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尔时众多上座声闻。于世尊左右树下窟中安居。时有众多年少比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佛为诸年少比丘。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住。诸年少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作礼而去。诸年少比丘。往诣上座比丘所。礼诸上座足已。于一面坐。时诸上座比丘。作是念。我等当摄受此诸年少比丘。或一人受一人。或一人受二三多人。作是念已。即便摄受。或一人受一人。或受二三多人。或有上座。乃至受六十人。

  尔时世尊十五日布萨时。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观察诸比丘已。告比丘。善哉善哉。我今喜诸比丘行诸正事。是故比丘。当勤精进。于此舍卫国。满迦提月。诸处人间比丘。闻世尊于舍卫国安居。满迦提月。已作衣竟。持衣钵。于舍卫国人间游行。渐至舍卫国。举衣钵洗足已。诣世尊所。稽首礼足已。退坐一面。尔时世尊。为人间比丘。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默然。尔时人间比丘闻佛说法。欢喜随喜。从座起作礼而去。往诣上座比丘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诸上座作是念。我等当受此人间比丘。或一人受一人。或二三乃至多人。即便受之。或一人受一人。或二三乃至有受六十人者。彼上座比丘受诸人间比丘教戒教授。善知先后次第。尔时世尊月十五日布萨时于大众前。敷座而坐。观察诸比丘。告诸比丘。善哉善哉。诸比丘。我欣汝等所行正事。乐法等所行正事。诸比丘。过去诸佛。亦有比丘众。所行正事。如今此众。未来诸佛。所有诸众。亦当如是。所行正事。如今此众。所以者何。今此众中。诸长老比丘。有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有比丘三结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有比丘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有比丘。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生般涅槃。不复还生。此世有比丘。得无量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有比丘。修不净观断贪欲。修慈心断嗔恚。修无常想断我慢。修安那般那念断觉想。云何比丘。修安那般那念断觉想。是比丘依止聚落。乃至观灭出息如观灭出息觉。是名修安那般那念断觉相。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猜你喜欢
  卷九(临济宗)·佚名
  偈颂品第十·佚名
  卷九·佚名
  卷第五十四·志磐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卷之二十八·纪荫
  卷第五(初诵之五)·佚名
  卷七·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一卷·宝亮
  卷第四十四(第七诵之三)·佚名
  走在心灵皈依的路上·李叔同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一·王亨彦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卷六·投子义青
  第二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阮阅

      ●卷二十·警句门  唐卢纶与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宪宗尤爱纶文,至诏张仲素〔访〕其遗稿。故纶集中往往有赠诸人诗,所谓“旧藏云穴,新

  • 第八回 佳人有意问话园中·佚名

    诗曰:未到嫁时戒送门只为婆母卖女身不知拆散能聚首故此临别泪沾襟闲话休提,书接上回:却说钱婆见龙氏母女,难以割舍,劝解说道:“大婶子呀,幸亏我还没领他去卖,你预先这样热心。若是我领去卖到人家,人家打他飓卜,你还不知怎幺致怨

  • 卷之八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北事  六月初三日(己未),都督陈洪范请任北使;命来京陛见。史可法乞选臣齎监国、即位二诏及使吴三桂、谢升二敕,抵山东、北直晓谕。时讹传“谢陛”伪“谢升”也。  十五日(辛未),马士英以大清国摄

  • 卷之九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二四一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伪妄遗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二四一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伪妄遗籍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二日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遵旨查办伪妄遗籍事。窃臣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九日奉上谕:今日海成奏到搜罗遗书一折,据称

  • 第二章 童年·林语堂

    我生在前清光绪二十一年(西历一八九五年),时值满清帝国末叶,光绪年轻,虽然在位,伯母慈禧太后,独握大权,在国势岌岌可危之日,这位老太婆骄奢淫逸。我之降生,正值中日战争起,中国惨败,订马关条约,割台湾与日本。中日战争之前,慈禧太后

  • 七四 徐锡麟事件·周作人

    我们在伏见馆始终住的是第八号房间,后来对面的第六号空出来了,遂并借了这一间,因为仿佛是朝东的,所以在夏天比较要好一点。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忽然的来了新客,不得不让给他们住了,来客非别,乃是蔡谷卿君夫妇,蔡君名元康,是蔡鹤卿

  • 第二十四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社会情态【盛唐之进士府兵与农民】·钱穆

    要把握住盛唐社会情态,最好亦从当时几项制度方面去看。 一、唐代之贡举制唐代士人出身,可分三途:一生徒,由学馆。【此沿汉代博士弟子制。】二乡贡,由州、县。【此沿汉代郡国察举孝廉制。】三制举。【此沿汉代贤

  • 礼运·戴圣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 第十二章 19·辜鸿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辜讲同一位贵族(季康子)又问孔子政府的事情:“为了好人的权益而处死坏人,您什么想法?”孔子回

  • 第七章 12·辜鸿铭

    子之所慎:齐、战、疾。辜讲孔子认为人生中在三种情况下需要深思熟虑:面对信仰、战争和疾病的时候。

  • 春秋集传纂例卷三·陆淳

    唐 陆淳 撰崩薨卒塟例第十四左氏曰凡崩薨来告则书不然则否啖子曰天子卒曰崩诸侯卒曰薨皆臣子之辞外诸侯则曰卒卒终也本国不言卒【言卒如合终然】故异其文如今凶仪称亲属亡没异于吊者之辞情礼然也公羊曰天子曰崩诸侯

  • 第9章 公冶长篇第五(2)·孔子

    名家注解朱熹注:“恭,谦逊也。敬,谨恪也。惠,爱利也。使民义,如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之类。”张居正注:“子产备这四美于上下人己之间,是以能尊主庇民,而郑国赖之,岂非春秋之贤大夫欤!然郑以区区小国,能用子产

  • 卷第四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四之九又经中说业有四种。谓或有业黑黑异熟。或复有业白白异熟。或复有业黑白黑白异熟。或复有业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经虽略示而不广释。

  • 正杨·陈耀文

    四卷。明陈耀文 (生卒年不详)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 (今属河南) 人。嘉靖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正杨》、《纪典稽疑》、《学林就正》、《天中记》等书。《正杨》四卷,共一百五十条,乃专为

  • 包氏喉证家宝·包三鏸

    喉科著作。清包三鏸撰述。一卷。三鏸,归安(今浙江吴兴)人。长于喉证。其子包岩等将所述加以编次,刊于宣统二年(1910)。书凡五篇,首列“攻洞天文”篇,以纠《白喉忌表抉微》之偏。次列“咽喉总论”,提出喉证多火的观点。后叙

  •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佚名

    太上道君向广信真人述穷魂入地狱之咎由,劝人诵经。另有《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与本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