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回 轻薄子色胆包天 端庄女舌辩无双·萧晶玉

    却说孙氏见蜂儿去远,用手指着说:“该该!今日可完了姑娘的威风了!”梁氏说:“青侄女,你摔倒他就是了,不该拉着腿子那们一阵拉,我只怕拉坏了他,可怎幺好?”孙氏说:“拉掉了那娼妇的腿才好呢,留着他作什幺?”王氏说:“

  • 丁集第三·钱谦益

    陆永新粲一十七首【俎上翁】广武城边列旗鼓,重瞳拔山气如虎。手提老翁坐高俎,汉王嫚语项王怒,俎上老翁心独苦。心独苦,儿不闻,儿言但索杯中羹。儿自生,翁自死。三军缟素为何人?幸有君臣无父子。君不见当

  • 御选明诗卷二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二十五言古诗五陶琛过徐良夫耕渔轩次倪元镇韵西山久思往经春复逾秋回看岸傍树尚系烟中舟日月倐飞腾不异川波流至今逺游兴浩然殊未休东风江上来沄沄水生洲便欲引双屩飞行紫岩头如何苦蹉跎徒睇云

  • 王勃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勃(650—676 ),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

  • 志第十二 乐四·沈约

    汉《鼙舞歌》五篇:《关东有贤女》、《章和二年中》、《乐久长》、《四方皇》、《殿前生桂树》。 魏《鼙舞歌》五篇:《明明魏皇帝》、《太和有圣帝》、《魏历长》、《天生烝民》、《为君既不易》。 魏陈思王《鼙舞歌》

  • 宋史全文卷十三上·佚名

    宋哲宗一丙寅元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改元。户部言,,『准敕,府界诸路耆长壮丁之役,欲乞应府界诸路自来有轮差及轮募役人去处,并乞依元役法。如有合增损事件,亦依役法增损条施行。』从之。甲辰,监察御史王岩叟奏:『自冬不雪,今涉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九·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五月戊申朔遣给事中魏元吉刘一麟梁梦龙李春芳沈淳张溢罗嘉宾查催各处钱粮既而辽东一镇以饥荒久不报 上特罢之○倭入福建南安县纵火焚谯楼及官民廨舍○己酉○先是有旨命兵部尚书杨博总督宣大事宁还部及右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三一四红白禀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日一二一○四--三·佚名

    新竹县为修葺考棚,拟动支明忠书院学租,禀请巡抚、布政司、臬道及台北府批示在任候补直隶州、本任台湾县、调署台北府新竹县知县范○○谨禀大人阁下。敬禀者,案据卑邑经理考棚绅董林汝梅、郑如兰、李

  • 卷四·萧常

    <史部,别史类,萧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      宋 萧常 撰章武以来吴魏年表第二 按昭烈以建安二十四年走曹操於汉中秋羣下表为汉中王明年操子丕簒国又明年昭烈从羣臣请即

  • 卷一百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六 唐 张守节 撰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史记一百六 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

  • 卷七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六学校考【十四】视学养老【臣】等谨按礼记天子视学遂适东序养老孔頴达疏谓视学虞庠释奠既毕明日乃之东序而养老盖两事也马端临谓古者视学之

  • 三宗·苏辙

    黄帝、尧、舜,寿皆百年,享国皆数十年。周公作《无逸》,言商中宗享国七十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甲三十三年。文王受命中身,享国五十年。自汉以来,贤君在位之久,皆不及此。西汉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帝十二年。东汉明帝十八年

  • 卷十六·高诱

    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十六汉 高诱 注说山训【山为道本仁者所处说道之旨委积若山故曰说山】魄问於魂曰道何以为体【魄人隂神也?人阳神也隂道祖於阳故魄问?道以何等形体也】曰以无有为体【道无形以无有为体也】魄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八难品第四十二之二当云何与车那比丘从事。世尊告曰。当以梵法罚之。阿难白佛。云何梵法罚之。世尊告曰。不应与车那比丘有所说。亦莫言善。复莫言恶。然此比丘亦复不向汝当有所说。阿难白

  • 卷三十三·佚名

    释初品中到彼岸等【经】&ldquo;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到有为、无为法彼岸,当学般若波罗蜜!&rdquo;【论】彼岸者,于有为、无为法尽到其边。云何是彼岸?以大智慧悉知悉尽有为法总相、别相,种种悉解;无为法中,从须陀洹至

  • 石经考·顾炎武

    一卷。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頠,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经,《晋书·裴頠传》虽

  • 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

     四卷。宋赵秉文撰。赵秉文,滏阳 (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 (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