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无我论

  补特伽罗无我,达摩无我,曰二无我。

  补特伽罗,译数取趣,是“数数取天人畜鬼等趣业报身者”之义。变言之,即流转三界二十五有之精神个体或灵魂或业识也。凡已舍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趣之现报,未定转取何趣之时,先业力故,集“识上色功能”,化成一种细色根身,任持业识,曰中有身,亦名曰中阴身。以业报未定,故非五趣摄,而是数数取五趣报果者。所谓补特伽罗,于已取或未舍五趣报身时,皆隐没不现,唯在中有身时,始得指目之耳。审谛言之,中有身亦五蕴和合相续假身,相虽不同,犹之人身与天身不同,其为五取蕴身固无异也。然除中有身则世间所名为灵魂者,益无可指物已。此补特伽罗无我,亦译人无我,有情无我,众生无我。人者,有情类之一类;有情类者,众生类之一类。众法和合、相续而生者曰众生,虽无情之个体,若星地金木等亦名为众生也。有情则专指动物类而言,故众生较宽于有情,有情较宽于人。

  补特伽罗无我

  今此补特伽罗无我正印,译为有情无我。然以言说便故,举人为有情类或众生类代表,名“人无我”。或以顺古译故,于有情与众生二名无所区别,简称为“生无我”,亦无不可。

  达摩无我,译法无我。补特伽罗指一切由众法和合相续生存之“个体物”,法指能集成个体之“单性”;例如四大、五蕴假合为人,人为四大、五蕴众法所集起之个体,地大乃至识蕴等众法为集起个体之单性物,故众生属假有,法属实事,此以众生与法相对而言则然。究之、法者轨持,轨范物理,任持自性,实固实法,假亦假法,圣凡、染净、有无、色空、事理、心物、性相、体用,尽一切可言可思乃至不可言不可思者,悉得名之为法,故法界较众生界为深广,亦较众生界为幽玄也。

  达摩无我

  我者、主唯实常之义;主谓主宰,唯谓唯一,实谓实在,常谓常住。常人所谓之我,固无不执为本人之主宰,且执一人唯一,不容有二。执实在故,爱著不舍,顺之则乐,违之则苦。执常住故,贪取无厌,得之则喜,失之则忧。然此犹是一切凡愚与生俱生而无不同有之我执,诸邪外则更依此俱生我执而分别计度,于五蕴中或五蕴外,于五蕴之一或五蕴之总,妄执为各各常存实在唯一之主宰,或万有全体精神常存实在唯一之主宰,此皆所谓补特伽罗之我见我执也。法执之我,或有主唯实常四义,或但“唯实常”之三义,或但“唯实”二义,或但“实常”二义,或但“实”义。要之、人我执必依法我执为本而起,法我执或可不依人我执而自存在,故二乘圣人虽舍人我执,而法我执犹未能断。人我执为烦恼障本,故由之而烦恼生死,流转缠缚,不能止息解脱,断人我执,则生死空而证生空真如。法我执为所知障本,故由之而宇宙心境,冥昧窒碍,不能觉悟圆通,断法我执,则心境空而证法空真如。

  云何知“人无我”?人由五蕴和合相续生存,众法和合假成,众法中无一实主宰可得,五蕴法中更无一实主宰可得,法法刹那生灭,虽相续不断而非常,故人无我。云何知“法无我”?由仗因托缘,众事集现故;由识心转变,分别显现故;依他起故;无自性故;无实用故;无定相故;刹那生灭故;当体空寂故;故法无我。依人无我、法无我门,说为生空真如、法空真如,而真如实不带数相,非一非多,亦复非空非不空也。故无著大师曰:‘二我无即二无我有,二无我有即二我无’。以无我法,故非不空;以真如故非空。真如由无我法而显,是以非有非空,非非有非非空。离四句,绝百非,强存一句曰:无而有。以无而有,故证此“有”时,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海刊一卷十期)


猜你喜欢
  界论注·佚名
  卷五百四十五·佚名
  发意三十二宝品第二·佚名
  卷第六十·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六·江味农
  卷第八十九·佚名
  卷二百一十九·佚名
  卷第五十六·霁仑超永
  佛说满愿子经·佚名
  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佚名
  终南山天龙会集缁门世谱·佚名
  如实品第十六·佚名
  佛地經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七·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一·阮阅

      ●卷四十一·诙谐门下  兵部李内相涛,唐宗室子,自河阳令一举状登科,小字社翁,每于班行中多自名焉,其坦率如此。翰林月给内酝,兵部尝因春社寄翰林一绝云:“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遍,依

  • ●卷七·潘德舆

      唐人诗“长贫惟要健,渐老不禁愁”,“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客泪题书落,乡

  • 卷二百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九十三 严羽 行子吟 行子在江海飘飘靡常踪有如芒砀野朔风卷飞蓬朔风无休期飞蓬日千里散落天地间寜有复归理胡雁西北来一叫三徘徊何时别沙漠昨夜宿阳台同羣

  • 淳熙稿卷七·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七 宋 赵蕃 撰 五言律 壬寅元日 壮岁频羁宦王春又履端东占风料峭北验斗阑干历数尧年永条章汉诏寛残生侣麋鹿何路接鵷鸾人日感怀因寄玉山亲旧并以示当涂溧阳诸表弟 唐人重人日往往见于诗孰谓

  • 宋季三朝政要卷五·佚名

    ○少帝乙亥徳佑元年春正月癸酉朔诏求言张仲微兵部侍郎修国史常楙援晋太子申事乞为济王立后不报大元国兵顺流而下沿江诸将多吕氏部曲望风降附至黄州陈奕以城降至蕲州管景谟以城降至南康军叶阊以城降下江州钱真孙以帅兼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正统十二年夏四月壬辰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升锦衣卫指挥佥事王琦为指挥同知○福建银场进去年课银一万三千四百两先是福建银课二万一千一百二十余两后遣户部侍郎焦宏踏勘回奏云约可办二万八千二百五十两至是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隆庆六年十一月癸未朔 上御文华殿讲读○升狭西副使刘有诚为山东右参政分守海右道云南左参议徐中行为福建副使整理福宁道○准分守冀北道兼理兵备右参议萧大大亨回籍终餋时大亨母年七十有七 巡按狭西御史萧廪奏改勘牧

  • 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37章 在天气很冷时脱下士兵棉衣·冯玉祥

    我从永川到内江,看这地方上的军队,这里的一旅人还算是好,我对他们讲了很多话,不外乎抗战救国的道理。这里的宪兵团长对我说,他们的宪兵近来逃走的太多了。他们的宪兵至少都是中学毕业的,他们愿意到前方作战,不愿意留在后方。

  • 蓝继宗传·脱脱

    蓝继宗,字承祖,广州南海人。是刘钅长宫中的宦官,归宋时十二岁,升为中黄门。跟从皇上征伐太原,在各营阵中传达诏命,多合皇上的心意。秦州边境有大、小洛门寨,自唐末陷入西羌,雍熙中期,温仲舒晓谕西羌首领献地归宋,把他们迁到渭北

  • 卷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七十二歌颂十二【词臣四】万寿颂【有序】翰 林 院 侍 读 【臣】 魏 方泰【臣】闻太极肇分上元初辟斗枢电绕华渚星流暨白气与黄云越瑶光而石纽载诸信史各有奇徵盖宝籙之膺璇图之握百

  • 尹文子卷下·尹文

    大道下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导之#1;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於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

  • 卷六三·邱濬

    ▲祭告祈祷之礼(上) 《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孔安国曰:“上日,朔日也。终,谓尧终帝位之事。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孔安国曰:“宗,尊也。所尊祭者其祀有六,

  • 中庸辑畧原序·石墪

    中庸辑畧凡二卷初宋儒新昌石子重采两程先生语与其髙第弟子游杨谢侯诸家之説中庸者为集解凡几卷朱子因而芟之为辑畧其后朱子既自采两程先生语入章句中其于诸家则又着为或问以辨之自章句或问行而辑畧集解两书因以不着

  • 礼以道其志(1)·戴圣

    ——音乐是治国安邦的工具【原文】礼以道其志(2),乐以和起声(3),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4)。礼、乐、政,其极一也(5),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6)。【注释](1)本节选自《乐记.乐本》。(2)道:同“导”,诱导。。(3)

  • 目录·朱熹

    御纂朱子全书目録   子部一 儒家类卷一学一小学 总论为学之方卷二学二存养 持敬 静卷三学三省察 知行 致知卷四学四力行 克己改过 杂论立心处事理欲义利君子小人之辨 论出处卷五学五敎人 人伦师友卷六学

  • 卷第四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四有五结。谓贪结嗔结慢结嫉结悭结。问此五结以何为自性答以三十七事为自性。谓贪结慢结各三界五部为三十事嗔结欲界五部

  • 韵补·吴棫

    研究上古音著作。宋吴棫撰。5卷。首创协韵之说。音韵学专著。成书于南宋初年。吴棫,字才老。约生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卒于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宣和六年进士,曾任太常丞,泉州通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