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春秋後传左氏章指原序

春秋後传左氏章指二书故中书舍人止斋陈公傅良之所着也春秋之学不明久矣啖赵之後至於本朝而後有泰山孙先生复尊王之说弥彰公是刘先生敞权衡意林等书订证尤详伊川程先生颐虽无全书而一序所该圣人之大法备矣自王荆公安石之说盛行此道几废建炎绍兴之初高宗皇帝复振斯文胡文定公安国承伊洛之余推明师道劝讲经筵然後其学复传学者以为标凖可谓大全矣东莱吕公祖谦又有集解行於世春秋之义殆无余藴止斋生於东嘉天资絶人诵书属文一旦迥出诸老先生上歛然布衣声名四出六经之说流行万里之外而其学尤深於春秋钥非深於此者尝涉猎诸公之书非不明白然亦不过随文辨释间有前後相为?明者亦不见体统所在钥自客授之初即从止斋游虽不得执经其门尝深叩之同在西掖时始以隐公後传数篇相示因为道春秋之所以作左氏之所以有功於经者其说卓然且曰自余之有得於此而欲着书於诸生中择其能熟诵三传者首得蔡君幼学蔡既壮又得二人焉曰胡宗曰周勉游宦必以一人自随遇有所问其应如响而此书未易成也未几去国而钥亦归虽若相忘於江湖而朋友之来必以此书为问虽亲炙之者跪以请则曰此某身後之书也既不幸卒於嘉泰三年而此书始出於笥中其壻林子燕最得其传又四年而後长子师辙与其徒汪龙友以二书来钥老矣如获希世之珍屏去他书穷昼夜读之始尽得其大意呜呼盛哉盖未有此书也先儒以例言春秋者切切然以为一言不差有不同者则曰变例窃以为未安公之书不然深究经旨详閲世变盖有所谓隐桓庄闵之春秋有所谓僖文宣成之春秋有所谓襄昭定哀之春秋始焉犹知有天子之命王室犹甚威重自霸者之令行诸侯不复知有王矣桓公之後齐不竞而晋霸文公既亡晋不竞而楚霸悼公再霸而又衰楚兴而复微吴出而盟诸夏於越入吴而春秋终矣自杜征南以来谓平王东周之始王隐公逊国之贤君其说甚详而公以为不为平王亦不为隐公而为桓王其说为有据依又其大节目如诸侯改元前所未有齐鲁诸大国比数世间有世而无年至记厉王奔彘始有纪年古者诸侯无私史乘与檮杌春秋皆东迁之史也书齐郑盟於石门以志诸侯之合书盟于咸以志诸侯之散是春秋之终始也隐桓庄之际惟郑多特笔襄昭定哀之际惟齐多特笔诸侯专征而後千乘之国有弑其君者矣大夫专将而後百乘之家有弑其君者矣宋鲁卫陈蔡为一党齐郑为一党公会齐郑於中邱而後诸侯之师衡行于天下罪莫甚於郑庄宋鲁齐卫次之而父子兄弟之祸亦莫甚於五国是可为不臣者之戒矣齐桓公卒郑遂朝楚诸侯从楚郑为乱阶侵蔡遂伐楚以志齐桓之霸侵陈遂侵宋以志楚庄之霸足以见中外之盛衰矣书公孙兹帅师书公孙敖帅师书公子季友卒习见三家之所从始首止之盟郑伯逃归不盟则书以其背夏盟也厉之役郑伯逃归不书盖逃楚也中外之辨严矣自隐而下春秋治在诸侯自文而下治在大夫有天下之辞有一国之辞有一人之辞於干戈无不贬於玉帛之使则从其爵劝惩着矣文十年而外秦又三十年而外郑又五十余年而外晋外郑犹可也外晋甚矣贬不於甚则於事端余实录而已矣此皆先儒所未?至僖之三十一年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极言鲁之用天子礼乐以明堂位之言为不然惠公始乞郊而不常用僖公始作颂所以郊为夸引祝鮀之言为证此尤为前所未闻也若左氏或以为非为经而作惟公以为着其不书以见春秋之所书者皆左氏之力章指一书首尾专?此意昔人以杜征南为邱明忠臣然多曲从其说非忠也公之章指谓君子曰者盖博采善言礼也者盖据史旧闻非必皆合於春秋或曰後人增益之或曰後人依仿之或以凡例义浅而不取或以例非左氏之意盖爱而知其恶者廼所以为忠也又言庄公元年至七年及十九年以後讫终篇多无传疑有佚坠公之求於传者详矣呜呼与止斋游前後三十年不得卒业於其门既兴殄瘁之悲而後得二书其间尚有欲质疑而不可得此所以抚卷三叹而不能自己也开禧三年冬至日四明楼钥序

先生为後传将脱稾而病朞岁而病革学者有欲速得其书俾佣书传写其已削者或留其帖於编增入是正者或揭去弗存也勉宦江陵还始得朋友订正之然已削者可刋帖於编而增入是正者不可复求矣惜哉勉从先生於桂阳於衡於潭日受经焉及後传且就先生每语友朋将面授勉使尽质所疑而後出已而睽隔函文不果质今订正犹先生之志云嘉定元年七月朔日门人周勉谨书

猜你喜欢
  簡介·徐干
  附錄·孙诒让
  卷五十五【起定公五年尽九年】·杜预
  卷一百三十八·陈祥道
  第十七章 14·辜鸿铭
  卷二·黄仲炎
  卷四十六【礼节图二】·鄂尔泰
  卷六·傅逊
  卷八·李光地
  文公·文公元年·左丘明
  闵公·闵公元年·左丘明
  大雲初分师子吼神通健度第二十·佚名
  卷第三十·道宣
  卷第二十一·道宣
  目录·志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高文秀

    (外扮孛学老同卜儿、搽旦上)(孛老云)发若银丝两鬓秋,老来腰曲便低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过中年万事休。老汉姓刘,排行第二,人都叫我做刘二公,乃东京人氏。婆婆姓陈。别无甚么儿男,止生了这个女孩儿,小字月仙。人材十分,大有颜色,不

  •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一李林甫李林甫高祖从父弟之孙初为千牛直长其舅姜皎深爱之开元初迁太子中允与源乾曜有姻亲乾曜执政其子絜为林甫求司门郎中乾曜薄其为人不许後宇文融引为御史历吏部侍郎执政荐其有宰

  • 15.王维:五言律诗二首·施蜇存

    使至塞上 单车欲向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九·徐乾学

    宋纪四十九【起重光大荒落七月尽敦牂正月凡七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厯元年秋七月己酉帝谓辅臣曰鄜延都钤辖张亢与本路部署许怀德不能同心协谋何由了边事宜令都部署司戒谕若固为此以求内徙

  • 卷二十子二·何良俊

    自三皇降而为帝,天下不复有皇矣。五帝降而为王,天下不复有帝矣。三王降而为霸,天下不复有王矣。然霸之后岂复有霸哉?仲尼之门,羞称五霸。盖以其疑于王,故严为之辨耳。自王而降即称霸,则霸亦岂可以易言哉?今世开口便说纯王之政

  •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八一○ 广西巡抚姚成烈为查无《青霞集》等空格书事致军机处咨文·佚名

    八一○ 广西巡抚姚成烈为查无《青霞集》等空格书事致军机处咨文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初六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巡抚广西等处地方 提督军务姚<成烈>为札行事。据广西布政使朱椿、按察使富躬会详称:乾隆四十六年正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富郑公弼显忠尚德之碑蘓轼宋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盖自秦汉以来未有若此之盛者虽所以致之非一道而其要在于兵不用用不乆常使智者谋之而仁者守之虽至于无穷可也契丹自晋天福以来践有幽蓟北鄙之警略无

  • 陆云传·房玄龄

    陆云字士龙。六岁就能写文章,性格清正,很有才思文理。少时与哥哥陆机齐名,虽然文章不如陆机,但持论超过陆机,人称“双陆”。年幼时吴国尚书广陵的闵鸿见后认为是奇才,说:“这个小孩若不是龙驹,也当是凤雏。”后来推举为贤良,才

  • 王结传·宋濂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身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经书,对性命道德之深奥内涵理解透辟,所以投身于事业,显现于文章,都有理论根据。御史王仁说他有做宰相的才干。他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上奏谈时政八件事

  • 卷十一·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一宋 彭百川 撰嘉佑建储之议皇佑三年十一月乙亥朔戊寅保庆皇后崩始上起居饮食后必与之俱所以拥卫扶持恩意勤备性慈仁谦冲寡过帝尝召其妷永节永德见禁中欲受

  • 卷二十七 渤海延琳之叛·李有棠

    〔高永昌附〕圣宗太平九年秋八月已丑,东京锡里军详衮大延琳囚留守、驸马都尉萧孝先及南阳公主,杀户部使韩绍勋、副使王嘉、都指挥萧佛德等,遂僭位,号其国曰兴辽,改元天庆。初,东辽之地,自神册时来附,未有榷酤盐麦之法,关市之征

  • 商书·说命中·佚名

    惟说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惟治乱在庶

  • 第四十三卦 夬 泽天夬 兑上乾下·佚名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 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 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 大雲初分智健度第三十一·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智初行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说之。佛言:善哉善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法增长法门。喜食法门。无尽意法贪神通法门。施舟法门。不乐世间法门。庄严地法门。庄严界法

  • 勿庵历算书记·梅文鼎

    一卷。清梅文鼎撰。梅氏著述推步之书计六十二种、算书二十六种,是编将各书撰写的主旨加以题解式的说明,其中述及古今中外历术诸家之源流得失,颇为客观。梅氏自著亦可从中得其大概。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 新唐书·欧阳修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25卷,系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写。记事时间大体与《旧唐书》相似。北宋时,仁宗以《旧唐书》“记述失序,使兴败成坏之迹,晦而不章”,先诏王尧臣,张方平等对《旧唐书》进行个别修改,但久而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