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的复活
──二十九年一月在波尔薄国际大学欢迎会讲──
太先生、各位教师、各位学生、各位女士!今天我和中国访问团到了代表印度文化的太先生办的国际大学,曷胜欣快!印度和中国,如太先生方才所说,有了二千年的文化关系,曾开过光明灿烂的花,到现在还没有枯萎。我今天当然亦踏著前人的足迹,来礼拜佛的圣迹,访求当代高德。只是可惜我自己没有古德的学问和道德,不能代表我国的文化。
在此庄严的集合中,有音乐、古颂,太先生的丰彩和简妙的言词,把印度全民族对于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和对中国神圣的同情,都表达出来。使我们心灵上,得到融融泄泄的安慰!我感到从无形的精神中,流露出有形的自然世界,同时、仍溶化在精神中;这就是印度文化本来的真象。在古代某一时,印度偏重在精神,而离开了自然生活;到了释迦牟尼出世,超脱精神而就在自然生活中表现无限精神。由此经千余年的演化,把古来离自然的精神生活、和释迦牟尼即自然的文化,整个溶化成印度民族文化。后来经过印度西边的回教、基督教侵入,又起了变化,原有的文化基础,多为破坏;最近百余年来,才渐次复兴起来。在这种复兴的过程中,演变成拉麻克利西那的简单朴素生活,更得太先生消受西洋文化,而成为现代印度文化,所以真能代表现代印度文化的,就是太先生。
十七年前,太先生到中国,我曾在武昌欢迎过;今天到印度,又得晤太先生,及与各位相叙,把印度全民族对于中国的热情接受了带回中国去。末了、敬谢太先生的盛谊招待,及各位对本人与佛教访问团作挚爱的表示。谨代表中国佛教与国民深致谢意!(苇舫记)(出佛教访问团日记)
猜你喜欢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密云圆悟 三十、即心即佛·慧开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八卷·佚名 卷五百三十·佚名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欧阳竟无 卷之二十二·纪荫 卷第二·佚名 第二十三章 战士获得·佚名 僧尼应参加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卷之二十六·别庵性统 祖师传赞序·德清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七·唐慧琳 卷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