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业相应品第二(有十经)(初一日诵)

盐喻.和破.度罗云.思.伽蓝

伽弥尼.师子尼干.波罗牢

(一一)中阿含业相应品盐喻经第一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如是。不行梵行不得尽苦。若作是说。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如是。修行梵行便得尽苦。所以者何。若使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少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饮。于意云何。此一两盐能令少水咸叵饮耶。

答曰。如是。世尊。

所以者何。盐多水少。是故能令咸不可饮。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恒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饮。于意云何。此一两盐能令恒水咸叵饮耶。

答曰。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恒水甚多。一两盐少。是故不能令咸叵饮。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犹如有人夺取他羊。云何有人夺取他羊。谓夺羊者。或王.王臣。极有威势。彼羊主者。贫贱无力。彼以无力故便种种承望。叉手求索而作是说。尊者。可见还羊。若见与直。是谓有人夺取他羊。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犹如有人虽窃他羊。主还夺取。云何有人虽窃他羊。主还夺取。谓窃羊者贫贱无势。彼羊主者或王.王臣。极有威力。以有力故收缚窃者。还夺取羊。是谓有人虽窃他羊。主还夺取。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犹如有人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云何有人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谓负债人贫无力势。彼贫无力故。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是谓有人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犹如有人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云何有人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谓负债人产业无量。极有势力。彼以是故。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是谓有人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彼于现法设受善恶业报而轻微也。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盐喻经第一竟(千三百五十一字)。

(一二)中阿含业相应品和破经第二(和乎过反)(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释羁瘦迦维罗卫。在尼拘类园。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与比丘众俱。于中食后有所为故。集坐讲堂。是时。尼干有一弟子。释种。名曰和破。中后彷徉至尊者大目乾连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于是。尊者大目乾连问如此事。于和破意云何。若有比丘身.口.意护。汝颇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耶。

和破答曰。大目乾连。若有比丘身.口.意护。我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大目乾连。若有前世行不善行。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

后时。世尊静处宴坐。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尊者大目乾连与尼干弟子释和破共论如是。世尊闻已。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讲堂比丘众前。敷座而坐。

世尊坐已。问曰。目乾连。向与尼干弟子释和破共论何事。复以何事集坐讲堂。

尊者大目乾连白曰。世尊。我今日与比丘众俱。于中食后有所为故。集坐讲堂。此尼干弟子释和破中后彷徉来至我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我问如是。于和破意云何。若有比丘身.口.意护。汝颇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耶。尼干弟子释和破即答我言。若有比丘身.口.意护。我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大目乾连。若有前世行不善行。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世尊。向与尼干弟子释和破共论如是。以此事故。集坐讲堂。

于是。世尊语尼干弟子释和破曰。若我所说是者。汝当言是。若不是者。当言不是。汝有所疑。便可问我。沙门瞿昙。此有何事。此有何义。随我所说。汝若能受者。我可与汝共论此事。

和破答曰。沙门瞿昙。若所说是。我当言是。若不是者。当言不是。我若有疑。当问瞿昙。瞿昙。此有何事。此有何义。随沙门瞿昙所说。我则受持。沙门瞿昙但当与我共论此事。

世尊问曰。于和破意云何。若有比丘生不善身行.漏.烦热.忧戚。彼于后时不善身行灭。不更造新业。弃舍故业。即于现世便得究竟而无烦热。常住不变。谓圣慧所见.圣慧所知也。身生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无明行.漏.烦热.忧戚。彼于后时不善无明行灭。不更造新业。弃舍故业。即于现世便得究竟而无烦热。常住不变。谓圣慧所见.圣慧所知。云何。和破。如是比丘身.口.意护。汝颇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耶。

和破答曰。瞿昙。若有比丘如是身.口.意护。我不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

世尊叹曰。善哉。和破。云何。和破。若有比丘无明已尽。明已生。彼无明已尽。明已生。生后身觉便知生后身觉。生后命觉便知生后命觉。身坏命终。寿已毕讫。即于现世一切所觉便尽止息。当知至竟冷。犹如和破。因树有影。若使有人持利斧来斫彼树根。段段斩截。破为十分。或为百分。火烧成灰。或大风吹。或著水中。于和破意云何。影因树有。彼影从是已绝其因。灭不生耶。

和破答曰。如是。瞿昙。

和破。当知比丘亦复如是。无明已尽。明已生。彼无明已尽。明已生。生后身觉便知生后身觉。生后命觉便知生后命觉。身坏命终。寿已毕讫。即于现世一切所觉便尽止息。当知至竟冷。和破。比丘如是正心解脱。便得六善住处。云何为六。和破。比丘眼见色。不喜不忧。舍求无为。正念正智。和破。比丘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一善住处。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不喜不忧。舍求无为。正念正智。和破。比丘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六善住处。和破。比丘如是正心解脱。得此六善住处。

和破白曰。如是。瞿昙。多闻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得六善住处。云何为六。瞿昙。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不喜不忧。舍求无为。正念正智。瞿昙。多闻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一善住处。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不喜不忧。舍求无为。正念正智。如是。瞿昙。多闻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六善住处。如是。瞿昙。多闻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得此六善住处。

于是。和破白世尊曰。瞿昙。我已知。善逝。我已解。瞿昙犹明目人。覆者仰之。覆者发之。迷者示道。暗中施明。若有眼者便见于色。沙门瞿昙亦复如是。为我无量方便说法现义。随其诸道。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世尊。犹如有人养不良马。望得其利。徒自疲劳而不获利。世尊。我亦如是。彼愚痴尼干不善晓了。不能解知。不识良田而不自审。长夜奉敬供养礼事。望得其利。唐苦无益。世尊。我今再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世尊。我本无知。于愚痴尼干有信有敬。从今日断。所以者何。欺诳我故。世尊。我今三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释和破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和破经第二竟(一千五百二字)。

(一三)中阿含业相应品度经第三(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度处异姓.异名.异宗.异说。谓有慧者善受.极持而为他说。然不获利。云何为三。或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宿命造。复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尊祐造。复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

于中若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宿命造者。我便往彼。到已。即问。诸贤。实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宿命造耶。彼答言。尔。我复语彼。若如是者。诸贤等皆是杀生。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因宿命造故。如是。诸贤皆是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因宿命造故。诸贤。若一切皆因宿命造。见如真者。于内因内。作以不作。都无欲.无方便。诸贤。若于作以不作。不知如真者。便失正念.无正智。则无可以教。如沙门法如是说者。乃可以理伏彼沙门.梵志。

于中若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尊祐造者。我便往彼。到已。即问。诸贤。实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尊祐造耶。彼答言。尔。我复语彼。若如是者。诸贤等皆是杀生。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因尊祐造故。如是。诸贤皆是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因尊祐造故。诸贤。若一切皆因尊祐造。见如真者。于内因内。作以不作。都无欲.无方便。诸贤。若于作以不作。不知如真者。便失正念.无正智。则无可以教。如沙门法如是说者。乃可以理伏彼沙门.梵志。

于中若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者。我便往彼。到已。即问。诸贤。实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耶。彼答言。尔。我复语彼。若如是者。诸贤等皆是杀生。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无因无缘故。如是。诸贤皆是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无因无缘故。诸贤。若一切皆无因无缘。见如真者。于内因内。作以不作。都无欲.无方便。诸贤。若于作以不作。不知如真者。便失正念.无正智。则无可以教。如沙门法如是说者。乃可以理伏彼沙门.梵志。

我所自知.自觉法。为汝说者。若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皆无能伏。皆无能秽。皆无能制。云何我所自知.自觉法为汝说。非为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能伏.所能秽.所能制。谓有六处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非为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能伏.所能秽.所能制。复有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非为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能伏.所能秽.所能制。

云何六处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谓眼处。耳.鼻.舌.身.意处。是谓六处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也。云何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谓地界。水.火.风.空.识界。是谓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也。

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因六界便有六处。因六处便有更乐。因更乐便有觉。比丘。若有觉者便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云何知苦如真。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是谓知苦如真。云何知苦习如真。谓此爱受当来有乐欲共俱。求彼彼有。是谓知苦习如真。云何知苦灭如真。谓此爱受当来有乐欲。共俱求彼彼有断无余。舍.吐尽.无欲.灭.止.没。是谓知苦灭如真。云何知苦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为八。是谓知苦灭道如真。比丘。当知苦如真。当断苦习。当苦灭作证。当修苦灭道。若比丘知苦如真。断苦习。苦灭作证。修苦灭道者。是谓比丘一切漏尽。诸结已解。能以正智而得苦际。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度经第三竟(千一百八十四字)。

(一四)中阿含业相应品罗云经第四(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

尔时。尊者罗云亦游王舍城温泉林中。于是。世尊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王舍城而行乞食。乞食已竟。至温泉林罗云住处。尊者罗云遥见佛来。即便往迎。取佛衣钵。为敷坐具。汲水洗足。佛洗足已。坐罗云座。

于是。世尊即取水器。泻留少水已。问曰。罗云。汝今见我取此水器。泻留少水耶。

罗云答曰。见也。世尊。

佛告罗云。我说彼道少。亦复如是。谓知已妄言。不羞不悔。无惭无愧。罗云。彼亦无恶不作。是故。罗云。当作是学。不得戏笑妄言。

世尊复取此少水器。尽泻弃已。问曰。罗云。汝复见我取少水器。尽泻弃耶。

罗云答曰。见也。世尊。

佛告罗云。我说彼道尽弃。亦复如是。谓知已妄言。不羞不悔。无惭无愧。罗云。彼亦无恶不作。是故。罗云。当作是学。不得戏笑妄言。

世尊复取此空水器。覆著地已。问曰。罗云。汝复见我取空水器。覆著地耶。

罗云答曰。见也。世尊。

佛告罗云。我说彼道覆。亦复如是。谓知已妄言。不羞不悔。无惭无愧。罗云。彼亦无恶不作。是故罗云。当作是学。不得戏笑妄言。

世尊复取此覆水器。发令仰已。问曰。罗云。汝复见我取覆水器。发令仰耶。

罗云答曰。见也。世尊。

佛告罗云。我说彼道仰。亦复如是。谓知已妄言。不羞不悔。不惭不愧。罗云。彼亦无恶不作。是故。罗云。当作是学。不得戏笑妄言。

罗云。犹如王有大象入阵斗时。用前脚.后脚.尾.髂.脊.胁.项.额.耳.牙。一切皆用。唯护于鼻。象师见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犹故惜命。所以者何。此王大象入阵斗时。用前脚.后脚.尾.髂.脊.胁.项.额.耳.牙。一切皆用。唯护于鼻。罗云。若王大象入阵斗时。用前脚.后脚.尾.髂.脊.胁.项.额.耳.牙.鼻。一切尽用。象师见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不复惜命。所以者何。此王大象入阵斗时。用前脚.后脚.尾.髂.脊.胁.项.额.耳.牙.鼻。一切尽用。罗云。若王大象入阵斗时。用前脚.后脚.尾.髂.脊.胁.项.额.耳.牙.鼻。一切尽用。罗云。我说此王大象入阵斗时。无恶不作。如是。罗云。谓知已妄言。不羞不悔。无惭无愧。罗云。我说彼亦无恶不作。是故。罗云。当作是学。不得戏笑妄言。

于是。世尊即说颂曰。

人犯一法谓妄言是

不畏后世无恶不作

宁啖铁丸其热如火

不以犯戒受世信施

若畏于苦不爱念者

于隐显处莫作恶业

若不善业已作今作

终不得脱亦无避处

佛说颂已。复问罗云。于意云何。人用镜为。

尊者罗云答曰。世尊。欲观其面。见净不净。

如是。罗云。若汝将作身业。即观彼身业。我将作身业。彼身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若观时则知。我将作身业。彼身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罗云。汝当舍彼将作身业。罗云。若观时则知。我将作身业。彼身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罗云。汝当受彼将作身业。

罗云。若汝现作身业。即观此身业。若我现作身业。此身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若观时则知。我现作身业。此身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罗云。汝当舍此现作身业。罗云。若观时则知。我现作身业。此身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罗云。汝当受此现作身业。

罗云。若汝已作身业。即观彼身业。若我已作身业。彼身业已过去灭尽变易。为净。为不净。为自。或为他。罗云。若观时则知。我已作身业。彼身业已过去灭尽变易。彼身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罗云。汝当诣善知识.梵行人所。彼已作身业。至心发露。应悔过说。慎莫覆藏。更善持护。罗云。若观时则知。我已作身业。彼身业已过去灭尽变易。彼身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罗云。汝当昼夜欢喜。住正念正智。口业亦复如是。

罗云。因过去行故。已生意业。即观彼意业。若因过去行故。已生意业。彼意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若观时则知。因过去行故。已生意业。彼意业已过去灭尽变易。彼意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罗云。汝当舍彼过去意业。罗云。若观时则知。因过去行故。已生意业已过去灭尽变易。彼意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罗云。汝当受彼过去意业。

罗云。因未来行故。当生意业。即观彼意业。若因未来行故。当生意业。彼意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若观时则知。因未来行故。当生意业。彼意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罗云。汝当舍彼未来意业。罗云。若观时则知。因未来行故。当生意业。彼意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罗云。汝当受彼未来意业。

罗云。因现在行故。现生意业。即观此意业。若因现在行故。现生意业。此意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若观时则知。因现在行故。现生意业。此意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罗云。汝当舍此现在意业。罗云。若观时则知。因现在行故。现生意业。此意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罗云。汝当受此现在意业。

罗云。若有过去沙门.梵志.身.口.意业。已观而观。已净而净。彼一切即此身.口.意业。已观而观。已净而净。罗云。若有未来沙门.梵志。身.口.意业。当观而观。当净而净。彼一切即此身.口.意业。当观而观。当净而净。罗云。若有现在沙门.梵志。身.口.意业。现观而观。现净而净。彼一切即此身.口.意业。现观而观。现净而净。罗云。汝当如是学。我亦即此身.口.意业。现观而观。现净而净。

于是。世尊复说颂曰。

身业口业意业罗云

善不善法汝应常观

知已妄言罗云莫说

秃从他活何可妄言

覆沙门法空无真实

谓说妄言不护其口

故不妄言正觉之子

是沙门法罗云当学

方方丰乐安隐无怖

罗云至彼莫为害他

佛说如是。尊者罗云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罗云经第四竟(一千八百三十二字)。

(一五)中阿含业相应品思经第五(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故作业。我说彼必受其报。或现世受。或后世受若不故作业。我说此不必受报。于中。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口有四业。意有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云何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一曰杀生。极恶饮血。其欲伤害。不慈众生。乃至蜫虫。二曰不与取。著他财物以偷意取。三曰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姊妹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假赁至华鬘。亲犯如此女。是谓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云何口故作四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一曰妄言。彼或在众。或在眷属。或在王家。若呼彼问。汝知便说。彼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为己为他。或为财物。知已妄言。二曰两舌。欲离别他。闻此语彼。欲破坏此。闻彼语此。欲破坏彼。合者欲离。离者复离。而作群党。乐于群党。称说群党。三曰粗言。彼若有言。辞气粗犷。恶声逆耳。众所不喜。众所不爱。使他苦恼。令不得定。说如是言。四曰绮语。彼非时说。不真实说。无义说。非法说。不止息说。又复称叹不止息事。违背于时而不善教。亦不善诃。是谓口故作四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云何意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一曰贪伺。见他财物诸生活具。常伺求望。欲令我得。二曰嫉恚。意怀憎嫉而作是念。彼众生者。应杀.应缚.应收.应免.应逐摈出。其欲令彼受无量苦。三曰邪见。所见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斋.无有咒说。无善恶业。无善恶业报。无此世彼世。无父无母。世无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是谓意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多闻圣弟子舍身不善业。修身善业。舍口.意不善业。修口.意善业。彼多闻圣弟子如是具足精进戒德。成就身净业。成就口.意净业。离恚离诤。除去睡眠。无调.贡高。断疑.度慢。正念正智。无有愚痴。彼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彼作是念。我本此心少不善修。我今此心无量善修。多闻圣弟子其心如是无量善修。若本因恶知识。为放逸行。作不善业。彼不能将去。不能秽污。不复相随。若有幼少童男.童女。生便能行慈心解脱者。而于后时。彼身.口.意宁可复作不善业耶。

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自不作恶业。恶业何由生。是以男女在家.出家。常当勤修慈心解脱。若彼男女在家.出家修慈心解脱者。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随心去此。比丘应作是念。我本放逸。作不善业。是一切今可受报。终不后世。若有如是行慈心解脱无量善修者。必得阿那含。或复上得。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彼作是念。我本此心少不善修。我今此心无量善修。多闻圣弟子其心如是无量善修。若本因恶知识。为放逸行。作不善业。彼不能将去。不能秽污。不复相随。若有幼少童男.童女。生便能行舍心解脱者。而于后时。彼身.口.意宁可复作不善业耶。

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自不作恶业。恶业何由生。是以男女在家.出家。常当勤修舍心解脱。若彼男女在家.出家修舍心解脱者。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随心去此。比丘应作是念。我本放逸。作不善业。是一切今可受报。终不后世。若有如是行舍心解脱无量善修者。必得阿那含。或复上得。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思经第五竟(千一百七十四字)。

(一六)中阿含业相应品伽蓝经第六(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伽蓝园。与大比丘众俱。至羁舍子。住羁舍子村北尸摄和林中。

尔时。羁舍子伽蓝人闻沙门瞿昙释种子舍释宗族。出家学道。游伽蓝园。与大比丘众俱。来至此羁舍子。住羁舍子村北尸摄和林中。彼沙门瞿昙有大名称。周闻十方。沙门瞿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彼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彼若说法。初善.中善.竟亦善。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若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尊重礼拜。供养承事者。快得善利。我等应共往见沙门瞿昙。礼事供养。

羁舍子伽蓝人闻已。各与等类眷属相随从羁舍子出。北行至尸摄和林。欲见世尊礼事供养。往诣佛已。彼伽蓝人或稽首佛足。却坐一面。或问讯佛。却坐一面。或叉手向佛。却坐一面。或遥见佛已。默然而坐。彼时。伽蓝人各坐已定。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默然而住。

时。伽蓝人。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各从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世尊曰。瞿昙。有一沙门梵志来诣伽蓝。但自称叹己所知见。而呰毁他所知所见。瞿昙。复有一沙门梵志来诣伽蓝。亦自称叹己所知见。而呰毁他所知所见。瞿昙。我等闻已。便生疑惑。此沙门梵志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世尊告曰。伽蓝。汝等莫生疑惑。所以者何。因有疑惑。便生犹豫。伽蓝。汝等自无净智。为有后世。为无后世。伽蓝。汝等亦无净智。所作有罪。所作无罪。伽蓝。当知诸业有三因。习.本.有。云何为三。伽蓝。谓贪是诸业。因习本有。伽蓝。恚及痴是诸业。因习本有。伽蓝。贪者为贪所覆。心无厌足。或杀生。或不与取。或行邪淫。或知已妄言。或复饮酒。伽蓝。恚者为恚所覆。心无厌足。或杀生。或不与取。或行邪淫。或知已妄言。或复饮酒。伽蓝。痴者为痴所覆。心无厌足。或杀生。或不与取。或行邪淫。或知已妄言。或复饮酒。

伽蓝。多闻圣弟子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彼于杀生净除其心。伽蓝。多闻圣弟子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之乃取。乐于与取。常好布施。欢喜无吝。不望其报。彼于不与取净除其心。伽蓝。多闻圣弟子离非梵行。断非梵行。勤修梵行。精勤妙行。清净无秽。离欲断淫。彼于非梵行净除其心。伽蓝。多闻圣弟子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乐真谛。住真谛不移动。一切可信。不欺世间。彼于妄言净除其心。

伽蓝。多闻圣弟子离两舌。断两舌。行不两舌。不破坏他。不闻此语彼。欲破坏此。不闻彼语此。欲破坏彼。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群党。彼于两舌净除其心。伽蓝。多闻圣弟子离粗言。断粗言。若有所言。辞气粗犷。恶声逆耳。众所不喜。众所不爱。使他苦恼。令不得定。断如是言。若有所说。清和柔润。顺耳入心。可喜可爱。使他安乐。言声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说如是言。彼于粗言净除其心。伽蓝。多闻圣弟子离绮语。断绮语。时说.真说.法说.义说.止息说。乐止息说。事顺时得宜。善教善诃。彼于绮语净除其心。伽蓝。多闻圣弟子离贪伺。断贪伺。心不怀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不起贪伺。欲令我得。彼于贪伺净除其心。

伽蓝。多闻圣弟子离恚。断恚。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彼于嫉恚净除其心。伽蓝。多闻圣弟子离邪见。断邪见。行于正见而不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斋。亦有咒说。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彼于邪见净除其心。

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成就身净业。成就口.意净业。离恚离诤。除去睡眠无调.贡高。断疑.度慢。正念正智。无有愚痴。彼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便得四安隐住处。云何为四。有此世彼世。有善恶业报。我得此正见相应业。受持具足。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乃生天上。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一安隐住处。复次。伽蓝。无此世彼世。无善恶业报。如是我于现法中。非以此故为他所毁。但为正智所称誉。精进人.正见人说其有。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二安隐住处。复次。伽蓝。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念恶。所以者何。自不作恶。苦何由生。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三安隐住处。复次。伽蓝。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犯世怖与不怖。常当慈愍一切世间。我心不与众生共诤。无浊欢悦。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四安隐住处。如是。伽蓝。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四安隐住处。

伽蓝白世尊曰。如是。瞿昙。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得四安隐住处。云何为四。有此世彼世。有善恶业报。我得此正见相应业。受持具足。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乃至天上。如是。瞿昙。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一安隐住处。复次。瞿昙。若无此世彼世。无善恶业报。我于现法中。非以此故为他所毁。但为正智所称誉。精进人.正见人说其有。如是。瞿昙。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二安隐住处。复次。瞿昙。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念恶。所以者何。自不作恶。苦何由生。如是。瞿昙。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三安隐住处。复次。瞿昙。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犯世怖与不怖。常当慈愍一切世间。我心不与众生共诤。无浊欢悦。如是。瞿昙。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四安隐住处。如是。瞿昙。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四安隐住处。瞿昙。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等尽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等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一切伽蓝人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伽蓝经第六竟(一千九百八十七字)。

(一七)中阿含业相应品伽弥尼经第七(伽音巨罗反)(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那难陀园。在墙村捺林。

尔时。阿私罗天有子名伽弥尼。色像巍巍。光耀炜晔。夜将向旦。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阿私罗天子伽弥尼白曰。世尊。梵志自高。事若干天。若众生命终者。彼能令自在往来善处。生于天上。世尊为法主。唯愿世尊使众生命终得至善处。生于天中。

世尊告曰。伽弥尼。我今问汝。随所解答。伽弥尼。于意云何。若村邑中或有男女。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彼命终时。若众人来。各叉手向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汝等男女。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汝等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乃生天上。如是。伽弥尼。彼男女等。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宁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善处。生天上耶。

伽弥尼答曰。不也。世尊。

世尊叹曰。善哉。伽弥尼。所以者何。彼男女等。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若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善处。乃生天上者。是处不然。伽弥尼。犹去村不远有深水渊。于彼有人以大重石掷著水中。若众人来。各叉手向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愿石浮出。伽弥尼。于意云何。此大重石宁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而当出耶。

伽弥尼答曰。不也。世尊。

如是。伽弥尼。彼男女等。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若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善处。生天上者。是处不然。所以者何。谓此十种不善业道。黑有黑报。自然趣下。必至恶处。

伽弥尼。于意云何。若村邑中或有男女。精进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彼命终时。若众人来。各叉手向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汝男女等。精进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汝等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当至恶处。生地狱中。伽弥尼。于意云何。彼男女等。精进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宁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恶处。生地狱中耶。

伽弥尼答曰。不也。世尊。

世尊叹曰。善哉。伽弥尼。所以者何。伽弥尼。彼男女等。精进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若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生恶处。生地狱中者。是处不然。所以者何。伽弥尼。谓此十善业道。白有白报。自然升上。必至善处。伽弥尼。犹去村不远有深水渊。于彼有人以酥油瓶投水而破。滓瓦沉下。酥油浮上。

如是。伽弥尼。彼男女等。精进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妾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彼命终时。谓身粗色四大之种从父母生。衣食长养。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彼命终后。或乌鸟啄。或虎狼食。或烧或埋。尽为粉尘。彼心.意.识常为信所熏。为精进.多闻.布施.智慧所熏。彼因此缘此。自然升上。生于善处。伽弥尼。彼杀生者。离杀.断杀。园观之道.升进之道.善处之道。伽弥尼。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者。离邪见。得正见。园观之道.升进之道.善处之道。伽弥尼。复有园观之道.升进之道.善处之道。伽弥尼。云何复有园观之道.升进之道.善处之道。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为八。伽弥尼。是谓复有园观之道.升进之道.善处之道。

佛说如是。伽弥尼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伽弥尼经第七竟(千二百一十三字)。

中阿含经卷第三(一万二百四十七字)

猜你喜欢
  附錄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三·欧阳竟无
  卷二十六(上)·佚名
  卷二十九·佚名
  卷二百三十五·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卷二十五·彭绍升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三·澄观
  卷第九·志磐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宗喀巴
  卷第十三·永觉元贤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越城天華寺百問卷第七·佚名
  序·佚名
  卷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八卷·宝亮
  七瓶金施缘品第二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罪与罚(二)·徐志摩

    “你——你问我为什么对你脸红?这是天良,朋友,天良的火烧,好,交给你了,记下我的口供,满铺着谎的床上哪睡得着?“你先不用问她们那都是谁,回头你——(你有水不?我喝一口。单这一提,我的天良就直追,逼

  • 卷十一·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十一宋 范成大 撰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遇周畏知司直和五年前送周归弋阳韵见赠复次韵荅之【以下自处州再至行在作】分袂悠悠尔许年莫嗔蓬鬓两萧然酒槽不奈青春老经笥空供白昼眠暗緑千章新活计软

  • 卷三百一十五·列传第七十四·脱脱

        韩亿 韩绛 韩维 韩缜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真宗尝欲召试,

  • ●序·陈康祺

    余家守藏书,性嗜杂览,童迄今,废读之日殆可指数。学未小成,辄喜弄翰。弱冠已前,坛坫角逐,摹揣韵格,捃猎华腴,夙所诵习。盖徒以自泽其文,而懵于大义,谬获名誉,旋亦悔之。既又研究训故,温习经谊。举凡乾嘉巨儒,东南耆硕,号为汉学,演鬯

  • 魏澹传·李延寿

    魏澹,字彦深,魏收的堂兄弟。十五岁失去父亲,专心精一,发奋读书,才能出众,善于写文章。在北齐做官,任殿中侍御史,参与修订五礼和撰写《御览》。又任殿中郎、中书舍人,与李德林一起撰写国史。入北周后任纳言中士。隋初,任行台礼部

  • 桓彦范传·欧阳修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年轻时因门荫调补右翊卫,升司卫主簿。狄仁杰曾说“:以君的才能,一定能担重任,不限于当初的门荫。”对他礼待甚厚。不久,升任监察御史,至长安三年(703),升至御史中丞。长安四年(704),转为司刑少卿。那

  • 李孟传·宋濂

    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曾祖李执,金末参加进士考试,但未中。祖父李昌祚归顺元朝,授金符,为潞州宣抚使。父亲李唐,在秦、蜀一带做官,因此全家迁居汉中。孟天资聪敏,七岁就能写文章,胸怀大志,博闻强记,经史皆通,对于古今治乱之事有

  • 陈选传·张廷玉

    陈选,字士贤,临海人。父亲陈员韬,宣德五年(1430),中进士。任为御史,出去巡按四川时,黜退贪赃之官,奖励廉洁之吏,昭雪死囚四十余人。正统末年,大军征讨邓茂七,他前往安抚当地百姓,释放被诬陷为贼的一千多家人。都指挥蒋贵向部属索

  • 卷三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四雍正三年七月上谕三十道初一日奉上谕年羮尧从前题奏西藏青海等处军功议叙文武官员多冒滥不实朕所深知今特施寛大之恩凡有军功议叙文武官员若系年羮尧任内冒滥题奏者无论已陞未

  • 第十四章 长江流域之新园地【东晋南渡】·钱穆

    中国史的主要部分,两汉以前偏在黄河流域。东汉一代,西北进展衰息,东南开发转盛。曹操依次荡平北方群雄,独留下长江流域的吴、蜀,这证明北中国之疲弊与南中国新兴势力之不可侮。 东晋南渡,长江流域遂正式代表着

  • 第二章 天灾之苦·梁启超

      水旱饥荒之苦:岁之有水旱、丰穰,天之行也,未有能免之者矣。虽水防未修,沟洫不开,树木不多,宣泄无自,不能调燮阴阳,然天行之剧,亦有平地涌水、大旱累年者焉。故当潦水之大,洪流万顷,浩浩怀山襄陵,旱荒之甚,赤地千里,漠漠草树尽

  • 典命/职丧·佚名

    典命掌管诸侯的五等礼仪,以及[王的]诸臣的五等礼仪。上公九命担任伯,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九为节度;侯伯七命,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七为节度;子男五命,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

  • 僖公·僖公三十年·左丘明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夏,狄侵齐。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卫侯郑归于卫。晋人、秦人围郑。介人侵萧。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传】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也,夏,狄侵

  • 卷第五十九·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十九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上来至大愿大行皆得相续。通答普慧二百问说分竟。下结劝修学。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七 佛

  • 钵池山志·冒广生

    《钵池山志》设山水志、建置志、古迹志、金石志、人物志、方外志6卷,附《志余》1卷。其体例堪称简洁而严谨。全志计5万多字,按照当今新编志书动辄数十百万字的格局来衡量,似嫌太简太短。然而,这对于一座附培嵝之末、胜迹

  • 雍正湖广通志·迈柱

    湖南、湖北合修省志。120卷,卷首1卷。清迈柱、魏廷珍修,夏力恕、柯煜编纂。迈柱,姓喜塔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由笔帖式授国子监助教,历官工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右侍郎、江西巡抚、湖广总督、吏部尚书、

  • 武经总要·曾公亮

    中国宋代官方编修的军事著作。曾公亮、丁度等奉敕撰。北宋自澶渊之盟以来,武备日见废弛,在对夏战争中又屡遭失败。仁宗赵祯恐将帅“鲜古今之学”,遂于庆历三年(1043)十月,命曾公亮、丁度等同加编定,历时三年半成书。

  • 观我生赋·颜之推

    辞赋名篇。北朝齐颜之推作。《北齐书》见载。颜之推在“予一生而三化”句下注云:“在扬都,值侯景杀简文而篡位;于江陵,逢孝元覆灭,至此(按指北周灭北齐)而三为亡国之人。”知此赋当作于577年北齐灭亡之时。这是一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