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杨一尘问(二则)

问一:儒道均言心性,不知佛经心性之别何在?

答一:儒道之言心性,不易分清。佛家所谓心,即见、闻、觉、知等是;性即性理,法(物)各有其理。如以心言,同一心之理性则同其性,非其心之性则异其性。性者、内可以贯通,外可以分别,故性乃法法自尔。如火性属热,水性属湿。儒书天命之谓性之性,指人性而言,指人应有天然之人性,若无人性则非人矣。故曰“穷理尽性”,此性即为心思之所辨别也。夫所以能辨别一切事物者,即心思所辨别一切之理性,故理性遍于人同一切万物。儒家“存心养性”,只是养人之性,所谓人之性,孟子曰性善,即仁义礼智是也。若依佛法言,则在人类之性外更有万物之性,天道等众生之性,出世之菩萨等性。故佛说之性,不可限于儒家之性。至于明心见性之性,是明诸法究竟真实性,即遍通万法之性,非限于一类者也。不仅遍于万法,更是永久不变之真实性,此真实无为性,平时不能见者,以有无明在焉,无无明则可以见之。至于道家“修心炼性”,自佛法观之,乃与儒家之养性同是有为之性,乃欲保其人所禀之性及炼成之性耳。依佛法观所谓“天命之谓性”之性,即业报所成之性,此性随业而转变,以业报有尽时,受某种报则有某种性。此须于佛法能多研究,乃可以明其理也。

问二:性是否即灵性,荀子、孟子之性如何?

答二:灵者心也,明觉灵性之所在,即心之在也。荀子、孟子之性。均自人性而言,佛法则遍于一切法言。荀子云性恶,以人生不免有恶,而罪由人造,推本人性故云恶。而人性又本可为善,故孟子云性善。老子云:善人是不善人之师,不善人是恶人之资。不善指未琢磨,若经琢磨,则由不善而善矣。荀子言人性恶,亦可由人为而善,亦可由朴而恶也。(程心勉记)(见海刊二十六卷六七期合刊)


猜你喜欢
  法来闿士品第二十九·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一卷·佚名
  普曜经卷第六·佚名
  阿惟越致相品第六十二·佚名
  救诸众生一切苦难经·佚名
  卷三十·佚名
  序品第一·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释摩诃衍论 第四卷·龙树
  序·书玉
  卷第十八·道世
  法华义记卷第七·法云
  卷七十九(鸠摩罗什译)·佚名
  卷第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七·彭定求

        卷247_1 【雨后公超谷北原眺望寄高拾遗】独孤及   崖口雨足收,清光洗高天。虹蜺敛残霭,山水含碧鲜。   远空霞破露月轮,薄云片片成鱼鳞。五陵如荠渭如带,   目极千里关山春。朝来爽气未易说,画取花峰赠远人

  • 凝泪出门·戴望舒

    昏昏的灯,溟溟的雨,沉沉的未晓天;凄凉的情绪;将我底愁怀占住。凄绝的寂静中,你还酣睡未醒;

  • 卷五百八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卷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七李频李频字德新睦州夀昌人少秀悟逮长庐西山多所记览其属辞於诗尤长给事中姚合名为诗士多归重频走千里丐其品合大加奬挹以女妻之大中八年擢进士第调秘书

  • 卷三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二十六权德舆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上後书情寄诸兄弟仍通简南宫亲旧并呈两省阁老院长驷牡龙旗庆至今一门儒服耀华簪人望皆同照乘宝家风不重满籝金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何幸末班

  •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沈约

    南夷、西南夷,大抵在交州之南及西南,居大海中洲上,相去或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乘舶举帆,道里不可详知。外国诸夷虽言里数,非定实也。 南夷林邑国,高祖永初二年,林邑王范阳迈遣使贡献,即加除授。太祖元嘉初,侵暴日南、九德诸郡

  • 杂传第二十八·欧阳修

    ○李茂贞李茂贞,深州博野人也。本姓宋,名文通,为博野军卒,戍凤翔。黄巢犯京师,郑畋以博野军击贼,茂贞以功自队长迁军校。光启元年,硃玫反,僖宗出居兴元。玫遣王行瑜攻大散关,茂贞与保銮都将李钅延等败行瑜于大唐峰。明年,玫遂败

  • 康熙十四年一月至康熙十八年十二月·蒋良骐

    康熙十四年正月,耿精忠将黎化中与吴三桂之壻郭壮图合兵犯连州,官兵击却之。命将军阿密达等帅师赴兰州,讨王辅臣。直隶巡抚金世德疏言:直隶事务殷繁,长芦盐政巡抚势难兼顾,请仍差御史专理。下部议行。又请调分防吴桥县安陵东

  • 一一○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历代职官表》底稿全竣协修等可否议叙折·佚名

    一一○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历代职官表》底稿全竣协修等可否议叙折乾隆五十年七月十四日臣永瑢等谨奏:窃臣等于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内钦奉谕旨,同总纂等纂辑《历代职官表》。当经臣等酌拟凡例,呈蒙钦定,随派协修、誊录等

  • 卷之一百九·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九 传第九十三 吐鲁番回部总传 吐鲁番回部在嘉峪关外至 京师八千三百五十里东界哈密西界喀喇沙尔南至沙碛北至博克达山为天山界邑二十有九曰塔呼曰纳呼曰齐克塔木曰特

  • 铁木迭儿传·宋濂

    铁木迭儿,木儿火赤的儿子。曾侍奉世祖。成宗大德年间,任同知宣徽院事,兼通政院使。武宗即位,为宣徽使。至大元年(1308),由江西行省平章政事转任云南行省左丞相。两年后,擅自离职进京。尚书省将他的情况向皇帝作了报告,皇帝要

  • 第二节 晋高祖时内外形势·吕思勉

    末帝时,将士之纷纷离叛者,尚不止如上节所述也。应顺元年正月,安州节度使符彦超为部曲王希全所害,谋附于吴。副使李超率州兵讨诛之。清泰三年五月,石敬瑭既叛,雄义都指挥使安元信屯代州,说代州刺史张朗持两端,朗不听。时安重荣

  • 首卷·佚名

    《中山世譜》序孤聞夏后殷周垂裳蒞治而天下稱頌;及其衰也,悖天作弊而萬民生怨,皆自爲也,豈必謂之曰天也哉!書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詩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其肻微矣。」惟我國自天孫氏啓宇以來,一興一廢,安危不一。成

  • 有司·佚名

    有司撤去室中之馈及祝、佐食之俎,并于堂上打扫。司宫设酒。又将尸俎上的祭品拿回灶上温热。温热后,将羊、豕、鱼升入鼎中,但不设兽和肤的专鼎;放好抬鼎的杠子与覆鼎的幂,将鼎陈设在庙门外,和先前一样。进而于宾客中选择佐助

  • 菩萨行品第七十二·佚名

    於是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萨行菩萨行者为何事。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者道行也。是故名为菩萨行。须菩提言世尊,菩萨行者为在何处行。佛言:於五阴行空。於内外法於六波罗蜜行。於内外空及有无空作四禅行。於四无形禅行於四等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二·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二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四复次嗢拖南曰 上贪教授及苦住观察引发不应供 明解脱修无我论定法见苦最为后三因缘故。补特伽罗于所缘境。上品贪行。何等为三。一者康强非羸劣。

  • 卷十七·彭绍升

    居士传十七庞居士传庞居士者。名蕴。字道元。襄阳人也。父任衡阳太守。寓居城南。建庵於宅西。为修行之所。唐贞元初参石头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麽人。石头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

  • 卷第八·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八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长沙景岑禅师法嗣 明州雪窦常通禅师(凡一) 僧问。如何是密室。师云。不通风。云如何是室中人。师云。诸圣求睹不见。僧作礼。师云。千圣不能思。万圣不能议。乾坤

  • 惜抱轩诗文集·姚鼐

    诗文别集。清姚鼐撰。二十六卷。文集16卷,诗集10卷,诗后集1卷,诗外集1卷。鼐字姬传、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