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 义释品

一三六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于四地之善——是等为善法。

一三六九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为不善法。

一三七〇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无记法。

一三七一

云何为乐受相应法耶?即自欲缠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自不善之四,自欲缠善之异熟及所应作之五,自色缠之三种静虑之善、异熟与所应作,由出世间之三种四种静虑之善及异熟而成——除生于此处之乐受——是等为乐受相应法。

一三七二

云何为苦受相应法耶?即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苦俱行意识——除生于此处之苦受——是等为苦受相应法。

一三七三

云何为不苦不乐受相应法耶?即自欲缠善之四舍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六,由欲缠善异熟之十,由不善异熟之六,由所应作之六,由色缠第四静虑之善、异熟与所应作,由四无色缠之善、异熟与所应作,由出世间第四静虑之善与异熟而成——除生于此处之不苦不乐受——是等为不苦不乐受相应法。而三受及色与涅槃之是等诸法不可言之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一三七四

云何为异熟法耶?即于四地之异熟——是等为异熟法。

一三七五

云何为异熟法法之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是等为异熟法法之法。

一三七六

云何为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之法耶?即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之法。

一三七七

云何为已取顺取法耶?即于三地之异熟及色之业所作——是等为已取顺取法。

一三七八

云何为不已取顺取法耶?即非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色之业所作——是等为不已取顺取法。

一三七九

云何为不已取不顺取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不已取不顺取法。

一三八〇

云何为已杂染顺杂染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为已杂染顺杂染法。

一三八一

云何为不已杂染顺杂染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不已杂染顺杂染法。

一三八二

云何为不已杂染不顺杂染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不已杂染不顺杂染法。

一三八三

云何为有寻有伺法耶?即由欲缠之善不善、欲缠善异熟之十一心之生起,由不善异熟之二,由所应作之十一,由色缠初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出世间初静虑之善及异熟而成——除生于此处之寻伺——是等为有寻有伺法。

一三八四

云何为无寻唯伺法耶?即由于色缠五种法之第二静虑善、异熟及所应作,由于出世间五种法之第二静虑善及异熟而成——除生于此处之伺——是等为无寻唯伺法。

一三八五

云何为无寻无伺法耶?即由二之五识、色缠之三法三法静虑善、异熟及所应作而成,由四之无色善、异熟及所应作而成,由出世间之三法三法静虑善及异熟而成,于五种法于第二静虑所生伺及色与涅槃——是等为无寻无伺法。

一三八六

寻俱生之伺者不可言为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亦然。

一三八七

云何为喜俱行法耶?即由欲缠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四,由欲缠善异熟之五,由所应作之五,由色缠之二法三法静虑善、异熟及所应作而成,由出世间之二法三法静虑之善及异熟而成——除生于此处之喜——是等为喜俱行法。

一三八八

云何为乐俱行法耶?即由欲缠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四,由欲缠善异熟之六,由所应作之五,由色缠之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异熟及所应作而成,由出世间之三法四法静虑善及异熟而成——除生起于此处之乐——是等为乐俱行法。

一三八九

云何为舍俱行法耶?即由欲缠善之四舍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六,由欲缠善异熟之十,由不善异熟之六,由所应作之六,由色缠之第四静虑之善、异熟及所应作而成,由四之无色之善、异熟及所应作而成,自出世间第四静虑之善及异熟而成——除生于此处之舍——是等为舍俱行法。喜者非喜俱行,是乐俱行,非舍俱行。乐者不可言非乐俱行,是喜俱行,非舍俱行,是喜俱行。

一三九〇

云何为见所断法耶?即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为见所断法。

一三九一

云何为修所断法耶?即掉举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为修所断法。

一三九二

[云何为见所断修所断法耶?]即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二之忧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诸法者应为见所断可为修所断[法]。

一三九三

云何为非见非修所断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见非修所断法。

一三九四

云何为见所断因法耶?即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痴——是等为见所断因法。

一三九五

云何为修所断因法耶?即掉举俱行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痴——是等为修所断因法。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二之忧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诸法者应为见所断因应为修所断因。

一三九六

云何为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耶?即疑俱行痴、掉举俱行痴、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见非修所断因法。

一三九七

云何为流转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是等为流转法。

一三九八

云何为还灭法耶?即四道非所摄——是等为还灭法。

一三九九

云何为非流转非还灭法耶?即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流转非还灭法。

一四〇〇

云何为有学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及下三沙门果——是等为有学法。

一四〇一

云何为无学法耶?即上阿罗汉果——是等为无学法。

一四〇二

云何为非有学非无学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有学非无学法。

一四〇三

云何为小法耶?即欲缠善不善、一切欲缠之异熟、欲缠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小法。

一四〇四

云何为大法耶?即色缠、无色缠之善无记——是等为大法。

一四〇五

云何为无量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无量法。

一四〇六

云何为小所缘法耶?即一切欲缠之异熟所应作意界、所应作因、意识界善俱行——是等为小所缘法。

一四〇七

云何为大所缘法耶?即识无边处、非想非非想处——是等为大所缘法。

一四〇八

云何为无量所缘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及四沙门果——是等为无量所缘法。由欲缠善之四智不相应心之生起,由所应作之四智不相应心之生起,一切之不善——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小所缘、大所缘、非无量所缘。[又]不可言为小所缘大所缘。由欲缠善之四智相应心之生起,由所应作之四智相应心之生起,由色缠第四静虑之善及所应作,所应作因意识界舍俱行——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小所缘、大所缘、无量所缘。[又]不可言为小所缘或大所缘或无量所缘。由色缠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异熟及所应作而成,第四静虑之异熟、空无边处、无所有处——是等之诸法者即不可言为小所缘或大所缘或无量所缘。色及涅槃者为无所缘。

一四〇九

云何为劣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为劣法。

一四一〇

云何为中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中法。

一四一一

云何为胜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及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胜法。

一四一二

云何为邪定法耶?即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二忧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邪定、不定。

一四一三

云何为正定法耶?即四道非所摄——是等为正定法。

一四一四

云何为不定法耶?即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举俱行心之生起、于三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不定法。

一四一五

云何为道所缘法耶?即自欲缠善之四智相应心之生起,自所应作之四智相应心之生起——是等之诸法者应为道所缘,非道因,应为道增上。[又]不可言为道所缘或道增上。四圣道者即非道所缘,为道因,应为道增上。[又]不可言为道增上。色缠第四静虑之善,由所应作,所应作因意识界舍俱行——是等之诸法者应为道所缘,非道因,非道增上。[又]不可言为道所缘。由欲缠善之四智不相应心之生起,由一切之不善、一切之欲缠异熟、所应作之六心生起,由色缠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异熟及所应作而成,由第四静虑之异熟、四无色之善、异熟及所应作而成及四沙门果——是等之诸法者不可言为道所缘或道因或道增上。色及涅槃者即为无所缘。

一四一六

云何为已生法耶?即于四地之异熟及色之业所作而成,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已生,应为当生,不可言为不已生。于四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色之非业所作而成——是等之诸法者即可为已生,可为不已生。不可言为当生。涅槃者即不可言为已生、不已生、当生。除涅槃,一切之诸法者即应为过去、未来、现在。涅槃者不可言为过去或未来或现在。

一四一七

云何为过去所缘法耶?即识无边处、非想非非想处——是等为过去所缘法。

严密言之,非未来所缘者。

一四一八

云何为未来所缘法耶?即二之五识及三之意识界——是等为未来所缘法。由欲缠善异熟之十心生起,由不善异熟之意识界舍俱行所应作因意识界喜俱行——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由欲缠善不善所应作之九心生起,由起缠第四静虑之善及所应作而成——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不可言为过去所缘或未来所缘。由色缠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及第四静虑之异熟、虚空无边处、无所有处、四道非所摄及四沙门果——是等之诸法者即不可言为过去所缘或未来所缘或现在所缘。色及涅槃者即为无所缘。除意根、系色、涅槃,一切之法者即可为内[法],可为外[法],可为内外[法]。意根、系色、涅槃者即为外法。

一四一九

云何为内所缘法耶?即识无边处、非想非非想处——是等为内所缘法。

一四二〇

云何为外所缘法耶?即由色缠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异熟及所应作而成,第四静虑之异熟、虚空无边处、四道非所摄及四沙门果——是等为外所缘法。除色,由一切之欲缠善不善无记法,色缠第四静虑之善及所应作而成——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无所有处者即不可言为内所缘或外缘或内外所缘色,及涅槃者即为无所缘。

一四二一

云何为有见有对法耶?即色处——是等为有见有对见。

一四二二

云何为无见有对法耶?即眼处……乃至……所触处——是等为无见有对法。

一四二三

云何为无见无对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色之无见无对法处所摄及涅槃——是等为无见无对法。

一四二四

云何为因法耶?即三善因、三不善因、三无记因。无贪者为善因、无瞋者为善因、无痴者为善因。[是等]于四地之善生,无痴之善因者即除自欲缠善之四智不相应心之生起而于四地之善生。贪者即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者即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痴者即于一切之不善而生。无贪者为异熟因,无瞋者为异熟因。[是等]除由欲缠异熟之无因心之生起而于四地之异熟生。无痴之异熟因者即除由欲缠异熟之无因心,除四智不想应心之生起而于四地之异熟生。无贪者为所应作因,无瞋者为所应作因。[是等]除自欲缠所应作之无因心而于三地之所应作生。无痴之所应作因者除由欲缠所应作之无因心生起、除四智不相应心之生起而于三地之所应作生——是等为因法。

一四二五

云何为非因法耶?即除因于四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无因法。

一四二六

云何为有因法耶?即除疑俱行、掉举俱行之痴,余之为不善,于四地之善;除由欲缠异熟之无因心生起,于四地之异熟;除由欲缠所应作之无因心生起,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是等为有因法。

一四二七

云何为无因法耶?即疑俱行之痴,掉举俱行之痴及二之五识、三之意界,五之无因之意识界、色及涅槃——是等为无因法。

一四二八

云何为因相应法耶?即除疑俱行、掉举俱行之痴,余为不善,于四地之善;除由欲缠异熟之无因心生起,于四地之异熟;除由欲缠所应作之无因心生起,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是等为因相应法。

一四二九

云何为因不相应法耶?即疑俱行之痴,掉举俱行之痴,二之五识及三之意界,五无因意识界、色及涅槃——是等为因不相应法。

一四三〇

云何为“以因法为有因”耶?即二之三因共生之时——是等为“以因法为有因”。

一四三一

云何为“以有因法为非因”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除由欲缠异熟之无因心生起,于四地之异熟;除由欲缠所应作之无因心生起,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除生于此处之因——是等为“以有因法为非因”。无因法者即不可言为以因为有因或以有因为非因。

一四三二

云何为“以因法为因相应”耶?即二之三因共生之时——是等为“以因法为因相应”。

一四三三

云何为“以因相应法为非因”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除由欲缠异熟之无因心生起,于四地之异熟;除由欲缠所应作之无因心生起,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除生于此处之因是等之诸法为“以因相应法为非因”。因不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因为相应或以因相应为非因。

一四三四

云何为“以非因法为有因”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除由欲缠异熟之无因心生起,于四地之异熟;除由欲缠所应作之无因心生起,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除生于此处之因——是等为“以非因法为有因”。

一四三五

云何为“以非因法为无因”耶?即二之五识及三之意界,五无因意识界、色及涅槃——是等为“以非因法为无因”。因法者即不可言为以非因为有因或以非因为无因。

一四三六

云何为有缘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有缘法。

一四三七

云何为无缘法耶?即涅槃——是为无缘法。

一四三八

云何为有为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乃一切之色——是等为有为法。

一四三九

云何为无为法耶?即涅槃——是为无为法。

一四四〇

云何为有见法耶?即色处——是为有见法。

一四四一

云何为无见法耶?即眼处……乃至……触处,于四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之无见无对及法处所摄之涅槃——是等为无见法。

一四四二

云何为有对法耶?即眼处……乃至……触处——是等为有对法。

一四四三

云何为无对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之无见无对与法处所摄之涅槃——是等为无对法。

一四四四

云何为有色法耶?即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是等为有色法。

一四四五

云何为无色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涅槃——是等为无色法。

一四四六

云何为世间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世间法。

一四四七

云何为出世间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出世间法。一切之法者为所识、非所识。

一四四八

云何为漏法耶?即四漏——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欲漏者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有漏者于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见漏者于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而生,无明漏者于一切之不善而生——是等为漏法。

一四四九

云何为非漏法耶?即除诸漏,余之不善,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漏法。

一四五〇

云何为有漏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有漏法。

一四五一

云何为无漏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无漏法。

一四五二

云何为漏相应法耶?即二忧俱行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痴——除疑俱行、掉举俱行之痴,余之不善——是等为漏相应法。

一四五三

云何为漏不相应法耶?即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痴,疑俱行之痴,掉举俱行之痴,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漏不相应法。

一四五四

云何为“以漏法为有漏”耶?即彼之诸漏只“以漏法为有漏”。

一四五五

云何为“以有漏法为非漏”耶?即余诸漏,除之不善,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是“以有漏法为非漏”。非漏法者即不可言为以漏为有漏或以有漏为非漏。

一四五六

云何为“以漏法为漏相应”耶?即二之三漏共生之时——是等之法是“以漏法为漏相应”。

一四五七

云何为“以漏相应法为非漏”耶?即除诸漏,余之不善——是等为“以漏相应法为非漏”。漏不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漏为漏相应或以漏相应为非漏。

一四五八

云何为“以漏不相应法为有漏”耶?即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痴,疑俱行痴,掉举俱行之痴,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漏不相应法为有漏”。

一四五九

云何为“以漏不相应法为非漏”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以漏不相应法为非漏”。漏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漏不相应为有漏或以漏不相应为非漏。

一四六〇

云何为结法耶?即十结——欲贪结、瞋结、慢结、见结、疑结、戒禁取结、有贪结、嫉结、悭结、无明结。欲贪结者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结者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慢结者于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见结者于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而生,疑结者于疑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戒禁取结者于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而生,有贪结者于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嫉结及悭结者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无明结者于一切之不善而生——是等为结法。

一四六一

云何为非结法耶?即除诸结、余之不善,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结法。

一四六二

云何为顺结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顺结法。

一四六三

云何为不顺结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不顺结法。

一四六四

云何为结相应法耶?即除掉举俱行之痴,余之不善——是等为结相应法。

一四六五

云何为结不相应法耶?即掉举俱行之痴,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结不相应法。

一四六六

云何为“以结法为顺结”耶?即彼之诸法为“以结法为顺结”。

一四六七

云何为“以顺结法为非结”耶?即除诸结,余之不善,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顺结法为非结”。不顺结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结为顺结或以不顺结为非结。

一四六八

云何为“以结法为结相应”耶?即二之三结共生之时——是等为“以结法为结相应”。

一四六九

云何为“以结相应法为非结”耶?即除诸法,余之不善——是等为“以结相应法为非结”。结不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结为结相应或以结相应为非结。

一四七〇

云何为“以结不相应法为顺结”耶?即掉举俱行之痴,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结不相应为顺结”。

一四七一

云何为“以结不相应法为不顺结”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以结不相应法为不顺结”。结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结不相应为顺结或以结不相应为不顺结。

一四七二

云何为系法耶?即四系——贪身系、瞋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取身系。贪身系者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身系者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戒禁取系及此实执取身系者于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而生——是等为系法。

一四七三

云何为非系法耶?即除诸系,余之不善,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系法。

一四七四

云何为顺系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顺系法。

一四七五

云何为不顺系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不顺系法。

一四七六

云何为系相应法耶?即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贪,二忧俱行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瞋——是等为系相应法。

一四七七

云何为系不相应法耶?即于四成见不相应瞋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贪,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瞋,疑俱行心之生起,掉举俱行心之生起,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系不相应法。

一四七八

云何为“以系法为顺系”耶?即彼之诸系为“以系法为顺系”。

一四七九

云何为“以顺系法为非系”耶?即除诸系,余之不善,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顺系法为非系”。不顺系法者即不可言之为以系为顺系或以顺系为非系。

一四八〇

云何为“以系法为系相应”耶?即见、瞋共生之时——是等为“以系法为系相应”。

一四八一

云何为“以系相应法为非系”耶?即八贪俱行心之生起,二忧俱行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诸系——是等为“以系相应法为非系”。系不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系为系相应或以系相应为非系。

一四八二

云何为“以系不相应法为顺系”耶?即于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贪,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瞋,疑俱行心之生起,掉举俱行心之生起,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系不相应法为顺系”。

一四八三

云何为“以系不相应法为不顺系”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以系不相应法为不顺系”。系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系不相应为顺系或以系不相应为不顺系。

一四八四

云何为暴流法……乃至……。

一四八五

云何为轭法……乃至……。

一四八六

云何为盖法耶?即六盖——欲贪盖、瞋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无明尽。欲贪盖者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恚盖者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惛沉睡眠盖者于有行之不善而生,掉举盖者于掉举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恶作盖者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疑盖者于疑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无明盖者于一切之不善而生——是等为盖法。

一四八七

云何为非盖法耶?即除诸盖,余之不善,于四地之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盖法。

一四八八

云何为顺盖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顺盖法。

一四八九

云何为不顺盖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不顺盖法。

一四九〇

云何为盖相应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为盖相应法。

一四九一

云何为盖不相应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盖不相应法。

一四九二

云何为“以盖法为顺盖”耶?即彼之诸盖为“以盖法为顺盖”。

一四九三

云何为“以顺盖法为非盖”耶?即除诸盖余之不善,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顺盖法为非盖”。无盖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盖为顺盖或以顺盖为非盖。

一四九四

云何为“以盖法为盖相应”耶?即二之三盖共生之时——是等为“以盖法为盖相应”。

一四九五

云何为“以盖相应法为非盖”耶?即除诸盖余之不善——是等为“以盖相应法为非盖”。盖不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盖为盖相应或以盖相应为非盖。

一四九六

云何为“以盖不相应法为顺盖”耶?即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盖不相应法为顺盖”。

一四九七

云何为“以盖不相应法为不顺盖”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以盖不相应法为不顺盖”。盖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盖不相应为顺盖或以盖不相应为不顺盖。

一四九八

云何为取着法耶?见取著者于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而生——是等为取着法。

一四九九

云何为非取着法耶?即除取着余之不善,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取着法。

一五〇〇

云何为已取着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已取着法。

一五〇一

云何为不已取着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不已取着法。

一五〇二

云何为取著相应法耶?即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取着——是等为取著相应法。

一五〇三

云何为取着不相应法耶?即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二忧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举俱行心之生起,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取着不相应法。取著者即不可言为取著相应或取着不相应。

一五〇四

云何为“以取着法为已取着”耶?即彼之取着为“以取着法为已取着”。

一五〇五

云何为“以已取着法为非取着”耶?即除取着余之不善,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已取着法为非取着”。不已取着法者即不可言为取着或已取着。

一五〇六

云何为“以取着不相应法为已取着”耶?即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二忧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举俱行心之生起,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取着不相应法为已取着”。

一五〇七

云何为“以取着不相应法为不已取着”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以取着不相应法为不已取着”。以取着为取著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取着不相应为已取着或以取着不相应为不已取着。

一五〇八

云何为有缘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是等为有缘法。

一五〇九

云何为无缘法耶?即色及涅槃——是等为无缘法。

一五一〇

云何为心法耶?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界、意识界——是等为心法。

一五一一

云何为非心法耶?即受蕴、想蕴、行蕴、色及涅槃——是等为非心法。

一五一二

云何为心所法耶?即受蕴、想蕴、行蕴——是等为心所法。

一五一三

云何为非心所法耶?即心、色及涅槃——是等为非心所法。

一五一四

云何为心相应法耶?即受蕴、想蕴、行蕴——是等为心相应法。

一五一五

云何为心不相应法耶?即色及涅槃——是等为心不相应法。心者即不可言为与心相应或与心不相应。

一五一六

云何为心相杂法耶?即受蕴、想蕴、行蕴——是等为心相杂法。

一五一七

云何为心不相杂法耶?即色及涅槃——是等为心不相杂法。心者即不可言为与心相杂或与心不相杂。

一五一八

云何为心等起法耶?即受蕴、想蕴、行蕴、身表、语表,其他更亦有色之心生心因,心等起者为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空界、水界、色轻性、色软性、色适应性、色积集、色持续、抟食——是等为心等起法。

一五一九

云何为非心等起法耶?即心与余色及涅槃——是等为非心等起法。

一五二〇

云何为心俱在法耶?即受蕴、想蕴、行蕴、身表、语表——是等为心俱在法。

一五二一

云何为非心俱在法耶?即心与余色及涅槃——是等为非心俱在法。

一五二二

云何为心随转法耶?即受蕴、想蕴、行蕴、身表、语表——是等为心随转法。

一五二三

云何为非心随转法耶?即心与余色及涅槃——是等为非心随转法。

一五二四

云何为心相杂等起法耶?即受蕴、想蕴、行蕴——是等为心相杂等起法。

一五二五

云何为非心相杂等起法耶?即心与色、涅槃——是等为非心相杂等起法。

一五二六

云何为心相杂等起俱在法耶?即受蕴、想蕴、行蕴——是等为心相杂等起俱在法。

一五二七

云何为非心相杂等起俱在法耶?即心与色、涅槃——是等为非心相杂等起俱在法。

一五二八

云何为心相杂等起随转法耶?即受蕴、想蕴、行蕴——是等为心相杂等起随转法。

一五二九

云何为非心相杂等起随转法耶?即心与色、涅槃——是等为非心相杂等起随转法。

一五三〇

云何为内法耶?即眼处……乃至……意处——是等为内法。

一五三一

云何为外法耶?即色处……乃至……法处——是等为外法。

一五三二

云何为所造法耶?即眼处……乃至……抟食——是等为所造法。

一五三三

云何为非所造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四大种及涅槃——是等为非所造法。

一五三四

云何为已取法耶?即于三地之异熟,及色业所作——是等为已取法。

一五三五

云何为不已取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色之非业所作,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不已取法。

一五三六

云何为取法耶?即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欲取者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者于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而生——是等为取法。

一五三七

云何为非取法耶?即除诸取余之不善,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取法。

一五三八

云何为顺取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顺取法。

一五三九

云何为不顺取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不顺取法。

一五四〇

云何为取相应法耶?即四成见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贪——是等为取相应法。

一五四一

云何为取不相应法耶?即于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贪,二忧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举俱行心之生起,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取不相应法。

一五四二

云何为“以取法为顺取”耶?即彼之诸取为“以取法为顺法”。

一五四三

云何为“以顺取法为非取”耶?即除诸取余之不善,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顺取为非取”。不顺取法者即不可言为以取为顺取或以顺取为非取。

一五四四

云云何为“以取法为取相应”耶?即见及贪共生之时——是等为“以取法为取相应”。

一五四五

云何为“以取相应法为非取”耶?即八贪俱行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诸取——是等为“以取相应法为非取。取不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取为取相应或以取相应为非取”。

一五四六

云何为“以取不相应法为顺取”耶?即于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贪,二忧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举俱行心之生起,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取不相应法为顺取”。

一五四七

云何为“以取不相应法为不顺取”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以取不相应法为不顺取”。取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取不相应为顺取或以取不相应为不顺取。

一五四八

云何为烦恼法耶?即十烦恼事——贪、瞋、痴、慢、见、疑、惛沈、掉举、无惭、无愧。贪者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者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痴者于一切之不善而生,慢者于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见者于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而生,疑者于疑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惛沈者于有行之不善而生,掉举、无惭、无愧者于一切之不善而生——是等为烦恼法。

一五四九

云何为非烦恼法耶?即除诸烦恼余之不善,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烦恼法。

一五五〇

云何为顺杂染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顺杂染法。

一五五一

云何为不顺杂染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不顺杂染法。

一五五二

云何为已杂染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为已杂染法。

一五五三

云何为不已杂染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不已杂染法。

一五五四

云何为烦恼相应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为烦恼相应法。

一五五五

云何为烦恼不相应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烦恼不相应法。

一五五六

云何为“以烦恼法为顺杂染”耶?即彼之诸烦恼为“以烦恼为顺杂染”。

一五五七

云何为“以顺杂染法为非烦恼”耶?即除诸烦恼余之不善,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顺杂染法为非烦恼”。无顺杂染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烦恼为顺杂染或以顺杂染为非烦恼。

一五五八

云何为“以烦恼法为已杂染”耶?即彼之诸烦恼为“以烦恼为已杂染”。

一五五九

云何为“以已杂染法为非烦恼”耶?即除诸烦恼余之不善——是等为“以已杂染法为非烦恼”。无已杂染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烦恼为已杂染或以已杂染为非烦恼。

一五六〇

云何为“以烦恼法为烦恼相应”耶?即二之三烦恼共生之时——是等为“以烦恼法为烦恼相应”。

一五六一

云何为“以烦恼相应法为非烦恼”耶?即除诸烦恼余之不善——是等为“以烦恼相应法为非烦恼”。烦恼不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或以烦恼相应为非烦恼。

一五六二

云何为“以烦恼不相应法为顺杂染”耶?即于三地之善,于三地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以烦恼不相应法为顺杂染”。

一五六三

云何为“以烦恼不相应法为不顺杂染”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以烦恼不相应法为不顺杂染”。烦恼相应法者即不可言为以烦恼不相应为顺杂染或以烦恼不相应为不顺杂染。

一五六四

云何为见所断法耶?即四成见相应疑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为见所断法。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二忧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见所断、非见所断。

一五六五

云何为非见所断法耶?即掉举俱行心之生起,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见所断法。

一五六六

云何为修所断法耶?即掉举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为修所断法。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二忧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诸法者即可为修所断可为非修所断。

一五六七

云何为非修所断法耶?即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修所断法。

一五六八

云何为见所断因法耶?即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痴——是等为见所断因法。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忧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见所断因、非见所断因。

一五六九

云何为非见所断因法耶?即疑俱行之痴,掉举俱行心之生起,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见所断因法。

一五七〇

云何为修所断因法耶?即掉举俱行心之生起——除生于此处之痴——是等为修所断因法。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二忧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修所断因或非修所断因。

一五七一

云何为非修所断因法耶?即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举俱行之痴,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修所断因法。

一五七二

云何为有寻法耶?即欲缠之善不善,由欲缠善异熟之十一心生起,由不善异熟之二,由所应作之十一,由色缠初静虑之善、异熟及所应作,由出世间初静处之善及异熟——除生于此处之寻——是等为有寻法。

一五七三

云何为无寻法耶?即自二之五识、色缠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异熟及所应作,由四无色之善、异熟及所应作,由出世间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异熟及所应作,色及涅槃——是等为无寻法。

一五七四

云何为有伺法耶?即欲缠之善不善,由欲缠善异熟之十一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异熟之二,由所应作之十一,由色缠一法二法静虑之善、异熟及所应作,由出世间一法二法静虑之善及异熟——除生于此处之伺——是等为有伺法。

一五七五

云何为无伺法耶?即由二之五识、色缠二法三法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四无色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出世间二法三法静虑之善、异熟,伺、色与涅槃——是等为无伺法。

一五七六

云何为有喜法耶?即由欲缠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四,由欲缠善异熟之五,由所应作之五,由色缠二法三法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出世间二法三法静虑之善及异熟——除生于此处之喜——是等为有喜法。

一五七七

云何为无喜法耶?即由欲缠善之四舍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八,由欲缠善异熟之十一,由不善异熟之七,由所应作之六,由色缠二法二法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出世间二法二法静虑之善、异熟,喜、色及涅槃——是等为无喜法。

一五七八

云何为喜俱行法耶?即由欲缠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四,由欲缠善异熟之五,由所应作之五,由色缠二法三法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出世间二法三法静虑之善及异熟——除生于此处之喜——是等为喜俱行法。

一五七九

云何为非喜俱行法耶?即自欲缠善之四舍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八,由欲缠善异熟之十一,由不善异熟之七,由所应作之六,由色缠二法二法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四无色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出世间二法二法静虑之善及异熟、色及涅槃——是等为非喜俱行法。

一五八〇

云何为乐俱行法耶?即由欲缠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四,由欲缠善异熟之六,由所应作之五,由色缠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出世间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及异熟——除生于此处之乐——是等为乐俱行法。

一五八一

云何为非乐俱行法耶?即由欲缠善之四舍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八,由欲缠善异熟之十,由不善异熟之七,由所应作之六,由色缠第四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四无色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出世间第四静虑之善及异熟,乐、色及涅槃——是等为非乐俱行法。

一五八二

云何为舍俱行法耶?即由欲缠善之四舍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六,由欲缠善异熟之十,由不善异熟之六,由所应作之六,由色缠第四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四无色之善、异熟、所应作,由出世间第四静虑之善及异熟——除生于此处之舍——是等为舍俱行法。

一五八三

云何为非舍俱行法耶?即由欲缠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六,由欲缠善异熟之六,由不善异熟之一,由所应作之五,由色缠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之舍、色及涅槃——是等为非舍俱行法。

一五八四

云何为欲缠法耶?即善、不善、一切欲缠之异熟、欲缠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欲缠法。

一五八五

云何为非欲缠法耶?即色缠、无色缠、非所摄——是等为非欲缠法。

一五八六

云何为色缠法耶?即自色缠四法五法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是等为色缠法。

一五八七

云何为非色缠法耶?即欲缠、无色缠、非所摄——是等为非色缠法。

一五八八

云何为无色缠法耶?即由四无色之善、异熟、所应作而成——是等为无色缠法。

一五八九

云何为非无色缠法耶?即欲缠、色缠、非所摄——是等为非无色缠法。

一五九〇

云何为所摄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所摄法。

一五九一

云何为非所摄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非所摄法。

一五九二

云何为出法耶?即四道非所摄——是等为出法。

一五九三

云何为不出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不出法。

一五九四

云何为定法耶?即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二忧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定、不定。

四道非所摄——是等为定法。

一五九五

云何为不定法耶?即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举俱行心之生起,于三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不定法。

一五九六

云何为有上法耶?即于三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是等为有上法。

一五九七

云何为无上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四禅力及涅槃——是等为无上法。

一五九八

云何为有诤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为有诤法。

一五九九

云何为无诤法耶?即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无诤法。

猜你喜欢
  四分律卷第二十一(初分之二十一)·佚名
  维摩义记卷第二(末)·慧远
  毗尼心一卷·佚名
  卷三·佚名
  人本欲生经序·道安
  卷第一·佚名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二·费隐通容
  卷第四十五·志磐
  卷第四十四·李通玄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七·佚名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三·陈梦雷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一之上·智顗
  卷第四十·呆翁行悦
  卷第八·呆翁行悦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五十七徐锴徐锴字楚金广陵人铉之弟南唐时为屯田郎中知制诰集贤殿学士集十五卷今存诗五首送程德琳郎中学士【得远山】瓜步妖氛灭崐冈草树青终朝空望极今日送君行报政秋云静微吟晓月生楼中

  • 第九十三回 惩诸舅推恩赦罪 嬖二美夺嫡宣淫·蔡东藩

      却说王凤深恨王章,听了杜钦计策上书辞职,暗中却向太后处乞怜。太后终日流涕,不肯进食,累得成帝左右为难,只得优诏慰凤,仍令视事。王太后尚未肯罢休,定欲加罪王章,成帝乃使尚书出头,劾章党附冯野王,并言张美人受御至尊,非所

  • 第十五回 王彦章丧师失律 梁末帝陨首覆宗·蔡东藩

      却说唐主李存勗,因郓州将卢顺密来降,即欲依顺密计议,进袭郓州。当下与诸臣商定进止,郭崇韬等都说未可。唐主独召李嗣源入商,嗣源尝自悔胡柳渡河,致遭谴罚,见十二回。至是欲立功补过,即慨然进言道:“我朝连年用兵,生民疲敝,

  • ◎重婚之法官·李定夷

    鄂省陆军审判处长程某,于黎总统为鄂军二十一混成协统时,即充该协执法官,深得信任。故历任都督将军,以黎故,皆未将程更劝,声势至为显赫。程原有一妻三妾,以妻貌陋,谪居原籍,不常在省。上年程因闻汉口着名药店叶开泰主人有女,美而

  • 第一九一禀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一四○六—一·佚名

    新竹县户粮总书朱明等,为借垫保甲,垦隘亏旷,禀请知县寻款济置案下户粮税总书朱明、吕洲,禀为借垫保甲、垦隘,亏旷甚巨,现岁暮在即,完欠难移,恳恩逾格,寻款济置,以均苦乐事。缘自三月,蒙宪谕,饬派书随办保甲,并

  • 通志卷十二·郑樵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南齐纪第十二髙帝 武帝 郁林王 海陵王 明帝 东昏侯 和帝太祖髙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小字鬬将姓萧氏其先本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惠帝分东海郡为邵陵故复为兰陵

  • 读史记十表卷四·汪越

    南阳汪越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防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阼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按五年指汉王始封及为帝凡五年自序云八年则统二世三年言之】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

  • 陈忻传·令狐德棻

    陈忻字永怡,宜阳人。自小勇猛,好解人危难,相貌魁梧,同辈人都对他又敬又怕。魏孝武帝西迁后,陈忻在辟恶山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劫掠东魏,又悄悄派使者表示归附。大统元年(535),授持节、伏波将军、羽林监、立义大都督,赐爵霸城县

  • 尹伸传·张廷玉

    尹伸,字子求,四川宜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承天府推官。后历任南京兵部郎中、西安知府、陕西提学副使、苏松兵备参政。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不阿谀逢迎,三任皆是弹劾自己而辞官。天启年间,起任原职,分守贵州威清道。贵

  • 弇山堂别集卷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盛事述三父子兄弟贵盛一时嘉靖初武宗实録完少保大学士费公宏进少师从弟编修宷进左赞善从子懋中进修撰而子懋贤复为庶吉士隆庆初徐公阶以少师当首揆而弟陟为南少司冦长子璠以太常卿掌尚宝司次子瑛少子琨

  • 卷一百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十四图谱略臣下【八十四种四库全书着録者二十五附存四库全书总目者五十九】经学黄宗炎周易图学辨惑谨按是书附宗炎周易象辞之後别为一卷胡渭易图明辨谨按胡渭此书辨定图书究溯本末使学者知

  • 卷一百四十九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九上 朱批魏廷珍奏摺 雍正元年六月二十八日湖南廵抚【臣】魏廷珍谨 奏为恭报早稻收成仰慰 圣怀事【臣】荷蒙 皇恩擢抚偏沅仰体 皇上

  • 卷九·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九明 胡广等 撰礼运第九此篇记帝王礼乐之因革及隂阳造化流通之理疑出於子游门人之所记间有格言而篇首大同小康之说则非夫子之言也【张子曰礼运云者语其达也礼器云者语其成也达与成体与用之道

  • 春秋四传质卷下·王介之

    明 王介之 撰宣公晋赵穿帅师侵崇赵穿所侵或以为崇或以为栁或以为秦之与或以为天子之邑无可据为定论乃据情言之求成于人而伐其与不待智者而知其不可故胡氏曲为之辞曰穿欲得其权而盾庇之是时救陈伐郑盾不以义举假穿

  • 在吾人一生中的青年期·梁漱溟

    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一个英雄时代,此即指吾人的青年期。盖青年比较有勇气,喜欢理想,天真未失,冲动颇强,煞是可爱也。然此不过以血气方盛,故暂得如此。及其血气渐衰,世故渐深,慵于作为,习于奸巧,则无复足取,而大可哀已!吾人能如何常

  • 阿西莫夫短篇小说集·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1920一1992),美籍作家、生物化学家。他是一位撰写科幻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极有成就的多产作家,著书500多册,曾获得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共收录了阿西莫夫短篇小说43篇。

  • 文溪集·李昴英

    宋代诗文别集。20卷。李昴英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质实简劲,如其为人;诗间有粗俗之语,不离宋格,而骨力遒劲,亦非靡靡之音”。其诗词题材丰富,颇具特色。有的透露了农村丰收时节的喜悦:“负郭平田阔,秋深获课勤

  • 中山世谱·佚名

    琉球国官修史书。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由摄政尚弘才,法司向世俊、马廷器、毛典相,总理司谱官尚弘德、向和礼(1652—1717)、传崇道,校正官蔡铎(1644—1724)等当官,对《琉球国中山世鉴》进行汉译、改订,但於1701年即中止。1724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