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印度民族领袖尼赫鲁先生
──二十八年八月在昆明作──
中国此次抵抗暴寇之侵掠,因为自求民族之生存独立,而亦为护持国际之公理,人类之正义。由此、并世各国家民族之或政府、或社会、或个人,颇多寄与同情,而表示为种种拔刀相助之侠义行为者。然能整个民族意志发生为热情侠气之援助者,则为印度民族。如去年由印度国民党之派来医药救护团,今又由领袖尼赫鲁先生之亲临我抗战首都者是。因此以激增人类间仁爱之热情,民族间平等互助,急难相救之善意,俾为正义而奋斗者愈加其理直气壮之精神,实无限量!此吾全国上下所由一致欢迎尼赫鲁先生者。而太虚以中国佛教之立场,更申述二种希望:
一、中印两民族各曾产生高尚之文化,其文化实为世界人类道德之宗,尤其释迦牟尼之无上法宝,承印度龙猛、无著之后,传入中国,蔚为隋唐时代光明灿烂之佛化。入宋、明,由儒家吸采为理学,渐由变质而沦替;而印度久以形质毁亡,其精神亦游离潜存于全民族中,无所附丽凝集,而未大发扬开展。故今为握得中印两民族精神上融合之枢纽,复兴东方文化以重建世界道德之宗,当合中印文化界领袖之力量,从中国隋唐佛化回溯印度龙猛、无著之学,使释迦之无上大乘得复昌于世,此希望于尼赫鲁先生者一。
二、日本之形器政制,大都传自中国,而精神文化则间接由中国得自印度传来之佛教为多;其圣德太子当中国隋炀帝时,弘传佛教,日人咸信为中国南岳慧思大师之后身,实为奠定日本千三百年相承之国基者。隋、唐间派遣往来,亦只高僧而少儒臣,至宋明后始略有宋明理学之传入。观空海所造和字,形状仿自华文,而神韵摹自梵音者,可知日本乃为中国赋以形,印度传以神,始脱其野蛮,得成为一文明民族。然甲午一战而胜后,其一部分操纵国权之军阀,发其野蛮本性,染于侵掠时习,窃得近代之科学绪余,立定征服中国之恶心,专造独吞东亚之恶业,因是造成近数年来中国被寇之滔天大祸。此其所为,不惟蹂躏荼毒中国全民族,及伤害全世界人类正义公道之情感,亦实将自颠覆其千三百年立国之基本,沦陷日本全民族于野蛮悲惨之境地!而吾中、印两民族以父兄师保之资格,对兹不肖顽劣子弟之日本军阀,诚亦有共同予以严正之教诫,用以自拯而拯彼者,此希望于尼赫鲁先生者二。
太虚以方在昆明准备率领佛教访问团团员,出发缅甸、锡兰、赴印度朝拜我佛之遗迹,未获躬趋迎候,因掬诚略摅所怀,而冀为不久获承教言于释迦牟尼佛国之左券焉。(见海刊二十卷九期)
猜你喜欢 呈五次中央执监会国民政府请愿文·太虚 江西龙泉寺古禅德肉身考·太虚 第十一章 天爱帝须之即位·佚名 卷第四·呆翁行悦 卷第十六·费隐通容 大沩真如喆禅师·惠洪 第三十九章 二王章·佚名 自作境界品第四·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八·澄观 十住品第十五·欧阳竟无 卷第八·佚名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四·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一)·太虚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佚名 目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