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于邰爽秋庙产兴学运动的修正

──十七年春作──

邰君庙产兴学动有四个小题:一、打倒僧阀,二、解放僧众,三、划拨庙产,四、振兴教育。今修正如下:革除弊制,改善僧行,整理寺产,振兴佛教。

一、革除币制:邰君所云的僧阀,中国其实尚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但原来为以六和义之和合众的僧,到了中国,以迁就儒家的家族主义,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组织,反将和合众渐渐化成变态的家族,发生了所谓剃度派、传法派的系统。将寺庙财产,如人家族遗产一般的由师父传给徒子、徒孙,而完全忘记了一草一木皆系“十方僧物”。在今打破宗法社会而进为国民社会的趋势中,亟应将剃派、法派霸占“十方僧物”作为私产以遗传的弊制,澈底革除;恢复僧众为六和的和合众,及一切僧产为六和和合的“十方僧物”。

二、改善僧行:在从前帝制时代,中国的佛教僧众,处帝王专制及儒家专化的二重压迫之下,一般僧寺,一方面被君相利用为神道设教,使民作鬼神祸福般迷信的愚民工具;一方面为避免与儒化冲突的缘故,少数高僧,但持游方之外的山林隐沦态度。致虽发挥了佛教的大乘学理,曾不能实现其觉民济人的大乘行为。在今革命的民众政治社会中,亟应劝导少数高僧,及教化多数愚僧,改变专服务鬼神,及自了生死的态度;而实践大乘的修行,服务人生而宏法利世,以共趋正觉。

三、整理寺产:僧寺是表现佛教仪制,及僧众修学佛教与办佛教事业的机关;僧产是僧众住持佛教及修学佛教、与办佛教事业的给养。其来源是信佛的民众以上项目的的捐赠,及僧众务农作工与施行社会教育等劳力的集成。虽非个人或一家族的私产,亦非地方或国家的公产,乃是一种“财团法人”所有的财产。这种“财团法人”,即是“十方六和和合众的僧”。故我们叫做“十方僧物”或“僧产”。应以县为单位,将寺及产集合起来,再支配为县僧的给养及佛教的宣传,与农工教育及慈善等事业的设施举办。

四、振兴佛教:弊制革除了,僧行改善了,寺产整理了,便可恢复了六和和合众的僧团组织,实现宣扬佛教以觉民济世的大乘修行。将所有的僧寺与僧产,不违背原来设置的目的,作为表现佛教、住持佛教、修学佛教、办理佛教事业等正当用途。于是佛教振兴了,僧众的生活也安定了,国民及世人亦真可得到佛教教化的利益了。对于邰君的提议修正了,今再来谈谈所以要修正邰君提议的理由:邰君所言的那样僧阀,在汉族是还没有的──在西藏的达赖等,乃配加以这种头衔──僧众是过嫌浪漫自由愚蠢堕落,而应当使之纪律化、组织化,智识化的,并不是要解放的。尤其是邰君对于寺产的误会,寺产是信佛民众以供给僧众奉行佛教的目的捐赠;及僧众以劳力所集成,为生活费及修学办事费的。并不是由邰君所谓专“拿来研究玄奥的佛学”的。且邰君对于数量的测算,亦不准确。丹徒一县,一千万的寺产,是大约有的;江苏一省,一万万的寺产,亦大约有的。但别省的情形,便大大不然了。浙江一省,恐怕便算不上二千万寺产。统计全国就算有值四万万元的寺产,然己将房屋也估价在内了。纯有收益的项下,至多不过二万万。以百万僧众计,在收益项下平均每人每年不到二十元的收入,既要充生活费,还要充修理房屋及修学办事的费用,这也可怜到极处了。故十分之九的僧众,都是靠乞丐与劳工支持著极苦的生活的。邰君对这可怜的民众,还要想法子来剥夺,未免较共产党还要凶狠了,更不是由各业民众合起来革命的全民革命的国民党办法了。这是要请邰君一摸其心头的良心的。(见海刊九卷四期)

  


猜你喜欢
  福寧斌雅禪師語錄序·斌雅
  卷第十(弥沙塞)·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四·唐慧琳
  卷四十三·道世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一上·远门净柱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序·太虚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一卷·李通玄
  卷五·佚名
  分别功德论卷第三·佚名
  阿毗昙五法行经·佚名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佚名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印光
  菩萨璎珞经卷第九·佚名
  卷第二十六·志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五·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五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晓发公安数月憩自此县【赵云此篇盖吴体矣】北城撃柝复欲罢【易重门撃柝子子抱闗击柝哀七年传鲁击柝闻于邾】东方明星亦不迟【晋传云时东方大明星光影射千里诗

  • 提要·邓忠臣

    臣等谨按同文馆唱和诗十巻宋邓忠臣等撰同文馆以待髙丽使人时方考校即其地为试院因録同舍唱和之作彚为一编按宋史艺文志有苏易简禁林宴会集欧阳修礼部唱和诗集此书盖用其例而宋志独未着録其相与酧答者忠臣而外为张耒晁

  • 卷一百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六井类五言古双桐生空井       【梁】简文帝季月双桐井新枝杂旧株晩叶藏栖鳯朝花拂曙乌还看西子照银牀系辘轳麟趾殿咏新井     【北周】宗 懔当为醴泉出先令浪井开

  • 列传第五 景穆十二王上·李延寿

    景穆皇帝十四男:恭皇后生文成皇帝;袁椒房生阳平幽王新成;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阳椒房生汝阴灵王天赐;乐良厉王万寿、广平殇王洛侯母并阙。孟椒房生任城康王云;刘椒房生南安惠王桢、城阳康王长寿。慕容椒房生

  • 卷一百五十·志第一百三·舆服二·脱脱

        ◎舆服二   ○后妃车舆 皇太子王公以下车舆 伞扇鞍勒 门戟旌节。   皇后之车,唐制六等:一曰重翟,二曰厌翟,三曰翟车,四曰安车,五曰四望车,六曰金根车。宋因之,初用厌翟车。其制:箱上有平盘,四角曲阑,两壁纱窗

  • 初次见鲁迅先生·许寿裳

    马 钰我从前不爱看小说,有时跟同学在一块,他们老看,我呆着,也太没意思,所以也就拿一本看看;看看,倒也看惯了,就时常地看。在所看的这些小说里,最爱看的,就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了。我看了他的作品里面,有许多都是跟小孩说话一样,很痛

  • 卷十四 酒诰第十二·孔颖达

    酒诰康叔监殷民。殷民化纣嗜酒,故以戒酒诰。○嗜,巿志反。[疏]传“康叔”至“酒诰”○正义曰:以《梓材》云“若兹监”,故云“康叔监殷民”也。郑以为“连属之监,则为牧而言”,然康叔时实为牧,而所戒为居殷墟,化纣馀民,不主于牧

  • 管子补注卷十四·刘绩

      水地第三十九       短语十三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苑囿城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谓生于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言水材美具备其润泽若气以支持于地者若筋分流地上若脉也】故

  • 第九章 5·辜鸿铭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辜讲有一次,孔子到了一个地方(匡地,属于卫国),害怕当地人的暴力行为对他的个人安全造成威胁。他自言自语道:“不要害怕,自

  • 卷八十一·道世

    ▲量境部第六述曰:谓能施之人,行有智愚。若智人行施,要观前人有益便施,无益不施。故《优婆塞戒经云:“若见贫穷者,先语言:汝能归依三宝,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斋戒,後则与施物。若言不能,後语言:能随我语念一切法无常无我涅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净光天子而说颂曰。太子汝当知莫著于迷醉于此险难中勤求于出离如佛所说言若离迷醉者此人大勇猛善行于律仪清净无瑕秽所见诸众生心生慈愍行成佛当不久过去一切

  • 宗镜录卷第三十二·延寿

    夫华严经是圆满教。所明一法才起。皆有眷属随生。今此何故。唯论绝待。答。所言眷属者。皆是理内眷属。众生如。佛如。一如无二如。理性相关。故称如来。为世间之父。一切众生。为诸佛之子。若法门眷属者。约自证法。

  •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四·善月

    四明沙门柏庭善月述释教化品之余时诸大众下。众既闻法深广。其得法利亦复称是。故经云云。谓以类则六道八部之别。以益则无生正位之殊。得道赊促历生多少。入位有异。疏简恶道得忍。可知。无生法忍正当诸教证真之位。

  • 第六十則 雲門柱杖化龍·胡兰成

    第六十則雲門柱杖化龍舉:雲門禪師以柱杖示眾云:柱杖子化為龍吞卻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處得來?印度人與中國人皆知有究極的自然,所以氣概比天地還大。佛經說閻浮提世界之在於究極的自然,只如大海之一漚。但是印度人主於寂滅

  • 卷第六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如上所言修道有二。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今应思择于此二种由何等道离何地染。颂曰。有顶由无漏  余由二离染论曰。有顶地中所有烦恼。唯

  • 念佛镜本·善导

    (国欢寺僧 如贤刻奉戒弟子林士瑜书)沙门道镜、善道共集详夫圆成至觉,尽智海以无方;普应群机,破迷山而有路。慈音遍演,亲闻者道证三空;妙义齐分,入信者心明八谛。施顿、渐之五乘,接圣、凡之二类。识其道者,便登常乐之乡;迷其旨

  • 纂得确·石成金

    李义山以滑稽巷谈撰《杂纂》书一卷。载列事条,中情极确。继后,王君玉、苏子瞻、黄允交俱仿其意,各有续纂,而确当亦不逊于义山。予读诸纂,其间事系于身心家国者甚少,因另辑十类。篇目俱以一正一反,两两并列,令读者知某某为宜当

  • 佩觿·郭忠恕

    辨正文字的字书。宋郭忠恕撰。以可解决疑难,像觿可以解结,故取《诗·卫风·芄兰》“童子佩觿”一语作为书名。凡三卷。上卷论述文字的变化,分析文字形体讹变、读音复杂、传写差误的情况和原因,分为“造字”、“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