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传纲领

胡氏曰学春秋者必知纲领然后众目有条而不繁自孟轲氏而下明纲领者凡七家今载七家精要之词于卷首智者即词以观义则思过半矣

孟轲氏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膺戎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又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庄周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也圣人议而不辩又曰春秋以道名分【按史记周战国防人尝为蒙漆园吏其学无所不闚楚威王闻其贤遣使厚币迎之周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犠牛乎我宁游戏以快吾志马著书十余万言猖狂自恣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汉董仲舒记夫子之言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诵其师说曰拨乱世反之正莫近春秋其自言曰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罪故春秋礼义之大宗也【按汉书董仲舒广川人少治春秋下帷讲授三年不窥园圃以贤良对策劝武帝勉强学问行道设诚于内等语帝嘉之以为江都相仲舒学有源委正谊明道之言度越诸子为汉醇儒】

隋王通曰春秋之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曲直之绳墨也舍则无所取衷矣又曰春秋其以天道终乎故止于获麟【按隋书王通字仲淹龙门人幼笃学慨然有济苍生之志诣长安奏太平十二策不见用退居河汾教授仿古作经又为中説以拟论语大业初徴不至及卒门人諡田文中子】

宋西都邵雍曰春秋孔子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五伯者功之首罪之魁也先定五伯之功过而学春秋则大义立矣春秋之闲有功者未有大于四国者也有过者亦未有大于四国者也不先治四国之功过则事无统理不得圣人之心矣【按宋鉴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雍游河南因葬其亲伊水上遂家焉受学李之才探赜索隐遂衍先天之防尤精于数学著书十余万言富弼司马光吕公着二程子雅敬雍为市园宅自名其居曰安乐窝春秋时乗小车出游城中贤者悦其徳不肖者服其化举遗士补颍州团练推官不就卒諡康节】

横渠张载曰春秋之书在古无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为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説多凿【按宋鉴张载字子厚郿人举进士为祁州司法厯渭州佥判召为崇文殿校书同知太常礼院为人志气不羣初喜谈兵及释老书反而求之六经既见二程子尽弃异学而学焉神宗立召问治道首以复三代为对与执政不合告归居横渠镇日危坐一室潜心精思教人以礼关西之士翕然宗之所着有东铭西铭正蒙扩圣贤所未卒諡曰明淳祐初封郿伯从祀孔庙】

河南程颐曰五经载道之文春秋圣人之用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又曰五经如药方春秋犹用药治病圣人之用全在此书又曰春秋一句即一事是非便见于此乃穷理之要学者只观春秋亦可以尽道矣又曰春秋传为按经为断又曰春秋之文一一意在示人如土功之事无大小莫不书之其意止欲人君重民力也又曰春秋之法极谨严韩子之言深得其防矣

猜你喜欢
  广器·孔鲋
  ●温氏母训跋·温璜
  卷三十三·陈祥道
  孟子集疏卷七·蔡模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四章 知足·林语堂
  卷二十九·林之奇
  卷十一·李光地
  第一 捭阖 6·王诩
  卷二百八十六·佚名
  卷七十六·佚名
  阿难七梦经正文·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唐慧琳
  日伪亦觉悟否·太虚
  佛说华手经卷第四·佚名
  菩萨生地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一十一·彭定求

        卷811_1 【归山作】护国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

  • 卷七·董康

      ○明珠記   明嘉靖間長洲諸生陸釆所作也。【無雙令塞鴻以明珠寄仙客。本傳無此語。蓋增飾以作關目者。采作此記時。年甫十九歲。】采兄粲。嘉靖癸未進士庶吉士。改官給事中。有■聲。助其弟作此記。其事則據仙

  • 第七无十九回 无量佛付与神仙·陈端生

    第七十九回无量佛付与神仙诗曰:太后千秋进兕觥,寿星无量佛兼呈。物仪不典非为实,一点微忱表至诚。讲到王亲府内非比泛常人家,此刻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趋炎附势往往如此,一个公子的满月,闹了十余日。康员外家,俱朝来晚去

  • 第三十四回 念糟糠熊君感旧·陈端生

    第三十四回念糟糠熊君感旧诗曰:平江侯娶奇英伯,左右先锋旧著劳。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天子重贤豪。话说其时,京中已将刘国丈父子二人审过几堂。本是罪实情真,一件件口供招认,不敢抵赖。派审的大臣得了口供,从直奏闻天子。元

  • 朱庭玉·隋树森

    朱庭玉(“庭”或作“廷”),生平、里籍均不详。朱氏有[南吕·梁州第七]《归隐》云:“归来好向林泉下。”“留心垂钓棹鱼舟差,汾水岸晋山坡。”朱氏曲中多指晋地风物。据此知,朱氏可能是山西人。待考。 小

  • 王梵志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初唐僧人。原名梵天,黎阳人。他的身世颇具传奇色彩。其诗多为白话诗。 诗 王梵志 梵志翻着袜, 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 不可隐我脚。 王梵志诗鉴赏 王梵志的白话诗,大多有感于日常生活琐事,而归结到某种生活真

  • 卷三百七十二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三月壬申盡是月丁丑   三月壬申,詔:「安燾堅辭知樞密院事,特依所乞,依舊同知樞密院事,仍令班左丞李清臣上。范純仁告未經給事中書讀,見在閤門,可勾收。別出錄黃告身,遍經門下省官施行。」(呂公著家傳以為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纪昀

    列传唐 【八】○唐八房玄龄杜如晦【淹】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房玄龄字乔 【旧书作房乔字玄龄宰相世系表又作字乔松】 齐州临淄人父彦谦隋司隶刺史 【旧书作泾阳令按隋书彦谦传 先为司隶刺史后以泾阳令终】

  • 卷十六·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卷十六八月庚寅朔喀尔喀台吉哈玛尔带青等吿请効力哨探副都统阿南达奏言【臣】来宁夏有喀尔喀四等台吉哈玛尔带青等要于路而告曰闻遣厄鲁特之巴图尔额尔克济农之人坐哨我等虽属

  • 李吉甫传·刘昫

    李吉甫字弘宪,是赵郡人。父亲李栖筠在代宗朝担任御史大夫,当时的名声很大,国史上有他的传记。李吉甫年轻时好学,能够写文章。二十七岁时任太常博士,学识渊博,见闻多,尤其精通本朝的掌故和沿革的评断,当时很多人称赞他。后来升

  • 元载传·欧阳修

    元载的字叫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人。父亲名升,本来姓景,曹王李明的妃子元氏得到的赏田在扶风郡,景升主管她的租税收入,因有功劳,对元妃请求,改姓元。元载早年成了孤儿,长大后,好学,擅长写文章。天宝初年,皇帝下诏举行精通庄子、列子

  • 卷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五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祭祀通例国初以郊庙社稷先农俱为大祀後改先农及山川帝王孔子旗纛为中祀诸神为小祀嘉靖中以朝日夕月天神地只为中祀凡郊庙社稷山川诸神皆天子亲祀国有大事则遣官

  • 困知记续録卷上 凡八十章·罗钦顺

    一、异端之说,自古有之,考其为害,莫有过于佛氏者矣。佛法初入中国,惟以生死轮回之说动人。人之情莫不贪生而恶死,茍可以免轮回,出生死,安得不惟其言之听?旣有求于彼,则彼之遗君亲,灭种类,凡得罪于名教者,势不得不姑置之,然吾儒之信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缘 成 史 观·太虚

    一  ──十九年十一月在巴县监狱讲──承县长与典狱长等邀来讲演,因向知各位对于人群社会之改造很具热忱,特将佛学之可应用人生实际之改良者与各位谈谈。我前在德国柏林讲学时,曾遇一研究经济学者,他说:他对研究经济学之

  • 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下·佚名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  尔时世尊云何说道迹。于彼说道迹时。犹如王大路谓之王路。星宿谓星宿路。此迹亦如是。至涅槃者谓至涅槃路。彼是等见处所。等志等语等命无有差违。等方便不缺漏。等念无量等三昧色不变易

  • 水道提纲·齐召南

    山水志。清齐召南撰。二十八卷。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息园,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官至礼部右侍郎。曾纂修经史考证,著有《礼记注疏考证》、 《前汉书考证》等。因长于地理、被召入翰林院纂修《

  • 吏学指南·徐元瑞

    八卷。元徐元瑞撰。本书成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据作者自序称,“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先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吏之于官,实非小补。”鉴于“初学之士,妙龄而入,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