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戒为定慧之根基

──在宝华山慧居寺讲──

宝华山慧居寺是中国宏律的最大道场,太虚今日来此会戴季陶院长商世界佛学苑设在首都事,适逢贵寺传戒,乘此机会,将佛在人世安立教团的律仪,略为一说。在座的僧众,有系住在此寺久经受习律仪的,有系现由他方来此寺受戒新习律仪的。大家都知道佛学的三要:是戒、定、慧,而以戒为定、慧之根基。戒有七种:即比丘戒、比丘尼戒、室叉摩那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所谓七众律仪戒也。律、即佛所遗留的规律,凡属佛徒应常遵守;譬如国家所定的法律,凡属人民应常遵守。持戒有止持、作持二义:止持即是止恶,凡杀、盗、淫诸恶行,贪、嗔、痴等妄念,以及种种不轨则的行为,能造身、口、意三恶业的,均当禁止。作持即是行善,凡佛律中所规定的种种善行,及日常应作之功课,均应精勤做去!

持戒至于极其严谨而威仪具足的地步,无愧无怍,理得心安,定即由之而成;禅定既成,则慧自生。所以定、慧依戒为基,未有不持戒而能生正定、正慧的。慧有三种:有闻所成慧,有思所成慧,有修所成慧。闻人说法或自读经论,恍然大悟,即闻所成慧,依佛教律思维而行,至于体验明觉,即思所成慧。此闻所成慧、思所成慧,尚系依他的、有分别的、有漏善慧,由此更进一步,依照佛法由戒生定,潜修精进到圣智自证的地位,即修所成慧,是谓无分别的无漏慧。总之、要圆成无漏的定慧,以持戒为基,要建立佛教于世,以具足律仪为本,望大家努力!(李子宽记)(见海刊十二卷八期)

(附注)原题“在宝华山之讲演”,今改题。


猜你喜欢
  佛说秘密相经卷中·佚名
  卷之三·别庵性统
  卷第九·佚名
  卷十·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宋刻]·惟白
  八风砍不动·佚名
  禅门章·智顗
  再议印度之佛教·太虚
  四品学法经·佚名
  第四十一卷·佚名
  序 经 题·太虚
  卷第一百三十·佚名
  卷十四·佚名
  不思议品第十三·佚名
  归戒要集卷中·弘赞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惠言·龙榆生

    张惠言字皋文,江苏武进人。嘉庆四年(一七九九)进士,官编修,七年(一八○二)卒。)距生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四十二。少为词赋,尝拟司马相如、扬雄之文。深於易学。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国朝先正

  • 卷六·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六   宋 郭知达 编古诗别赞上人【此诗将离秦州而别之也】百顺日东流客去亦不息【谢玄晖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赵云曹子建诗想思无终极】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

  • 卷七·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七明 黎民表 撰五言律诗元美改席于浮玉山同作青山行不尽转入道塲幽孤塔云相拄双溪水合流舟移石不碍星落影还浮俯仰看今古能无忆醉游雨中留宿张幼千家秉烛坐清夜摊书共草堂疎砧秋思早微雨客

  • 琵琶行原文·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船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黙,自叙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顦顇,轉徙於江

  • ●卷一·赵翼

    ○司马迁作史年岁司马迁《报任安书》谓:“身遭腐刑,而隐忍苟活者,恐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论者遂谓迁遭李陵之祸始发愤作《史记》,而不知非也。其《自序》谓:父谈临卒,属迁论著列代之史。父卒三岁,迁为太史令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弘治二年十月乙酉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杨伟游泰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王宪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命甘州领军狭西都指挥同知喻勇守备祧州○丙戌初贵州苗贼

  • 卷之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二·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二 宋 曾巩 撰 行幸 建隆元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叛五月驾幸军前六月筠自焚泽潞平七月车驾还京时筠子守节据上党闻筠死亦降是年九月李重进叛十月车驾幸军前十一月重进自焚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纪昀

    礼略 【二】吉礼 【二】○吉礼二方丘社稷山川耤田先蚕△方丘 【神州后土附】唐代宗大厯十二年增修北郊坛文宗太和三年太常寺奏北郊祀皇地祇坛请直斋宫一所可之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有司上言孟冬祭神州地祇请奉懿祖昭圣皇

  • 卷五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孝宗时朱熹上奏曰臣闻昔者帝舜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而使契为司徒之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 汉纪四十一 孝殇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6)·司马光

    汉纪四十一 汉殇帝延平元年(丙午,公元106年) [1]春,正月,辛卯,以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太后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 [1]春季,正月辛卯(十三日),将太尉张禹

  • 礼三四·徐松

    后丧四昭怀皇后【宋会要】徽宗政和三年二月九日,崇恩太后刘氏崩。十日,诏曰:「朕嗣承哲宗基绪,永惟大恩无以报称,夙夜靡忘。崇恩太后作配元符,母仪天下,比缘忧疾,遂爽和平,药石弗瘳,遽至沦谢。友恭之义,是用衋伤,追往送终,礼宜从厚

  • 卷六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六十八歌颂八【南书房诸臣】万夀无疆诗【有总序】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臣】励廷仪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臣】蒋廷锡日讲官起居注司经局

  •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吕思勉

    柳宗元说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这是因为郡的区域太小了,其势不足以反抗中央。到后汉末年,把刺史改成州牧,所据的地方,大过现在的一省,其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当曹操主持中央政府,把汉献帝迁到许都时,天下正是纷纷割据。举其最

  • 卷二十九·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二十九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孟子本欲朝王矣王召之则辞而不往何也曰孟子于齐实处賔师之位而未尝受禄葢非齐王之所得臣也其相见之节王就而见孟子则可孟子自往而见王则不可王而召之则既失礼矣而

  •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李叔同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己卯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讲李芳远记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

  • 丹溪心法·朱震亨

    中医综合类著作。5卷。元朱震亨(1282~1358)撰。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先生、丹溪翁。义乌(今属浙江)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成为“滋阴派”代表人物。师事罗知悌,得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人

  • 明季三朝野史·顾炎武

    四卷,原为抄本,世无刊本。余借钞同郡友王石农家,藏之箧笱逾四十年,原稿已毁於火。旧题昆山顾炎武辑。因其详细书记福王、唐王及桂王之事,而又称清曰虏,在清代当为禁书。清季文网渐弛,遂有印本行世。< 本书末录入汪光复撰「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