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禅病秘要法卷下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治乐音乐法
复次舍利弗。若四部众。乐诸音乐。作倡无厌。因是动风。如纵逸马。亦如秋狗。似伊尼利鹿王。耽惑愚痴。心如黐胶。处处随著。不可禁制。当疾治之。治之法者先想一天女。端正无双。两手自然有诸乐器。声万种音。行者见已。见此天女。过于外色。百亿万倍。闻此天声。世所无比。因是惑着。观色听声。因是当教观此女人。六情诸根。所起境界。数息力故见可爱。眼生六毒蛇。从眼根出。入耳根中。复见二虫。状如鸱鸺。发大恶声。破头出脑。争取食之。余四根中。见猫见鼠。见狗野干。争取食之。因是得见一切女色。三十六物。污露不净。子藏蛔虫。为女璎珞。见女所执诸杂乐器。宛转粪中。诸虫鼓动。作野干鸣。所说妖怪。不可听采。如罗刹哭。因是厌离。诣智者所。说前所作恶不善业。诚心忏悔。智者应当教无常观。告舍利弗。汝好受此治音乐法。慎莫忘失。时舍利弗。及阿难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治好歌呗偈赞法
复次舍利弗。若行者。好作偈颂美音赞叹。犹如风动娑罗树叶。出和雅音。声如梵音。悦可他耳。作适意辞。令他喜乐。因是风向。贡高憍慢。心如乱草。随烦恼风。处处不停。起憍慢幢。打自大鼓。弄诸脉零。因是发狂。如痴猿猴采拾花果。心无暂停。不能数息。当疾治之。治之法者。先当想一七宝高幢。有乾闼婆。在其幢端。身如白玉。动身赞偈。身毛孔中。出大莲华。百千比丘。在莲华上。声万种音。过于己身。百千万倍。因是渐渐息其憍慢。智者复应教于行者。谛观幢端。见于幢端。颇梨明镜。诸比丘等。恃声憍慢。心不净者。化为罗刹。出大恶声。火从口出。复有夜叉。从四方来。拔舌取心。置于幢端。其心战掉。号哭叫唤如醉象吼。或复细声。如毗舍阇吟。因是复见诸美音声。如人叫唤。称己父母。骂詈无道。因是厌离。耳不乐闻。生厌离想。智者应当教观八苦。如八苦观说。告舍利弗。汝好受此治歌呗偈赞法。慎莫忘失。时舍利弗。及阿难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治水大猛盛因是得下
复次舍利弗。若有四众。入水三昧。遍体水出。不见身心。犹如大海。出定时。饮食不甘。患心下热。水脉增动。患下不止。当疾治之。治之法者。想一金翅鸟。比丘乘上。于大海中。游行无畏。诸龙罗刹。皆悉惊走。鸟取龙食。龙畏怖故。吸水都尽。化为四蛇。金翅鸟王。口衔四蛇。比丘坐上。求水不得。金翅鸟王。眼出火烧蛇。诸蛇惊怖。犹如幻夫。所作幻人。隐没不现。入比丘身。从是出定。应服世间断下之药。想二火珠。一在胃管温暖诸脉。一在粪门。状如热石。想雪山神。名郁多伽。身长六丈。白如珂雪。持一香药。名娑呵那伽。授与行者。服此药时。先发无上菩提之心。一服药已。四百四病。终身不动。何况下耶。若令彼神疾疾来者。当净澡浴。不食五辛。不饮酒。不啖肉。于静寂处。一心数息。称彼神名。念彼神像。一日至七日。雪山大神。与十二白光神等。至行者前。先为说法。后授与药。复教十二门禅。彼诸神等。皆是五地大菩萨也。若有病者。应先念彼郁多罗伽神。次念勇健神。强力神。雄猛神。智行神。自在神。善臂神。鸠摩罗神。难胜神。白光明神。白光明王神。药王神等。十二白光神。既得见已。于一一神所。各问异法门。彼诸神等。先令行者得见弥勒菩萨。于弥勒菩萨所。见文殊师利等一切诸菩萨。及十方佛。若此人过去世。不犯四重禁。现在世不破四重禁。见诸神时。即见道迹。若犯戒者。是诸神王。教已忏悔。足满千日。然后得见弥勒菩萨。及文殊师利。诸大士等。后获道迹。告舍利弗。若有行者。因水致下动四百四病。欲得治者。当疾服是娑呵等药。除病无患。灭业障海。疾见道迹。是故汝等。善好受持。慎莫忘失。时舍利弗。及阿难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治因火大头痛眼痛耳聋法
复次舍利弗。若行者。入火三昧。节节火焰。大肠小肠。一时火起。烧动火脉。出定时。头微微痛。诸脉掣缩。眼赤耳聋。因是发病。当疾治之。治之法者。先想一琉璃瓮。盛众色水。生杂宝花。花上皆有百千化佛。诸化菩萨。各放白毫。照诸火光。令诸火光。化为金龙。行者见已。即生欢喜。作念想瓮。安置火下。花台在上。己往佛所。以手攀瓮。手即清凉。因是举身。投于瓮边。为佛作礼。即见化佛。放眉间光。雨滴甘露。洒散诸节。所滴之处。化成琉璃。因灌大肠。大肠小肠。甘露盈满。火光渐息。生诸宝花。宝华有光。其色红白。复当想一摩醯首罗。乘金色牛。持宝瓶水。至行者前。水中众药。药名破毒。令行者服。复持一珠。名旃陀罗摩尼(宋言月精)。置其顶上。流出诸药。灌耳灌眼灌鼻。但一见已。即得除差。摩醯首罗。是大菩萨。常自游戏首楞严三昧。即从眉间。放大光明。化作佛像。五百仙人。侍卫世尊。为于行者。说甘露门治病之法。告舍利弗。汝好受持。慎莫忘失。时舍利弗。及阿难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治入地三昧见不祥事惊怖失心法
复次舍利弗。若行者。入地三昧。见四方面黑山。诸山严间。有无量无边诸鸠槃荼。蹲踞土埵。现丑恶形。身根分端。复有五山。夜叉竞来。争取彼山。诸鸠槃荼。痛急惊怖。发大恶声。向行者所。复见诸鬼头发蓬乱。捉大铁棒。棒端有山。至行者所。复见夜叉。担山起舞。罗刹持树。至夜叉所。罗刹嗔恚。与夜叉斗。毗舍遮鬼。头戴黑山。口衔死虎。行者见已。心惊毛竖。以惊怖故。罗刹炽盛。共夜叉斗。罗刹得胜。截夜叉头。毗舍遮手足。以为璎珞。鸠槃荼身根。以为花鬘。鼓舞前地。狗牙上出。如剑树枝。眼中雨雹。霹雳火起。夜叉复胜。搏撮罗刹。剥其面皮。剜取女根。截鸠槃荼身根。毗舍遮手足。用为花鬘。串耳串颈。鼓舞前地。动身大叫。发大恶声。甚可怖畏。复见四大海神。所生之母。毗牟楼至。仰卧海水。有千头各二千手足。挓身四向。现其女根。岩崿可畏。如血涂山。其诸恶毛。状如剑树。中生一树。如刀山林。百千无量。驴耳牛头师子口。马脚狼尾。鸠槃荼身根。如是诸鬼等。从中而出。复见大龙。百千头。长数十由旬。从中而出。见有一鬼。似百兽。形如师子。有一万脚。甲间无数。百千毒蛇。从中而出。复见饿鬼。其形长大。十亿由旬。吐毒吐火。担诸山。从中而出。复见千狼。连尾异体。牙如石尖。从中而出。复见千虎。尾亦有头。合身侧行。从中而出。复见龙女。璎珞严身。甚脱人目。从中而出。夜叉取食。狸猫鼷鼠。猕猴野干。狐魅恶鬼。一切恶兽。皆从中出。阿鼻地狱沃焦山神。十八地狱神。九亿牛头阿傍。八十亿饿鬼。千亿厕虫。五百亿蛔虫。如是种种诸变状事。可恶鬼神。或持刀山。或捉剑树。或摇须弥。或动铁围由乾陀山等。行者自见身满大地。三百三十六节。皆如高山。至无色界。齐中出水。四大毒蛇。游戏水中。口中出火。十恶罗刹。在火中走。耳中出风。粪门出风。吹动诸山。一切鬼神。皆来嗔目节解。行者因是惊怖喜发狂病。若见是事。当疾治之。治之法者。先想一日。与日天子。乘四宝宫殿。作百千伎乐。在黑山上。照曜黑山。令渐渐明。想一日成已。复想二日。想二日已。复当自观己身白骨。三百三十六节。白如雪山。日照雪山。复想顶上。有月天子。四宝宫殿。百千眷属捉于月珠。置其头上。此想成已。想第三山上。复有一日。如上无异。见此日已复想顶骨。白雪山。上如上。复有一月。既见月已。复想第四山上。复有一日。照此黑山既见日已。当想己身。三百三十六节白骨之山。皆角相向(四角皆相对也)。一一角间。有一月光。天子手捉两珠两向持。如是诸节角角之间。皆应停心十出入息顷。谛观令了了。见一一骨。有二十八宿。明净可爱。如七宝珠。此想成已。复想一金翅鸟王。头戴摩尼珠。搏撮四蛇及与六龙。蛇惊龙走。诸山鬼神。一时惊动。状如黑色。皆是前身破戒果报。当勤忏悔严净尸罗。尸罗净故。日月光明。倍更明显。若心念恶。口说恶言。犯突吉罗。摩尼珠上。则雨黑土。日月坌尘。星宿不行。阿修罗王。九百九十九手千头。一时出现。映蔽日月星宿不现。此名为退。为恶心刀恶口火破戒贼之所劫夺。若欲服此胜甘露药。先当持戒净诸威仪忏悔业障恶不善罪。复当系心系意。端坐一处。数息闭气。如前观于三百三十六节。使一一节角角相向。星月之属。亦如上说。心复明利。见一一节间。月光如衣。星光如缕。缝持相著。见四日出四大海水。三分减二。见五日出。须弥融尽。大海消竭。见六日出。想此诸山。渐渐融尽。见七日出。大地炯然。诸鬼罗刹。飞住空中。乃至欲界火幢随后。复至色界。火亦随至。欲往无色界。手脚焦缩。落火聚中。声吼可畏。动于大地(入此三昧时大地稍稍动也如车轮旋)。当疾持心。想三百三十六节。如金刚山。形状可爱。过于须弥。地水火风。不能倾动。唯见四蛇含摩尼珠。在骨山间。尔时应当先想佛影。见金刚际。金刚幢端。有摩尼镜。过去七佛。影现镜中。复当谛观毗婆尸佛眉间白毫。尸弃佛眉间白毫。提舍佛眉间白毫。拘楼孙佛眉间白毫。迦那含牟尼佛眉间白毫。迦叶佛眉间白毫。释迦牟尼佛眉间白毫。见七佛眉间白毫。如颇梨色。水甚清凉。洗诸节间。三百三十六节。白毫水洗。皎然大白。色洁鲜妙。如颇梨镜。无物可譬。因是复见五金刚轮。在七宝幢端。从下方出。回旋空中。说四谛义。虽见闻此一心观于身白骨山。即见释迦牟尼佛。以澡罐水。灌其顶上。余六佛亦尔。尔时释迦牟尼佛。告言。法子。色受想行识。苦空无常无我。汝当谛观。又为广说空无相无作无愿。说身空寂。四大无主。五阴无家。毕竟寂灭。同于虚空。因是即悟无常坏世间。观四真谛。五出入息顷。破二十亿烔然之结。成须陀洹。十出入息顷。免诸欲流。成斯陀含。十出入息顷。断诸钝使。欲色界使。诸结根本。不还欲界。成阿那含。于十息顷。游戏空法。心无系碍。住三十四心相应。解脱十根本。不灭不坏。摧九十八使山。大勇猛将慧光法幢。从四方至。金刚宝座从下方出。共相振触。演说空法。五金刚轮。住左膝边。自然演说九无碍八解脱法。过去声闻。皆入毗琉璃三昧。住立其前。释迦牟尼佛。广为宣说金刚譬定境界义味。于是寂然不见身心。入金刚三昧。从金刚三昧起。结使山崩。烦恼根绝。无明河竭。老死奴灭。于生分永尽。梵行已立。如炼真金。不受诸欲。所作已办。是名大阿罗汉。若发无上菩提心者。初见七佛白毫光照。一一如来白毫光明。分为十支。化十宝花。宝树宝台。行列在空。时十方佛。亦放光水。如上所说。洗诸节间。一一佛白毫光中。说十八种慈心法门。说十八种大悲法门。说十八种大喜法门。说十八种大舍法门。渐渐增长教已。修习四无量心。具四无量已。为说十种明心。具明心已。教说色即是空非色灭空。既观空已。教菩萨六法。行六法已。修行六念。念佛法身。念佛法身已。起回向心。回向成已。立四弘誓。不舍众生。四愿成已。具菩萨戒。菩萨戒成已。学修相似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成已。学修相似十波罗蜜。此想成已观内空外空。于是现前见百千无量诸佛。以水灌顶。以缯系头。为说空法。因空心悟。入菩萨位。是名性地。菩萨最初境界(于此法多生增上慢宜应识之此是菩提心初境界相)告舍利弗。此名治地三昧增上慢灭无明母三毒可畏相。汝好受持。慎莫忘失。时舍利弗。及阿难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治风大法
复次舍利弗。若行者。入风三昧。自见己身九孔之中。如大溪谷。出五色风。复见己身。三百三十六节。白如雪山。节节风出诸蔼吉支(蔼吉支者起尸鬼也)。诸蔼吉支。手捉铁棒。以千髑髅。为身璎珞。与诸龙鬼九十八种。至行者所。行者见已。心惊毛竖。因是发狂。或白癞病。当疾治之。治之法者。先当观于雪山香山四大仙人。皆悉尽是大菩萨也。想彼仙人。身黄金色。长十六丈。一手捉花。一手捉金刚轮。口衔香药。遮护行者。不令风起。仙人持花。咒水出龙。吸诸风尽。龙身胀大。在地眠卧。终不能起。当观此龙。犹如芭蕉。皮支相裹。不能喘息。尔时世尊。而说咒曰。
南无佛陀 南无达摩 南无僧伽 南无摩诃梨师毗阇罗阇 蔼咄陀达陀 娑满驮 跋阇罗翅(矢驰反) 陀逻崛荼誓荼 遮利遮利 摩诃遮利吁摩利吁摩勒翅(矢驰反)悉耽鞞阎鞞 阿阎鞞利究匊匊翅(矢驰反)萨婆陀罗尼翅(矢驰反)阿扇(叔看反)提摩俱梨应诣吁弥吁弥吁摩吁摩婆祸呵
尔时世尊。说此咒已。告舍利弗。如此神咒。过去无量诸佛所说。我今现在。亦说此咒。未来弥勒。贤劫菩萨。亦当宣说。如此神咒功德。如自在天。能令后世五百岁中。诸恶比丘。得净心意。调和善治四大增损。亦治心内四百四病。四百四脉所起境界。九十八使性欲种子。亦治业障犯戒诸恶。永尽无余。此名善治七十二种病忧恼陀罗尼。亦名拔五种阴无明根本陀罗尼。亦名现前见一切佛及诸声闻为说真法破诸结使。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法性无所依 观空亦复然
若能观四大 不为使所杀
服药行禅定 诵此陀罗尼
一心念诸佛 结使永不起
烦恼海永尽 恩爱河亦绝
诸欲无所因 自称是解脱
无患心恬怕 游戏六神通
亦以陀罗尼 教授于他人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舍利弗。汝今当知。我涅槃后。未来世中。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闻此甚深秘要净尸罗法及行禅定诸病方药此光明王胜幢陀罗尼。当知此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久于无量百千佛所。修习三种菩提之心。今得闻此甚深秘要。如说修行。当知是人。最后边身。如驶水流。速疾当得四沙门果及菩萨行。佛说是语时。五百释子。倍更增进。具六神通。舍卫城中。一千首陀罗宿世行禅发狂之者。闻佛所说。即生欢喜。得须陀洹。八十亿诸天。治四大病。身心无患。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普雨天花。以散佛上及诸大众。尔时会中。天龙八部。闻佛所说。异口同音。而说是言。如来出世。正为治此狂恶邪见罗刹行人。令得本心。如好花幢。甚可爱乐。善哉世尊。如优昙花时乃一现。时会大众以偈赞言。
日种王太子 甘蔗之苗裔
星光月外甥 摩耶夫人子
生时行七步 足蹑动大千
十方诸神应 嘉瑞三十二
弃国如涕唾 坐于毕钵罗
金刚胜道场 降伏万亿魔
得成菩提道 面净如满月
心垢亦永尽 我今一心礼
诸释中最胜 具胜慈悲者
能令诸众生 永脱生死苦
尔时世尊。闻诸四众说此偈已。复更殷勤申金色手。摩舍利弗及阿难顶。付嘱是事。时舍利弗。及阿难等。并余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初学坐者鬼魅所著种种不安不能得定治之法(尊者阿难所问)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利楼鬼所住之处。末利夫人。所造讲堂。罗旬逾等一千长者子。始初出家。请尊者阿难。摩诃迦叶。舍利弗等。以为和上。摩诃迦叶。教千比丘。数息静处。鬼魅所著。见一鬼神。面如琵琶。四眼两口。举面放光。以手击擽两腋下及余身分。口中唱言。埠惕埠惕。如旋火轮。似掣电光。或起或灭。令于行者心不安所。若见此者。当急治之。治之法者。教此行人。埠惕来时。一心闭眼。阴而骂之。而作是言。我今识汝。知汝是此阎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腊吉支。汝为邪见。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若出家人。应诵戒序。若在家人。应诵三归五戒八戒。鬼便却行匍匐而去。尔时阿难。闻此语已。白佛言。世尊。今此长者子比丘。因世尊说。治埠惕鬼。以免诸恶。不为鬼魅之所缚著。后世比丘。佛涅槃后。过千岁已。欲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数息静处。念定安般。若诸鬼神。为乱道故。化作鼠形。或黑或赤。掊行者心。搔行者脚。两手两耳。无处不至。或作鸟声。或作鬼吟。或复窃语。或有狐魅。作新妇形。庄严其身。为于行者。按摩调身。说于非法。或现作狗。号哭无度。或作雕鹫百类众鸟。作种种声。窃语大唤。其音不同。或作小儿。百千为行。十十五五。若一二三。作种种声。至行者所。或见虻蝇虫蚤蛇蚖。或入耳中。如蜂王鸣。或入眼中。如迸酪沙。或复触心。作种种乱事。因是发狂。舍离静处。作放逸行。当云何治。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若有四众患此鬼者。汝当为说治鬼之法。此埠惕鬼。有六十三名。乃是过去迦那含牟尼佛时。有一比丘。垂向须陀洹。因邪命故。为僧所摈。嗔恚命终。自誓为鬼。乃至今日。恼乱四众。寿命一劫。劫尽命终。落阿鼻狱。汝等今日宜识名字。一心系念。莫为所乱。尔时世尊。即说曰。
埠惕埠惕是恶夜叉。亦名梦鬼。梦见此时。即便失精。当起忏悔。埠惕来也。我是过去恶因缘故。遇此破戒贼害恶鬼。我今鞭心束缚诸情。不使放逸。如此鬼神。住虚空时名虚空鬼。在床褥间名腹行鬼。复有三名。一名深索(沙剧反)迦伏丘那丘泥脂隶覆嗅覆嗅阿摩勒迦沙祸诃。
方道鬼。魑魅鬼。魍魉鬼。餐脓鬼。食唾鬼。水神鬼。火神鬼。山神鬼。园林神鬼。妇女鬼。男子鬼。童男鬼。童女鬼。刹利鬼。婆罗门鬼。毗舍鬼。首陀罗鬼。步行鬼。倒行鬼。骑乘鬼。驴耳鬼。虎头鬼。猫子声鬼。鸠鸽鬼。车鸺声鬼。士鵁鸟鬼。角鸱鸟鬼。或复化作八部鬼神。虚耗鬼。八角鬼。白鼠鬼。莲华色鬼。狐魅鬼。鬼魅鬼。百虫精魅鬼。四恶毗舍遮鬼。鸠槃荼鬼。如是等丑恶鬼神。六十三种。是鬼神名。鬼为乱时。应当数息。极令闲静。应当至心念过去七佛。称彼佛名。南无毗婆尸佛。尸弃佛。提舍佛。鸠楼孙佛。迦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称彼佛名已。应当忆持一切音声陀罗尼。即说咒曰。
阿弥阿弥迦梨奢酸地利腹弃[少/兔]翅偷涕他偷涕他摩诃迦楼尼迦弥多罗菩提萨埵
若有乱心为埠惕鬼所惑乱者。或作种种诸幻境界。应当诵持此陀罗尼七佛名字。弥勒菩萨。一心数息。诵波罗提木叉。经一百遍。此诸恶鬼。各各调伏。终不恼乱行道四众。佛告阿难。汝好持是净身口意调伏威仪摈恶鬼法。为得增长四部弟子。使不起乱念。得入三昧。当好受持。慎莫忘失。尔时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次阿难。若行者坐时患两耳。满骨节疼痛。两手掌痒。两脚下痛。心下动项。筋转眼眩。坐处肶鬼来窃语。或散香花。作种种妖怪。当疾治之。治之法者。先当观药王药上二菩萨。手执金瓶。持水灌之。次复当观雪山神王。持一白花。至行者所。覆其顶上。白光流入。润身毛孔。即得柔软。更无异相。然后复见阇婆童子持仙人花。散行者上。一一花间。雨诸妙药。润于毛孔。诸肶疼痒。种种苦痛。音声细语。诸鬼神辈。永尽无余。药王菩萨。药上菩萨。为说平等摩诃衍法。香山雪山。一切神王。阇婆童子。亦随其根。为说种种十二门禅随病汤药医方咒术。因是得见尊者宾头卢。及诸罗汉。五百沙弥淳陀婆等。一时悉来至行人所。一一声闻。所说种种治病之法。或有罗汉。随佛所说。教此比丘。剜于顶上。使渐渐空。举身皆空。以油灌之。梵天持药。其药金色。灌身令满。菩萨医王。说种种法。若发声闻心。随宾头卢所说。得须陀洹。若发大乘心。随药王药上二菩萨所说。即得诸佛现前三昧。佛告阿难。佛灭度后。四部弟子。若欲坐禅。先当寂静端坐七日。然后修心数息七日。复当服此除病等药。除声去肶定心守意。修心修身。调和诸大。令不失时。一心一意。不犯轻戒及与威仪。于所持戒。如护眼目。如重病人随良医教。行者亦尔。随数数增。不令退失。如救头燃。顺贤圣语。是名治病服暖身药。佛告阿难。汝好受持。慎莫忘失。时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治禅病秘要法卷下
猜你喜欢 祖庭事苑序·睦庵善卿 卷第二·佚名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自融 卷四百六十九·佚名 卷十七·佚名 以大同的道德教育造成和平世界·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一卷·宝亮 卷第一百七十·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二下·远门净柱 卷第三·宗密 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在缅京与达到那边僧王谈话·太虚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之二十五·即非如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