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則 烏臼屈棒
第七十五則烏臼屈棒
舉:僧從定州石藏禪師會裏,來到烏臼。烏臼禪師問定州法道如何?僧答:不別。烏臼云:若不別,更轉彼中去。便打。僧云:棒頭有眼,不得草草打人。
烏臼云:今日打看一個也。又打三下。僧便出去。烏臼云:屈棒元來有人喫在。僧轉身云:爭奈杓柄在和尚手裏。烏臼云:汝若要,山僧回與汝。僧近前奪烏臼手中棒,打烏臼三下。烏臼云:屈棒屈棒。僧云:有人喫在。烏臼云:草草打看個漠。僧便禮拜。烏臼云:和尚卻恁麼去也。僧大笑而出。烏臼云:消得恁麼?消得恁麼?
據你說,既然那邊也和這裏一般,那麼你又何必來這裏?豈不聞西施與王昭君雖一般是美人,但是各有個性分別?烏臼禪師打那僧便是要打出這分別來。現在無論紐約東京柏林,都是一般的市容,沒有個性,也要烏臼禪師打打纔好。
但是那僧原也打算再說下去的,烏臼禪師卻不讓人家說完就打。那僧差之頃刻,便永遠失了這及時說開的機會了。
那僧被打,心有不服。烏臼禪師道:屈棒原來有人喫在,一言點破了那僧。
原來史上就是成則為王,敗則為賊。縱有不服,但是你應知歷史之機比是非之實更大,你既失了歷史之機,屈棒你亦不必怨。那僧聞言大悟,曰:爭奈棒柄在烏臼手裏,他奪得棒就倒打烏臼。打罷拜謝烏臼的教誨。
雪竇禪師頌曰:
喚即易,遣即難,互換機鋒子細看。
劫石堅來猶可壞,滄溟深處立須乾。
烏臼老,烏臼老,幾何般,與他杓柄太無端。
本來如此,天地億劫猶可盡,海水萬丈亦可乾,惟有此機一失不可追。烏臼不該把棒柄授人也!譬如三國演義裏曹爽把兵權交出了,就被司馬懿所殺。
但若把歷史之機看做只是在於權柄,那就差了。孫中山先生把大總統讓給袁世凱。他是雖然捨了權柄,但是握住了革命之機。惟有革命之機不可以放棄,若把來放棄,就等於放棄了歷史。這纔是老子說的「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印度的佛教是沒有講這些道理的,烏臼禪師與那僧的互換機鋒乃是從老子的話而來。然而共匪今只在爭權柄,江青派與鄧小平派的互換機鋒,其實是他們早已脫離了中國與世界的歷史了。
猜你喜欢 阅大学贯释·太虚 卷二·佚名 卷第八·佚名 卷八·佚名 电劝甘地进食·太虚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卷之三十·别庵性统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佚名 第十九品·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五卷·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六·延寿 佛学之心理卫生·太虚 卷四百九十五·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九·唐慧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