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

弘治十一年九月甲午朔总制边务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等上处置哈密事宜大意谓镇边疆者当率旧章服夷狄者当用世族哈密乃我 太宗开建之国狭巴实故忠顺王脱脱之族孙土鲁番不道劫而杀之致劳王师远征今阿黑麻悔罪狭巴来归若弃哈麻而不复则非所以率旧章置狭巴而不用则非所以用世族故臣等之愚以为仍宜封狭巴为忠顺王先令率其所部还居哈密朝廷原赐狭巴金印冠服表里银绢等物收贮肃州者请皆给之其哈密夷众所须修城器具及口粮牛具榖种之类臣等当量济之又回回头目写亦虎仙等及罕东赤斤所属城堡番达头目人等或协守哈密或互为声援并小列秃等夷素与哈密辅车相依者请各给赏以慰其心更请赐狭巴贵重服色以示殊恩至于哈密都督奄克孛剌等宜令与狭巴和亲他种头目迭力迷失等宜令仍居苦峪其诸给狭巴之物皆即受封所并付之不必远劳差官赍送哈密章下兵部会官议奏佥请如越所言 上从之命加赐狭巴大红蟒衣一件仍命择可往哈密赍赐者二人以闻兵部因复言使臣惟不遣为便以回回通事官二人应命从之

○丙申狭西答石等族生番族头劄石革等并东峰等族番僧癿丹劄等各来贡赐彩叚绢钞等物如例

○丁酉 孝恭章皇后忌辰 上祭 奉先殿遣驸马都尉林岳祭 景陵

○免归德卫今年秋班官军京操以被河决之患也

○给太监秦文等两淮盐价银二万四千两为织造之用其原请长芦盐八千引己之

○昏刻月犯西咸南第一星

○戊戌命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张俊充宣府等处游击将军

○己亥寿王将之国诣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行礼

○庚子夜月犯木星

○辛丑先是户部右侍郎刘大夏以老疾辞 上不允命善加调理既而大夏复申前请时科道官多有奏留之者吏部因并具以闻 上曰大夏已有旨留用矣不必再辞

○壬寅重阳节赐百官宴于午门

○户部尚书周经等奏近奉旨令右少监莫英太监宋玉刘璟监督京通仓事臣等惟人君法令所以行诸天下而人莫敢不遵者信故也使行之未几辄自背之虽有善政人谁肯皇上登极之初裁革各仓监收内官近虽稍增于前旋纳言官之谏令今后俱依成化二十三年裁减事例官省事简一时传诵以为美谈不意今日复有莫英三人之命大与前旨相反弊甫革而复生令方行而自沮诚为可惜且京通两仓原设止总督一员监督二员而已当时各治其事未见废坠后虽渐加无益有损且生一事则有一事之害增一官则有一官之费况人品不同执拗者误事贪婪者侵削下至件当书写一切亲信者恃势求索无所不至故军斗脱逃官角□羊负累年复一年未有穷已伏望 皇上将新添监督官俱赐取回以后惟照成化二十三年之例差补则法令之行天下贴然信之矣 上曰莫英等业已委用姑已之

○乙巳贵州宣慰使司并四川石砫宣抚司各遣把事人等来贡赐彩叚钞锭有差

○丁未寿王诣 奉先殿行礼

○文武百官诣寿王府行礼

○给襄城伯李鄌岁禄一千石本色折色中半兼支

○命故崇信伯费淮支过禄米免还官

○戊申寿王之国陛辞 上御奉天门送之如仪

○己酉皇女太康公主薨礼部上丧礼事宜 上命照蔚悼王丧礼例行免辍朝并奉慰礼

○朝鲜国王李<忄隆>遣陪臣韩斯门等奉笺及方物来贺皇太子千秋节赐宴并彩叚衣服等物有差

○庚戌升通政司左通政毛伦为南京通政使

○辛亥赐晋府奉国将军表棂诰命冠服如制

○虏大入辽东宁远境官军拒敌死者十九人伤者二十九人右参将署都指挥佥事史赟逗遛不援为都御史张玉所劾兵部请下巡按御史治其罪从之○巡按江西监察御史陈铨奏律有八议之条且亲故馈遗不在六赃之禁窃见前刑部尚书何乔新始而坚操守于居官之时终而全节介于退闲之日中间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如有疾则慰劳嘉奖以存君臣故旧之恩以雪其终身污辱之玷以全大臣进退之节吏部覆奏请如铨言 上命已之

○南京广西道监察御史何歆等劾奏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侯恂右副都御史吴珉因争公廨互相忿詈失风宪大体并劾恂素粗暴曾经纠劾珉衰老昧于进退请调除别任或各令罢归以为大臣不职之戒有旨命所司看详以闻后珉上<锍-釒>言当恂詈臣之时臣未尝一与之辩臣得如大臣常例致仕幸矣吏部覆奏 上命珉恂俱致仕

○癸丑遣驸马都尉杨伟告祭 孝陵南京工部尚书萧祯祭后土之神以修葺南京都城故也

○甲寅升通政使司通政使元守直为礼部左侍郎仍掌本司事右通政高禄为通政使左参议王敞为左通政右参议陈瑶为右通政右参议姜清为左参议

○乙卯以泾王将之国升本府教读官翰林院检讨张显为左长史范兆祥为右长史中书舍人郭旵为审理正范仲温为审理副待诏杨敬等为纪善伴读仓库等官皆除授如例其仓库赐名曰保盈

○夜月犯天樽东第一星

○丁巳 皇太子千秋节文武百官早朝毕赴文华殿行庆贺礼

○赐百官宴于午门 ○天下诸司及四夷庆贺官员人等宴于阙左门

○己未赐晋府城固县君并仪宾张相涔溪县君并仪宾徐士杰诰命冠服如制

○升大理寺左少卿陈璚为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辛酉命故襄城伯李黼过支禄米免还官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终

猜你喜欢
  卷一五五 梁紀十一·司马光
  卷下·李肇
  提要·吕毖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卷之十八·佚名
  第九五禀同治十三年九月七日一一三○四-四·佚名
  三一九 贵州巡抚裴宗锡奏缴违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张又新传·欧阳修
  张守聀传·欧阳修
  梁潜传·张廷玉
  野史无文卷十·郑达
  卷二十四·长孙无忌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司马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九·彭定求

        卷589_1 【送张郎中赴睦州】李频   青山复渌水,想入富春西。夹岸清猿去,中流白日低。   美兼华省出,荣共故乡齐。贱子遥攀送,归心逐马蹄。   卷589_2 【送鄂渚韦尚书赴镇】李频   夏口本吴头,重城据上游

  • 第五回 策淮南严可求除逆 战蓟北刘守光杀兄·蔡东藩

      却说周德威至潞州城下,呼李嗣昭开门,且遥语道:“先王已薨,今嗣王亲自来援,破贼夹寨,贼兵都遁去了。快开门迎接嗣王!”嗣昭闻言,竟抽矢欲射德威。左右连忙劝阻,嗣昭道:“我恐他为贼所得,由贼使他来诳我呢!”左右道:“他既说嗣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三月丁丑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武定侯郭守乾祭 裕陵○祭历代帝王遣英国公张溶行礼伯陈圭王瑾尚书万镗聂豹分奠○陕西大饥诏发本布政司及西凤等府仓库钱谷赈济仍以本省开纳事例银一万两佐之○己卯 命云南道御

  • 酷吏传序·李延寿

    治理国家的本体有四条:一是仁义,二是礼制,三是法令,四是刑罚。仁义、礼制是教化的根本;法令、刑罚是教化的末端。无本不立,无末不成。然而教化功能是长远的事,刑罚功能近在眼前,刑罚可以用来帮助教化而不能单独实行,可以用来树

  • 吕诲传·脱脱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任太宗、真宗朝的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普通大臣大多上书互相攻击、揭发,吕诲说“:台省谏官有权上告各种事

  • 巻十七·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巻十七恤兵雍正元年癸卯三月己酉上谕八旗都统等私行科派殊非善事贫乏兵丁所恃以为生者惟在钱粮嗣后各旗佐领下一应公中事务概不许私自派取若有擅行私派者

  • 孝经集传卷三·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纪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曾子曰人未有自致者也子夏曰事君能致其身致身以事君致心以事亲两者天地之大义也致而知之不虑而

  • 提要·司马光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书仪        礼类六【杂礼书之属】提要【臣】等谨按书仪十卷宋司马光撰考隋书经籍志谢元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有书仪二卷以至王宏王俭唐瑾皆有此着又有妇人书仪八卷僧家书仪五卷盖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六·澄观

    疏。四种姓胜。疏文有四。初牒名嘱经。二于中又二下开章别释。三由上四义下。结归第二重总。四上云二种加下。结归第一重总。以具二加。加金刚藏故。于中先结二加。后今此具德下。结加金刚藏。前中言有法所依之身者。

  •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智顗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三归戒初门第十三   一归佛 二归法 三归僧  次十善而辨三归者。如来未兴于世。尔时已有十善之化。是为世间旧善。岂有三宝之可归。大圣初成正觉。方因提谓长者。开授三归之戒。

  • 卷第五·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五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青原第十二世(云门六世) 慧林圆照宗本禅师法嗣 东京法云大通善本禅师 族董氏。汉仲舒之裔也。大父琪.父温。皆官于颕。遂为颕人。母无子。祷白衣大士。乃得师

  • 卷第二·佚名

    续藏经 正源略集 清 际源.了贞辑 达珍编 正源略集卷第二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四世 磬山天隐修禅师法嗣(五人) 京口夹山林皋本豫禅师 晚号晦夫。昆山陈氏子。十九。脱

  • 摄大乘论章卷第一·佚名

    相不同有其十种。□□□□□□□是其名也。名虽□□□□□三。初之二种□□□□□□□行相立名。后之五种就行体立名。行者□□□□□□□□□□□□□依止。第二名应知相者。一义似前。又解。与三智相应名为应知□□

  • 敬简堂学治杂录·戴杰

    濟南為齊魯大郡屬州邑十有六而陵曏稱難治是以宰斯土者每因事顛躓去惟京江戴子樹人獨在任最久秩滿乃遷威愛允濟稱道弗衰陵固未嘗不可治也當君治陵之時正余分守濟東之日諗其下車伊始展布裕如經年以往百廢具舉而尤以保甲

  • 乾坤凿度·郑玄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易纬乾坤凿度》或《周易乾坤凿度》。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乾坤凿度》,

  • 易酌·刁包

    清刁包治《易》著作。十四卷。该书以北宋程颐《易传》、南宋朱熹《周易本义》爲宗,注重阐发义理。虽亦言及“象数”,然主北宋陈搏、李之才之说,多非难汉之相传之法。认爲《易》非爲卜筮之书,而是贯通天、地、人之理。指出

  • 法华文句记·湛然

    凡十卷。唐代湛然述。又称法华经文句记、妙法莲华经文句、文句记、法华文句疏、妙法莲华文句疏记、妙法莲华经文句疏、天台法华疏记、妙乐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为天台大师智顗所作法华三大部中‘法华文句’

  • 禅门宝藏录·真静天頙

    凡三卷。朝鲜僧天頙撰,成书于元代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左右。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与禅门纲要集合并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及禅门撮要卷下。系天頙摘录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传法正宗记等诸灯录中之宗乘质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