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印文化需要交流

──二十九年二月在贝勒纳斯印度大学欢迎会讲──

校长、各位先生!今天能来参观印度规模最大、建筑最新的大学,并承开会欢迎敝团,使我们非常的快愉、感激!刚才校长所说,中印在历史上有过很密切的交往关系,而古代传到中国去的,现时尚继续流行,且由中国传布到朝鲜、日本、安南;这就是千年前印度传到中国的佛教、哲学、文学、美术等文化。

中国古代,从佛教的关系传入了印度文化,但中国周秦间,孔、墨、老、庄等学说,却还少传到印度。最近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正在做向印度输入中国学术文化的工作;一方要把印度近代文化传入中国。这样、中印的文化,才可成为交互的合流。中国对印度古代的文化,相当了解。但近千年隔绝,故中国对印度近代文化,尚需要了解、传布。印度古代的佛教流传在各国,中国是最完备的,不同其他的国家,偏在一边。尤其龙树、无著发挥的大乘,实在有再传到印度的需要。

贝勒纳斯是印度文化的中心,今日参观恒河边古代的建筑,现在又参观贵校,可以说已经见到印度到整个的文化。校长刚才说:希望不久有国际佛教大学出现,我想这也是印度大学应作的一件事,能在大学增辟一佛学院,这对于复兴印度古代文化是很有益的。

今天承校长的殷勤引导,又得与诸位见面,实在很感激!敬祝贵校贡献世界,比过去的印度更伟大!这是我的一点谢意。(苇舫记)(出佛教访问团日记)


猜你喜欢
  分禅净界限·印光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六上·智顗
  十二门论疏 第二卷·吉藏
  卷第一百一十八·佚名
  摄大乘论本卷中·无著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佚名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卷下·佚名
  阿兰那行与养成僧宝·太虚
  佛说十地经卷第三·佚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二·佚名
  拨无因果为魔说·印光
  佛藏经净法品第六·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六卷·法宝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欧阳竟无
  八关斋经正文·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三·佚名

    华亭杜骐征 徐凤彩 盛翼进仝选 赋四 骚 ◆赋四 垂丝海棠赋(陈子龙) 垂丝海棠赋(夏允彝) 垂丝海棠赋(顾开雍) 垂丝海棠赋(王元玄) 纨扇赋(朱灏) 蝶赋(朱灏) 蚊赋(陈子龙) 蚊赋(朱灏) 诘蚊赋(李雯)&n

  • 卷二十二·陈衍

    ●元诗纪事卷二十二侯官陈衍辑潘纯谢宗可郭豫亨金涓叶广居吴复卫仁近郭钰胡布岑安卿王士毅朱子范韩奕刘涣顾观沈贵舒頔周必达李序何景福彭炳罗蒙正陈德载程从龙

  • 卷八 新刊续列女传·刘向

      卷八之一 周郊妇人  周郊妇人者﹐周大夫尹固所遇于郊之妇人也。周敬王之时﹐王子朝怙宠为乱﹐与敬王争立﹐敬王不得入。尹固与召伯盈﹑原伯鲁附于子朝。春秋鲁昭二年六月﹐晋师纳王﹐尹固与子朝奉周之典籍﹐出奔楚。  数日道

  • 前汉孝文皇帝纪上卷第七·荀悦

      初大臣迎王于代。郎中令张武议曰。大臣未可信。王宜称疾无行。以观其变。中尉宋昌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豪杰并起。然卒践天子位者。刘氏也。天下绝其望。一也。高帝王子弟。犬牙相制。所谓盘石之

  • 卷二百八十六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起神宗熙甯十年十二月盡其月   十二月丁丑朔,廣東轉運司奏占城國進象。   辛巳,以太常丞、直史館、檢正中書五房公事俞充為集賢殿修撰、都大提舉市易司兼在京諸司庫務。不知誰代充為都檢正。七月二十四日壬申,初

  •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三·徐紘

    (明)徐纮 撰南山黄先生墓碣铭  杨守陈山环吾郡而其南若金峨诸峯尤峻秀先生乐之故自号南山而学者称南山先生无异词先生尝仕有官阶矣皆不称其官独举其号而先生之者崇其道也先生之道性乎天而成于自得其学圣贤为一鹄以知

  • 第二三六清册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四日一一五○九--三五·佚名

    新竹知县沈,申报县内教堂及教士清册台北府新竹县为造送事(注)。遵将光绪十八年冬季分,卑县境内建设大小教堂,并教士人数姓名,造具清册,呈送察核。今开:一、卑县城内义学左边,有英国教堂一座,系华式。堂内并

  • 绎史卷三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郑厉公簒国左传【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八年】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甲寅入于郑陈鍼子送女先配而后祖鍼子曰是不为夫妇诬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 

  • 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范晔

    (梁统、梁冀)◆梁统传,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他的祖先是晋国大夫梁益耳。梁统的祖父叫子都,从河东迁居北地,子都的儿子梁桥,凭着千万家产迁居茂陵,到哀帝、平帝末年,回到安定。梁统性格刚毅,喜好法律。开始在州郡做官。更始二

  • 卷之一·姚莹

    筹剿三路匪徒奏(夹片)审办南北两路谋逆结会匪徒奏入山搜捕余匪奏剿捕中路匪徒完竣奏谢平胡布逆案议叙奏筹剿三路匪徒奏(夹片)奏为查办南北两路匪犯及中路匪徒谋逆、戕兵、伤弁、统兵剿捕、立获股首、拟办情形,恭折具奏,仰祈

  • 十六年·佚名

    (辛巳)十六年大明正德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甲寅朔,行望闕禮,受朝賀。○供饋宗、宰二品以上、承政院、弘文館、臺諫、入直史官、將士于闕庭。○忠淸道林川,有牛一産四犢。1月2日○乙卯,政院啓曰:「天使陳浩之母已死。其厚葬與

  • 曾子本孝第五十·戴德

    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与?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痹亦弗凭;不苟笑,不苟訾,隐不命,临不指。故不在尤之中也。孝子恶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兴焉,故恶言不出于口,烦言不及于己。故孝子之事亲也,居易以俟命,不兴险行以徼幸;孝子游之,暴人违之;出

  • 春秋释例卷七·杜预

    土地名第四十四之三小国地隠元年虢荥阳县【案晋书地理志荥阳县属荥阳郡】共汲郡共县宿东平无盐县祭阙申南阳宛县夷城阳壮武县所治夷安地二年向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案晋书地理志龙亢县属谯郡】极阙五年燕东郡燕县【

  • 卷三百六十二·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十二佛言: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虽於诸法常乐决择。而不得色。亦不得受想行识。不得眼处。亦不得耳鼻舌身意处。不得色处。亦不得声香味触法处。不得眼界。亦不得耳鼻舌身意界

  •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游波罗奈鹿苑仙人所止处。而转法轮。与大比丘众五百人。无数菩萨俱诸异佛国各各来会。尔时世尊。晨旦整服。持钵入城而福一切。贤者阿难侍如常仪。大圣则入波罗奈大城。普次街里向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五·圆晖

      从此第五。明六种性。就中八。一明六阿罗汉。二明六性先后。三明从性果退。四明学凡种性。五明三退不同。六明退果时相。七明练根不同。八明无学九人。此下第一。明六阿罗汉者。论云。如前所说。不动应果。初尽智

  • 明真破妄章颂·张继先

    题“虚靖张真君著”。虚靖即第三十代天师北宋张继先。“玄”字不避讳,疑为元人依托。七言绝句43首。述雷法。以心为玄关,述先天祖炁和真阴阳,批评其它雷法皆为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