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以前所遵者黄帝之制,损且益,莫能外也。秦以后所遵者秦之制,迄今莫能外也。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治,天下之法可苟焉已哉?有巨室于此,栋挠焉弗队,桷摧焉弗覆,搘焉拄焉,藩垣圮垒焉,易其瓴甓户牖之阙,涂丹雘焉,衎衎然安矣,易主以十数,莫不然。吁,覆压屡尔矣,而莫之恤,不亦悲乎!秦坏先王之法,祸中于一时,后世因之祸流于万世。且夫草昧初造,利天下已耳,苟因前制立国已耳,位天地育万物,为心者谁乎?势已定功已成,欲变法,难矣。于戏,法至明而弊已极,术可涂饰朽敝以为安哉?非尽毁其故而别为构不可以为居,非尽弃其旧而别为规不可以为治。予不揣固陋,妄为平书十篇,平书者,平天下之书也,一曰分民、二曰分土、三曰建官、四曰取士、五曰制田、六曰武备、七曰财用、八曰河淮、九曰刑罚、十曰礼乐,为文十有五首,分上中下三卷,大抵本三代之法,而不泥其迹,准今酌古,变而通之,以适其宜;参取后制,一洗历代相因之弊,而反乎古。要使民生遂、人才出、官方理,国日富、兵日强,礼教行而异端熄。即使世有变迁,苟遵行之毋失,亦可为一二千年太平之业。嗟乎,此愚志也,而识未必逮也,世之君子有与予同志,而补其不逮者乎!动而以顺行,复斯民于三代,予日夜望之矣! 

平书订 清蠡吾李塨订

王子源目覩亡明之覆辙,心追三代之善政,博学广问,日稽夜营,着为平书,授予订之。与拙见载于瘳忘编、学政诸帙者,大端皆合。但予着散录,而平书分门递次,纲举目张,脉络贯通,可谓成矣。其中条件少有不合者,亦不敢以天下万世教养之巨而苟同也。因尽毁己着,但附拙见于各卷后以考正之。如左。

分民第一 分土第二 建官第三上 建官第三中 建官第三下 取士第四 制田第五上

制田第五下 武备第六 财用第七上 财用第七下 河淮第八 刑罚第九 礼乐第十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五(成元年,至二年)·孔颖达
  应酬·洪应明
  仁学一·谭嗣同
  卷一一○·邱濬
  卷首七·严虞惇
  第八章 15·辜鸿铭
  春秋讲义卷一上·戴溪
  卷十二·姜宝
  提要·方苞
  卷四·朱鹤龄
  卷十七·高闶
  卷十八·盛世佐
  原序·张尔岐
  卷十八之下·何楷
  放下什么·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格·唐圭璋

      水调歌头   寿留守刘枢密   富贵不难致,名节几人全。渡江龙化,于今五十有三年。历数朝堂诸老,谁似武夷仙伯,操行老弥坚。吾道适中否,一柱独擎天。   湖南北,江左右,屡藩宣。韩公城下,烽火静、米斗三钱。人愿公归台

  • 御选元诗卷三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六五言律诗二赵孟頫春寒夜雨鸣高枕春寒入敝袍时光自花栁吾意岂蓬蒿失色黄金尽知音白雪高山林隠未得空觉此生劳雪后同子俊游何山次韵同是清闲客俱为放浪游晴山依雪壮野水带冰流风急松杉乱年

  • 卷三·张宪

    [集部,别集类,金至元,玉笥集]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三       元 张宪 撰古乐府古有所思行我思古之人兮不可从乃在黄土之底青编之中青编几帙载名姓黄土万塚埋英雄重泉黯黯隔白日宰木飒飒生悲风我虽有语谁为通

  •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陈寿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

  • 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欧阳修

    李揆,字端卿,系出陇西,为冠族,去客荥阳。祖玄道,为文学馆学士。父成裕,秘书监。揆性警敏,善文章。开元末,擢进士第,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试中书,迁右拾遗,再转起居郎,知宗子表疏,以考功郎中知制诰。扈狩剑南,拜中书舍人。乾元二年,宗室

  • 晋纪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升平四年(庚甲、360)·司马光

    晋纪二十三 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甲,公元360年) [1]春,正月,癸巳,燕主俊大阅于邺,欲使大司马恪、司空阳鹜将之入寇;会疾笃,乃召恪、鹜及司徒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甲午,卒。戊子,太子即皇帝位。年十一;大赦,改元建熙。 [1]

  • 卷四十二·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四十二宋 宋敏求 编公主出降公主王妃不许舅姑父母答拜诏详定公主郡县主出降仪勅出降册文册兴信公主出降文册乐成公主出降文册寿光公主出降文册平昌公主出降文册广寜公主出降文册晋宁公主出

  • 卷八 仲虺之诰第二·孔颖达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自三朡而还。大坰,地名。○夏,亥雅反。坰,故萤反,徐,钦萤反,又古萤反。仲虺作诰。为汤左相,奚仲之后。○虺,许鬼反。诰,故报反。相,息亮反。奚,弦鸡反。[疏]“汤归”至“作诰”○正义曰:汤归自伐夏,至于大坰之地,其

  • 卷七·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七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郑 郑谱曰初宣王封母弟友於宗周畿内咸林之地是为郑桓公今京兆郑县是其都也又为幽王大司徒甚得周衆与东土之人问於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曰其济洛

  • 卷二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六存旧尚书注疏卷第十五【宋板】多士考异古本经弗吊旻天弗作不弗克庸帝同 诞淫厥泆罔顾泆作洪 惟我事不贰适我不尔动不作弗今尔又曰作尔今又曰

  • 卷四十九·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九     婺源江永撰武備    軍禮二補夏后氏尚黑戎事乘驪【戎兵也馬黑色曰驪爾雅曰騋牝驪牡玄】殷人尚白戎事乘翰【翰白色馬也易曰白馬翰如】周人尚赤戎事乘騵【騵駵馬白腹檀弓】 

  • 僖公·僖公十九年·左丘明

    【经】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会盟于邾。己酉,邾人执郐子,用之。秋,宋人围曹。卫人伐邢。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梁亡。【传】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宋人执滕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七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七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念处品第十三之余论曰。此略说受念处。次明心念处者。如宝积经说。佛言。迦叶波。谓于此心或生爱乐或起厌患或多封着

  • 卷第九·契嵩

    传法正宗记卷第九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旁出略传二百五人·宗证略传十一人旁出略传(并序)序曰。旁出善知识者。已载于他书。此复见之。盖以其皆出于正宗。的庶虽异。其法一也。周封同姓之国

  • 卷第二十一·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一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五世 秀州华亭船子德诚禅师法嗣 澧州夹山善会禅师(凡十九) 广州岘亭。廖氏子。初住京中竹林寺(今鹤林是)。上堂。有僧问。如何是法身。师云。法身无相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三·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普说普说参禅一法。贵要真参实悟。切不可将杂毒蕴在胸中。何谓杂毒聻。无明烦恼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此是欲界有情杂毒。喜乐舍无心定无想定此是色界有情杂毒。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非想处定灭尽

  • 云溪友议·范摅

    唐代笔记小说集。范摅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范摅《云溪友议》三卷(咸通时,自称五云溪人)。”《崇文总目》同。《郡斋读书志》小说家类亦著录为3卷,云:“唐·范摅撰,记唐开元以后事。摅,五云溪人,故以名其书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存斯1313号,首尾齐全。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文是对昙旷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言的疏释。文中有“辛酉年十二月十二日了竟”题记一行,文末又有“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