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教外别传序

世尊付法传衣。叮嘱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

世尊末后殷勤。将千二百斤担子。一肩卸却。以此观之。四十九年所说修多罗教。皆利生接物边事。总非究竟。若依衲僧论。正是狼尾扫迹。愈扫愈深。习气未尽。过在斯也。这个事。不在多言多语。亦非良久默然。只要你中心树子无根。透发灵苗有日。

世尊老婆心。忒杀露布。众生痴愚。以为香甜果子。逐日研穷。啖嚼滋味。不知被葛藤缚杀。至今若个。肯求解脱。

世尊涅槃千百余载。犹若今日。春风忽忽。香飘万古之嘉运。双林翠霭。事迹昭昭。果还千劫之馍糊。象头麻麦。虽示寂不灭不生之金躯。而金躯未尝不盈于眉目性灵之妙。岂属众生修而后得耶。痴顽眷属。多生甘受辛苦。住生死宅。造无遮殃。不识自己一段光明。从昔已来。彻天彻地。原是灵山一会。

释迦非前。众生非后。绝宾主之家常。无生佛之异号。大圆镜智。尘刹洞然。劫量有尽。光明独存。无一星道。理落意地。若拟一星即瑕生。安名清净法眼。如僧伽难提童子。持圆鉴。直造罗睺罗尊者前。尊者问。汝几岁耶。曰。百岁。尊者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童子曰。我不会理。正百岁耳。尊者曰。汝善机耶。童子曰。佛言。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尊者曰。汝手中者。当何所表。童子曰。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果然果然。西天祖师。舌根生利。神通奇特。岂离众生心别有。至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即东土初祖。知震旦国众生。有大乘根器。飘然独往。别出手眼。拈提微笑之旨。唱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果教外有别传乎。因末法众生。多泥文字。所说圣教。以为实法。不信向上一著。无修无证之天真。绝死绝生之佛性。掷身心于草莽。诛六根为弃物。故来扫除枝蔓。坐断葛藤。要你觌体承当。顿明心地。九载之下。得四人焉。慧可大师一枝。传至六祖。六祖已后。衣钵不传。以心印心。祖祖相继。尽乃言句活人。瞬目扬眉。皆成剩法。迨德山鉴黄檗运。便作怪变色作用。至大慧杲。即不然。一桌千江。狂波顿息。棒喝置之高阁矣。大慧杲后。自元迄明。所出明眼知识益盛。虽语录流通。无入龙藏。可嗟。近今邪师说法。涂玷宗门。西来见性一宗。已成七家村婆子传口令相似。祖佛无如柰何。今教外别传一部。盐官黎眉居士新集。居士久探禅宗。深穷旨趣。祖佛机缘。分清理路。古今拈颂。贯串源头。末法缁素。当荐取自己本来面孔。勿向外寻讨。此心昼夜不昏。历劫不坏。心外无佛。修竹苍松。佛外无心。山河大地。直下了然。莫耽文字。精一工夫。顿开正眼。焰续祖灯。斩新条令。抑古佛家风。扬祖师心印。拈一瓣香。以报居士。始知上来清净法眼元在。

皇明崇祯癸酉中秋日径山语风圆信撰。

猜你喜欢
  卷四·佚名
  第三十一章 舍利奉安·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四卷·湛然
  题药师七佛坛城图·太虚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玄奘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一(论本第三十七八九四十四十一二三四)·窥基
  卷第三十二·佚名
  增慧陀罗尼经·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欧阳竟无
  应病与药之佛法·太虚
  南洋华侨与宗教·太虚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上·道宣
  净名玄论卷第四(宗旨上)·吉藏
  卷八·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罗椿·唐圭璋

      椿字永年,自号就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杨诚斋高弟。淳熙四年(1177)解试,屡试不第。   酹江月   贺杨诚斋   郎星锦帐,忽翩然归访,南溪孤鹜。前日登高谁信道,寿酒重浮茱萸。风露杯寒,芙蓉帐冷,笑受长生箓。广寒宫殿,

  • 试一出 先声·孔尚任

    ◎康熙甲子八月〖蝶恋花〗(副末毡巾、道袍、白须上)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剩魄残魂无伴伙,时人指笑何须躲。旧恨填胸一笔抹,遇酒逢歌,随处留皆可。子孝臣忠万事妥,休思更吃人参果。日丽唐虞世,花开甲子年;山中无

  • 提要·郑清之

    【臣】等谨案安晚堂集十二卷宋郑清之撰清之初名燮字文叔后改今名字徳源安晚其别号也鄞县人嘉定四年进士寳庆初以定防功累官太傅左丞相卒谥忠定事迹具宋史本传所撰安晩集本六十卷宋时刋于临安此本所存仅第六卷至第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佚名

    正统八年三月丙辰朔书复代王桂曰今得大同总兵镇守及都御史等官奏二月二十二日夜代世孙投入都司衙门云宣宁王母徐氏暮夜逞凶击门怒骂势欲肆害闻之骇人昔 先帝念曾叔祖高年府中庶事无所禀承特命世孙代为发落世孙自承命

  • 卷之二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列传卷第五十 高丽史一百三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辛禑五[*(辛)昌]。○十四年正月郑梦周至辽东不得入而还。 停颁宰相禄。 下三司左使廉兴邦领三司事林坚味赞成事都吉敷右侍中李成林赞成事潘

  • 西北诸戎传·姚思廉

    西北诸戎传序西北诸戎,汉代张骞开通西域,甘英竟至于到了西海,有的派遣侍子入朝陪侍天子,有的进贡,当时虽穷兵黩武,仅能战胜,比起前代,差得远了。魏时三方鼎立,每日战争不止,晋国平吴以后,稍得安宁,只是设立戊己校尉掌管西域之屯田

  • 马伸传·脱脱

    马伸字时中,东平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不喜欢奔走趋赴,每次调任官职,未曾选择便利的地方。任成都郫县县丞,郡守委托他收取成都的租税。从前收缴税的人都因接受美色珍玩喜好引诱而失败,马伸请求杜绝素来就有的弊端。百姓

  • 萧得里底传·脱脱

    萧得里底,字纠邻,晋王萧孝先之孙。父撒钵,历任使相。得里底身材短小而背驼,对人小心谨慎而内心倨傲。大康年间,补为祗候郎君,渐升为兴圣宫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大安年间,燕王妃生子,得里底因是王妃之叔,历任宁远军节度使、长宁

  • 卷八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八十五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郊祀上英宗乞罢郊宫无益工作 吕 诲臣窃以国家之大事莫重於郊祭罄明察之心尚质崇简所以称天子之德也天神之佑荅以灵贶享是精诚而已陛下纂绍之初方修大礼自诏下中

  • 卷四十五·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四十五   宋 王与之 撰内史中大夫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薛平仲曰内史一属所以次于大史之后者事固有所由始

  • 博山警语序·元来

    警乃醒觉之义,或云惊也。譬有贼瞰巨室,主人张灯夜坐堂皇之上,謦欬作声,贼惧不能便,稍尔昏睡则乘间而入,橐为之倾。故严城击柝,刁斗鸣辕,卒有变而无虞,以其警备于机先也。人有生死大患,乃万劫不醒之长梦,况亦为贼媒,日劫家宝,不有大

  • 答尚法圆问(三则)·太虚

    问一:名言种子,是名言所熏成,但名言属假法,何以能熏成种子?  问二:十义量谓:‘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风林等声,非能诠表;咒术等名,诠非显了,违法相义,不令他悟,不具二义,故不名法’。声既非法,何以百法明门论

  • 慈宗的名义·太虚

    ──二十五年四月在奉化雪窦寺讲───“慈宗”,就是“弥勒宗”。梵语弥勒,此译为慈氏,依据慈氏为宗,乃立“慈宗”的名义。民国十二年元旦,我在武昌佛学院,选集瑜伽真实义品以明其境,菩萨戒本以轨其行,弥勒上生经以明其果,叫做

  • 第十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十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三如法下后句明中观。以二观等者。出安住行相也。圆论三观。若非一心观体则纵。若其不以二为方便中为真实。观体则横。今论三观不纵不横。如此修之。即能安住十界之法。

  • 孙子集注·佚名

    明代华阴《道藏》本《孙子集注》的后传。嘉靖乙卯年(1555)刊刻。13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称此书“即《宋志》所称《十家注》”。卷首有谈氏序。1936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谈恺刻并序。前有《〈孙

  • 通玄真经注·朱弁

    通玄真经注。宋人朱弁《宋史□艺文志》着录作十二卷,现残存前七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 神针·平江不肖生

    短篇小说集,收录向恺然所著短篇小说五篇:《何包子》、《秦鹤歧》、《神针》、《梁懒禅》、《杨登云》。合肥何包子,是六十年前驰名南北的捕头,于今已死去四五十年了。而合肥人不谈到侦探与武侠的事情上面去便罢,谈必拉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