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菩萨逝经

西晋沙门白法祖译

  佛在鹞山中。与诸比丘五百人。皆阿罗汉。平旦皆著衣持钵。入城各行求食。时城中有一豪富长者。国中第一所居高燥舍宅楼观甚好。垣墙周匝七重门。字檀尼加柰。檀尼加柰有子。字逝年十六。檀尼加柰殁故逝独与母居。佛到檀尼加柰家求食。时逝在内第三门中住。遥见佛来欢喜。逝即心念言。是人何以端正无比好乃尔。好如明月珠。光明如日月。其色如黄金。好如月十五日盛满。时佛到住于门外。逝便走入语其母言。我见一人来大端正好。天下无有辈。我生以来未尝见人如是。今在门外住欲求食。逝语其母言。我当与之。其母大悭贪不肯与。逝语其母言。夫天下人悭贪无益于身。是非恒人当与之。母复不应。逝复语母言。是人过度天下之师也。与是人者如病者得善医。逝语母言。当用我故与之。是人名闻于天下。今续在门外住。其母复不肯与。逝数语母。母大嗔恚语逝言。汝娆我不止者令我烦乱。是人不用食故来。但欲调若耳。若小儿当何等知。若所索不止。会得我捶杖乃止。佛豫知母悭贪。佛放威神彻照七重门内。逝见佛光明心即开解。逝即复到母所语其母言。愚人不知布施。譬如盲人堕于火中。其人但坐盲无目故耳。世间人但坐悭贪。心念恶口言恶身行恶。愚人不信于佛不信于经。死后皆入地狱畜生鬼神中。人不悭贪。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续自得其福。人有智者当供养饭食佛。人常当与智者相随令人有知。逝语母言。不肯与者。自持我今日饭分来。我今日不食。自持我分与之。哀疾持我分来。我恐是人便弃我去。是人难得值。母复不肯与。逝便自往取饭及所著细好亵衣。持出至佛所。前以头面著佛足。却住叉手白佛言。持我所有衣被饭食愿上佛。佛默然不应。逝复白佛言。今佛是天下人之父母。当度脱我曹。哀为受之当令我得其福。如是者三。佛便受逝衣被饭食。逝大欢喜。

  佛语逝言。诸悭贪者若皆伏之。若今日施佛衣被饭食。使若得心中所愿。逝大欢喜复白佛言。我心亦不愿作第二忉利天王释。亦不愿梵天。亦不愿世间豪贵。愿使我光明智慧如佛。佛言大善。若心所愿皆得之。

  天王释闻逝言。即在佛后叉手住。释于佛前语逝言。若欲求作佛者甚难得。十劫百劫千劫万劫亿劫尚未能得佛。今汝持小饭食衣被与佛。汝便欲作佛不可得也。

  释复语逝言。若持四宝如须弥山布施。复慈心念天下。十万劫百万劫千万劫。若尚未能得佛。

  逝报释言。譬如工师持斧入山斫树木。会当索取好直可意乃取耳。逝语释言。我亦不用一饭食衣被与佛故欲得作佛也。我常持善心精进思惟不懈会当得佛。

  释复报逝言。若欲求佛勤苦。不如求梵释天也。

  逝复报释言。若见阎浮利内。悉令满其中火上至天。持我身投其中。会求作佛终不止。释报言。若令阎浮利内满其中火。是中有人民畜生及蜎蜚蠕动之类。汝不当杀之。汝反心念恶当入地狱中。汝当那得佛。

  逝复报言。世间人民及蜎蜚蠕动之类。我持慈心皆付弥勒佛。弥勒佛自当度脱之。我求佛道会不止。逝复语释言。梵天王。虽尊会归无常。无有脱于死者。释便叉手报逝言。卿持心志坚。乃念欲求佛不止。卿亦会当得佛。逝复报释言。若莫恃天上自贡高。复有胜若者。逝言。我持慈心精进不懈求佛者。会当得作佛。释便默然无所复语。佛便语逝言。汝前后所供养饭食凡六万佛。汝心常愿欲作佛。汝常持善心供养于佛。佛语逝言。却后二百万亿劫。汝不复更地狱畜生鬼神中。佛复语逝言。汝常持慈心供养佛。若后当作金轮王。当有十亿小国王皆属。若当领四天下常当飞行。所行皆正。寿尽当生梵天及兜术天上。天上寿尽当复下生作金轮王。寿尽当复上生梵天。如是上下二百万亿劫竟。汝当作佛字须弥加罗。度脱天上天下人民。若生堕地。光明当照三千须弥山。上至二十八天。天地皆为大动昼夜皆明。时人皆寿七千亿岁。若身当长二百丈。当有万二千城。城皆四百八十里。城门皆著刻镂皆七宝。若为佛时当再会诸沙门说经。第一会说经时。六千亿沙门。皆得阿罗汉道。第二会说经时。四千亿沙门。皆得阿罗汉道。当尔时人民无有偷盗者。男子女人皆同一心。人民无有作恶者。诸恶道勤苦之处皆闭塞。亦无有山林溪谷。地皆平正。人民无有疾病。无有忧苦人民皆快乐。所居皆自守。天日三雨才淹尘。人民欲所议语皆相聚会。夏月不大热冬月不大寒适得其中。所讲授精舍名难提陀。若有人布施与佛阿罗汉欲求作佛辟支佛阿罗汉皆可得佛道。不可不求佛智。不可称量十方无穷极。佛智亦如是。无有穷极。天下人不知生从何所来。亦不知死趣何道。佛说经已。逝及诸比丘。天王释。皆为佛作礼。

  佛说菩萨逝经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四·佚名
  第二十九卷·佚名
  卷之二十五·别庵性统
  衡山禅师语录·佚名
  牟梨曼陀罗咒经·佚名
  出国访问经过及世界三大文化之调和·太虚
  卷第八·晦翁悟明
  大乘密嚴經卷下·欧阳竟无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卷·宝亮
  卷四十七·彭绍升
  卷第三十三·佚名
  前世三转经·佚名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二·佚名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下卷·道宣
  卷第五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凡例·钱澄之

    一是编一以小序为断小序去古未逺其世次本末虽未可全据要不大谬也鄱阳马氏极推小序而夹漈郑氏力辟之朱子乃毎主夹漈之説夫诗之为道未有直陈其事直冩其意者也大抵含蓄咏叹使人得其指于意言之表使非序一言以断之曰此为某

  • 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张廷玉

        吴良 康茂才 丁德兴 耿炳文 郭英 华云龙 韩政 仇成 张龙 吴复周武 胡海 张赫 华高 张铨 何真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雄伟刚直。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

  • 卷六十七 夏录二·崔鸿

    赫连昌 赫连昌字还国一名折勃勃之第三子也凤翔元年封太原公为前将军镇潼闗后率众袭杀太子璝遂立为太子身长八尺魁岸美姿貌真兴七年秋八月勃勃死昌即伪位于永安殿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承光[承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七·乾隆

      五季  【甲后唐同光二年是嵗岐申降后唐凡四国四镇】春正月岐王李茂贞遣使入贡于唐  茂贞闻唐主入洛内不自安遣其子继曮入贡上表称臣唐主以其前朝耆旧特加优礼赐诏不名寻封为秦王  唐复以宦官为内诸司使及诸

  • 竹书统笺卷十·徐文靖

    平王【名宜臼○笺按周本纪犬戎杀幽王于是乃即申侯而共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自东迁以后始纪晋事王即位皆不书【笺按此休文附注】元年辛未王东徙洛邑【笺按史记正义曰雒邑即王城也平王以前号东都又按地道记王城去雒城四

  • 读礼通考卷一百一·徐乾学

    变礼一干学案黄勉斋变礼六篇一曰奔丧二曰闻丧三曰并有丧四曰道有丧五曰因吉而凶六曰因凶而吉闻丧奔丧本一事勉斋厘爲二篇反以闻丧次于奔丧又取杂记诸文入于篇中未免割裂今仍用奔丧原文合爲一篇重改作也因吉而凶则如他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弘治十年十二月戊辰朔 上视牲于南郊○是日晓刻金星犯东咸东第二星○己巳升大理寺右寺副王希旦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庚午北虏劫掠赤斤卫部落肃州抚夷百户刘达合番汉兵四百余人败之于王子庄斩首九级驱回原虏夷人男妇七十

  • 高名衡传·张廷玉

    高名衡,字仲平,沂州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初任如皋知县,因为有才干调到兴化,后来又被召进朝廷做御史。十二年他到河南按察,第二年期满后又留下来当了一年按察御史。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打下洛阳,然后乘胜包围了开封。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二职官考【臣】等谨按马端临考自公孤以及镇戍关市等官後即继以散官大率古者不任以事则置之散而後世以职为实以散为号岳氏愧郯録既详言之矣今考宋史南渡少所改革而辽史则无可考者若金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 壬寅春正月戊申朔。 辛亥,陈友谅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等得上所与书,即决意,遣其同佥康泰至九江来降。 乙卯,改抚州路为临川府,建昌路为肇庆府。未几,皆复其旧。上以胡廷瑞来降,遂发九江,如龙兴。 己未

  • 三年·佚名

    (壬辰)三年清順治九年春正月1月1日○甲戌,司諫金佐明引避曰:「臣於上年,忝叨經幄,目見人心之洶懼,妄憂朝著之潰裂。半夜前席,昵侍威顔,徒知有懷必達,不能先事燭微。至今思之,心膽俱慄,咋指難追,噬臍無及。方在問事之列,不敢以小嫌自

  • 卷三 父母/ 父/ 母·司马光

    父子之间有礼有节【原文】陈亢向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

  • 墨子卷九·墨子

    钦定四库全书墨子卷九非乐下第三十四〈阙〉非命上第三十五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衆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衆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执有命

  • 卷六·佚名

    △有依行品第四之二善男子,汝观如是刹帝利等无量有情。亲近如是破戒恶行非法器僧。退失一切所有善法。乃至当堕无间地狱。是故欲得上妙生天涅槃乐者,皆应亲近承事供养胜道沙门谘禀听闻三乘要法或求示道命道沙门。若无如

  • 卷十三·赜藏主

      ○赵州(従谂)真际禅师语录并行状师即南泉门人也。俗姓郝氏,本曹州郝乡人也,讳従狱。镇府有塔记云:“师得七百甲子欤。值武王微沐,避地伏崃,木食草衣,僧仪不易。师初随本师行脚到南泉。本师先人事了,师方乃人事。南泉在方丈

  • 偷迦遮复弥经晋名修行道地卷第一(并序)·佚名

    造立修行道地经者。天竺沙门。厥名众护。出于中国圣兴之域。幼学大业洪要之典。通尽法藏十二部经。三达之智。靡不贯博。钩玄致妙。能体深奥。以大慈悲弘益众生。助明大光照悟盲冥。叙尊甘露荡荡之训。权现真人其实菩

  • 维摩义记卷第一(本)·慧远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素意而其释最委。至其伸释一义多先征起后方

  • 折疑论叙·佚名

    乡贡进士白水屈蟠撰法师。名子成。字彦美。号妙明。京兆霸陵人也。少时为儒。壮而从释。其性爱书史喜翰墨。乐游学好著述。每与贤士大夫诗词唱和。一联一句落在丛席。人多传之。如鹦鹉诗云。学得人言字字明。便能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