行。违者得越法罪。

缘在王舍城。时具寿毕邻陀婆瑳才出家已。多有诸疾。时诸苾刍皆来问说。具寿四体如何。答曰。甚不安隐。常有诸病苾刍报曰。具寿。汝于昔来。常服何药。答曰。我于昔时。畜杂药袋。须时取服。诸苾刍曰。今何不服。答曰。世尊未许。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我今听诸苾刍。应持药袋。苾刍因此多畜诸药。袋小不受。佛言。其药作束。系象牙杙上。药便烂坏。佛言。随时暴晒。彼于盛日之中。暴晒其药。遂令无力。佛言。不应于赤日中暴药。遂阴处晒。药还烂坏。佛言。应阴干处著。又被风雨来至。诸苾刍不敢收举。佛言。使白衣求寂。此若无者。当自收举。其触著处去却。余者应用。勿致疑惑。为难故开。无难不得。

缘在室罗筏城。时有具寿颉离伐多。于一切时。不乐求觅。见者多疑。时诸苾刍。共号为颉离伐多。为少求故。其少求者后于晨朝。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次第行乞。遂闻压甘蔗声因即往见作沙糖团。以米粉相和。苾刍报曰。汝莫著粉和抟。其人问曰。可更有余物。抟沙糖不。苾刍答曰。我实不知更有何物。然我等非时须食沙糖。所以不合著粉。报曰。圣者。时与非时。任食不食。此团除粉。余物不中。苾刍遂去。后于一时。于非时分。众中行沙糖团。然彼苾刍。疑不敢食。弟子问曰。邬波驮耶。众行沙糖。大众皆食。何不食耶。报言。具寿。此中有时食杂故。彼诸弟子亦复不食。时诸苾刍问曰。具寿。众食沙糖。云何不食。报曰。我邬波驮耶言曰。有时食杂故。闻者亦皆不食。颉离伐多遂令众人。多不肯食。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不由此故。而成于染。作法应尔。出处净故。应可食之。勿致疑惑。是时具寿颉离伐多。晨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次第行至香行铺前。见人以麨涂手。遂抟沙糖。捉沙糖已。复麨涂手。苾刍见已。告曰。贤首。手既涂麨。勿把沙糖。我须非时食此沙糖。彼人报曰。圣者。谁复数数用水洗手。始得相触。后彼苾刍疑不敢食弟子门人皆亦不食。事并同前。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彼本成染。即不堪食。本体净故。食之无犯。

缘在室罗筏城。具寿舍利子身婴风病。具寿大目揵连见其有疾。作如是念。我曾频与舍利子看病。不问医人。今应宜问。即往医处。问言。贤首。具寿舍利子。患如是如是病。可为处方。医人报曰。圣者。看其患状。宜服盐醋。当得除差。既求得醋。更欲求盐。具寿毕邻陀婆蹉报曰。我先有盐。贮之角内。尽寿守持。若世尊许服。我当相与。时具寿舍利子闻此语已。报大目连曰。我意有疑。尽形寿药。若和时药。非时不应服。时大目连以缘白佛。佛言。目连。若更药七日药尽寿药。与时药相和。应作时服。非时不服。若七日尽寿。与更药相和。应齐更分服。过此更分。不应服。若尽寿药。与七日药相和。应七日服。过七日。不应服。若尽寿与尽寿药相和。应尽寿服。若不依者。得越法罪。

尔时世尊。在荻苗国。人间游行到波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于彼城内。有一长者。名曰大军。富贵饶财。多诸受用。彼人有妻。名大军女。敬信三宝。贤善质直。意乐清净。彼闻世尊于荻苗国游行。来到波罗痆斯。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闻已念曰。此应是我大师世尊。我虽频为供养。由未周备。今以我现有家赀。悉持奉上无上慈尊。略申供养。作是念已。即往佛所。到已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为大军长者随顺说法。示教利喜。以种种方便。演妙法已。默然而住。

尔时大军长者既闻法已。心大欢喜。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礼佛。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苾刍众。受我三月夏安居请。我以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是时长者见佛许已。生大欢喜。礼佛而去。时彼长者供给世尊。三月安居。种种供养。及诸苾刍。无所阙乏。长者每日清旦礼世尊足。即复观察诸病苾刍。有一苾刍。身婴重病。往问医人。时彼医人令食肉羹。长者问已。归到家中。语其妇曰。贤首。有病苾刍。医人令食肉羹。方能疗疾。汝可为办。宜速送往病苾刍处。时彼长者即令小婢。将其钱物。往诸屠家。欲买其肉。即于此日。国王诞子。遂皆断屠。若有犯者。与其重罪。假令贵买。亦不可得。时彼小婢具以上事。白大家知。时长者妇作是思惟。我于三月。供养世尊。及苾刍僧。所有家资。不令有乏。若今不得此药。交恐苾刍因斯命过。是我不善。如是思已。即持利刃。入己房中。以割髀肉。授与小婢。令其细切。煮作美羹。急送与彼病苾刍食。尔时小婢即作送与。然病苾刍得已便食。病遂除愈。彼病苾刍。亦复不知是彼长者妻割身肉。便作是念。我既受此供养。不合空卧。我今宜可未得者令得。未证者令证。未解者令解。发勤精进。断诸烦恼。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得如实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心无障碍。如手撝空。刀割香涂。爱憎不起。观金与土。等无差别。于诸名利。无不弃舍。释梵诸天。悉皆恭敬。

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执持衣钵。将诸大众。往大军舍。既至彼已。于大众前。就座而坐。告长者曰。汝之少妇。今在何处。答言。室内。世尊威力不可思议。加护彼女。令于割处所有身肉。色相无差。平复如故。时长者妻于世尊所。生欢喜心。从房出已。诣世尊所。顶礼佛足。住立一面。佛告女曰。汝有何因。能于生死险道。发菩萨行。女即合掌而说颂言。

轮回生死中  是身易可得

百千俱胝劫  尊胜境难逢

尔时长者见佛世尊。及诸大众。悉安坐已。即以清净种种上美饮食。供养佛僧。皆令满足。摄除食器。嚼齿木已。清净洗手。是时长者更取小座。于一面坐。为听法故。

尔时世尊。为长者说微妙法。示教利喜。无数方便演说法已。从座而起。还至本处。集诸苾刍。于大众中。就座而坐。告诸苾刍曰。食人肉者。众所共嫌。于诸肉中。人肉最为臭秽可恶。故苾刍不应更食。若食人肉者。得窣吐罗底也罪。我今制众中上座行法。然诸上座。凡众食时。有人将肉欲行。应先问言。此是何肉。若上座老病。或无辩了或不记忆。第二上座应问。若上座不问。得越法罪。时诸苾刍心疑未了。请世尊曰。大军长者妻自割身肉。供养苾刍。遂令病差。由此因缘。深怀惭愧。精进不懒。便得漏尽。既食人肉。众所讥嫌。于法有违。是可诃责。以何因缘。而得漏尽。佛告诸苾刍曰。然彼苾刍。非但此生受此女人供养。于过去世无量劫中。常以身肉。供此苾刍。由是因缘。今还以肉。而为供养。然此苾刍于过去生。由此女人。获得五通。于今生中。具足六通。证得漏尽。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说因缘。乃往昔时。波罗痆斯城中。有一长者。大富多财。仁义信顺。其妻亦尔。有婆罗门。聪明博识。弟子围绕。数盈五百。教读明论。大富长者于彼婆罗门处。深起信心。便请此婆罗门众至家。以诸所有而尽供养。乃至尽形。心无懈惓。是时大富长者。为性慈愍。每于晨朝。遍观徒众。知其安不。其婆罗门。有一弟子。身遭疾苦。往问医人。医人报曰。当啖肉羹。尔时长者往摩纳薄迦处。申慰问已。语言。汝身病苦。医人遣服何药。彼便报曰。令食肉羹。时彼长者问已还家。而报妇曰。有婆罗门子病苦。要须肉羹。可令小婢。持钱往市。买肉作羹。送与令食。其日国王夫人诞子。遂敕断屠。如有犯者。必加重罪。纵有钱物。无由买得。婢既归还。具陈是事。其长者妻闻斯事已。便自思惟。我今已请婆罗门众。至家供养。此病摩纳薄迦童子于药不得。必死无疑。是我之过。作斯念已。便入自房。手持利刀。即割髀肉。令婢作羹。送与病人。既食羹已。病寻除差。患者思惟。今既断肉。无由可得。必应是此长者之妻自割其肉。而将施我。作是念已。深生惭愧。复自思惟。我所未证者令证。未得者令得。所未显示。精进不懈。今应作之。由精勤故。便得五通。汝等苾刍。勿生异念。昔时大富长者之妻施肉者。岂异人乎。今此大军长者夫人是。昔时病人者。今病苾刍是。于过去生。因此女人施肉缘故。而获五通。今时具足得阿罗汉果。佛告诸苾刍。若纯黑业。得纯黑报。若纯白业。得纯白报。若杂业得杂报。是故诸苾刍。应舍黑业杂业。修纯白业。缘在室罗筏城。时憍萨罗主胜光大王。有第一象。忽然疫死。年当饥馑。时婆罗门长者。及诸国人。皆食象肉。六众苾刍食时著衣持钵。入室罗伐城。次第乞食。至长者家。然彼家中现煮象肉。釜中气出。入舍从乞。长者妻曰。我今无食。苾刍问曰釜中气出。是何物耶。妻曰。圣者。此是象肉。仁等岂可食象肉耶。答曰。我等唯凭施主而活。若汝等食象肉者。我等亦食。可将施我。妻即持肉。授与苾刍。得已盛满钵袋。携之而去。有余苾刍。见而问曰。仁钵袋中。是何物耶。盛满过度。答言。象肉。岂可仁等食象肉耶。答言。具寿。时属饥馑。无食可求。岂得受饥。而自死耶。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汝等苾刍。天龙药叉。人非人等。国王大臣。于诸苾刍。咸生恭敬。云何食啖王家象肉。王若闻时。必作是语。由诸苾刍食象肉故。我第一象因此而亡。遂生讥丑。是故苾刍不应食象肉。若食者。得越法罪。象肉既尔。马肉亦然。

尔时世尊。住瞻波城。揭伽池岸精舍而住。于彼池中有龙王。名曰瞻箄耶。信心贤善。每于月八日十四日。从宫而出。变作人形。诣苾刍所。受八支学处。受已于显露处。还复本形。亦不损恼所余众生。时既饥馑。有羸瘦人。及牧牛羊人。并采樵人。游行人。正道活命人。耶道活命人。此等诸人。共来剜割。持归而食。是时六众苾刍。著衣持钵。入城乞食。至长者家。然此家中。现煮龙肉。釜中气出。即入舍从乞。长者妻曰。我今无食。苾刍问曰。釜中气出。是何物耶。报言。圣者。此是龙肉。仁等岂可食龙肉耶。答言。我等唯凭施主而活。若汝等食者。我等亦食。可将施我。妻即持肉。授与苾刍。由此诸人更多取肉。时彼龙妇作如是念。由诸苾刍食龙肉故。人皆共食。欲遣我夫何时免受如斯苦痛。我以此缘。宜行问佛。既过初夜往。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龙女身光。周遍照耀。揭伽池边。悉皆明彻。时龙女合掌恭敬。白世尊言。大德。我之夫主。信心贤善。每于月八日十四日。从龙宫出。变作人形。诣苾刍所。受八支学处。于显露处。还复龙身。亦不损恼所余众生。时逢俭岁。月彼饥人。共割其肉。因此苾刍皆取充食。欲遣我夫何时免苦。唯愿世尊。慈念哀愍。制诸苾刍。勿食龙肉。

尔时世尊。闻是语已。默然而住。是时龙女知佛默许。奉辞而退。

尔时世尊至天明已。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苾刍曰。于昨夜中。过初更已。有瞻波龙女。光明赫奕。来至我所。既申礼敬。在一面坐。彼身威光。周遍照耀。揭伽池侧。皆有光明。作如是语。大德。我之夫主。信心贤善。每于月八日十四日。从龙宫出。变作人形。受八支学。于显露处。还复龙身。亦不损恼所余有情。时遭俭岁。有诸饥人。割肉将食。因此苾刍亦食龙肉。欲遣我夫何时免苦。唯愿世尊。制诸苾刍。勿食龙肉。生慈愍故。我闻是语。默然而住。时彼龙女见我默然。礼辞而去。是故诸苾刍不应食龙肉。食龙者。诸天龙等悉皆嫌贱。消灭善法。非释迦子。是故诸苾刍不应食龙肉。食者得越法罪。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一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一·呆翁行悦
  佛三身赞(西土贤圣撰)·佚名
  卷十八·佚名
  一心定意品第十六·佚名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六·从义
  祖庭事苑卷第三·睦庵善卿
  第三十六章 十三王章·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显扬圣教论 第十七卷·无著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二十二·佚名
  卷四百四十四·佚名
  因缘品第一·马鸣
  佛说要行舍身经·佚名
  般若灯论释 第五卷·清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苏氏·唐圭璋

      苏氏,世称延安夫人。“全”已见。   长寿乐   微寒应候。望日远六叶,阶蓂安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瑶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德,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久步禁,一一金章

  • 曾开国·唐圭璋

      摸鱼儿   寿吴权州   望层霄、五云开处。屏星光射螺浦。复来七日冬将至,恰则岳神生甫。梅半吐。试索笑巡檐,稍稍香风度。花娇欲语。问昔日治平,吴公无传,今请为公歌襦袴。   □□□,玉粒家家丰贮。因人岂关天数

  • 古今诗话 一·李颀

      一、杜诗愈疾   杜少陵因见病疟者,谓之曰:"诵吾诗可疗。"病者曰:"何?"杜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疟犹是也。又曰:"诵吾'手提髑髅血模糊。'"①其人如其言,诵之,果愈。〔言感鬼神亦不妄。〕②(《总龟》前四十六、《

  • 初集卷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十三古今体一百五首【癸亥二】春冰皷鬯阳和金翼飞逡廵黑帝已收威曲池鹭立猜鱼负环浦晶明借日曦何处如归还有待无须驯至始知几独予惕若春冰涉图易思艰志不违梅

  • 列传第三 侯瑱 欧阳頠 子纥 吴明彻 裴子烈·姚思廉

    侯瑱,字伯玉,巴西充国人也。父弘远,世为西蜀酋豪。蜀贼张文萼据白崖山,有众万人,梁益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命弘远讨之。弘远战死,瑱固请复仇,每战必先锋陷阵,遂斩文萼,由是知名。因事范,范委以将帅之任,山谷夷獠不宾附者,并遣瑱征之。

  • 卷五十三·宋·蒋一葵

    【黄庭坚】 〔字鲁直。尝游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汉时,广陵有老翁钓于涪水,自号涪翁,山谷谪涪州因称涪翁。又谪黔州,寓开元寺,寺有摩围泉,因号摩围老人。陈后山云:“今代词手,惟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弘治二年六月戊子朔工部主事林沂奏欲以品秩列坐御史上监察御史向翀等劾之曰朝廷设官分职有拘品秩者有不拘品秩者故庆成赐宴翰林坐于科道之前科道坐于郎中之上若概以品秩则殿阁诸大学士皆当列于太仆等少卿之下京县知县

  • 第十五卷 明清武举人·缪荃孙

    江宁府 张 寿 上元人,正德元年。 刘 焕 六合人,嘉靖五年,官参将。 韩 炳 江浦人,万历元年,官镇抚。 李在公 六合人,万历二十五年,官总兵。 王有道 溧

  • 二〇三 拾遗卯·周作人

    十三,医学史与妖术史 关于医学我所有的只是平人的普通知识,但是对于医学史却是很有兴趣。医学史现有英文本八册,觉得胜家博士(Charles Singer)的为最好,日本文三册,富士川游著《日本医学史》是一部巨著,但是《医学史纲要》似

  • 卷八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八十九雍正七年十二月上谕四十二道初二日奉上谕朕之本意原欲於孝陵景陵之旁卜择将来吉地而堪舆之人俱以为无可营建之处後经选择九凤朝阳山吉壤具奏朕意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

  • 卷一百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荒政上真宗乞赈给河北饥民  田 锡臣今月二十五日所进实封爲覇州乾寜军死伤人户等自二十六日至今又据莫州奏饥死一十六口沧州奏全家饥死一十七户虽有指挥下转运

  • 第七章 文武宣三宗的抗争·吕思勉

    第一节 甘露之变穆敬之世,朝局之症结,果安在乎?曰:宦竖专权,士大夫不能出身犯难,而转与之相结。宦竖之专横,可于刘蕡之策对见之。蕡以太和二年应贤良策对,极言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为国家已然之兆。其言曰:“以亵

  • 邝富灼·周诒春

    邝富灼 字耀西。年四十七岁。生于广东新寗。已婚。子一。女三。永久通信处。上海北河南路商务印书馆。光緖八年。自费游美。光緖二十三年。入朴摩那学校。习文科。光緖二十八年。毕业。入加利佛尼大学。光緖三十一年

  • 卷八十七 礼四·黎靖德

      ◎小戴礼   △总论   问:"看礼记语孟,孰先?"曰:"礼记有说宗庙朝廷,说得远后,杂乱不切於日用。若欲观礼,须将礼记节出切於日用常行者看,节出玉藻内则曲礼少仪看。"〔节〕   问读礼记。曰:"礼记要兼仪礼读,如冠礼、丧礼

  • 卷四十一(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七四无量品第五尔时佛告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清净信已,佛薄伽梵。知是菩萨摩诃萨为菩萨藏法门之器。知是诸佛正法器已,躬往其所。开发显示菩萨之道。舍利子,汝今当知。如是法门差别之相。所谓菩

  • 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明结坛等法,及四成就法。

  •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佚名

    具名如上,一卷,不空与遍智译。降三世之仪轨以此为本。

  • 浮石禅师语录·浮石通贤

    十卷。清代释通贤撰。通贤,俗姓赵,字浮石,当湖(今地不详)人。生有奇特禀性,厌烦薰腥。稍长萌发出家之念,十九岁在越南削发出家,归回故里后,因其父母以独生子苦留,稍又蓄发。后转投佛门,于武原普净庵受沙弥戒。后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