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七十九

刑法略【五】

刑制  【钦恤】

凡恭遇

庆贺穿朝服及祭享斋戒封印之期上元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四月初八日每月初一初二日并穿素服日期俱不理刑名又每年四月初一日起至七月三十日止时正农忙一切民词除谋反叛逆盗贼人命及贪赃坏法等重情并奸牙舖户骗劫客货确有证据者俱照常受理外其户婚田土等细事一概不凖受理违者督抚题参州县词讼凡遇隆冬岁暮俱随时审理不得照农忙之例停讼展限其在农忙期内若查勘水利界址等事现涉争讼清理稍迟必致有妨农务者即令各州县亲赴该处审断速结不得票拘至城或至守候病农每年於小满後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如立秋在六月则以七月初一日为止】枷责等轻罪皆减等发落笞罪寛免监禁重犯量加寛恤杖罪递行八折枷号以五日为一等惟盗及伤人并旗人原犯军流徒罪折枷者俱不凖减免并於秋凉补枷凡军流及外遣人犯十月至正月终停其发遣人犯已至中途者初冬十月照常接递至十一月初一日方凖停遣俟次年春融时转解六月闰六月同其军犯在配脱逃被获应发原配并调发及发遣新疆人犯虽遇隆冬盛暑不凖停遣云南省并无酷暑严寒不在停遣之例军遣犯内发往东南家口有情愿赴配所者取具确供起解其不愿者听凡满洲蒙古汉军绿旗官员军民人等有犯死罪除十恶各项重罪外其余察其祖父及子孙阵亡者随本声明於秋审时恭候

钦定但於优免一次之後俱不凖再行声请又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免罪犹徵正赃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若因问被告之事而别言余罪者亦如之其遣人代首若於法得相容隐者为之首及相告言各听如罪人身自首法若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其知人欲告及逃叛而自首者减罪二等损伤於人於物不可赔偿事发在逃私越度关及奸并不在自首之律强窃盗诈欺取人财物而於事主处首服及受人枉法不枉法赃悔过囘付还主者与经官司自首同皆得免罪若知人欲告而自首亦得减罪二等其强窃盗能捕获同伴解官者亦得免罪依常人一例给赏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例应枷号一体放免其犯死罪及谋反叛逆缘坐应流若造畜蛊毒采生折割人杀一家三人家口会赦犹流者不用此律如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盗及伤人罪不至死者收赎余皆勿论八十以上十岁以下犯谋故鬬杀及应死者笃疾犯鬭杀及应死者议拟奏

闻取自

上裁笃疾谋故杀人仍依律拟罪不凖奏请其十岁以下鬬殴杀人必死者长四岁以上方凖声请如止三岁以下仍拟绞抵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有人教令坐其教令者有赃应偿受赃者偿之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者凖其收赎一次若收赎之後复行犯罪除因人连累过误入罪者仍凖收赎如系有心再犯即各照应得罪名按律充配其犯罪时未老疾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若在徒年限内老疾亦如之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犯反逆者均不用此律凡犯死罪非常赦不原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家无以次成丁及孀妇守节已逾二十年而又年逾五十者如实系独子所犯戏杀误杀等案该督抚将应侍缘由题本声请法司随案核覆奏请

上裁即照免死流犯例枷号两个月折责四十板勒追埋葬银两给与死者家属养赡其鬬杀之案止将应侍缘由随案声叙俟秋审时查明取结报部核拟另册进

呈恭候

钦定若犯军徒流者决杖一百余罪折枷凖其留养兄弟共犯死罪者存留一人养亲仍照律具奏请

旨如审系游荡他乡忤逆犯案及素习匪类为父母摈逐若犯奸拐强盗行凶有关伦理扰害地方并被杀之人亦系独子本有兄弟并侄出继可以归宗身为人後所後之家可以另继及诬告人谋故杀及为强盗等罪以致被诬良民久淹狱底身受刑讯荡产破家迨审明反坐者概不凖留养又夫殴妻至死之案无故杀别情果系父母已故家无承祀之人该督抚将应行承祀之处声明照留养例取结办理又凡抢窃及三犯窃盗等犯凖其留养一次有复犯者不凖留养旗人例合留养承祀者视民人之例

天命六年

谕凡应死笞罚诸罪必追论其功有功则当死者赎当罚者免当笞者戒饬而释之功罪宜令相凖其由武功授职者必行间获罪乃革其官他罪皆赎若不由武功授职者视罪之轻重为断着为令

顺治元年

谕人命至重岂容一概诛戮以後在京重大狱情详审明确奏请正法在外仍明律断罪如有恣意轻重等弊指参重处又定恤刑官五年一差慎选亷明者往八年

谕方今天时向热宜行热审之例令刑部通察刑狱五城司坊顺天府京县察监犯有无干牵连者即日释放笞杖徒流次第减免死罪情可矜疑者奏请定夺十二年

谕朕日览三法司章奏议决重囚一日必五六人或十余人念兹愚民兵戈灾祲之後复罹法网深可悯恻稽古有虞之世民不犯於有司汉文帝唐太宗亦几致刑措今犯法者衆岂果风俗日偷民尽愍不畏死欤抑朝廷德教未敷故百姓从化无路欤或谳狱诸臣胶执爰书轻於失入欤又或所在有司不肯留心化导以致扞网纷纷欤干和召戾皆朕之责今後尔等问刑衙门遵奉此谕即将见在未结狱案悉心清理原情凖法务求平允但不得故纵市恩仍传谕各直省督抚申戒所属慎重刑狱不得罗织刻核郡邑长吏亟倡明教化使小民明於亲逊之谊各爱身家毋轻抵罪自然狱案渐减囹圄可空以仰符

天心渐至太平未必不由於此若奉行不力负朕好生之意必不轻贷

康熙十一年

谕刑狱重地人命攸关天气炎热亟宜清理虽热审见有定例但已结大案见在监禁各犯久淹羁禁朕心恻然其令详加审鞫有情可矜疑者即与察明事由开列具奏十八年因旱遣官恤刑

谕朕因久旱轸怀诚恐外省罪犯中或多寃抑特选尔等体朕矜恤庶狱之意凡事务推勘确实从公审断勿徇私见颠倒是非仍宜兼程遄往作速清结倘迟延时日恐无赖之徒藉端生事揑词妄讦反累贫民至所审案件或当或否朕无不洞悉尔等慎之又

谕遣阁臣会同三法司将已结大案在监者详加审理无使寃滞直省监候重犯选贤能司官会同该抚将大小刑名事件不论已结未结逐一详审其重罪内情可矜疑者奏请定夺小罪即行完结造册报部二十三年

谕军流人犯甫离刑狱一綫仅存盛暑严寒必致危亡今皆停遣二十五年

谕狱讼重情关系民命今天气炎热恐有情可末减者淹毙囹圄朕心不忍特遣大臣会同三法司详审具奏直省督抚一体遵行五十年停止热审

谕为政惟以真诚为尚徒博矜悯之虚名遇热而审遇寒而审不时遣官恤刑将督抚审谳案牍频饬駮改则贻累滋多互讦之端何所底止夫有司简清辞讼速结案件即为良吏虽不热审亦无所害着通行问刑衙门知之

雍正元年仍复热审

谕热审减等旧有成例迨日久弊生罪人妄希巧脱胥吏因缘为奸故延日期致逃法网是以停止我

圣祖仁皇帝如天好生每岁夏月必特沛恩纶监候者免其刑具枷责者缓至秋凉虽停热审之例仍寓减等之心泽至渥也朕仰体

圣慈时深钦恤仍复热审减等旧例其监禁重犯亦量加寛恤至情罪可疑及牵连待质人等暂予保释竢秋後再行拘禁凡内外一体详慎遵行其有故意迟延希图漏网者本犯不凖减等官吏严加议罪二年

谕刑名重务未能清理下伤民命即足上干天和朕於谳狱再三详慎法外从寛者不可胜数并未寃抑一人此亦可自信者尔等执法之官固宜外示严明亦须中存仁恕凡案件易结者毋执定限速行审理使轻罪早脱囹圄无辜亦免牵连倘任意躭延虽所告得伸亦多含怨即讯鞫罪人亦不可轻用重刑若云非夹讯不能定案此尤尔部之大谬矣録囚之际但求平允不可过当尔等讯狱动刑习为常事当思无负重任亦须自念子孙岂可疎忽致有後悔乎尚其同寅协恭速为办理毋恃才偏执毋推诿瞻徇以体朕心以恤民命五年

谕刑名关系民命死者不可复生朕於刑名更加慎重书曰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必轻重悉当天理乃为钦承天道若应严而寛便是逆天寛且不可而况严乎朕为人君尚不可稍失其平况人臣居法司之任乎盖鸱鴞不除无以致鸾凤稂莠不剪无以植嘉禾姑息养奸则小人无惩戒必不能改恶以从善故刑者使人迁善远罪所以辅教化者也居法司之任者务操至平至公之心时凛天监在兹之惧使寛严悉当轻重允孚则不媿明允之司而成无刑之治矣九年

谕清理刑狱除重罪候决人犯外凡牵连待质及候审轻罪着刑部覆明速行完结或暂予保释八旗高墙拘禁人犯亦照此办理枷示人犯除永远枷示者不宥外其有限期未满者照例保释於处暑後补枷外省已经到部之案有拟徒杖凖折赎者悉寛免之十年

谕凡疑狱监候待质人犯除强盗案件外如人命等案有正犯未获将牵连余犯监候已过三年者着取的保释放有私自逃匿者将本犯重治其罪令直省一例遵行

乾隆二年

谕小民之犯杖责者其罪本轻而盛暑之中量减其敲朴之数乃国家寛恤之仁八折之例由来已久不当轻为改易八年

谕今岁天气炎热甚於往年省刑之典允宜举行着刑部於在京徒杖以下轻罪查明减释其重犯虽法无

可寛际此炎天着添盖席棚给与冰汤药饵无致病暍十五年

谕国家钦恤民命德协好生至於鳏寡孤独尤所矜悯是以定有独子留养之例凡属情轻皆已沾恩减等惟是愚民无知往往轻身鬬狠不知留养为格外施仁或转恃此为幸免之路以致罗於法网因其案情稍重或理曲寻衅金刃重伤虽经督抚声请仍以原罪定拟不凖留养固属该犯罪所应得但声请之案不过寻常鬬殴等类断不至入於情实徒使淹禁囹圄不得侍养而穷老孤孀无所倚赖深可轸恻朕思此等罪犯本非有谋故重情为常赦所不原既经定拟本罪拘系逾时已足驯其桀骜之气应量为末减俾得自新上年秋审此等案犯经九卿定拟矜减者止有二起余仍监候着该部察明各犯祖父母父母见存果无次丁侍养?可以矜减等请旨发落嗣後独子犯罪未邀寛减者该督抚於秋审朝审册内声明九卿覆核时照此办理以昭轸雪无告之至意着为令十七年

谕朕命刑部察奏命盗等案因赃迹未明监候待质者共五十四案内康熙年间一案雍正年间十一案而自乾隆元年至十七年统计己未入秋审者积至四十二案虽年远之案渐消渐少近者则积而见多然使於办理之初即能详慎研?务在得情则监候之案何至如此即此亦可见近来办事诸臣不如从前之实心振作矣此非使无辜之人久系囹圄即使应辟重犯久羁显戮而犴狴之中淹禁多人亦非所宜皆因承审各官不能实力办理又或刑部司员以有遵驳改正议叙之例多寻罅漏外省无以登答转成疑案一经题明监候待质即束之高阁而接任之员又以非本任之事率多因循殊非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之意着刑部将此沈案速行清理嗣後内外问刑衙门於一切命盗重案各宜留心迅远办理应缉拏者上紧缉拏应定拟者即行定拟勿致尘案日积若本非难结之案承审各官不能审出实情惟以监候待质为迁延时日之计且藉得邀免处分希冀録叙该堂官督抚察出即严行参处此亦清理庶狱之一法可通行晓谕知之是年以天气炎蒸

命热审减等展至处暑日为止越旬日雨泽尚未沾足复

谕刑部仍行减等俟雨足後照旧办理十九年

谕将乾隆十五年以前亲老丁单之犯原题未经声叙者传谕各该督抚据实核明一例入册量予末减以示矜恤三十八年

谕例载独子养亲一条必先查核死者并非独子而凶犯实在家无次丁方凖声请亦须核其情节本轻又毫无别故者始可照例援请至其中案情稍重虽经声请不凖留养者前经朕以此等尚非谋故重情常赦不原曾降旨俟其拘系经年量为末减亦不必於定案时将命案正犯遽行开释是於明慎用刑之中更寓法外施仁之意第恐愚民无知恃有留养之例凡系独子动辄轻身鬬狠易罹法网是随案办理留养非为无益而且害之与其急於纵释而民轻犯何如稍加慎重之转得矜全乎嗣後内外问刑衙门遇此项案情务须确核罪由审酌至当妥恊办理毋得意存姑息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皇朝通志卷七十九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班固
  列传第七 李德林子百药·魏徵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欧阳修
  皇清开国方略三十二卷书成进·阿桂
  资治通鉴后编卷三十三·徐乾学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四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七·佚名
  明名臣琬琰录卷三·徐紘
  第二三四申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初八日一一五○九--二四·佚名
  杨隆演传·欧阳修
  日、满、华共同宣言·佚名
  卷二百二十·佚名
  馆阁续録卷三·陈骙
  卷七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王世贞

      泛澜艺海,含咀词腴,口为雌黄,笔代衮钺。虽世不乏人,人不乏语,隋珠昆玉,故未易多,聊摘数家,以供濯袚。  语关系,则有魏文帝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於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

  • 花牛歌·徐志摩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的滴溜溜。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 國語卷第十四·韦昭

      晉語八   1 平公六年〔一〕,箕遺及黃淵、嘉父作亂,不克而死〔二〕。公遂逐群賊〔三〕,謂陽畢曰:「自穆侯以至于今,亂兵不輟〔四〕,民志不厭,禍敗無已〔五〕。離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六〕﹖」陽畢對曰:「本根猶樹〔七

  • 東觀漢記卷十三·多人

      傳八   卓茂   卓茂,〔一〕字子康,〔二〕南陽人也。文選卷三八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   卓茂為丞相史,〔三〕嘗出,道中有人認茂馬者。茂問失馬幾日,〔四〕對曰:「月餘矣。」茂曰:「然此馬畜已數年。

  • 名山藏卷之十八·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十八◆典谟记十八孝宗敬皇帝一○孝宗敬皇帝一孝宗敬皇帝御讳佑樘宪宗子也母曰纪淑妃宪宗王皇后无子万贵妃宠而妬它妃不得子淑妃一幸上为万贵妃所谮逐既有身及生上周皇太后王皇

  • 外戚世家第十九·司马迁

    支菊生译注【说明】本篇记述汉高祖至武帝五代汉皇的后妃,以正后为主,兼及妃宾,并涉及后妃的亲族,所以称为《外戚世家》。记后妃,自然要反映宫廷内部的一些情况,这就能使读者看到帝王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后妃之间为争宠、

  • 睿宗本纪·欧阳修

    睿宗,名旦,高宗之第八子。起初,被封为殷王,领受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衔职。成年后,谦恭好学,通晓训诂之学,擅长草隶书法。后改封为豫王,又封为冀王,官职升至右金吾卫大将军、洛州牧。后又改封为相王,再又封为豫王。武后废黜中

  • 周纪三 慎靓王元年(辛丑、前320)·司马光

    周纪三 周慎靓王元年(辛丑,公元前320年)[1]卫更贬号曰君。[1]卫国国君再次把自己的爵位由侯降到君。二年(壬寅、前319)二年(壬寅,公元前319年)[1]秦伐韩,取鄢。[1]秦国进攻韩国,夺取鄢陵。[2]魏惠王薨,子襄王立。孟子入见而出,语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三十五户部二十库藏四盐法一国朝盐课专以供给边方粮饷或水旱凶荒亦藉赈济其利甚博然必私盐禁严而後官盐流通法久弊滋故自洪武以来盐法条件因时渐密云诸司职掌凡天下办盐去处每岁盐课各有定额年终

  • 乡党篇·孔子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ldquo

  • 孟子精义卷十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四 宋 朱子 撰 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章 尹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天下不以为不仁为其所得为故也战国之战伐以不义而并吞耳仁

  • 卷十一·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防书卷十一明 孙防 编春秋潜潭巴潜潭者水之沉深也巴又木之曲屈也蜀江学巴字而流盖其逺也撰名若此吊诡之甚天子有三寳谓璿玑玉衡律度也璿玑者转舒天心玉衡者平气立常也异之为言怪也谓先发感动君德应阳

  • 尚书稗防卷四上·王夫之

    岳州王夫之撰周书泰誓上惟十有三年 武王克商之岁日月时先儒纷讼不一其以为己卯岁者刘歆三统厯与邵子皇极经世也其以为辛卯岁者竹书与唐一行也以为武王即位之三年者孔安国也以为十一年起兵而十二年克商者竹书也以为十

  • 卷七十七(後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佚名

    △富楼那会第十七之一菩萨行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竹园中。与大比丘众俱。及大菩萨摩诃萨。其数无量。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欲少有所问。唯愿如来

  • 人生的自由问题·太虚

    ──十九年五月在北平讲──此问题含义甚广,关于政治、宗教、哲学各方面,但现在限于时间,不能作充分的研究,所以、略重在哲学。在十七世纪法兰西的理想家卢梭,高唱:“人类生而自由,在神权、君权下失去了自由的人,必须争回了这

  • 佛说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卷第四·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国大精舍中。有千二百五十弟子各住余室。佛独一房自思念言。我涅槃后四部弟子。持戒不具多所毁犯。造作非法不行十善。我法既灭末世之中。鬼魔乱起行诸

  • 卷第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论】第二明依宗教别夫大觉出兴称真智而自在法身无际等群品以同躯任器现形应根施教如空谷响应

  • 禅宗大意·正果法师

    正果法师著,本书为正果法师在中国佛学院、福州鼓山涌泉寺等处多次讲授禅学的讲稿。法师认为,在菩提达摩之前,中国已有禅学的滥觞,其发展的轨迹隐然可寻。同时,禅宗与法相唯识也有密切的关系,达摩所传禅法并不轻视经典,楞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