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来生品第四

于时佛星,適与月合,吉瑞应期。从右胁生,犹如雲除,千日霍现。

譬如久冥,炬光卒耀,东方为首。树为头发,华草为毛,莲花为面。青莲为眼,丹树为口,须弥为乳。四海为腹,中土为腰,南方为髋。

私为垂珠,恒为香璎,西方为足。众宝为饰,诸转轮王,历代典主。如江河数,佛所履践,千辐相轮。常行印车,过去诸佛,所修德义。

生育万物,犹如慈母,难动即时。肃然震声,怀喜庠序,和悦而瞻。即时右胁,显大辉耀,遏绝日光。日如萤火,令日失明,无复精光。

光如华髻,现若干色,侧塞四方。满虚空中,譬如雲除,日照忽现。尔时诸天,见晃昱光,悚然怪异。而相谓言,日天下耶,金树出乎。

有神对曰,佛日出现,日天子疑。是何异日,将无夺我,日成宫殿。怀嫉霍然,彼千光明,佛耀辉地。日焰照空,太子怀光,千倍逾日。

日光还折,退不敢当,天地普然。如劫尽焰,天地明辟,如始旦晓。诸神普喜,地祇鼓舞,光明雨洒。甘露良药,充饱一切,灭忧恼患。

海震如笑,树木跛?我渊池青莲。如开目视,众树散花,以敬太子。众鸟翔鸣,如雅颂音,诸天慕善。如花遇日,都照十方,晃如金色。

神祇怀喜,花非时敷,金银栴檀。细末如尘,天意作花,晴无雲雨。光明普照,遍满十方,明珠火焰。奄然不现,日所不照,幽隐冥处。

霍然大明,耀三恶趣,圣智明达。教世光相,梵天神等,华中化生。慈谦敬心,散適意花,掌莲华色。两手接擎,怀爱敬心,慈目熟视。

以梵清音,叹其功德,躬自倾屈。头面礼足,戴之顶上,日处须弥。号名百祠,手执金刚,以千慈眼。熟视无厌,天华白盖,杂妙宝花。

其明如月,上於太子,叹其功曰:劳苦弥劫,以大方便,发求佛道。愿垂慈心,众生可伤,唯为普世。不请之师,北斗七星,亦如称叹。

现七觉意,消七劳垢,故行七步。如师子起,足迹印现,喻如七星。其步大然,不怀疑慢,地神倾屈。低仰接足,以普明日,照於四方。

现四谛法,如师子吼,吾齐以此。末後受形,不复处在,胞胎之狱。今当得佛,最难得道,将导一切。服甘露灭,安靡软草,杂色众花。

如天綩綖,周遍布地,譬如天王。处清池渊,如金树花,视甚微妙。诸五趣类,受苦恼者,皆得休息。身安快乐,众结缚著,甚急牢狱。

尔时众结,悉得解脱,尔时洪音。遍闻佛界,诸天鬼神,怀喜踊跃。速昇虚空,进见圣宝,诸天侧塞。充满无间,大龙王子,如须弥山。

目犹日月,动海出水,头戴雲盖。速疾寻至,细雨香水,敬浴太子。安祥天子,受天世人,大敬祠祀。能与其愿,自化己身,现有四头。

乘牛执盖,敬护菩萨,童男天子。首戴羽冠,威力巍巍,号孔雀幢。贯胄带甲,执持武备,为大军师。将从大众,拥护菩萨,一由延内。

天王大力,名毗沙门,珍宝充盈。德有志界,天二十八,神将军俱。各与营从,器钾严整,与亿鬼神。来护菩萨,又有天王,名尊自在。

与无央数,巨亿诸天,执持幢幡。而来雲集,以恭肃敬,礼菩萨足。阎王恶害,无能胜者,驱逐众生。以一种法,掷弃所执,太山狱杖。

以慈愍心,来礼菩萨,无数诸天。龙鬼神王,净居天上,诸清净天。叉手合掌,如未敷藕,赍敬曲躬。永叹菩萨,金色天华,明真珠台。

青芙蓉花,绀琉璃茎,兴成意花。若干妙色,末栴檀香,散下如雨。天女空中,眷属俱来,鼓天伎乐。歌叹功勋,往古修行,众亿善本。

果报成熟,润及群生,庆雲震乐。诸天散华,身放光明,晃晃昱昱。诸天吒叹,众生欢喜,蒙佛神德。普严世界,金鸟诸龙,俱怀和协。

天阿须伦,弃舍怨嫌,从白净月。

出清凉光,普为世间,灭爱憎火。

猜你喜欢
  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六·玄奘
  宗镜录卷第三十八·延寿
  景教三威蒙度赞·佚名
  叙·呆翁行悦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六·费隐通容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二·永觉元贤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佚名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二十·海明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下·窥基
  第二 帝须弥勒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唐梵两语双注集·佚名
  重编曹洞五位卷中·慧霞
  四分律卷第六十(第四分之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二·彭定求

        卷22_1 【舞曲歌辞·吴俞儿舞歌·剑俞】陆龟蒙   枝月喉,棹霜脊,北斗离离在寒碧。龙魂清,虎尾白,   秋照海心同一色。纛影吒沙干影侧。神豪发直,   四睨之人股佶栗,欲定不定定不得。舂牍残,儿且止,   狄胡有

  • 第七卷·佚名

    豪 俊   玄宗闻太白才名,召入翰林。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欲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尝行幸宫中,顾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得独以声伎为娱哉?倘得逸才词人咏出之,可以夸耀后世。”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

  • 卷四十·董康

      ○賺靑衫   不知何人作。言舟人賺王生所贈呂醫靑衫。訛詐人命。故曰賺靑衫。本之小說而改換事蹟。其關目緊簇。頗中情理。可爲讞獄之助。   淮安諸生王人杰。字文豪。遠館宿遷李學士宅。其妻劉氏以稚兒患病

  • 卷四十六·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六    元 方回 编侠少类 昔司马子长作游侠列传余仿其意分侠少类五言【八首】 杂诗           卢 象 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

  • 志第七 礼乐七·欧阳修

    四曰嘉礼。 皇帝加元服。 有司卜日,告于天地宗庙。 前一日,尚舍设席于太极殿中楹之间,莞筵纷纯,加藻席缁纯,加次席黼纯。有司设次,展县,设案,阵车辇。设文官五品以上位于县东,武官于县西,六品以下皆于横街之南,北上。朝集使分方

  • 会匪纪略·孙衣言

    孙衣言撰金钱会匪起于咸丰八年。有卖笔者金华周兆荣,流寓青田,粗识字,能卜卦,取妻于青田小溪,以妖术教人吃菜。入其教者,出钱二百五十,投沸汤中煮,焚以符咒,取汤饮之,刀棒不能伤,谓之&ldquo;铜钱壮&rdquo;,聚于永嘉青田之山中。是

  • 卷之四十一·佚名

      顺治五年。戊子。十一月辛酉朔  ○壬戌。升光禄寺少卿王邦柱、为太常寺少卿  ○癸亥。固山贝子苏布图、随征湖广、薨于军、谥悼愍。  ○甲子。谕吏部等衙门。督抚总兵受封疆重寄。惟久任乃能成功。不得以

  • 第十八册 天命六年闰二月至三月·佚名

    第十八册 天命六年闰二月至三月十七日,栋兴阿地方喜布苏峰台卒,以冰破之声误作炮鸣,急击云板。各泛地遂相继告警,亥时传至汗城。次晨,汗问诸大臣曰:&ldquo;业曾闻我瓦尔喀什路为明兵【原档残缺】断,果否?&rdquo;达尔汉侍卫答

  • 173.甘露事件·林汉达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fén),在试

  • 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九中军都督府国初置统军大元帅府改枢密院又改为大都督府正一品衙门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职专军旅之事洪武十三年始分中左右前後五军都督府永乐初置行都督府於北京後仍分五府称行在

  • 俟解 全文·王夫之

      俟解題詞  所言至淺,解之良易,此愚平情以求效於有志者也。然竊恐解之者希也,故命之&ldquo;俟解&rdquo;,非敢輕讀者而謂其不解,懼夫解者之果於不解爾。其故有三:一者,以文句解之,如嚼蠟然,而未嘗解之。以己反諸其所言、所

  • 卷十六·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十六     宋 黄伦 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寛克仁彰信兆民无垢曰不迩声色不殖货利想见其尊严高逺矣德懋懋官功懋懋赏想见其尊贤使能矣用人惟己取人以

  • (十二)·钱穆

    第十二目改过及人心疵病。全书十四目,惟改过二字重见,亦可见朱子当时编为此书特重此两字。重功利,则惟言进步。重道义,则无进步可言,惟求改过。而一切人事过失,其本源则尽在心,工夫亦尽当在心上用。理学家始言气质之性,则性上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七〈此卷首悔衆教罪之餘〉·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行遍住者見有客苾芻來不爲告白.其事如何。佛言.若有客來 應須告白。時彼苾芻見有客來未解衣鉢遂便前作白言.具夀我苾芻某甲故泄精犯 僧伽伐尸沙罪如前廣說餘爾許日在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七·念常

      ⊙(戊寅) ○始建置州学。  二十六年。沙门法秀者。梦异僧劝置袈裟五百领。施回向寺僧。既觉叹异。遂乞丐造之。然遍访所谓回向寺者。咸无得焉。一日道逢一僧。逆而问曰。托置袈裟今成未。秀曰。成矣。僧曰。吾

  • 心成颂·智果

    一篇。书论。隋代释智果撰。智果,隋仁寿年间书法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亦善文学。隋炀帝为晋王时,召令写书,智果不从,遂被囚于江都。后炀帝为太子,出巡扬越,为其书《上太子东巡颂》,获释,召居慧日道场。隋炀帝谓其书

  • 自杀日记·丁玲

    短篇小说。丁玲著。上海光华书局1929年5月初版。描写女子伊萨在上海因厌倦生活想自杀,写下自杀日记;当房主催交房租时,她让房主将日记拿去出卖抵债。

  • 毛诗陆疏广要·毛晋

    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着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原有文集,已佚,后人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