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越城天華寺百問卷第七

嗣法弟子德明答頌

瑞鹿法孫行信編次

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樹倒藤枯。且道句歸何處?

答:夜來床席煖,伸腳到天明。

頌:

一條白棒沒頭埋,脫落一聲天外來,獅子翻身擒住也,至今懸挂在眉台。

問:若論此事,直饒辨若懸河?答如流水,總與那事沒交涉。如何是那事?

答:某甲忘卻了。

頌:

東風昨夜到天邊,吹落寒光隱翠巔,縱有兜羅攀不住,夜深倒挂月明前。

問:千說萬說,不如一決。且道決個甚麼?

答:鼻孔大頭垂。

頌:

古澗溪頭楊柳青,黃鸝處處弄機聲,東風一陣吹將盡,花蕊紛紛滿四鄰。

問:喝一喝云:是賓耶?是主耶?

答:某甲昨日從天台來。

頌:

耀武揚威振萬兵,一番提起一番新,紅輪透出金鞭響,得勝歸來萬國欽。

問:拈拄杖云:一千七百則葛藤皆從這裡出。且道這個又從甚麼處出?

答:且放下著。

頌:

驀地翻身透萬峰,吹毛揮處落霜紅,展開兩隻修羅手,百億須彌不露蹤。

問:不是嶺頭傳底事,豈從雞足付將來?即今手裡拈的口裡道的畢竟從甚麼處得來?

答:拂子頭邊。

頌:

昨夜泥牛翻海底,今朝木馬吼春風,須彌撥轉青霄外,大地收來掌握中。

問:心明能超曠劫,英雄力破重圍,為甚麼道秪為分明極番令所得遲?

答:太平原是將軍致,不許將軍見太平。

頌:

百戰場中得自由,將軍韜略掌中籌,揮開日面驅雷電,萬里關山暗點頭。

問:如是我聞,與乾屎橛是同是別?

答:冬瓜直儱侗,瓠子曲灣灣。

頌:

犀牛驀地翻身轉,踏破煙霞幾萬重,滿目春光留不住,海門迸出一輪紅。

問:東家作驢,西家作馬,要騎便騎,要下便下。且道此人得何三昧?

答: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楊州。

頌:

金毛擺尾出雲峰,搖落桃花遍地紅,踏破珊瑚枝上月,木人起舞笑春風。

問:夜深不向蘆灣泊,迥脫中間與兩頭,且道此人如何行履?

答:風力扶帆行不棹,笛聲邀月下滄洲。

頌:

梁主追尋過別峰,流傳千古與誰通?秋江暗渡無人識,不住蘆花兩岸中。

問: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曰捉,在足曰奔。便恁麼承當,還有過也無?

答: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頌:

一葉扁舟江上遊,十分春色許誰收?獰龍迅轉千層浪,曾把須彌作繡毬。

問:高峰四句內有一句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且道是那一句?

答:問處甚分明。

頌:

芒鞋踏破鐵城東,聊借烏藤下別峰,格外乾坤都掃蕩,輕輕拈向缽盂中。

問:趙州東壁挂葫蘆,意旨如何?

答:無意旨。

頌:

一毫頭上露天機,凡聖由來總不知,輕輕撥轉關捩子,枯木花開劫外枝。

問:此眾無枝葉,惟有諸真實,作麼生說個真實底道理?

答:人人腳跟點地。

頌:

八面玲瓏遶翠微,通身毛羽利如錐,谿山怪石都穿過,脫殼烏龜也解飛。

問:摘葉尋枝則不問,直截根源事若何?

答:曲了也。

頌:

長空迸出一輪秋,萬國驪龍捧玉毬,拍碎寒光飛遍地,還他作者始能收。

問:殺父殺母,向佛前懺悔。殺佛殺祖,向甚處懺悔?

答:燈籠露柱。

頌:

怪石叢中白象王,六牙纔現紫雲彰,玉蹄踏轉千溪月,撲落寒梅遍地香。

問:無舌人解語、無手人行拳,無手人打、無舌人無舌人,說個甚麼?

答:逢人但恁麼問。

頌:

四十年來懶坐禪,常將古佛枕頭眠,睡中無甚真消息,鎮夜齁齁大打鼾。

問:普慧雲興二百問,普賢瓶瀉二千酬。且道問底答底從甚麼處來?

答:隨聲便喝。

頌:

紫氣騰騰山色奇,靈峰怪石露天機,三間茅屋從來住,一滴曹溪遶翠微。

問:多年塵土無人拂,一身常鎮在天涯,為甚長安大鬧。

答:錦上鋪花。

頌:

拋出傾湫倒嶽機,虛空凜凜雪花飛,夾山無限清平樂,不值山家兩道眉。

問:有語成謗,無語成誑,有無俱遣。且道作麼生商量?

答:老漢忘卻話頭了也。

頌:

夜深無事躡高巔,獨步攜笻到壑邊,惟有一輪明月照,棒頭獨破水中天。

問:風吹日炙還當得祖師西來意麼?

答:爛卻多少。

頌:

虛空吐出一枝花,馥馥清香映碧霞,一陣狂風吹欲盡,紛紛幾點落誰家?

問:三腳驢子上天台,且道日行多少?

答:一去,二、三里。

頌:

良馬追風不用鞭,誰將雲影挂青天?翻身不覺騰霄漢,踏破長江月一團。

問:參禪學道人秪要會得本命元辰的落處,假若四大分張,本命元辰落在甚麼處?

答:只在此山中。

頌:

參禪須要識元辰,枯木花開劫外春,杖頭點出無心月,堪作人間第一燈。

問: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此個壞不壞。

答:長安雖鬧,我國晏然。

頌:

那事明明偏剎塵,何須特地問知音,哮吼一聲天地裂,大千無處不稱尊。

問:玄沙三種病人,如何接得?

答:便與麼去。

頌:

沙裡淘金始見真,百般捏怪度殘生,本來一個風流漢,何必人前叫苦聲!

問:道遠乎哉?觸事而真。如何是道?

答:飢來喫飯倦來眠。

頌:

萬念灰來一物無,悠悠何事涉程途,推開日西月面佛,透出江心月下波。

問:古人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向上一路。千聖不然不傳。不然則不問,如何是向上一路。

答:觸破天邊月。

頌:

翠竹黃花古佛心,銛刀利刃耀乾坤。夜深碧澗寒潭底,透出團團月一輪。

問:般若如大火聚動動則燎卻面門,為甚麼又道眼光爍破四天下?

答:不離當處。

頌:

坐臥經行總一般,更無一法雜其間,悠悠踏斷山頭路,香滿溪山花滿園。

問:一即六,六即一,一六俱忘時如何?

答:家家門前火把子。

頌:

密密綿綿不漏機,山花澗水兩相宜,誰知六一俱忘後,千聖從來不識伊。

問:拈一莖草遍覆大千。還信得及麼?

答:少賣弄。

頌:

金風吹過碧峰頭,赤腳胡僧得自由,蒼松白石融心劫,逆水長江晝夜流。

問:觀世音菩薩將錢買糊餅,放下卻是饅頭,還是神通妙用,還是法爾如然。

答:栗棘蓬。

頌:

栗棘蓬邊得自由,原來放下是饅頭,夜半日輪當午照,金雞啼在五更頭。

問:開口早經千萬里。低頭思慮萬重關。指人若也無正眼。何啻前程作野犴。作麼生是指人底正眼。

答:爛冬瓜。

頌:

風寒吹凜烈,碧雲千古潔,牛頭未見時,百花頻落葉。

問:雲門扇子

猜你喜欢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一·智俨
  卷第二十一·佚名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四·丈雪通醉
  四明十义书卷上·知礼
  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十三·通云
  ○优毕叉颂第六·玄觉
  佛说萨罗国经·佚名
  卷之二·别庵性统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一·佚名
  卷二十九·佚名
  第十二章 摩哂陀之来岛·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二·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五卷·蕴闻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曹伯启

    (臣)等谨案曹文贞公诗集十卷后录一卷元曹伯启撰伯启字士开砀山人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天厯初官至陜西诸道行台御史中丞卒谥文贞是集一名汉泉漫藁后有至元戊寅呉全节跋称为其子江南诸道行台管勾复亨所类次国子生胡益编为十

  • 广州四先生诗巻二·佚名

    易庵诗选李徳字仲脩番禺人博览羣籍尤邃于经学明毛诗尚书洪武庚戌以明尚书荐至京师上亲防问赐徐大全等出身有差徳预焉授洛阳长史继迁济南西安二郡幕非其好也政暇遍览帝王遗墟尝著论西安南阳皆天下大形胜所在建不拔之基

  • 卷六·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六明 钱子正 撰緑苔轩集六七言古诗【长短句歌行附】追赋万卷楼邺侯昔日三万轴君今插架侯之续谚称积书亦何用盖恐子孙难尽读君之子孙众莫同一一长材敏而速秋毫细字束牛腰一览正须烦过目楼中何必

  • 卷九十九·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九服饰冠赋           【唐】赵良器懿哉圣人之所为触类而长縁情以施大则察乾坤之用小则稽鸟兽之仪近取诸身既制冠以象德逺取诸物亦模范而开规装玉彩而晶耀钿珠华而陆离礼容

  • 南湖集巻三·张镃

    宋 张镃 撰七言古诗叔祖阁学生朝以丹砂铸酒杯为夀真人玉练超尘质尚假金盐煑坚石要知草伏砂最难防气延年本仙术神炉秘炭呼祝融日月出没奔朱龙至今受化感灵药异宝具体专竒功铸杯献公酌沆瀣雕盘枣实如大飞琼鼓簧双成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佚名

    嘉靖四十年十月丁巳朔时享太庙命驸马都尉李和代○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颁赐群臣○戊午 孝洁皇后忌辰 内殿行祭礼遣都督佥事沉至祭陵寝○庚申敕故南渭誉橎弟镇国将军誉枞管理府事○升浙江道御史莫如士为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弘治元年八月壬辰朔唐世子弥鍗乞敕词臣为其父庄王撰墓铭礼部言各王府旧无词臣撰铭事例不可从 上贻书世子知之○罢五军营左掖坐营广平侯袁辂右掖坐营都督同知白王巳先是二营缺官英国公张懋襄城侯李瑾疏举辂王巳二人堪

  • 卷七·郭居仁

    <史部,纪事本末类,蜀监> 钦定四库全书 蜀监卷七 宋 郭允蹈 撰 唐明皇幸蜀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帝出奔蜀 安禄山反哥舒翰败绩贼遂入关杨国忠首倡幸蜀之策上然之乃御勤政楼下制云欲亲征闻者皆莫之信既夕命陈玄礼整比六

  • 列传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一百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尹桓。○尹桓军簿判书秀之孙也。 忠肃时拜护军。 忠惠立授代言。 忠肃在元复位党狱起囚桓于巡军夺告身杖流海岛遂亡入元。 桓尝与曹益淸执忠

  • 耨碗温敦思忠传·脱脱

    耨碗温敦思忠本名乙剌补,阿补斯水人。金太祖攻打辽国,当时金人没有文字,凡是军事机密,军队的将领们就口头交待给耨碗温敦思忠,耨碗温敦思忠当面上奏皇帝,然后再接受皇帝的诏令,回到军中把皇帝的命令传达给军帅,即使往返来回需

  • 卷十八下·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八下 嘉礼三 东宫朝会 总叙 皇太子受羣官贺仪汉以前无闻唐正旦冬至则於大朝会之明日百官朝集使等皆诣东宫行礼羣官再拜称贺又再拜皇太子有答後再拜之仪宋正旦冬至三公贺前後皆再拜皇太子俱答

  • 朱子礼纂卷五·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杂仪天子之礼至尊无上其居处则内有六寝六宫外有三朝五门其嫔御侍衞饮食衣服货贿之官皆领于冢宰其冕弁车旗宗祝巫史卜筮瞽侑之官皆领于宗伯有师以道之教训有傅以傅其德义有保以保其身体有师氏以媺诏之【

  • 卷二·王应麟

    王 《郑氏谱》曰:王者,周东都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贡》豫州太华、外方之间,北得河阳,渐冀州之南。始,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是为西都。周公摄政,五年,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既成,谓之王城,是为东都,今

  • 卷四上·陈栎

      钦定四库全书书集传纂疏卷四上    元 陈栎 撰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周书【周文王国号後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三十二篇】泰誓上【泰太同国语作大武王伐殷史録其誓师之言以其大会孟津编书者因以泰誓名之上篇未

  • 父子合集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如来本行品第五   尔时尊者大迦摄波。见诸阿修罗王于佛会中以神通力化作广大诸供养已。叹未曾有。而作是念。如来昔行菩萨道时种何善根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三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三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云何于诸世间心不疲惓。答曰。于见道时离身见等疲惓因故。此明何义。以诸凡夫取我相故。为生死等种种诸苦之所逼恼。于世间中生疲惓心。诸菩萨等见法体时

  • 灵剑子·许逊

    东晋·许逊撰。书中以四季配五脏,设计了一十六个姿势,主合成一套完整的动功功法。每个姿势详述具体炼法及功效。

  • 华严经金师子章注·法藏

    一卷,华严宗之法藏,对唐则天武后,借庭前金师子为喻,以十门显华严之教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