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郑成功下

大清康熙元年壬寅,六月,郑锦入居思明州。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遣信史招抚思明。思明大臣郑泰、洪旭等议曰:“先王东征之日,犹欲权宜通好,今濒海迁移,惨至此极,可不为桑梓计?”众意皆合,锦下伪教曰:“先王开国东都,草创未半,遽尔厌世。余将东承遗绪,诸君苟能息兵安民,无堕先王一生孤忠苦节,幸甚!”泰等乃议照朝鲜例,遣杨来嘉同入京待命。朝廷以锦灰烬垂灭,不许。于江浙闽广,各设满汉兵户郎中一员,专司招辑。岛上人望风投款,多张大其事,真伪蒙贸,文武官降者,俱降四级用。又有武改文之例,都督副总改副使佥事,参游改同知。其冬十月,锦入台湾,讨郑袭,执以归。

初,郑芝龙有子六人:长曰森,即成功、次曰渡、三曰恩,四曰荫、五曰袭、六曰脉;恩,夫人颜氏出。及渡,荫、脉,俱死燕市,惟袭在家。今年春,入台湾,以其生事安置之。成功殁,诸将以锦在远,推袭护理,袭谋自立。引黄昭、萧拱宸为腹心,诸将多不附。锦闻知,即引兵东出。周全斌为五军,以陈永华为咨议,参军冯锡范为侍卫。十月至台湾,昭约诸将出御,皆阳诺。会大雾,东军迷,后期。独昭先至,冲锦营,锦营多新募,战小却。全斌率亲兵数十人力战,昭中流矢死。

俄雾开,则日午矣,众惊曰:“吾君子也!”并投仗。锦入安平,遣人请袭,袭委罪于仆蔡云,云自缢死。收杀李应德、曹从龙、萧拱宸等数人,余悉不问,反侧乃安。

康熙二年癸卯正月,锦自台湾还思明,以内难既平,祭告先王,申固守。

汛六月,杀其伯父户官郑泰。泰弟鸣骏,子缵绪来奔。秦先有与黄昭书,昭败得书。及杨来嘉自北还,锦疑泰有异谋,泰不自安,称病金门。锦率兵将入海澄,泰觇知,以为图已也,举家扬帆出金门。有劝泰勒兵入自明者,泰泣曰:“今日救死耳!称兵重吾罪也。”或又劝之来降,曰:“先生已误,岂容再误?”舣舟待命。锦使吴慎赉印论之曰:“两岛之地,一以委伯,余棹欲东矣。”泰犹豫受印,未敢入谢。鸣骏劝之人,锦待泰如旧。明日,置酒,伏甲执泰,泰自缢。鸣骏大哭曰:“乃吾杀兄。”即引军踉跄遁,周全斌等追之不及。以舡二百,兵八千,文武官四百人,入泉州降。封鸣骏为遵义侯,缵绪为慕恩伯。由是蔡鸣雷、陈辉、杨富,何义先后举军降,锦势益衰。

是岁鲁王殂于金门。其世子及宁靖王诸宗,室悉避乱奔依台湾。十月,大清耿继茂、李率泰大发兵攻两岛,出同安;令提督马得功统新降将及红夷,出泉州;黄梧、施琅出海澄。锦命周全斌当泉州兵,十九日,遇于金门乌沙。泉州船三百,红夷船十四,全斌以二十舟深入北 宗,往来冲击。红夷炮无一中者,余舟望见悉披靡,不敢进。得功殿后,为全斌所破,赴海死,众兵遂贵。而同安、海澄兵大胜,直走岛中。锦见不敌,退守铜山。大清师堕厦门金门城,焚掠而还。

甲辰正月,铜山粮尽,周全斌、黄廷复率所部降,亲旧多散,惟洪旭与陈永华、永华兄子绳武,侍卫左右不去,引余众东保台湾。

伪改东都为东宁,僭置天兴,万年二州。委永华统庶事,分土列屯,征租均役,兴鱼盐,申法禁,立学校,通市外国,安抚土民。然自后郑氏之甲,竟不能出东甯,闽广浙濒海中外殊绝,民少安枕矣。是岁,前兵部尚书张煌言,移桃花山,被袭,槛车致杭州,不屈,死之。南海悉平。

明年,大清以施琅为靖海将军,督水师进攻台湾,周全斌、杨富等皆隶之。出外洋,飓风大作,群舟漂没,引还。未几,琅征入京,撤降兵分屯各省,严戍守界,不复以台湾为意。后四年己酉,乃复遣明珠蔡毓荣至泉州,加兴化知府慕天颜卿衔,两入台湾,许以如朝鲜封贡。锦遣柯平、叶亨报使,议卒不成。

康熙十二年癸丑,靖南王耿精忠怀逆谋,内畏太妃周氏,未发。密遣番译黄镛使台湾,请兵援,锦舣舟澎湖待之。冬,吴三桂反,上诏平靖二王留旧封,精忠谋益缓,乃辞锦,旋师。

甲寅春,靖南太妃周氏薨,反计遂决。复遣镛聘台湾,许归全闽戈船,曰:“王将水,吾将陆,江浙不足平也。”

三月望日,精忠坐府,召督抚以下计事。执总督范承谟,杀福州知府王之仪。巡抚刘秉政请降,遂据福州。驰檄属郡,自为总统兵马上将军,称甲寅年。提督王进功以泉州,总兵刘炎以漳浦,赵得胜以海澄,各举军降。加进功平北将军,炎宁远将军,得胜威远将军。海澄公黄梧已降,病疽死,封其子芳度为平和公。遣曾养性取福宁,略平阳,平阳总兵蔡朝佐降。

潮州总兵刘进忠密请兵,使刘炎会之,攻续顺公沈瑞,并其军。

以进忠为平粤将军。

吴三桂至衡州,僭伪号,国号周,纪元昭武。

夏四月,锦遣礼官柯平如福州报聘。精忠始虑下游不服,

故藉锦声援。已而旬月之间,全闽皆下;浙之温处、江之广信、粤之潮州,继踵风靡,意更骄倨,乃欲负约。语柯平曰:“师来不恶,当分地自战耳。”由是两家兵端起矣。

精忠多忌,以王进功在闽日久,恐其为变,诱留福州。征诸镇兵出关,惟兴化马惟兴先行。黄芳度遣其兄翼率千人从。

复征赵得胜兵,不及,以海澄待台湾。锦遣侍卫左都督冯锡范督诸军人思明,得胜深交锡范,会取同安。五月,至同安,守将华尚兰降。泉州守将张学克,家在同安,絷之以招学克。学克闻变,趋赴不及,遂以军降。施凤亦率舟师降。下游人心摇动,精忠大恐,以王进旧将有声,擢为都尉使,镇泉州。

是月,邓锦人思明,以郑省英知州事。叙海澄、同安功、赵得胜为兴明伯,张学克为荡涤将军,华尚兰为神武镇,杨威为尾宿营,施凤亢宿营,邓麟采知同安县。舟航始集,部伍始成,旧人乡戚,咸来问劳。而耿精忠闭福州,会城种帝。卤簿警跸,修饰仪卫,铸“裕民通宝”钱。马九王出仙霞,为制府李芝芳所遏,不得进。疆众日蹙,方与郑氏构兵,如两鼠斗于穴中,识者知东南事大定矣。

王进至泉州,步卒仅千人,与城守赖玉厚结,专行威福,任戴国用为牙爪,勒王进功家属入福州。进功子藩锡与杨青等计曰:“翁被留在省,闻福州兵又至,吾无噍类矣,盍先发?”

六月九日,诱玉、国用、李尚文入军门,执之。遂攻王进,进意气自若,走登南门,竞死斗。提标无统帅,相持竟日,暮,进遥望扬帆,恐海舶来攻,乃夜溃围。得省中援军,整甲徐还惠安,守将邀走之。杀赖玉于市,百姓脔其肉殆尽。绞戴国用,泉民德李尚文,为请,乃释之。迎岛师入城,以藩锡兄弟为指挥使,假理提督军务,余官皆复旧职。

黄芳度在漳州,闻风欲降,念其父罪重,惧不免死。锦使告之曰:“时际光复,事属尔父,果抒诚悃,当弃前愆。”乃杀城守刘豹,奉启泉州承制,封德化公。前提督有请,靡不从。

芳度终不安,间道密表于朝,锦亦羁縻之。漳属皆下,独漳浦为刘炎所据。于是郑氏据有漳泉二州,及思明金门。平南兵围刘进忠于潮州,潮福路断,进忠由海道献款思明,锦使后镇金汉臣舟师援之,以进忠为定北伯,兼右提督。

秋七月,精忠两遣使至思明,行和求泉州。九月,遣王进自兴化,别将由上游会刘炎协攻泉,锦使右武卫刘国轩出御。

进素轻南兵,泉州之役曰:“是众寡不当,愿益兵。”期取泉自效。步骑二万,鼓行至惠安,恣焚掠。国轩严阵以侍,相守越旬,进退屯枫亭,连营二十余里,军势甚盛。国轩率轻骑觇之,猝遇于涂岭,许耀少却,国轩分诸军搏战,自辰至已,两军殊死斗,进兵遂溃,追奔至兴化,军郭外,三日夜乃还。

十一月,锦以刘炎在漳浦,为右臂患,遣兴明伯赵得胜、侍卫冯锡范,由海澄进师。炎与云霄镇刘成龙、福州亲军都尉徐鸿弼,合师迎战于罗山岭。右虎卫何祐挥兵击之,炎等大败,走入漳浦城。岛师环阵攻围,三将皆出降。遂引兵西救潮州。

先是,金汉臣救潮州,一军尽没。会耿郑祸结,外援不至。

城坏百余丈,刘进忠悉力守御,中外隔绝已半载。至是,赵得胜统军入潮,与广兵战于黄冈,破之。广兵烧营而遁,潮围始解。得胜班师。

先是,三桂初反,遣帛书一入福州,一人台湾,会兵。锦使监纪推官陈克岐、副将陈文焕报之。三桂复遣礼曹员外钱黯通问。值岛师入泉,再遣礼曹周文骥来解兵,曰:“天下事重,无操同室戈,贻敌笑。”及精忠闻鸿弼等败,乃使潘曰兴修好。

锦报曰:“耿王能如约者听。”竟未决。

郑氏自成功时,即置六官,多僭帝制。锦再出思明,更多设伪官。以陈永华为御史总制,留守台湾,以六官协理,洪旭子洪磊吏官、杨荣户官、郑斌礼官、柯平刑官、杨贤工官,惟不设兵官。置六科都事察言,承宣宾客。诸司亲军,曰侍卫,以冯锡范为之;曰勇卫,留守永华摄之;曰左右武卫,薛进思、刘国轩为之;曰虎卫,何祐、许耀为之;曰五卫,施福为之;曰銮仪,艾祯祥为之。又有果毅、折冲、五常、五行、五兵、左右先锋、前锋、后劲、中权、戎旗二十八宿营制,听五提督节调。凡文武事宜,皆赞画参军陈绳,武侍卫锡范主之。前取饷于东宁,比得漳泉,转运不继,始用六官征催富民绅士。以郑省英为宣慰使,统督各郡钱粮。前昌密道吴慎为屯田道,清收屯租,诸县令以六科都事为之,皆台湾来者。人月输银五分,名曰毛丁。船计丈尺,名曰梁头。督造采船料,盐司分管盐场。

以陈达章司泉州,冯锡圭司漳州,郑珍英司潮州。盐石直二钱,征饷四钱,饷司科杂税给军。

康熙十四年乙卯,春正月,精忠遣张文韬如泉州贺年,以五艘如约。遣郑斌报使,立条誓枫亭为界,自是耿郑文好。

二月,锦杀永春民吕花。花恃马跳地险,不服征索,避科敛者依之。锦使左武卫薛进思攻围,三月不下。永春知县郑时英,遣人招谕,许以不死,花出降。钉之,没其家产。

是月,续顺公沈瑞以饶平降台湾。瑞叔母尚氏,平南王女也,降耿时迁至漳浦,瑞尚留诏安。广兵围潮,瑞趋饶平。及潮州围解,刘进忠移师攻之,不克。广兵来援,左虎卫何祐遇于百子桥,败广兵,瑞乃降改封怀安侯。

五月,锦率师次于海澄。饶平之捷,刘进忠密启于锦,请讨黄芳度。锦亦以黄氏必死之寇,终无降理。是月六日,发泉州,入海澄,实图漳州。留驻二十日,芳度不敢入见,遣其中军朱武奉启,意觇军势。锦使郑斌入漳宣慰,或率兵从征,或束身自诣,终不至。且召黄翼于关外,密使归漳。耿移书来征,又以病辞。遂定计攻城。

是月,刘国轩大败广东于鲎母山,国轩自涂岭之役,率所都入潮,同刘进忠行徇属县。诸县坚守,国轩兵老粮乏,欲退守潮州后图,平南挥步骑来追,国轩及何祐等设伏以待。会吏官洪磊宣慰广东,厚赀增募,骁勇迎战鲎母山,伏发,广兵大败。

六月,黄芳度据漳归朝。锦自海澄移军万松关,芳度剃发守陴,使弟芳泰入广告急。赖升守平和为之声援,岛人攻漳城不克。后镇万宏中炮死。何祐自潮州攻平和,赖升降,漳属皆复为台湾。芳度孤守漳城。

是岁,番舶互市于思明。先是中左所为诸洋利薮,岛破,夷舶不至。甲寅,郑氏复岛,英圭黎万、暹罗、安南诸国,皆献方物互市,中左烟火市里,几复其旧。

康熙十五年丙辰,大清兵入福州,耿精思出降。王师进克泉州,黄芳度以漳州后来会。刘国轩复来争泉州,攻围两月不下。芳度遣兵复平和,屡攻黄瑞镳于漳平,不克。七月,将军喇哈达师次漳平,瑞镳无援,始出降。喇哈达间道永安,援泉州,湖头李光地练乡兵自守,为乡导。巡抚吴兴祚自仙游复永春,提督杨捷自兴化下惠安。林贤、黄镐、陈子威以舟师出闽安镇,克期救泉州,国轩水陆布御,恐分兵力薄,乃引退,趋长泰,诸县皆弃还。林贤等进复定海,岛将章元勋战死,萧琛退泊海山。锦召琛还,斩以徇。遣左镇陈谅、后镇陈起明、督朱天贵等御林贤。

九月,大清师败刘国轩于漳州之溪西。国轩自泉退师,堕同安城,进兵溪西。满汉尽锐迎战,至午,国轩步卒饥乏,铁骑横冲,首尾不相顾,遂弃长泰,出江东,扼守三叉河玉洲水

头镇门。王师军垒相望,督造江东桥。

冬十月,督抚遣漳州进士张雄如思明议和。时漳泉郡县皆复,独海澄未下,度岛人必争,难猝攻。乃为公书以生民涂炭,劝令息兵归台湾,如先王时。雄还,又遣泉绅黄志美人议约,必得海澄,始可成好,锦不听。

康熙十六年丁已春,大清师攻救海澄,锦复破之,遂围泉州。锦下伪教叙诸将功,以中提督刘国轩为武平伯,征远将军,后提督吴淑为平远伯、宁北将军,左虎卫何祐为左武卫,前虎卫林升为右武卫,右虎卫江胜为左虎卫,俱授左都督。余镇营各加级有差。

某月,大清师克复海澄,击破郑锦兵于泉州,锦撒兵还思明,闽地悉定。十二月,诏复迁各省沿海人民于内地,置戍,禁出入。甲寅之乱,闽省迁民悉还故地,至是闽平,复议迁界。

康亲王疏称迁界累民,请罢之,已报可。后岛人就掠内地,督抚提镇请仍从顺治十八年例迁,值破海澄,围泉州,事暂停。

及泉围解,遂行迁界之令,益不聊生。唯广东尚王力请不迁,得已。

康熙十八年已未,春正月,诏筑沿边界寨,自福宁及诏安,率一二十里置寨。量地险要,截内外,滨海数十里,无复人烟。

二月,郑锦复取海澄,以张廷辉知县事,刘国轩使吴淑率诸军据果塘寨。廿九日,大军败于定海,是日旦,朱天贵、陈谅自海坛乘南风进泊定海,北舟大小百余艘,由五虎门衔尾而进。天贵与陈启明率熕船先澄,启明船遭风失舵,还泊海山。

三月,郑锦旌思明义输寡妇辛氏。两岛地狭,数战征输繁重,丁已之役,州民人月输米一斗,至是,月输米三斗,不堪命。中提督刘国轩辞月俸,自饷辖兵三月。吴淑、何祐等皆效之。水师五镇蔡仲琱守惠安,驾小舸逃入泉州,投巡抚吴兴祚,

降。漳州守备吕韬降于台湾。鞱守江东桥,败归。刘国轩进军海澄,阴以漳郡通款事泄,羁候,将入省待理。鞱遣人要英毅镇林彪请援,行至同安界,彪伏兵取之以归,以为折冲左镇,移其家入台湾。

初,蔡寅诡称三太子,起兵,耿逆故将纪朝佐、同安武生郑奇勋,从之。后同归台湾。未几寅死,二人请再举,入山召募,为大军所困,不能出,诣总督姚启圣降。郑氏南北汛防,多以缺船饷为辞,征调不至。于是上及普陀,下及广东,平海大蓬,皆遣官监纪,归卤获妇女宁民。

夏四月,郑氏以长子克{臧土}居守台湾,总制陈永华言:“克{臧土}长成,莅事明达,请循君行则守之典,立为监国。”

锦从之。时年十六,伪号监国世孙。

六月,以屯田道郑时英监理盐法,驻东石。大清师筑灵水寨以逼东石,右武卫杨忠率兵趋浔尾南北场掘盐,口贪利,舍舟开至深沪。阅两日夜,泉州大军侵晨骤击,忠殊死御,不敌,中炮没于海。

秋七月,郑氏筑浔尾寨。溽尾在同安,咫尺直厦门,高崎。

癸卯之役,大清师从此过岛,刘国轩请筑寨其地,一夜成之。

同安出兵争,不得,筑石城一,土城一,复筑两洲城。

八月水师提督万正色至福州。初,施琅督水师,琅征入京,官亦裁。丁已冬,以海澄公黄芳世兼水师提督,及湾腰树战败,病死。督抚请琅复任,朝廷不许。擢镇江将军伯王之鼎,以尝任漳浦知闽事也。之鼎入闽,屡疏不谙水战,更授四川提督,以正色代之。正色泉州晋江人,顶投诚衔紥,累升岳州总兵。

及湖南平,乃有是命。

初漳浦江机与杨一豹结,约聚兵江石,耿精忠以为左军都督。耿败,置垒江西浙闽交界。据深险,时出酷掠。江西制府董卫国屡遣兵讨之,不克。走款台湾,授征夷将军。机跛,号江拐子。浙江制府李之芳,悬重募解散其党。机引余众奔闽中建宁,城守刘起龙御之,阵伤而死。

九日,大军取东石塞。丁已春,郑氏使右武卫林升守东石。

明年,移升攻海澄,以杨忠代之。及大军设兵防界,又欲筑灵水寨,忠惧兵单难守,请檄升回汛。忠死,升复出征。以施廷、陈申守之,才余疲卒二百,精锐皆挑以行。有降人入泉,言东石空虚可取状。发满步数千,以廿六日平明填濠,四面环攻,廷被创,申力战死,遂夺东石。增筑三寨。

于是郑氏失险,议守思明。调州中乡兵团练,州经残破,新复,入籍甫千许,以康熊、吴桂统之。桂北人,归郑为亢宿营,故守同安思明。丁已之役,桂独敛兵完,岛授建威中镇。

以姻亲陈恺叛,引嫌辞兵,归其子箕宿营吴天禄。至是,复起授协理五军,与总监营康熊分督州兵。

北人畏刘国轩如虎,两军相持,阅岁,互杀伤。大军十万,国轩才万人,营垒咫尺,指挥自如。国轩以果堂地要,夜,于其后版尾加筑一寨。督抚提镇将军率满汉数万争之,国轩、吴淑以二千人依寨进,且战且守,害章京巴石免等。十一月,台湾后提督平远伯吴淑卒于营。淑前战创甚,版尾新筑,诸卫镇畏不敢守,淑毅然请自守之。大军筑垒环攻,炮日夜不绝。淑神气自若。会霖雨墙坏,淑挥左右使避,自据胡床寝,竟压死。

尸至思明,锦亲临哭,尽哀。以其子天驷为建威石镇,统其兵。

是年,诏封贺兰国王,请夹板船图思明。初,江毛失台湾,常思恢复。癸卯间,李率泰使人招抚红毛,许以先平两岛,后取台湾归之。红毛喜,自备舟仗粮肉助战,且请于厦门互市。

率泰为后防,不许,第令数年一贡。至是,总督姚启圣请如癸卯借红毛合攻事例,报可。乃遣知府刘仔,偕通事林奇逢、黄镛等,往封贺兰,并请夹板船会攻。

十二月,郑氏遣右武卫林升督舟师出思明。时福州造战舰四百余艘,会江浙舡各一百,潮州碣石船一百,克期大举。郑氏悉发官私及洋艘炮船,以升为总督,江胜、朱天贵为副总督,配兵北上。

先是,耿精忠之变,漳南道陈启泰密启陈耿阴事于范承谟。

后耿搜得书,启泰惧祸,杀其家属十余人而自缢。郑氏入漳,葬之。丁已,大军复漳,启泰子汝器将入城负骸回京,为东石守将年获,羁台湾,赎以万金,乃始得归。郑氏之贪利失大体,多类此。

辛酉壬戌,总督启圣巡抚兴祚,会提督琅正色攻克厦门中左所。郑锦退守台湾,复进兵攻之,锦卒。癸亥,锦子克塽奉表,以台湾降。

前四日,宁靖王术桂谓宫眷曰:“此地已破,更无他往,吾以身殉,若等可自为计。”夫人袁氏、王氏及侍姬三,皆对曰:“愿从死,请予尺帛。”冠笄先缢,王具含殓,明日,五棺出葬于郡南山,校隶扶榇至,王翼善冠,衣■,腰王系绥,以宁靖王实持付克塽,拜辞天地祖宗。郡人士无幼老皆入拜,王答拜。乃登帛自绝,面无变容。

诸宗室随克塽内迁。诏存先代后,给屯田种牛,占籍河南。

鲁王世子得许州。术桂无子,继益王后宗位于俨鉁,年七岁,屯 巳县。术桂死年六十有六,与元妃罗氏,合葬竹沪。

○郑鸿逵

郑鸿逵字高仪,芝龙亲弟。以崇祯三年武举,隶天津巡抚

郑宗周,为坐营。转属都督孙应龙,登州反,应龙失机,从系天津狱。已辨释,隶大同巡抚张拱廷麾下,用兄芝龙平红夷功,得锦衣卫,掌印千户。复与计偕,十四年庚辰,成进士。故事,勋卫射策武甲科加三级,进都指挥使。十六年,授副总兵,设南赣兵三千,以鸿逵统之。十七年正月,前兵科都给事中曾应麟荐鸿逵缓急可用,诏益南赣兵二千,配鸿逵镇守。

福王嗣位南都,檄守采石,以左军都督领水师挂镇海将军印,封靖鲁伯。邂逅唐王聿键京口,心相善。及南都败,退走,又遇王钱塘江干,泰之入闽。以王贤明可继大业,遂与兄芝龙及巡抚张肯堂等,戴王建号。爵鸿逵侯,寻晋定国公。

时八闽由郑氏,鸿逵不以家势陵耀同列。然性雅懦,不能与芝龙立同异。唐王筑坛,具殊礼,命与永胜伯彩督师,分道出关,竟不进。芝龙亦不发饷,乃黜鸿逵爵。彩数败退,又好掠,时议多罪彩,颇恕鸿逵。大军度仙霞,芝龙竟卖关,且招子成功同北行,鸿逵阴逸之。成功建义,鸿逵有力焉。

大清顺治四年八月,会成功攻泉州,已引兵西据揭阳。明年,还厦门。会马得功袭破厦门,鸿逵军适至,得功不得退,以好语来说鸿逵,因纵之。居二日,成功自平海还,按失岛罪,斩守将叔芝筦.鸿逵愧谢,退居白沙,筑寨名曰华角。芝龙京师屡寓书,使劝成功归朝,否者家属见屠。鸿逵复以“养病退闲,无与人事,大侄意坚,劝之无益。”为说。鸿逵有足疾,修园亭,种花木,高吟度曲,品笙自娱。丙申,贝子入泉州,别将攻白沙,鸿逵移榻金门。明年三月十六日,病甚,卒,年四十五。子耀基,亦隆武赐姓。时称成功国姓,而耀基为小国姓,死台湾。芝筦子省英,为伪天兴尹。

猜你喜欢
  卷五·佚名
  东都事略卷九十七·王称
  第六回 阬深谷诸儒毙命 得原璧暴主惊心·蔡东藩
  春秋别典卷十·薛虞畿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二·陈厚耀
  卷八十二·国朝·蒋一葵
  吹剑録外集·俞文豹
  卷之二百十·佚名
  卷之五百三十七·佚名
  从公三录·戴肇辰
  第三十三章 赴俄途中·冯玉祥
  刘凝之传·李延寿
  毗陵王拓跋顺传·李延寿
  明宗本纪·宋濂
  卢景泰·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仲宣·唐圭璋

      江神子   腊寒犹重见年芳。为花忙。倚雕墙。准拟巡檐,一笑但清狂。冷蕊疏枝浑不奈,凭折取,泛清觞。   扬州春梦两微茫。记娥妆。耿冰肠。春信全通,何用玉奁香。谁见月斜人去后,疏影乱,蘸寒塘。

  • 孙惟信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孙惟信(1179-1243)字季蕃,开封(今属河南)人。以祖泽调为监当官,不乐,弃去,游四方,留苏杭最久。自号花翁,名重浙江公卿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与杜范、赵师秀、翁定、刘克庄等交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称其“倚声

  • ●卷二·周密

      ○张魏公三战本末略   △富平之战   建炎三年五月,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许便宜黜陟。初,上问大计,浚请身任西事,置司秦州,别遣大臣与韩世忠镇淮东,令吕颐浩扈跸来武昌,从以张俊、刘光世,以相首尾。浚发行在,王彦统八

  • 附录·张尔田

    龙阳易实甫,仕而不达,渐简右江道,途出海上,临桂况蕙风见之,欣然道故,挟之肘腋曰:「吾抱道在躬。」归安朱强村,词流宗师,方其选三百首宋词时,辄携钞帙,过蕙风簃寒夜啜粥,相与探论。维时风雪甫定,清气盈宇,曼诵之声,直充闾巷。临桂王右

  •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此传名为《朝鲜列传》,实则只写卫满及其子孙之事,着重记述朝鲜变为汉朝四郡的过程,显示了朝鲜与中国密切的历史关系。文中记事简约,但事情原委交待极清楚。作者善用对照写法,写涉何出

  • 读例存疑卷二十七·薛允升

    刑律之三贼盗中之一劫囚白昼抢夺劫囚:凡劫囚者,皆(不分首从。)斩(监候。但劫即坐,不须得囚。)若私窃放囚人逃走者,与囚同罪。至死者,减一等。(虽有服亲属,与常人同。)窃而未得囚者,减(囚)二等。因而伤人者,绞(监候。)杀人者,斩(监候。虽杀

  • 第六节 革命前之形势·梁启超

    当时意大利爱国志士中,凡分三派,其一则玛志尼派(加里波的,玛志尼党人也),专欲以共和理想组织新国家者也。其一则加富尔派,欲凭藉撒的尼亚国以行其志者也。此外,复有一派,名曰尼阿奇布党,欲戴罗马教皇以联合全意者也。之三派者,其

  • 三传辨疑卷十七·程端学

      昭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谷梁曰继正即位正也  谷梁但知继正之为正而不知不请于王之为非正也是以以正许昭公焉  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  左

  • 近思録集注卷八·江永

    【朱子曰此卷治国平天下之道】濓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朱子曰则谓物之可视以为法者犹俗言则例则様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朱子曰心不诚则身不可正亲不和则家不可齐

  • 卷七·高攀龙

    <经部,春秋类,春秋孔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孔义卷七    明 高攀龙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而言即位与闻乎故也公子遂如齐逆女丧未朞年遣卿逆女何亟乎结齐以自安敬嬴襄仲弑君篡国之本谋也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

  • 卷二十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二十四丧服第十一之三大功布衰裳牡麻绖无受者正义郑氏康成曰大功布者其锻治之功麤沽之贾氏公彦曰言大功者用功麤大其小功是用功细小无受者不以轻服受之此

  • 卷六·张尔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郑注句读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六济阳张尔岐撰燕礼第六【郑目录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羣臣燕饮以乐之燕礼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二小戴及别录皆第六○疏曰案上下经注燕有四等目

  • 颜氏學記卷二·戴望

    習齋二 程子云:論性論氣,二之則不是。又曰: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惡,是氣稟有然也。朱子曰:纔有天命便有氣質,不能相離。而又曰:旣是此理,如何惡?所謂惡者氣也。可惜二先生之高明,隱爲佛氏六賊之說浸亂,而不自覺。若謂氣惡,則

  •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一·佚名

    尔时南方有诸天子其数无量。从黑山中来至佛所。以诸香华幡盖伎乐供养於佛。头面礼右绕三匝白佛言:世尊,如来今日说是经典。南方世界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尊亦说经。世尊,如是经典名字何等。善男子,如是经典凡有三名。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五·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五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一如是已说摄异门。云何摄事。谓由三处应知摄事。一者素呾缆事。二者毗奈耶事。三者摩呾理迦事云何素呾缆事。谓由二十四处略摄一切契经。一者别解脱

  • 中国佛教的近况·太虚

    ──二十九年一月在加尔各打华侨欢迎会讲──在缅甸经过一个多月,前日到印度最繁盛的都市加尔各打,也是我华侨在印度最多的地方。我们到达的时候,就承黄总领事及各侨胞会同印、缅、锡各佛教代表,登船欢迎,晚上又在俱乐部招

  • 李相国论事集·李绛

    六卷。旧本题《李深之文集》,唐李绛撰。实为唐史官蒋偕辑录李绛生前论奏编纂而成,卷首有蒋偕大中五年序文一篇,已有说明。李绛(764~830)字深之,赞皇 (今属河北)人。宪宗朝宰相,佐宪宗平定藩镇有功。文宗时出为山南西道节度

  • 宗门拈古汇集·白岩净符

    凡四十五卷。清代僧白岩净符编。康熙三年(166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五册。编集自佛祖至南岳下三十三世、青原下三十六世诸师之拈提、机缘;系自宗门统要续集,集录宋、元以前者之拈提语,并补其机缘,对于‘统要’未载之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