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印度文化的复活

──二十九年一月在波尔薄国际大学欢迎会讲──

太先生、各位教师、各位学生、各位女士!今天我和中国访问团到了代表印度文化的太先生办的国际大学,曷胜欣快!印度和中国,如太先生方才所说,有了二千年的文化关系,曾开过光明灿烂的花,到现在还没有枯萎。我今天当然亦踏著前人的足迹,来礼拜佛的圣迹,访求当代高德。只是可惜我自己没有古德的学问和道德,不能代表我国的文化。

在此庄严的集合中,有音乐、古颂,太先生的丰彩和简妙的言词,把印度全民族对于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和对中国神圣的同情,都表达出来。使我们心灵上,得到融融泄泄的安慰!我感到从无形的精神中,流露出有形的自然世界,同时、仍溶化在精神中;这就是印度文化本来的真象。在古代某一时,印度偏重在精神,而离开了自然生活;到了释迦牟尼出世,超脱精神而就在自然生活中表现无限精神。由此经千余年的演化,把古来离自然的精神生活、和释迦牟尼即自然的文化,整个溶化成印度民族文化。后来经过印度西边的回教、基督教侵入,又起了变化,原有的文化基础,多为破坏;最近百余年来,才渐次复兴起来。在这种复兴的过程中,演变成拉麻克利西那的简单朴素生活,更得太先生消受西洋文化,而成为现代印度文化,所以真能代表现代印度文化的,就是太先生。

十七年前,太先生到中国,我曾在武昌欢迎过;今天到印度,又得晤太先生,及与各位相叙,把印度全民族对于中国的热情接受了带回中国去。末了、敬谢太先生的盛谊招待,及各位对本人与佛教访问团作挚爱的表示。谨代表中国佛教与国民深致谢意!(苇舫记)(出佛教访问团日记)


猜你喜欢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密云圆悟
  三十、即心即佛·慧开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八卷·佚名
  卷五百三十·佚名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欧阳竟无
  卷之二十二·纪荫
  卷第二·佚名
  第二十三章 战士获得·佚名
  僧尼应参加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卷之二十六·别庵性统
  祖师传赞序·德清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七·唐慧琳
  卷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初集卷二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四古今体九十九首【乙丑一】乙丑元旦九华庭燎逹晨光聿启三阳纳百祥宝胜宜春银作帖屠苏延寿玉为觞絪緼黼座凝佳气馥郁猊炉散御香兢业与年长不息共球敢恃普来王咏新春爆竹一夜传声遍帝城灵

  • 卷165 ·佚名

    李师中 唐州太守 时属艰危应有系,天於名教岂无心。 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 太尉有灵朱泚败,中丞传旨禄山擒。 曾谁鼓舞康州事,儿女常情泪满襟。 李师中 题太空子隐居 可道非常道,真

  • 歴代通畧卷二·陈栎

    南朝宋【刘氏都建康】晋室之亡南北分据接东晋之统而立国江左者为宋齐梁陈而谓之南朝据有中原削平诸部者为元魏分而为西魏东魏为北周北齐为隋而谓之北朝刘裕簒晋而立是为宋武帝始以贫贱之刘寄奴【小名】奋起艹野乗桓玄

  •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二·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圣孝一尊亲○嘉靖元年三月戊辰上皇考尊号曰兴

  • 卷之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佯羞假媚名伶爱我·宣南吏隐

    辫帅虽出身微贱,而性喜渔色,匪特狎伎,尤好狎伶,或人谓张为周凤林跟包时所中之毒,语非无因。京伶王蕙芳,与张交情尤厚。张曾出资为王筑屋娶妻,伶界及政界中人,艳羡者不在少数。当癸丑甲寅之交,张因公至京,会王在天乐园唱戏。张特

  • 第五三谕光绪七年十一月七日一一二○七-一二·佚名

    新竹知县徐,饬纪吉等人,帮同挑夫首蔡进发差务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谕饬协同办理事。(云云照前稿叙至)除批准照办、并分谕饬遵外,合行谕饬。为此谕,仰纪吉、萧万、陈沙,即便遵照。嗣后如逢大宪

  • 通鉴答问卷一·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周威烈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防为诸侯或问初命晋三大夫为诸侯通鉴何以托始于此曰春秋书王曰天王言王之所为天之所为也书曰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命有徳五服五章哉又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

  • 钦定元史语解卷一·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一【按元□蒙古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蒙古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蒙古原虎考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敇字而讨之】帝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六·允禄

    大学士兼管翰林院掌院事张廷玉奏称皇上日理政务凡属内阁部院奉防事件俱交起居注衙门登记档案惟八旗具奏奉防事件向例不交起居注衙门【臣】等无从记载请自雍正五年为始凡八旗具奏奉防事件及拣选人员补授官职之处俱交送

  • 率性篇第八·王充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近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善渐于恶,恶化于善,成为性行。召公戒成曰:“今王初服厥命,于戏!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

  • 卷一百一十二·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庆喜当知。以独觉菩提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庆喜当知。以独觉菩提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澄观

    疏。第二广观障治下。疏中有二。先总明来意。于中有二。先明观故。论云。复观察障对治不善业道及果。善业道及果。及上上清净后起增上心。求学下即标举行心。全是论文疏。若直就下释文。先顺经则先明观要心摄善是行。

  • 卷第十四·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四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总章元年。追僧道会于百福殿定夺化胡经真伪。百官临证。僧法明者预选入。方三教首座议论纷纭。明察其非是。即排众出曰。老子化胡成佛之际。为作华言化之耶。

  • 卷第四·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四 青原 【标】天皇道悟禅师 【标】首谒径山国一。受心法。服勤五载。后参马祖。重印前解。法无异说。依止二夏。乃谒石头而致问曰。离却定慧。以何法示人。头曰。我这里无奴婢。离个甚么。曰如何明得。

  • 赞禅门诗·佚名

    和三点言。是何物 子言。是佛 和言。佛是西国梵语。此土名觉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已上为觉义)法界一相(已上觉他)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是名觉满)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名三觉)和言。觉是没

  • 漆园指通序·净挺

    冲虚鸿烈与南华为倡和而犹龙之学不孤晋人喜读老易向郭注庄犹彦辅之于玄辅嗣之于易也不异人意云尔也夫易不尽于焦赣也夫诗不尽于韩婴也自京房谭易则任举之皆易自崖生说诗则任举之皆诗也云溪指庄何其合也云溪曰南华者奥

  • 如意君传·徐昌龄

    明代文言小说。一名《则天皇后如意君传》,又名《阃娱情传》。徐昌龄著。其中一部分曾以《武瞾传》为题编入叶如壁之《杂纂醒睡编》。小说主要叙皇帝武则天晚年和男宠薛敖曹相爱并追求肉欲享受事。《金瓶梅词话》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