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佛学
──十八年十一月在长沙华中美术专校讲──
一 我之美术观 二 佛学与美术 三 佛教美术在美术界之位置 四 在今日中国提倡美术之功效
一 我之美术观
甲、美术之来源:美术由工艺、文学二要素所构成;工艺产生乎科学,文学源出于宗教。科学的理智,取作人生实际的应用,即成为工艺。宗教的意义,传作人间普遍的说明,即成为文学。由科学及宗教推演出精深博大之理论,则成为哲学。由哲学之理想,经文学、或工艺臻乎精美微妙之域,超乎人类现实社会基本生活之所需,则成为美术;故美术乃人类社会文化之精华,而表现人类社会之精神者为文化,表现文化之优美者是美术。美术为哲学、文学、工艺之结晶。表图如下:
宗教┬───────文学┐ │ │ ├哲学───────┼美术 │ │ 科学┴───────工艺┘
乙、美术之内涵:美术之内容,在普通说之,不外乎音乐、图画、雕刻、塑像等数项,然实非惟此而已。盖凡超乎人类之基本生活以上为高尚之精神生活所需要者,皆美术内涵,如衣食住行,在实际应用上之服装、建筑等非美术,而进步至于精美时,则即成美术,如衣有文绣之美,味有珍馐之美,住行亦然。又如实际应用之文学非美术,至于诗歌、小说、剧本、则成为美术。简言之,美术之内容,可分二项,即纯美与不纯美。纯美者,谓离实用生活之绣画、音乐、雕刻、塑像、金石等,皆纯美术。图画、在中国古时,称谓书画同源;如象形字,鸟字则形如鸟,水字则形似水,非中国如是,即埃及等亦然。总言之,由文学、工艺进步至精美时,加以人之创造想像力有所写作,成为自己之创造物,可言系纯美术。再、音乐可使社会之心理互相沟通,如吾作乐,赏乐者闻音,即知吾之心理。人类社会既成组织,必须人人心理互相沟通;音乐为人类社会心理沟通划一之作。古之礼乐同说,缺一则颠,礼仪是内心之见于形色者,音乐是内心之通于声气者。礼乐之相应一致,如西洋之跳舞,中国之演剧,其表演之动作随音乐而转动,所谓为美术之音乐。若军乐则为实际应用之乐,美术之乐是超实际应用之乐。美术之内涵,富而且广,将诗歌、小说、剧本、音乐、图画、雕刻等综合起来,而成为混合的美术,则为戏剧。美国耶路大学等学美术者,注意为戏剧之表演,以各种之美术,皆可於戏剧中表现。总说一句,纯美术非人类之基本生活所需要,而为人类之高尚精神生活所需要品,图画、音乐等是。非纯美术,乃即在于人类之基本生活上,如衣食住行精美者,亦可称为美术品。
丙、美术之效用:现在人类所处之社会及自然界,精神上常感不满足之痛苦,于是乎于自然界上自出心裁,将自然之物改造成自己内心所想像之物,自己个全精神游于自创物之中,以忘却现实之苦痛。故美术之效用,即游心寄情于人造的超现实之世界,使不满足之精神得以安慰。如善图画者,及赏图画者,则其精神完全游于图画之中,一切忧郁悲愤因以忘失,所谓美术能超脱现实之世界者是。故西洋人谓美术可以代替宗教,但最高之美术虽可使人忘失忧患,可云有宗教之一分作用,以信仰宗教者,有别一之美满世界、为其精神之所寄托,美术亦复如是但以言。信佛教,则绝然不同。以佛教是由根本了解宇宙人生之真相,出离悲苦──即现实之世界,成真净无障碍真如法界,一切痛苦永消。美术虽有想像之美满世界为其精神所寄托,但自然界之一切苦仍存而不失。故谓有普遍宗教之一分作用则可,谓能与佛教同一之结果者不可。
二 佛学与美术
佛学之来源,由感觉人类现实之社会、及自然界上有种种之痛苦,而生悲痛之心,本此心而求解脱,于是对于全宇宙和人生作一种最深切之考察,研究一切痛苦由何产生?有无根本解决之方法?然后知宇宙众生及人类所感受之苦,皆由人等之错误知识而造成,要解脱此苦,须要根本了解宇宙人生之真相,本来即是一真法界,无本有苦。而美术之来源,则由文学、工艺进步至精良而成,则谓美术之出发点,由感觉现实社会及自然界之不满足而起,此则同于佛学。然美术于自然上用自心想像力、创造为超现实之世界,精神寄托于其中而得以安慰,虽暂得安慰,而现实界之苦仍在,未能根本解脱,则其结果不能与佛学同矣。
美术将精神寄托于人造的超现实之世界,心情托之于美术而忘一切痛苦,其现实界之痛苦仍存在而不少,但忘而已!佛学于现实人类之世界,感不满足之痛苦,而忠实道破世界不美之现状,所谓现实之世界:系空的、苦的、不净的、无常的、不自由的。空、即非实,苦、即非乐,不净、即非美,无常、即不永存,不自由、即是无主宰。亦不同其他宗教,别立一天国之美善,但从当下之世界,看出是空、苦、恶、浊、无常、束缚的。复发明世人之痛苦皆由自己之知识上错误而生出不美满之世界。使人当下明了世界之真相,而知本来即是:常、乐、我、净之世界,根本推翻一切痛苦恶浊,得真解脱。如是以观,则佛学与美术之效用,不禁有假真之别矣。三 佛教美术在美术界之位置西洋对于东方文化之研究,以美术为最有兴趣。而为其所研究之美术,即造像、雕刻、建筑,而音乐、图画等,则犹未为注重,而此三种,复以佛教的为最精美。尝在西洋之东方的,或民族的博物馆参观,见所畜藏之物,亦印度、西藏、波斯、爪哇、新疆、中国、日本之佛教古物为最多,其中所有佛像等等,多有出贵价在中国购之者,且大抵以研究佛学为研究东方文化之线索焉。
在中国固有之美术,惟图画、音乐等,至于雕刻、塑像等则肇造乎佛徒,后来渐成普及。单言之,东方文化最有价值者推美术,美术中以造像为最,造像复推佛教为最。由是以观,则佛教美术在美术界之价值,可想见矣。
四 在今日中国提倡美术之功效现在革命时代,社会正起剧烈变化。一般人对于美术无相当了解者,未免有轻易破坏之举动,如近来山西被毁之精美雕刻石像等。外人为得一手一耳,即要费至数千金,在中国则视如敝屣,为一般牧童樵竖所玩弃,不知保存,实在可惜,而且可怜。
只知拾西人唾余,自有家珍,反视若草芥!而在现时仍能保存其十分之一,为近代后来研究美术之模范标准者,其功绩不可谓非提倡美术之力焉。
成功的美术,非工艺、文学、臻至精良优美不为功。现代之中国,内乱外扰,干戈不息,而已成贫苦之社会,吾人对于衣食住尚不能完全,更何有乎美术耶?然若无美术,则人类社会即变成粗暴忧悲之社会。社会文化粗暴,人情亦化为粗暴,且处于忧悲之中,即国家亦无安宁和平之日。若欲人类文明世界和平,非将工艺、文学等基本生活充实起来,创造新的美术不可。新的美术出现,则人之精神高尚生活有以寄托,行为亦善,行为善则粗暴忧患自除,粗暴忧患除则中国亦成安宁之中国。若拟成此安宁之中国,在现代非保存国粹不可,保存国粹尤重保存佛教所有之造像、法物等,不要轻易毁弃。诸位有心尽力于美术者,当注意在斯。(绍奘记)(见海刊十一卷一期)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二十六·佚名 大三昧金刚真实理仪轨分第一·佚名 佛说菩萨逝经·佚名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四上·智顗 佛说金毗罗童子威德经·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八卷·世亲 卷第二十八·佚名 佛学与新思想·太虚 卷第一·如卺 咏梅诗序言·函昰 宗镜录卷第五十九·延寿 卷第二·行策 第四 义释品·佚名 摩诃止观卷第四上·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