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部僧授戒仪式缘起

  清 古杭昭庆寺传律沙门 书玉 述

律云。式叉摩那学戒已。从比丘僧。乞受大戒。此是如来成道十四年间。度大爱道等出家。金口亲宣八敬中第四法也。由是式叉尼学戒已。必集二十众清净僧尼。授具足戒。若少一人。作法不成。授者结罪。谓众不满数。不能令尼感发增上戒故。其诸仪法。结在律藏。南山宣祖。删繁取要。集为行本。名曰随机羯磨。就其时用。复撰事钞。以悉其文。自唐迄今。千有余载。事钞板失。止存羯磨。而行者殊难 先师见老和尚。中兴止作。重复释之。发隐加仪。则事理明矣。丁未春。昆山蜜照尼和尚。同徐太夫人上山设供。众学戒女。随来求具。行持半月。略谙威仪。先老人命蜜照尼为和尚。扬州超尘尼为羯磨。真州圆证尼为教授。遴选德腊尼为七证。统诸受戒尼四十余位。出界往山南一叶庵。集彼部尼僧。先授本法。次日和尚尼鸣槌集众。通白如来教敕已。同坛上九师。领众尼登山乞受大戒。老人即集二部僧尼。为彼作法圆具。此是先老人二部僧。为尼授戒之仪式也。余虽未列其位。然随侍先人左右。无法不从目过矣。自后师资不偶。授受惟从大僧。亦由原仰先老人之法乳故。盖谓施法随机。不可勉也。所以后来受戒者。多未及见。吾法侄松隐律师。仿善导之高风。劝修白业。因缘时至。道契寰中。有尼和尚号巨源者。系潭柘震和尚之嗣也。以金刚身。酬坚固愿。行头陀行。抖擞客尘。三十年来。如同一日。其兄优婆塞翰屏周居士。为须达长者后身。笃信毗尼。金汤佛法。二人同出苍林和尚之门。见松公行来出入。不失律仪。遂紏诸檀护。迎请到给孤精蓝。传授三坛大戒。坛场殊胜。事事庄严。四众云从。叹未曾有。松公授比丘戒已。复命巨源尼和尚。冀率九位尼师。成二部僧。授尼大戒。然松公为吾同门定和尚入室之子。操持日久。辅弼多年。虽未见其本师所行。而所作之法。竟合我先老和尚成规。宁非继席宝华之兆也。壬午冬。巨翰二公。南来参觐普门大士。先到昭庆。瞻礼古佛戒坛。致问殷懃。具陈上事。渴慕先老人作法轨则。恨未亲见。请述二部僧授戒仪式。以证将来。意欲令受大戒僧尼。共睹如来圣制。律法森严也。谆谆再四。理不容辞。故将昔年所见之仪。录成一册。以奉观览。其间若事。若法。俱出传戒。作持。如东坡云。花落。花存吾未知也。

时康熙四十二年岁次癸未上元吉旦

猜你喜欢
  七 调和五事助参禅·正果法师
  卷第十四·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九·佚名
  卷第三十九·佚名
  随品第二十七·佚名
  卷一百九(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佚名
  丛林盛事纲目·道融
  卷第七十一·李通玄
  为武昌难民呼吁·太虚
  ◎修学篇 佛法基础·虚云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三·法藏
  千松笔记序·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卷第六十三·佚名
  楞伽师资记·净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二十三·彭定求

        卷723_1 【赠曹郎中崇贤所居(一作上崇贤曹郎中)】李洞   闲坊宅枕穿宫水,听水分衾盖蜀缯。药杵声中捣残梦,   茶铛影里煮孤灯。刑曹树荫千年井,华岳楼开万仞冰。   诗句变风官渐紧,夜涛舂断海边藤。   卷7

  • 汪存·唐圭璋

      存字公泽,婺源(今江西省)人。元丰七年(1084),领乡荐。元祐中,授西京文学。上封事,有报,弃官归养。政和间,复故官,力辞乞归。学者称四友先生。   步蟾宫   玉京此去春犹浅。正雪絮、马头零乱。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

  • 卷一百九十五·徐世昌

    智朴智朴,字拙庵,徐州人。有《盘谷集》。盘山苍松乱插连云石,石上苔痕虎行迹。拄杖来从飞鸟边,下视苍茫远烟碧。今释今释,字澹归,杭州人,本姓金,名堡,字道隐,号卫公。明崇祯庚辰进士,官礼科都给事中。韶州丹霞侍

  • 第十回 仲起报仇·蒲松龄

    方娘子上白咳!思想一回,好不伤感人也! [叠断桥]日日在监,日日在监,不觉光阴又一年。花炮闹烘烘,才知这年头换。街上闹喧喧,街上闹喧喧,每逢佳节万人欢。谁知受罪人,啀哼到三更半! 禁子跑来叩头说方二爷中了进士了。娘子笑说

  • 杂传第四十四·欧阳修

    ○和凝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

  • ○九王轶事十则·许指严

    清初宫庭瞀乱,贻讥千古,史臣因而深讳,不敢施一直笔者,惟睿亲王多尔衮尸其咎也。多尔衮为清太宗母弟,行居九,世称九王,或曰,贵时人称九千岁是也。太宗既崩,福临尚幼,遗命以皇母弟摄政,仿周成负扆故事。然某君秘记,则言太宗深恶多尔

  • 九四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等《三藩纪事本末》有无违碍等情片·佚名

    九四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等《三藩纪事本末》有无违碍等情片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遵旨将《三藩纪事本末》一书其中有无违碍语句,询问总纂纪昀、陆锡熊等。据称。此书现于四库全书内编列存目,其中并无违碍。各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七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唐平东都隋炀帝大业九年 礼部尚书杨感骁勇便骑射好读书喜宾客海内知名之士多与之游与蒲山公李密善密弼之曽孙也少有才略志气雄逺轻财好士为左亲侍帝见之谓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瞻视异常勿令宿衞

  • 第十九章 蜀道难(一)·冯玉祥

    自从古德诺发表了那篇鼓吹帝制的荒谬论文,段芝贵、袁克定以及筹安会等一批利欲熏心的官僚政客,用种种卑鄙龌龊的方法,从旁推波助澜,老袁迟疑不决的心,至此遂趋坚定。于是积极从各方面布置准备,以实现其帝制迷梦。当时全国各

  • 卷三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六兵制志五恩恤【改定武职养亷 八旗养育兵 武职封廕 议叙军功 临阵受伤 优赏休退官兵 阵亡武职恤典 赏恤阵亡官兵 赏恤兵丁】【谨按御兵

  • 卷一百三十·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   宋 卫湜 撰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

  • 卷三·钱时

    <经部,书类,融堂书解  钦定四库全卷融堂书解卷三宋 钱时 撰夏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禹之治水实在尧朝何谓夏书此书所载田赋贡篚无所不具如何独谓之贡盖贡者夏后氏取民之总目五十而贡是也虽其制度定于尧

  • 第28章·老子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1)。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2)。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3)。朴散为器,圣人用之,则

  • 论佛教与孤儿院·太虚

    ──七年在宁波孤儿院讲──今幸宁波佛教孤儿院开成立会矣!太虚尝订定斯名,为发起人之一,兹当略说佛教孤儿院之义,以释回惑而资信行。一、佛教之本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有佛无佛,性相常住。然道无自相,宏之在人。今吾人所知所

  •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三卷·龙树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三卷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天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唯愿安住此王舍城。我当供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令无所乏。佛言。天主。且止斯事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六·雪关智訚

    侍者成巒傳善錄法孫開詗編拈頌福州普光禪師(青三潭州川嗣),僧侍次,師以手開胸曰:「還委老僧事麼?」曰:「猶有者箇在。」師卻掩胸曰:「不妨太顯。」曰:「有甚麼避處?」師曰:「的是無避處。」曰:「即今作麼生?」師便打。拈云:者僧也

  • 仙传拾遗·杜光庭

    《仙传拾遗》四十卷。因故事性较强,得以列入小说类。原书已佚,今人严一萍有辑佚本五卷,收入《道教研究资料》第一辑。记载从上古至唐代的九十九人的修道成仙事迹,其中有一些唐人事迹是现存的道教传记中所没有的,故具有比较

  • 冯京三元记·沈龄

    宋元南戏剧本。作者不详。明有改编本,沈寿卿(或作沈受先)著。剧叙良贾冯商40岁无子,妻劝纳妾。既成,却于合卺夜闻其苦情、不染其身立即遣归,原聘分毫不取。王以德受其恩,无以为报,旅舍中令妻侍枕席,冯商秉笔坐以达旦,决不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