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熊慕新问(十八则)
问一:金刚经中屡言四句偈,四句偈究属何指? 答一:梵文以一行为一偈,谓金经乃至最少一行经文;不拘那四句也。
问二:金刚经第十七分:“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何以说慧眼闻经? 答二:慧者照义,如眼之照色,名慧眼。经文即义,闻文义,即闻慧也。
问三:金刚经第十八分中所说“过去”“现在”“未来”之心皆不可得,何以不可得? 答三:缘起无性故,刹那即灭故。
问四:金刚经第三十二分末四句云:“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不知所指贪著何事? 答四:即指贪著一合相,著一合相,即著「身相”,“我相”也。
问五:阿赖耶识的缘起,有始无始? 答五:无始。
问六:佛学上的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有何区别? 答六:分段生死,有一定限量的形寿;变异生死,可随意愿功力变易。
问七:何以到佛果地位,与四智相应之清净身土,亦是刹那生灭无常? 答七:刹那无常生灭故活泼,即寂而常照之大用。(见海刊二十四卷八期)
问八:焚顶受戒,始于何时? 答八:始于清世祖。考最初用意,乃以此免度牒,及区别汉僧与喇嘛之标记。直至如今,视为当然,实应急改。
问九:阿赖耶识,前无所始,后无所终,它是不是宇宙的本体? 答九:不是,是众生心识中最富有变似功能力的一种识体,这识体亦为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的无明业感的生灭法。
问十: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诚如是说,假定一个人今生既不为善,亦不为恶,来生应转生何道? 答十:要看他不为善不作恶之种类而定。不为世善,不能生人天;不为出世善,不能得三乘圣果;不作自害恶,不作害他恶,可免受后世自他恶报。
问十一:精神离开物质,能独立存在吗? 答十一:精神可以独立存在,如无色界有情。(见海刊二十六卷三期)
问十二:有情众生在母体受胎时,若无神识入胎,其胎能凝结否? 答十二:依佛法说,三缘不足,不能成胎。
问十三:神识在未入胎前,它有形色否? 答十三:未入胎前,或是中有身,则有形色。
问十四:据科学研究,精虫为构成胎的元素,故精虫亦谓之生元,然则不须神识入胎可矣,其理对否? 答十四:依佛法说:父精亦但为成胎三材料之一,不是单独由精成长虫。
问十五:男女两性,前世造夫妇因,今世感夫妇果,今世的夫妇果,则又造来世的夫妇因(即倒果为因),如此辗转循环,势必永无尽期,是否生生世世永为夫妇? 答十五:亦有多生续为夫妇的;但二人所造善恶业不同,或至怨厌,不一定再为夫妇。
问十六:依佛法言,凡发宏愿者,只要愿力坚定,当可如愿以偿。例如发愿生西者,只要愿力坚定,必可生西。诚如是说,则明皇与贵妃七夕在长生殿,夜静无人,私发宏愿,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妇。按此种愿力极其坚固,但不知能实现否? 答十六:痴妄心愿之固结,亦有可成;然二人所造善恶业过远,亦多不遂。
问十七:物质分析到邻虚尘则空,精神分析到何等始空? 答十七:到无分别则空。但心物自性本空之空,则不由分析或无分别而空。
问十八:佛典所载真言,有人说:“释尊住世说法,因十方世界语言殊故,而说真言”。诚如是说,则真言成为十方世界语,几等于现在英语为世界语;而真言十方世界语,不过较之英语范围为广耳。但不知此语于经有据否? 答十八:真言乃是一种不同的语言,其人所说,于典无据。(见海刊二十六卷五期)
猜你喜欢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慧思 卷之四十二·别庵性统 卷第十一·佚名 仁王经疏·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佚名 佛教徒与国民外交·太虚 卷五十九(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复徐兆熊先生书·太虚 卷第一百五·佚名 与胡文虎君谈话·太虚 进呈奏疏·纪荫 如來藏心迷悟圖·太虚 释迦谱目录·僧祐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八·佚名 不可计品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