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地理略 【七】

○明

明太祖起淮右首定金陵西克湖湘东兼吴会然后遣将北出并山东收河南进取幽燕芟除秦晋讫于岭表最后削平巴蜀收复滇南禹

迹所奄尽入版图洪武初改元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以京畿应天诸府直隶京师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又别置都

指挥使司以领卫所其边境海疆则增置行都指挥使司而于京师建五军都督府俾外都指挥使司各以其方附焉成祖定都北京乃以北平

为直隶又增设贵州交趾二布政使司仁宣之际旋弃交趾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诸卫所则视形便错置其中京师领府八曰顺天 【元大都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北平府永乐

元年建北京改为顺天府】 曰保定 【元保定路明共武元夫改为府】 曰河闲 【元河闲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真定 【元真

定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顺德 【元顺德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广平 【元广平路明洪武元人改为府】 曰大名 【元大

名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永平 【元永平路明洪武二年改平滦府四年更今名】 直隶州二曰延庆 【元龙庆州明洪武初废永

乐十三年置隆庆州隆庆元年改今名】 曰保安 【元隶上都路之顺寍府明洪武初废永乐十三年复置】 都指挥一曰万全 【元顺

寍府明洪武中废宣德五年改置司】 行都指挥一曰北平 【洪武二十年置】 南京领府十四曰应天 【元集庆路明初改应天府洪

武元年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师永乐元年仍曰南京】 曰凤阳 【元濠州明太祖吴元年升为临濠府洪武六年改中立府七年更今名

】 曰淮安 【元淮安路明初改为府】 曰扬州 【元扬州路明初改为府】 曰苏州 【元平江路明太祖吴元年改曰苏州府】 曰

松江曰常州 【元常州路明初改为府】 曰镇江 【元镇江路明初改为府】 曰庐州 【元庐州路明初改为府】 曰安庆 【元安

庆路明初改为府】 曰太平 【元太平路明初改为府】 曰池州 【元池州路明初改为府】 曰寍国 【元寍国路明初改为府】

曰徽州 【元徽州路明初改为府】 直隶州四曰徐曰滁曰和 【洪武初废二年复置】 曰广德 【元广德路明洪武四年改为州】

山东布政使司领府六曰济南 【元济南路明初改为府】 曰兖州 【元兖州明洪武十八年升为府】 曰东昌 【元东昌路明初改

为府】 曰青州 【元益都路明初改为青州府】 曰莱州 【元莱州明洪武元年升为府】 曰登州 【元登州明洪武九年升为府】

都指挥使司一曰辽东 【元辽阳路明洪武八年改司】 山西布政使司领府五曰太原 【元冀寍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平阳 【

元晋寍路明洪武初改为平阳府】 曰汾州 【元汾州明万厯二十三年升为府】 曰潞安 【元潞州明嘉靖八年升为府】 曰大同

【元大同路明洪武初改为府】 直隶州三曰泽曰沁曰辽行都指挥使司一曰山西 【洪武八年置】 河南布政使司领府八曰开封

【元汴梁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开封府】 曰河南 【元河南府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归德 【洪武初降为州嘉靖二十四年复旧

】 曰汝寍曰南阳曰怀庆 【元怀庆路明洪正九年改为府】 曰卫辉 【元卫辉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彰德 【元彰德路明洪

武元年改为府】 直隶州一曰汝陕西布政使司领府八曰西安 【元奉元路明洪武二年改为西安府】 曰凤翔曰汉中 【元兴元路

明洪武三年改为汉中府】 曰延安 【元延安路明洪武二年改为府】 曰庆阳曰平凉曰巩昌曰临洮 【元临洮路明洪武初改为府

】 直隶州二曰灵 【洪武三年废弘治十三年复置】 曰兴安 【元金州明万历十一年更今名】 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各一曰

陕西四川布政使司领府十三曰成都 【元成都路明洪武四年改为府】 曰保寍曰顺庆 【元顺庆路明洪武中改为府】 曰夔州 【

元夔州路明洪武四年改为府】 曰重庆 【元重庆路明洪武中改为府】 曰叙州 【元叙州路明洪武六年改为府】 曰龙安 【元

龙州明嘉靖四十五年改为龙安府】 曰马湖 【元马湖路明洪武初改为府】 曰镇雄 【元芒部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 曰遵义

【元播州宣慰司明万历二十九年改置】 曰东州 【元东川路明洪武十七年升为府】 曰乌蒙 【元乌蒙路明洪武十七年改为府

】 曰乌撒 【元乌撒路明洪武十七年改为府  案自遵义以下皆军民府】 直隶州六曰潼川 【元潼川府明洪武九年降为州】 曰

眉 【洪武九年降为县十三年复置】 曰卭曰嘉定 【元嘉定府路明洪武九年降为州】 曰泸曰雅行都指挥使司一曰四川 【元

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明洪武二十七年改置】 江西布政使司领府十三曰南昌 【元龙兴路明初改为洪都府寻改今名】 曰瑞州 【

元瑞州路明洪武初改为府】 曰九江 【元江州路明初改为九江府】 曰南康 【元南康路明初改为西寍府寻改今名】 曰饶州

【元饶州路明初改为鄱阳府后改今名】 曰广信 【元信州路明初改为广信府】 曰建昌 【元建昌路明初改为肇庆府寻改今名

】 曰抚州 【元抚州路明初改为临川府寻改今名】 曰吉安 【元吉安路明初改为府】 曰临江 【元临江路明初改为府】 曰

袁州 【元袁州路明初改为府】 曰贑州 【元贑州路明初改为府】 曰南安 【元南安路明初改为府】 湖广布政使司领府十五

曰武昌 【元武昌路明初改为府】 曰汉阳 【洪武九年降为州十三年复为府】 曰黄州 【元黄州路明初改为府】 曰承天 【

元安陆府明洪武九年降为州嘉靖十年升为承天府】 曰德安 【洪武九年降为州十三年复为府】 曰岳州 【元岳州路明初改为

府】 曰荆州 【元中兴路明初改为荆州府】 曰襄阳 【元襄阳路明初改为府】 曰郧阳 【成化十二年置】 曰长沙 【元天

临路明初为潭州府洪武五年更今名】 曰常德 【元常德路明初改为府】 曰衡州 【元衡州路明初改为州】 曰永州 【元永州

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宝庆 【元宝庆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辰州 【元辰州路明初改为府】 直隶州二曰郴 【元郴州

路明洪武九年降为州】 曰靖 【元靖州路明洪武元年降为州】 浙江布政使司领府十一曰杭州 【元杭州路明初改为府】 曰严

州 【元建德路明初改为府寻更今名】 曰嘉兴 【元嘉兴路明初改为府】 曰湖州 【元湖州路明初改为府】 曰绍兴 【元绍

兴路明初改为府】 曰寍波 【元庆元路明初改为明州府寻改今名】 曰台州 【元台州路明洪武初改为府】 曰金华 【元婺州

路明初改为寍越府寻改今名】 曰衢州 【元衢州路明初改龙游府寻改今名】 曰处州 【元处州路明初改为安南府寻改今名】

曰温州 【元温州路明洪武初改为府】 福建布政使司领府八曰福州 【元福州路明初改为府】 曰兴化 【元兴化路明洪武元

年改为府】 曰建寍 【元建寍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建平 【元建平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汀州 【元汀州路明洪武元

年改为府】 曰邵武 【元邵武路明初改为府】 曰泉州 【元泉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漳州 【元漳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

府】 直隶州一曰福寍 【洪武二年降为县成化九年复置州】 广东布政使司领府十曰广州 【元广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

肇庆 【元肇庆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韶州 【元韶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南雄 【元南雄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

惠州 【元惠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潮州 【元潮州路明洪武二年改为府】 曰高州 【元高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

雷州 【元雷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廉州 【元廉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琼州 【元干寍安抚司明洪武元年改为琼

州府】 直隶州一曰罗定 【元泷水县明万历五年升为州】 广西布政使司领府十一曰桂林 【元静江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五年

更今名】 曰平乐曰梧州 【元梧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浔州 【元浔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柳州 【元柳州路明洪

武元年改为府】 曰庆远 【元庆远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南寍 【元南寍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 曰思恩 【元思恩州明正

统四年升为府六年加军民府】 曰太平 【元太平路明洪武二年改为府】 曰思明 【元思明路明洪武二年改为府】 曰镇安 【

元镇安路明洪武二年改为府】 直隶州九曰田 【元田州路明洪武二年改为府嘉靖七年降为州】 曰归顺 【洪武初废弘治九年

复置】 曰泗城曰向武 【洪武二十八年废建文二年复置】 曰都康 【明初为夷獠所据建文元年复置】 曰龙 【元龙州万户府

明洪武二年改为州】 曰江曰思陵 【洪武三年废二十一年复置】 曰凭祥 【永乐二年以思明府之凭祥镇置县成化十八年升为

州】 云南布政使司领府二十曰云南 【元中庆路明洪武初改为云南府】 曰寻甸 【元仁德府明洪武十六年升为仁德军民府成

化十二年改为寻甸府】 曰临安 【元临安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 曰澄江 【元澄江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 曰广西 【元

广西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 曰广南 【元广南西路安抚司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 曰楚雄 【元威楚开南路明洪武十五年改

为楚雄府】 曰武定 【元武定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 曰景东 【元至顺二年置明洪武十五年降为州十七年仍为府】 曰镇沅

【洪武三十五年置镇沅州永乐四年升为府】 曰大理 【元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 曰永寍 【元属丽江永寍州路明永乐

四年升为府】 曰蒙化 【元蒙化州明正统十三年升为府】 曰顺寍 【元置明洪武初降为州十七年仍升为府】 曰曲靖 【元曲

靖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二十七年升军民府】 曰元江 【元元江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永乐初升军民府】 曰姚安 【元姚安

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二十七年升军民府】 曰鹤庆 【元鹤庆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三十年升军民府】 曰丽江 【元丽江路

安抚司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三十年升军民府】 曰永昌 【元永昌府明嘉靖元年改军民府】 御夷府二曰孟定 【元孟定路明洪

武十五年改为府】 曰孟艮 【永乐三年置】 直隶州二曰北胜 【元北胜府明洪武中降为州】 曰广邑 【本金齿军民司之广邑

寨明宣德五年升为州】 御夷州三曰威远 【元威远州明洪武十七年升为府后废三十五年复置】 曰湾甸 【永乐元年置湾甸长

官司三年升为州】 曰镇康 【元镇康路明洪武十五年升为府十七年降为州】 贵州布政使司领府十曰贵阳 【本程番府隆庆三

年更今名万历二十九年升军民府】 曰安顺 【元安顺州明万历三十年升军民府】 曰都匀 【本都匀安抚司弘治七年置府】 曰

平越 【元平越长官司明万历二十九年改置军民府】 曰黎平 【本思州宣慰司洪武十八年置后废永乐十一年置黎平府】 曰思

南 【元思南宣慰司明永乐十一年改为府】 曰思州 【元思州宣慰司明永乐十一年改为府】 曰镇远 【元镇远府明洪武四年

降为州永乐中仍升为府】 曰铜仁 【本思州宣慰司地永乐十一年置府】 曰石阡 【本思州宣慰司地永乐十一年置府】 其地盖

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欧阳修
  卷三百十一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后叙·张楚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八·李心传
  第一百十七回 吴司令计败段芝贵 王督军诱执吴光新·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九十一·佚名
  第二十一卷 仕绩 一 二·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四十二·郑樵
  卷三·佚名
  附录一·恽毓鼎
  卷六·彭百川
  卷八十九·佚名
  卷二百八十五·杨士奇
  卷八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在浙江继续查访逆党情况·雍正

      编者按:对曾静一案审讯已告一段落,雍正仍嫌供出的犯人太少。因又命令杭奕禄秘密带领曾静去浙江,企图指认浙江逆党,但无结果,因此,浙江总督李卫又派官兵将曾静押往湖南继续指认逆党。  【原文】  浙江总督管巡抚事,驻

  • ●卷二十一。诗文二·梁章钜

    ◎裘行简诗二十五首上元后一日退直七峰别墅次冯玉圃前辈韵春光满蓬瀛,生意尽融洽。群花蒙泽先,含苞已防掐。暖通跃沼鱼,欣动藏池鸭。町畦聚黄冠,吉语兴畚锸。土膏旧润滋,又荷新恩恰。千顷铺银雯,辉映珠腾匣。即景擘蛮笺,火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六月甲寅朔户部尚书杨俊民以国用日增国赋日缩条上救时之计十款曰催徵钱粮见徵者通完逋负者带徵曰督解契税曰实报尽解赎锾曰查解一切税课曰查解农民纳吏免班银两曰凡地方官肯报解浮费及无碍堪动银充饷者纪

  • 卷之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张普惠传·魏收

    张普惠,字洪赈,本是常山九门人。他身高八尺,容貌魁伟。父亲张晔,本是齐州中水县的县令,张普惠随父亲到中水县,在齐州接受学业熏陶,他专心研读远古的经典,勤奋不止,等他返回故乡,到程玄处听讲学习,精通《三礼》,兼好《春秋》,对百家

  • 王晏球传·薛居正

    王晏球,字莹之,自称洛阳人。少年时遇上动乱,被蔡州贼寇抓去,汴人杜氏收为义子,因而冒姓杜氏。王晏球年少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倜傥出众。梁太祖镇守汴州时,选富家子弟中有才能的安置在帐下,号称“厅子都”。王晏球被选上,跟随梁太

  • 宋白传·脱脱

    宋白字太素,河北大名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善做文章了。他常游历于..、杜之地,曾借宿于张琼家,张琼乃一武将,他钦佩宋白的才华,所以对宋白招待得十分周到。宋白性情豪爽刚直,崇尚气节,注重友情,在词坛上颇有名声。建隆二年(961

  • 麓川土司传·张廷玉

    麓川、平缅,元朝时全隶属于缅甸。缅甸,是古代朱波的所在地。南宋宁宗时期,缅甸、波斯等国向朝廷进献白象,从此才有了缅甸之名。缅甸在云南的西南方,离京城最远,与八百国、占城接壤。缅甸有城郭室屋,人都居住在楼上,该地盛产大

  • 卷八·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端肃奏议卷八明 马文升 撰陈情乞恩罢归田里以弭天变事照得弘治十一年十月十一日夜清宁宫灾烟焰障天其势甚大此非常之变异也仰惟皇上嗣登宝位以来敬天法祖励政勤民声色之不迩货利之不殖无一事而不合乎正

  • 卷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田赋考【七】水利田乾隆元年谕绍兴府属沿江沿海堤岸工程停止按亩派钱于存公项内动支兴修着为例又谕三代以前不言水利沟浍之制时蓄泄备旱潦尚书

  • 御定人臣儆心录提要·王永吉

    【臣】等谨案人臣儆心録一卷顺治十二年大学士王永吉恭纂仰邀钦定凡八篇一曰植党二曰好名三曰营私四曰徇利五曰骄志六曰作伪七曰附势八曰旷官前有御制序葢因勲臣谭泰石汉大学士陈名夏等先后以骄怙伏法因推论古来奸臣恶

  •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公羊高

    僖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子不言即位。此非子也,其称子何?臣子一例也。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救邢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不及事者何?邢已亡矣。熟亡之?盖狄灭之。曷为不言狄灭之?为桓公讳也。

  • 管子补注卷一·刘绩

      牧民第一【国颂 四维 四顺士经 六亲五法】  经言一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四时所以生成万物也】守在仓廪【食者人之天也】国多财则逺者来地举辟则民留处【举尽也言地尽辟则人留而安居处也】仓廪实则知礼

  • 礼与法·钱穆

    礼治和法治,见称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两大潮流。依照中国国情而论,中国是一大农国,以一个中央政府统治若大一个国家,应该有一种普遍而公平的法律,才能将全国各地摄合在一起。而且农业社会比较稳定,不多变动,那一种法律,因而也

  • 佛说大吉祥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苏珂嚩帝佛刹。与诸大菩萨并部多众俱。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于一面坐。复有菩萨摩诃萨名大吉祥。亦诣佛所到已绕佛三匝

  • 清明时节·张天翼

    中篇小说。张天翼著。初收于1936年2月上海文学出版社初版《清明时节》;1943年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小说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南方某小镇两个区董为买卖一块“风水宝地”而引起的一场勾心斗角的纠纷。“棋盘角

  • 尔雅注疏·邢昺

    诗文注。相传为周公所作,孔子及其弟子增益。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十一卷。璞(276—324)有《山海经》已著录。昺有《孝经正义》已著录。《尔雅》为中国最早以释义为主专门用以解释经传文字的著作。汉代立有《尔雅》博士,唐

  • 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佚名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礼佛,五悔,修供,观心等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