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

天圣广灯录卷第四   

第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迦毗罗国人也。行化至室罗筏城。有河名曰金水。见五佛影。乃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僧伽难提居于彼处。如来志一千年后。当绍圣位。语已。溯流而上。至一大山石窟中。僧伽难提安然在定。尊者伺之。曰。汝身定邪。心定邪。

难提曰。身心俱定。

尊者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

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如金出井。世相去来。金体常寂。

尊者曰。水金在井。若金出井。金无动静。何物出入。

曰。言金动静。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动静。

尊者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

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

尊者曰。此义不然。

曰。彼理非著。

尊者曰。此义当堕。

曰。彼义不成。

尊者曰。彼义不成。我义成矣。

曰。我义虽成。法非我故。

尊者曰。我义已成。我无我故。

曰。我无我故。复成何义。

尊者曰。我无我故。成于汝义。

曰。仁者师于何圣。得是无我。

尊者曰。我师迦那提婆。证是无我。

难提偈曰。

稽首提婆尊  而出于仁者  仁者无我故

我欲师仁者

罗睺罗多以偈答曰。

我已无我故  汝须见我我  汝若师我故

知我非我我

难提心意豁然。愿师度脱。胡跪而说偈曰。

三界一明灯  回光而照我  十方悉开朗

如日虚空住  我得遇大圣  愿依师解脱

志诚头面礼  唯垂赐纳受

尊者曰。汝心解脱。自性清净。语已。即以右手持金钵。举至梵宫。取彼香饭。将斋大众。而大众虑金饭少。心各生厌。不得就食。

尊者曰。非我之咎。即命僧伽难提分坐同食。众复讶之。

尊者曰。汝不得食。由心不了故。当知与吾分座同餐者。即过去婆罗树王如来也。愍物降迹。汝辈亦庄严劫中已至三果。未证无漏者也。

众曰。我师神力斯可信矣。彼云过去佛者。即切疑焉。

僧伽难提知众生慢。乃曰。自双林示灭八百余年。人无至信。正念轻微。不敬真如。唯爱神力。言讫。以右手渐展入地。至金刚轮际。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会所。大众即时钦慕。作礼悔过。

于是尊者告僧伽难提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嘱迦叶。次第传授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可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偈曰。

于法实无证  不取亦不离  法非有无相

内外云何起

僧伽难提闻已。即于座前以偈赞曰。

善哉大圣者  心明如日月  一光照世界

暗魔无不灭

付法已。安座示灭。众奉全身起塔。即前汉武帝朝也。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室罗筏城宝庄严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于父母曰。

稽首大慈父  和南骨血母  我今欲出家

幸愿哀愍故

父母闻偈。固止之。遂誓曰。我今不食。自取命终。乃听宫内出家。命沙门禅利多就宫传导。经十九年。尊者每自念曰。身居王宫。胡为出家。一夕。天光下烛。见一大路坦平。徐行数里。至一大山。下有石窟焉。乃宴寂于中。父既失子。即摈禅利多访寻之。不知所在。

尊者后游摩提国。忽有微风袭众。清凉休适。众不知其然。尊者曰。此道德之风也。当有圣者出世。嗣续祖灯乎。

言讫。以神力摄诸大众。登一高峰。名宝落迦。尊者曰。此山顶有紫云如盖。圣人居此矣。

尊者见一童子持圆鉴直造尊者前。尊者问。汝几岁耶。

曰。我当百岁。

尊者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

曰。我不会理。正当百岁。

尊者曰。汝善机耶。

曰。佛言。

若人生百岁  不解诸佛机  未若生一日

而得决了之

师曰。汝持镜者。意何所明。

答曰。

诸佛大圆镜  内外无瑕翳  两人同得见

心眼皆相似

父母奇之。舍令出家。尊者即与披剃受具。名伽耶舍多。

时风吹铜鸣声。尊者问曰。铃鸣耶。风鸣耶。

伽耶曰。非风铃鸣。我心铃耳。

尊者曰。非风铃鸣。我心谁尔。

伽耶曰。俱寂静故。非三昧也。

尊者曰。善哉。继吾嗣者。非子而谁。即告曰。如来以大法眼藏付嘱迦叶。如是展转以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心地本无生  因地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花果亦复尔

付法已。攀树而化。众议曰。尊者树下归寂。其垂荫后裔乎。将奉全身葬子高原。而众力不能举。即就树起塔。当前汉昭帝朝矣。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盖。母方圣。梦大神持鉴。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闲静。语非常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

至大月氏国。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尊者将入彼舍。舍主鸠摩罗多问曰。是何从众。

曰。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竦然。即时闭户。

尊者有顷自扣其扉。罗多曰。此舍无人。

尊者曰。答无者谁。罗多闻语。知是异人。遽开关延接。

尊者曰。者如来记。吾灭后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绍隆玄化。今汝值吾。应斯嘉运。于是鸠摩罗多发宿命智。投灭出家。披剃受具讫。乃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嘱迦叶。次第传授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有种有心地  因缘能发萌  于缘不相碍

当生生不生

尊者付法已。踊身虚空。现十八变。自焚其躯。以舍利起塔。即成帝朝也。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也。昔为自在天人。见菩萨璎珞。忽起爱心。堕生忉利。闻帝释说法。复生梵天。以根利故。善谈法要。诸天尊为导师。遂降月氏。

后至中天竺国。有大士名阇夜多。问曰。我家父母素重三宝。而尝婴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

尊者曰。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世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为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厘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时阇耶多闻是语已。顿释所疑。

尊者曰。汝虽已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从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

既受具。尊者告曰。吾今寂灭时至。如来以正法眼藏嘱授迦叶。展转相付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性上本无生  为对求人说  于法既无得

何怀决不决

师曰。此是妙音如来见性清净之句。汝宜传布。言讫。即于座上放大光明。照曜四众。而入寂灭。阇夜多起塔崇奉。即王莽时也。

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北天竺国人也。智慧渊冲。化导无量。后至罗阅城。数扬顿教。彼有学众。唯尚辩论。为之首者。名婆修槃头。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净无欲。为众所归。

尊者将欲度之。先问彼众曰。此遍行头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

众曰。道由行证。必获圣果。

尊者曰。今此头陀与道远矣。不久当堕。

众曰。尊者有何德行而讥我师。

尊者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拜。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曰道。

时遍行闻已。发无漏智。欢喜赞叹尊者。而说偈曰。

稽首三昧尊  不求于佛道  不礼亦不慢

心不生颠倒  不坐不懈怠  但食无所好

虽慢而不迟  虽急而不躁  今我遇尊者

和南依师教

尊者谓众曰。会吾语否。吾所以然者。为其求道心切。夫弦急即断。故吾不赞。令其住安乐地。入于佛慧。复告遍行头陀曰。吾适对众抑挫仁者。得无恼于衷乎。

曰。我忆念过去劫前。生安乐国。师于智者月净。记我当证斯陀含。时有大光明菩萨出世。我以老故。策杖礼谒。师叱我曰。重子轻父。一何鄙哉。时我自谓无过。请师示之。师曰。汝礼大光明菩萨。以杖倚壁画佛面。以此过慢。退失二果。我悔咎以来。闻诸恶言。如风如响。惟愿尊者大慈。以妙法垂诲。

尊者曰。汝久殖德本。当继吾宗。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传迦叶。次第嘱授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言下合无生  同于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

通达事理竟

尊者付法已。不起于座。奄然归寂。阇维。收舍利起塔。即汉明帝朝也。

第二十一祖婆修槃头尊者

罗阅城人也。姓毗舍佉。父光盖。母字严一。家富而无子。父母祷于佛塔而求嗣焉。一夕。母梦吞明昧二珠。觉而有孕。经七日。有一罗汉名为贤众。至其家。问曰。

我行四国土  寻光到于此  汝是谁居舍

而感生圣子

光盖设礼。贤众端坐受之。严一出拜。贤众避席。光盖罔测其由。遂取一宝珠跪献。贤众既受之。殊无逊谢。光盖不能忍。问曰。我是丈夫。致礼不顾。我妻何德。尊者避之。

贤众曰。我受礼纳珠。贵福汝尔。汝妇怀圣子。生当为世明灯。故吾避之。非重女人也。

贤众又曰。汝妇当生二子。一名婆修槃头。则吾所尊者也。二名刍尼。(此云野鹊子)昔如来在雪山修道。刍尼巢于顶上。佛既成道。刍尼受报为那提国王。佛记曰。汝至第二五百年。生罗阅城。毗舍佉家。与圣同胞。今无爽矣。

既生二子。尊者婆修槃头年至十五。礼光度罗汉出家。感毗婆诃菩萨与之受具。至那提国。彼王名常自在。有二子。一名摩诃罗。次名摩拏罗。王问尊者曰。罗阅城土风与此何异。

尊者曰。彼土曾三佛出世。今王国有二师化导。

曰。二师者谁。

尊者曰。佛记第二五百年。有一神力大士出家继圣。即王之次子也。吾虽德薄。当预其志。

王曰。诚如尊者所言。当舍此子作沙门。

尊者曰。善哉大王。能遵佛旨。

后告之曰。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传迦叶。如是次第展转以至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化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泡幻同无碍  如何不了悟  达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尊者付法已。凝然示寂。众奉香大师焚其身。收舍利建塔。即炀帝朝也。

第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那提国常自在王之子也。年三十。遇婆修尊者。至西印土。彼国王名得度。即瞿昙族姓。归依佛乘。勤行精进。一日。于行道处现一小塔。欲取供养。众莫能举。王即大会梵行.禅观.咒术等三众。皆莫能办。尊者即为王广说塔之所因。今之所现。王福力之所致也。(阿育王塔。此不繁录)王闻是说。乃曰。至圣难逢。世乐非久。即传位太子。投祖出家。遂证四果。

尊者深加慰诲曰。汝居此国。善自度人。今异域有大法器。吾当化之。

曰。师应迹十方。举念当至。宁劳往耶。

尊者曰。然。

时鹤勒那为彼国王宝印说修多罗偈。忽曰。祖师摩拏罗将至。时王与鹤勒那俱遥作礼。尊者即辞得度比丘。往月氏国。受王与鹤勒那供养。

后鹤勒那问尊者曰。我止林间。已经九白。(印土以一年为一白)有弟子龙子者。幼而聪慧。我于三世推穷。莫知其本。

尊者曰。此子于往劫中。生妙善国婆罗门家。曾以梅檀施于佛宇。作槌橦钟。受执聪敏。为众钦仰。

尊者曰。我有无上法宝。汝当听受。乃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传授迦叶。展转次第以至于吾。吾当授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

无喜复无忧

摩拏罗付法已。即从座踊身虚空。呈十八种变。还本座跏趺而逝。鹤勒那与宝印王等。共奉香木茶毗。收舍利起塔。即桓帝朝也。

天圣广灯录卷第四

猜你喜欢
  卷二·佚名
  观世音持验纪序·周克复
  解深密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六·通奇
  应罗斯福总统邀请之和平建议·太虚
  大生义经全文·佚名
  卷第二十六·佚名
  从世界危机说到佛教救济·太虚
  维摩经略疏卷第六·智顗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七(论本第十六七八九二十)·窥基
  卷三·心圆
  卷第十四(本末合)(尽离世间品)·慧苑
  卷五·佚名
  因明概论·太虚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163 ·佚名

    李弥逊 近报陕右在捷继闻五师遂平建寇用高字韵 南北军书走羽毛,城头喜见赤云高。 颇闻关陇尽归马,不独瓯闽行卖刀。 壕吏捉人那复有,田翁泥饮不辞遭。 会看四海收鼙鼓,郡邑官闲得坐曹。 李弥逊 近

  • 卷三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六·脱脱

        李显忠 杨存中 郭浩 杨政   李显忠,绥德军青涧人也。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由唐以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初,其母当产,数日不能免,有僧过门曰:"所孕乃奇男子,当以剑、矢置母旁,即生。"已而果生显忠,立于蓐,咸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五·乾隆

      唐  元宗明皇帝  【戊寅】开元二十六年春正月令天下州县里皆置学夏六月立忠王璵为皇太子改名亨【先更名绍又更名亨】  李林甫数劝上立夀王瑁上以忠王璵年长孝谨好学意欲立之犹豫不决常忽忽不乐髙力士请其故

  • 卷十六·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六 【起癸酉汉後主延熙十六年尽已亥晋武帝咸宁五年】考异【据凡例分注後主二字当作帝禅】凡二十七年 【癸酉】十六年【

  • ●卷十二·邵廷采

    ○郑成功下大清康熙元年壬寅,六月,郑锦入居思明州。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遣信史招抚思明。思明大臣郑泰、洪旭等议曰:&ldquo;先王东征之日,犹欲权宜通好,今濒海迁移,惨至此极,可不为桑梓计?&rdquo;众意皆合,锦下伪教曰:&ldq

  •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三八二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旨议奏添纂《八旗通志》情形折·佚名

    一三八二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旨议奏添纂《八旗通志》情形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臣阿桂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据纪昀、陆锡熊具奏,添纂《八旗通志 凡例》一折,奉旨:着军机大臣议奏。钦此。据称:《八旗通志》一书,自

  • 提要·马永卿

      《懒真子》五卷,宋马永卿撰。是编乃其杂记之书,然亦多述刘安世语。又开卷冠以司马光事,书中亦多称光,盖其渊源所自出也。《宋史&middot;艺文志》著录,晁、陈二家书目乃皆不载。然袁文为建炎、绍兴间人,王楙为庆元、嘉泰

  • 左传折诸卷九·张尚瑗

    <经部,春秋类,三传折诸__左传折诸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九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文公潘崇复伐麇古来子弑父安然居位逆党因以漏网者三人楚潘崇也赵李兑也隋杨素也素之恶彰彰矣兑生于战国论世者或略焉治春秋家者如

  • 善行第六·朱熹

    吕荥公,名希哲,字原明,申国正献公之长子。正献公居家简重寡默,不以事物经心,而申国夫人性严有法度。虽甚爱公,然敎公事事循蹈规矩。甫十歳祁寒暑雨侍立,终日不命之坐不敢坐也。日必冠带以见长者。平居虽甚热,在父母长者之侧,不

  • 卷第二十九·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九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书(二) 与何芝岳相国 人生缘遇不易得。归向三宝。倍复为难。惟居士深入佛乘。灵苗智种。天性带来。而究竟一念子。肯心自许。其肯心二字。诚进

  • 群经音辨·贾昌朝

    音义书。宋贾昌朝撰。7卷。贾氏因群经字多假借,形成同字音义有异,前人音训繁多,彼此不同,于是著此书加以辨析。搜集经传中形同而音训各异的字,按《说文》部首排列。分为“辨字同音异”、“辨字音清浊”、“辨彼此异音

  • 经络汇编·翟良

    经络类著作。明翟良撰。不分卷。良字玉华,山东益都人。幼时体弱多病,后学医并以医为业。另有《脉诀汇编说统》已著录。作者认为经络非专为针灸而设,医者必须精通经络,为脏腑辨证所需,故撰此书。刊于崇祯元年(1628)。

  • 春阿氏·王冷佛

    章回小说。近代王冷佛著。十八回。又名《春阿氏谋夫案》。是根据光绪年发生在北京内城镶黄旗驻防区域内一桩实有命案创编而成的小说。春阿氏年仅19岁,是旗人阿洪阿之女,嫁与本旗春英为妻,按照旗人以名代姓习惯被称为春阿

  • 望舒草·戴望舒

    抒情诗集。戴望舒著。上海复兴书局1933年出版。收1927—1932年的诗作四十一首。诗作大多以象征的意象和超现实的境界,显示三十年代都市青年追求与幻灭的矛盾心态,少数诗篇则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 可斋杂记·彭时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明彭时撰。一卷。现存历代小史本、古今名贤汇语本,明朝四十家小说本、说库本、纪录汇编本、指海本、泽古斋重抄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题为《彭文宪公笔记》,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题《彭公笔记》。此

  • 复社纪事·吴伟业

    一卷。清吴伟业撰。《复社纪事》记明末复社创立始末及其主要人物、重要事迹。书称复社之举起于制艺经义之学。有周钟、张溥、杨廷枢、徐汧、夏允彝、陈子龙、张采诸人,以经义学问、应试文章、砥砺品行结交士人,成立复社

  • 金刚般若经疏·智顗

    全一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1~597)讲述。又称金刚经疏、金刚般若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为现存最古之金刚般若经疏。乃智顗根据鸠摩罗什译金刚经所讲述之注释书,然讲述于何时何处则不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