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众 生 法

──十三年八月在上海佛教居士林讲──

一切法不外佛法、心法、众生法,故可以佛法、心法、众生法概括一切。惟佛法太高妙,心法亦太深细,今且说最显著之众生法。既曰众生法,吾人亦众生之一,是以说众生法、当前即是,不用悬想推测。吾人即一众生,故且就人言人,就人法以解此众生法。实则、众生法是普遍的,人类乃众生之一类。说法者人,听法者亦人,故今说众生法时,特就人以阐明之。众生二字、无人不知之,今且解释众生名辞。众生者何?生者、生物,或称自发活动力之物;非植物,非矿物。宇宙之间,生物甚繁:人也,畜也,蜎飞蠕动也,胎卵湿化也,不胜缕指。皆为有生灭之物,而又甚多甚多,是以谓之众生;此一义也。惟依佛典说,则不止此义,盖于无始以来生死观察之,所谓从无始以来,经历生生死死,不知凡几,是以曾经众多生死者,谓之众生。无论前生为天、人、畜生,凡在三界、六道、九有、以轮回者,皆是。故于时间上言之,亦即曾经众多生死者谓之众生;此第二义也。第三义者:众生者,不但一类,不但以前,即如一人或一畜,其当体本身,即一众生。何以故?众者、众多之法,生者、由众多之法和合而生;如吾人身体由四大众多之法和合而生,不但指肉体,且指心灵作用能知觉,能思想,所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之法和合而成。是故谓之众生,不但指人,且指宇宙间所有一切生性之灵;凡为四大、五蕴之法和合而生者,皆谓之众生也。依广义言之,草木亦属生物,依众多法和合而言,亦可谓之众生;惟佛典言有情众生,仅指有自发活动力者而言。普度者,即度此有情众生也。今就此名义以推究之:且就本人而言,人人有本人,本人即众生。言众生法究为何物?为何性质?其迁变云何?其体相作用云何?明晰之,解说之,即言明众生法也。慎勿闻众生法,即以为非佛法,非心法;须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能明众生法,即可成佛;欲明众生法,无劳他求,但从自身研究即可。诚能明众生法,则一切法无非佛法矣;诚能将众生实相明白,即可知佛之实相,亦即可知心之实相。众生之所迷,如人之迷于方向然:譬如有人行于旷野,方向不辨,前途茫茫,莫知所届!他人有识方向者,即知何处。其实、明方向人即明迷人之所迷者,迷方向人亦即迷明人之所明者;迷与明一转移间耳。是以能将众生法明到极处,即是成佛。人究为何耶?此最为切要者。人既众生之一,如能明白人生观,即可明白众生法。姑就人而言:人人当体即是一众生,所谓我是某人,即有我相。平日所称为我者,究竟何所指?不得不研究之。禅宗教人参念佛是谁?修净土者念佛,念佛是谁?饥渴等事又都是谁?自吾人之眼、耳、鼻、舌等一一观之,眼自为眼,耳自为耳,无一可言是我;除此之外,又无何物可指为我!又如心、肝、血、脉等各有作用,皆不可指以为我。化学家谓人身由十余原质而生,则亦无物可指为我。依佛法言,人身由四大合成,筋骨等是地大,坚固相也;血液等是水大,流质也;气息是风大;内热是火大。分析之,或地、或水、或火、或风,如此孰为我者!故知只有四大,并无此身,将指何为我?如一切是我,则山河大地应皆是我!既皆非我,即无是我;我既无有,究竟念佛是谁?一切动作是谁?于此、或有谓:此血肉体固属非我,惟能感觉苦乐者、始为我。但仔细观之,例如苦、乐、忧、喜之感觉领受者,若指为我,试问苦是我乎?乐是我乎?由此以观,苦、乐受中亦无我之可得也。若谓能思想者为我,则此分别之思想,并不常久,有时或有想,有时或无想,有时想此,有时想彼,果以何为我者?或谓能造业受报者为我,但造善造恶,将以造善为我乎?将以造恶为我乎?说一是我不可,说多是我亦不可。或谓为无分别心,则安能知其或为我,或非我?其意盖谓能分别之心是我也;但分别明了之知识岂常有者!如吾人睡眠之时,尚有分别乎?此时既无分别,安得谓之为我?况分别心者,今日以此为是,明日或以此为非,又安能以此为我乎?是故以上皆无我也。然则念佛是谁,竟不可得;饥渴是谁,竟不可得;亦惟有念佛则念佛,饥渴则饥渴耳。

众生法就人而言,实无我可得,不过四大假合、五蕴幻现耳。四大、五蕴积聚以幻现此假象,因业力和合连续而成此数十年之人身,所谓我、人、众生、寿者相,不过虚幻假有,本无有实之一期幻像耳。从五蕴中之行蕴,将五蕴聚集相续和合而成寿命之相,诚如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盖众缘所生,生无自相,不过假立此名以为我耳。此四大、五蕴之集合,刹那刹那展转拒摄,生灭不定,如江中之流水,掬后之水已非前水,无有定体定相可得;是故四大、五蕴之中,皆无我可得。由此须知一切众生,如梦如幻,现在如此,以前以后亦复如此;无始无始,未来未来,亦莫不如此也!

当相如幻,如幻本空,本空无实,一切众生当体实相,即如幻如化者,并非将一切众生灭却,始谓之空。盖因如幻如化谓之空,空即如幻如化,能达此、即是空观;即空而如幻如化,即是假观;空不离假,假不离空,即空即假,非空非假,即是中观。众生如是,一切法亦复如是,佛亦如是。是以能通达众生法,即通达一切法。是以禅宗教人参究明白本来面目,即明白清净本来真实之体相;能大体明白、即为祖师,能澈底明白、即为佛。故能悟众生法,即为佛矣。

前云:众生者,无始以来曾经众多生死而来之谓。由此生一问题,即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从此处研究,正有道理。如仅为父母所生而来,死与草木同腐,则人生之价值又安在?或云唯是自心;但自心果属何物?楞严经佛问阿难:心在何处?继言:非在内,非在外,非在中间。于此、须知经云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此十二因缘,为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生死束缚之轮。又此六道之身,从无明、爱、取而来;楞伽经云:‘无明以为父,贪爱以为母’。无明、爱、取者,即吾人于事理无明而生颠倒也;无明若灭,即得大涅槃。而大乘即得大智大悲,普度众生,虽自了生死,而常在生死海中度生不已。

又、前云:众生者,谓多生物之类。于此又生一问题,生物之类孰为其性?则一切众生皆无定性,惟佛一成不变而有定性;盖佛永断分段、变易二种生死,而有一定之性。故一切众生毕竟皆须成佛;譬如百川争流,不流至海不息也。一切众生固皆以佛性为性,实则一切众生皆佛。能见一切众生,一切万法,有情无情皆无自性,唯以佛性为性,始可得其究竟;故人人须发成佛之心。

现今念阿弥陀佛者甚多,须知能念者即是佛,阿弥陀即我等具足之佛性已显现而成者。我等即以此为标准而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即念念摄受,他日生极乐国,即亲证本性圆满光明之阿弥陀佛。(孙志钧记) (见海刊五卷九期)

 

  


猜你喜欢
  卷第二(帝年次前汉新王后汉)·费长房
  第三章 《玉历》之传流·佚名
  第二十四 兄弟交战·佚名
  卷九十三·道世
  湛然禅师慨古录序·圆澄
  浮石禪師語錄卷五·通贤
  选刻角虎集小序·佚名
  维摩经义疏卷第四·吉藏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八·成寻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二十四·智旭
  佛说戒香经 原文·佚名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摄大乘论释论 第一卷·世亲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史铸·唐圭璋

      铸字颜甫,号愚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百菊集谱。   瑞鹧鸪   咏桃花菊   底事秋英色厌黄。喜行春令借红妆。谢天分付千年品,特地搀先九日香。   陶令骇观须把酒,崔生瞥见误成章。蜂情蝶思兼迷了,采蕊还如媚景

  • 东观集卷九·魏野

    宋 魏野 撰和詶张井见赠溪上闲居四十春春溪兰佩蕙为绅自知吟咏非经济谁道机谋学渭滨三尺焦桐胜面友数家老叟是比隣少年多谢擕诗什来访疎慵潦倒人啄木鸟二首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千林螙如尽一腹馁何妨形小过槐陌声髙

  • 分春馆集外诗·朱庸斋

    落花 壬午晓日千红下玉台,半随流水半尘埃。消沈六代江山梦,寂寞三春锦绣堆。香国光阴曾一瞬,情天空色悟将来。杜郎未老才华尽,总为芳时带恨回。杂诗七首钿车何日出东门,停伫阴晴总断魂。坠絮飘花春渐老,闻声对影梦难温。加

  •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司马迁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芈氏。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

  • 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张廷玉

        张臣 董一元 杜桐 萧如薰 达云 官秉忠 柴国柱 李怀信   张臣,榆林卫人。起行伍,为队长。蹻捷精悍,搏战好陷坚。从千总刘朋守黄甫川。朋遇寇丧马被围,臣单骑驰救,射中其魁,夺马载朋归,由此知名。旋代朋职,屡

  • ●卷六十二·徐梦莘

      靖康中帙三十七。   起靖康元年十一月七日戊辰,尽八日已巳。   七日戊辰车驾诣种师道宅浇奠。   中书舍人孙觌上殿劄子乞弃三镇。   臣蒙恩召还不胜区区忧国之心以谓新宰相当国北方边事必有一定之论起居郎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七·徐紘

        (明)徐纮 撰    副都御史罗公圹志铭  袁衷    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罗公既致仕之八年寿八十有一岁以天顺丁丑十月二十五日考终于家讣闻逺迩莫不哀悼皇上念公为国大臣尝有功劳于边境命礼部遣官致

  • 得之强舆棄妻奸案·佚名

    原文:【……當陽隷臣得之气(乞)鞫曰:】[【……】不(?)强(?)舆(?)棄(?)妻(?)

  • 二十五年·佚名

    (壬辰)二十五年大明萬曆二十年夏四月4月13日○十三日壬寅,倭寇至。先是日本賊酋平秀吉爲關白,〈初秀吉極貧賤,賣芻資生。前關白出行時,裸體當車而臥。左右欲殺之,關白止之,問所願。秀吉言窮不聊生,關白使守溷廁。秀吉手自掃絜,

  • 卷十五·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五王制第五之一正义卢氏植曰汉文帝令博士诸生作此篇 孔氏颖达曰郑目録云名王制者以其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此於别録属制度郑答临硕云孟子当

  • 宣公·宣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晋侯伐郑。秋九月,楚子围宋。葬曹文公。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传】十四年春,孔达缢而死。卫人以说于晋而免。遂告于诸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达,构我敝邑于大国,既

  • 邵武龙湖闻禅师·惠洪

    禅师名普闻。唐僖宗太子。生而吉祥。眉目风骨。清真如画。不茹荤。僖宗钟爱之。然以其无经世意。百计陶写之终不回。闻霜华之风。梦寐想见。中和元年。天下大乱。僖宗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不相保守。闻断发逸游。人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四·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四摄异门分之下复次嗢拖南曰欲三种延请法僧惠施故厌梵志无常聚沫等为后 诸欲无常虚伪不实者。谓于诸欲宣说颠倒。以是四种颠倒事故。当知此中虚故无我。伪故不净。不实故苦。由于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宗喀巴

    学菩萨行〔科〕辛二显示学习智能方便一分不能成佛第二者,如是欲求成佛犹非满足,应须进趣成佛方便。又此方便须无错谬,于错谬道,任何励力终不生果,如欲构乳而扯牛角。若虽不错,然不圆满,纵多励力亦不生果,犹如种子及水土等,随缺

  • 禁色·三岛由纪夫

    日本男同志性爱长篇小说,作者三岛由纪夫,分两部,于1951年~1953年间发表。第一部描写一个老作家桧俊辅的第一任妻子是窃贼,第二任妻子是疯子,第三任妻子是荡妇,三次婚姻都失败,同时又被几个情人所背叛,于是他认为这是由于自己的

  • 鉴湖说·王十朋

    东坡先生尝谓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目某亦谓越之有鉴湖如人之有肠胃目翳则不可以视肠胃秘则不可以生二湖之在东南皆不可以不治而鉴湖之利害为尤重昔东汉太守马臻之开是湖也在会稽山阴二县界中周回三百五十余里溉田九千余

  • 菜根谭译文·洪应明

    明代洪应明撰。书约成于万历年间,共536条。作者从文献中和口头流行的语言里搜集了大量的古籍名句、民间谚语、先哲格言、佛家警语,在字句上进行整理加工,使之成为音节和谐、字句整齐的短语,便于诵读与流传。主要内容

  • 续命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先敬礼观音,祈愿救助娑婆世界重罪者,安著涅槃解脱地。次谓念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一佛两菩萨名号,可离生死苦,永不入地狱。再次发十愿,均属“风雨顺时行”、“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