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兀庵和尚语录卷下

法语

示关东法孙

关东掌国法孙。诚至信向佛法。只欲发明己躬一大事。怀香袖纸。拜求法语。并袈裟。为究道之助。勉为引笔云。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诸佛法者。皆从信心之所生。但信心坚固。则善心坚固。若善心坚固。则道心坚固。若道心坚固。则佛心坚固。与天地同根。万物同体。利人利物。亘古亘今。无一毫之差别者也。信心者。信向佛法僧三宝。敬信天地人神。孝养父母师长。一切事皆能敬信。无有退失。信能必到如来地者也。信向心如是。便能持五戒修十善。若持五戒坚固。善根不断。必生人道。若修十善坚固。必生天道。若生生信心坚固。善根不断者。即是三资粮。四加行位。菩萨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暖顶忍世第一位。是也。自此从凡入圣。十地位菩萨。乃至金刚心后。解脱道初。方且渐次入等觉位妙觉位。自十地位。至此妙觉位。谓之如来地。说法如云。利生如雨。自利利它。度未度也。如来地者。即自己信向坚固之心。是也。持五戒修十善。坚固之心。是也。但心心坚固。位位增修。无有退失者。即是佛心。必到如来地也。纵饶修习到此。却不要执着。直须没彼前来之位名。但彰自己之实行。吾亦不知。吾是谁。与天地同根。万物同体。方有少分相应。戒律中教相中。所说一同。若要参透向上一着。须是离心意识参。出圣凡路学。方有趣向分。岂不见。赵州和尚有僧问云。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答云。无。自古及今。恼乱天下衲僧。无有休日。法孙。但十二时中。行住坐卧。只向无之一字。切切留心。念念不舍。食息不忘。日久岁深。忽然参透。历历分明。丝毫无疑。自己本来面目。本地风光。顿现在前。便与从上诸佛诸祖。所得所证无别。此生它生。得大自在。得大解脱。便见从前信心善心佛心。自己心它人心。天地同根之心。万物同体之心。无一毫差别。尽大千世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亦无一毫差别。於无差别中。千差万别。信心亦如是。善心亦如是。佛心亦如是。乃至菩萨心。缘觉声闻之心。天地人。飞走。山河大地之心。亦如是。心心既如是。可以治国治家。利人利物。尽未来际。无有退失。作是说者。闻是说者。谁复谁乎。(咄)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盖代功。

示源清藏主

灵山密付。犹如话月。曹溪竖拂。犹如指月。递代相承。炎天求雪。吾侍径山圆照老师。虽历多载。曾无一法可得。唯饥饱寒温。能自知之。至於涉世匡徒。亦无毫发差别。屡承法眷之约。因东望扶桑。有大乘根器。冒险越漠。观国之光。复遭世缘所陷。悒悒之气。而不能释。源清藏主。赞佐丛社。表仪多众。超卓伟伟。袖纸需语。以为究道之助。不容坚却。呵冻书此。祝之云。鼻端若有通天窍。可与吾出此气也。

示隆觉藏主

隆觉藏主。久历丛林。留心参学。以老僧示众语中。有无之一字。於四威仪中。提撕不辍。昨五月八日夜。四更四点。就床之时。豁然顿息。自叹曰。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也。信脚上床。信手整服。更无别念。身心如如。无彼此之非。如如复如如。专一守之。诸缘自空。唯自己耳。虽然如是。不知正邪如何。伏乞慈悲开示。老僧览之是说。欣然有喜。元来残羹馊饭。亦有人留心矣。既认得些子蹊径。方可入道。所谓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但专一守之。如执杖牧牛。勿令放逸。莫管相应不相应。正邪不正邪。出此没彼。尽未来际。不动不变。始是工夫纯熟。始是得力处。亦不得打净洁球子。更须知。南泉道。唤作如如。早是变了也。须和这无之一字。如如复如如。胜妙境界。一时扬却始得。岂不见道。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一一透得。始解稳坐。更须知有向上一窍在。此语大有赚人处。若检点得出。却再来老僧手里请棒吃。

示松岛圆海长老

佛法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岂有东土西天。宋朝日本。分疆列界者耶。所以百亿四天下佛法。始自灵山之所传。灵山之佛法。乃自七佛之所传。七佛之佛法。乃自贤劫千佛之所传。贤劫千佛之佛法。乃自过去庄严劫之所传。过去庄严劫佛法。乃自未有世界。未有佛祖。威音王已前之所传。其所传者。本无法可传。但以心传心。如水传器。无传之传。所以流传至今。丝毫不增。丝毫不减。若有有传之传。便成断常之法。终成败坏。无有今日之盛者也。我於然灯佛所。实无一法可得。诚哉是言。所以参禅只图见性。如观掌上。若不见性。无异盲人摸象。有何益哉。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若有一法与人。便成断常之法。非正法也。从上佛佛授手。祖祖相传。只贵所得所证。正知正见。廓然荡豁。彻见本源。方谓之正知正见。绳绳有准。法法融通。或於十二分教明得者。或於教外明得者。或有未举先知。未言先领者。或有无师自悟者。盖根性优劣不等。只要明自心见自性。宗眼明教眼明。如杲日当空。百亿四天下。无幽不烛。何曾有丝毫隔碍来。若是所得所证。半明半灭。何缘得彻见本源。既不彻见本源。终成断常之法。非正法也。[拚-ㄙ+ㄊ]得死工夫。方学得生活计。工夫不到。何得周圆。参须实参。悟须实悟。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既得实证实悟处。与从上诸佛诸祖。无异无别。至於随机应变。捏聚放开。自然得大自在。如雷如霆。有何隔碍来。以至出死入生。出此没彼。有何隔碍来。松岛圆海长老。曩游宋朝。复回旧邦。赞佐法社。近董禅剎。既曰住持。便有主法之称。为后学之规模。须要明吾宗之来源。开人天之正眼。方且不枉匡徒之职矣。袖纸需语。信笔不觉忉怛。

示成道大师

成道大师。见任住持肥后州报恩寺。已经数载。内外享合。缁白归向。切为自己一段大事因缘。胸次碍膺之物未释。往年虽曾求师指迷。盖缘岁月蹉跎。未有与决。思之世间名利之役。无有休歇。於自己全无所益。由是暂假不远数千里之遥。仆仆来参。只要决此一事。了了分明。免致虚生浪死之苦。不辜负出家之志。只求直截。数句繁多难记矣。老僧每见寻言逐句。求玄求妙者。痛扫之。不欲特地。不见道。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若只求数句。亦是繁了。若有一句到汝。即埋没汝也。若无一句到汝。即辜负老僧。有句无句。一时截断。昔日寂寿道人。参昭觉圆悟禅师。指示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提撕既久。忽然契悟。凡有问答。如流无滞。直往淮西。参五祖演和尚。乃圆悟法嗣师也。才参礼了。五祖问云。汝参什么人来。寂寿云。参昭觉和尚来。祖遂问云。释迦弥勒是他奴。他是阿谁。寂寿拊掌大笑云。大小大五祖老翁。元来不识他在。五祖便知是了彻底人。遂与印可。自此七纵八横。得大自在。佛之与祖。到他面前。不满一笑。更有何生死碍虑。挂胸中耶。成道大师。但将此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十二时中。行住坐卧。喜怒忧乐。片时不要放舍。久久便见倒断。非但超他总持。末山刘铁磨寂寿辈一头地。亦乃翻笑建长老翁。恣将陈年橘皮。以之为火。鼓弄人家男女。败缺不少。法位大师。既是手足。不必别纸。

示正传长老(禅师号宏觉)

嗣法小师慧安长老。号东岩。建长聚首。孜孜究道。请益不辍。别后闻之。开法住持。大兴宗社。甚慰老怀。颛书远投。恳求法语。用侍者捧呈云。节次请益。伏蒙开示因缘。欲乞亲染而宝之。答云。今为老懒。厌烦却之。重复启请。信笔以赠云。语底默底不是。非语非默更非。透出重重关捩。而况犹涉厘微。岂不见。灵山拈起。迦叶攒眉。得便宜是落便宜。不是苦心人不知。所以每遇问答酬倡。如空谷答响。岂容嚵啄哉。达磨不来震旦。老僧不游日本。单传直付东岩。广为人天宣演。(咦)输机是算人之本。(复指侍者云)我宗无语句。说甚闲公案。(掷笔嘘一声)侍者破颜微笑。复云。老僧今日失利。

示院豪长老

弘持佛法。在人不在法。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也。既曰住持。却与闲衲子不同。须当洁己精专。为后学者法。应机接物。亦须随己力量。切防过与不及。从上来大有规则。当一一依而行之乃善。长老经历多年。必能熏炼不失。若是未能彻证大法。亦须退步就己。穷究教彻。方是千了百当。若只记持言句。蕴在胸中。以为我能我解。最是障道之本。大法无由发明。终不济事。且如住院一事。终日役役。无有了期。但按其纲纪大槩。碎事拨向一边。忙里偷闲。直将僧问云门和尚云。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答云。须弥山。但将此一转语。时时提撕。十二时中。丝毫勿令退失。日就月将。恶地一声。便能彻见本有之性。本来面目。虚而灵空而妙。超然独脱。与从上佛祖。把手共行。出生入死。得大自在。岂不伟欤。世良田当代住持院豪长老。昨冬老僧乍到建长。先辱远访。越春袖纸来语。以为究道之助。信笔姑塞其诚矣。

示小师景用

徒弟景用侍者。执侍既久。奉养懃渠。始终守节。并去杂交。颛切向道。炷拜求一语。怀抱决了己躬一大事。即答云。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参禅只图见性。若得见性。方是千了百当。从上无数大劫而来。诸佛诸祖。千圣万圣。亦只明自心见自性。传此法。此法者。无传之传。是为真传。名正法也。若有传之传。是为妄传。非正法也。但每日苦乐逆顺。逐旋消遣。惟要参究自己。工夫片时不辍。久久必获感验也。蓦然明自心见自性。尽乾坤大地。总是自己全体作用。更有何疑虑者哉。今为老病力怯。不及书而却之。侍者忽问云。昔日马大师不安。院主进前。徐徐问云。和尚近日尊位如何。马祖答云。日面佛月面佛时如何。老僧答云。和赃捉败。即颂示之曰。日面佛月面佛。贼被贼捉见赃物。赃贼一时推勘圆。汉州姜与邠州铁。(复颂曰)日面佛月面佛。病势元因自执着。只消三片汉州姜。煎取一服应验药。(呵呵)即书以遗。

序跋

性空序

拨草瞻风。只图见性。果能见性。十方虚空。悉皆消殒。山河大地。依而建立。八解六通。由兹发现。岂不见。碧眼胡云。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无端粘牙带齿。衲僧门下。犹隔重关。义侍者号性空。求叙语。因诘之云。既曰性空。是中还着得元字脚否。义默而不答。复指之云。错。姑与引笔。

跋敬侍者颂轴

妙喜老汉。初发足游方时。先以四句偈。辞之受业。其后句云。且喜今朝离火坑。前辈标格。打头便有吞佛吞祖底气槩。若不是川巴子。如何罗笼得住。自后花木瓜种族。罕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焉。敬侍者乡谈一同。九华丰林受经。仙骨亦能越格。初发足时。府佥秘书。赠以伽陀。嘉尚其锐志。及到龙游双径。群英次其韵而美之。一家才有事。引得百家忙。需一语於其后。即就其韵一字。酬之云休。

跋弈东岘住常州横林净慈贺颂轴

涧东一脉。曲曲弯弯。分枝列派。接於奉川。正出东岘。滔滔聒聒。注入梁溪。浪打涛翻。虾蠏鱼龙。游泳自若。引得西湖群英。扬清激浊。风波遍地。余见其源源不已。姑以坯土塞之。

跋大火中烧金刚经不坏

最明寺殿。信心坚固。如金中之刚。亲染金字金刚般若经。直得入水不能溺。入火不能烧。只以此见坚固之心。尽未来际。等金刚而不坏者也。因观火中之经。合掌顶戴。叹未曾有。故书其后云。

跋了侍者颂轴

禅了侍者。游历宋朝。遍参诸老。湖海同流。寂岩号之。揄扬之德。颂成巨轴。并归帆之帙。并捧呈。盖老眼蒙眬。略观彷佛。其中有一句子。直是无巴鼻。由是急卷而复还之。

跋大众贺最明寺殿悟道颂轴

灵山密付。只要密传。刬地不密。恶声流布。递相钝置。浩浩至今。昨来密室付授最明寺殿。只要密传。刬地不密。言下忽然打失鼻孔。被人指证。案沓如牛腰。且道因谁致得。(咄)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跋安忍子大智律师草书心经

竺皇先生。四处十六会。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掬其旨归。八十余科。不出乎一纸。灵芝老子。守南山家法外。笔阵扫云烟。无故随后草窠里辊。虽则贯古通今。正眼看来。草气太甚。

佛祖赞

出山相

入山出山。何异何别。六年所成。一时漏泄。那堪满口嚼冰雪。

渡江达磨

道个不识。自生荆棘。凄凄渡江。忍羞面壁。赖有神光与雪屈。

寒山拾得

指东画西。眼笑眉垂。心似秋月。发如乱丝。吟句不成句。题诗不是诗。丰干轻饶舌。败缺一时知。善哉苦哉。敢称七佛之师。

行道持数珠观音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八万行门。一十九类。寻声救苦越尘沙。一串数珠数不已。

布袋

杖头挑百亿乾坤。布袋贮三千世界。闹市丛中等个人。不知谁是知音者(咄)。

普化

踢倒饭床。特地乖张。指空话空。撤颠撤狂。木槵拈来换人眼。赢得恶声满大唐。

鱼妇观音

提起活鱍鱍。马郎亦被惑。度生虽愿重。那知成败缺。

灵照女

拈将破笊篱。风前卖与谁。搀行夺市处。非独老爷知。

无准和尚顶相

文武火煨杀人。千衲子恨难伸。五处主法。双径两新。内庭敷演。赐号超伦。自创正续梵菀。延纳云水高宾。将谓多少奇特。依前满面埃尘(咦)。

义简禅人画圆相请赞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恁么说话。早是起模画样了。殊不知才拟任么。便不任么。更问如何若何。笑倒嵩山破灶堕。

最明寺殿真像

掌持国土。天下安堵。信向佛法。运心坚固。德重丘山。名播寰宇。清白传家。望隆今古。参透吾宗。眼眉卓竖。末后一机。超佛越祖。(咦)汝辜负吾。吾辜负汝。

自赞

正传寺住持安东岩请赞

生缘於西蜀。非独游日本。十方国土中。当头俱坐断。

宏海侍者请赞

这川藞苴。全不仁者。握起老拳。佛祖也怕。

小师景用请赞

要赞而无德可赞。要骂而无过可骂。赞与骂不及处。大地而不能载。

正因法孙命工绘吾幻质炷礼请赞

个样面觜。阿谁敢拟。威凛凛生。气愤愤地。临济德山。望风敬畏。([囗@力])和苏噜之。

偈颂

无锡刘相干(佑)。笃信佛法。常来参请。自和雪窦罂粟颂。来呈老僧。即次韵酬之云。

一实包含万点春。收来粒粒是家珍。些儿圆转谁能委。唯一身分百亿身。

公读了忽然契悟。众皆贺喜。乃知信向佛法。灵验如之。

铁壁

刚然隔断太虚空。缝罅浑无拶不通。顽钝碓夫觑不破。倩人书处转乖宗。

铁牛

骨格纯刚蹄角全。轩然鼻孔自辽天。不贪陕府栏边草。肯遍耕翻祖父田。

海月

金波涌出烂银盆。黑白亏盈湛不痕。莫谓清波无透路。珊瑚枝上影团团。

竹溪

空服高心耐岁寒。滔滔声价没遮拦。自从南北分枝派。搅动江西十八滩。

雪窦前堂音座寮有炼指行人求颂

未彻根源肯便休。炼磨三种愈精修。发辉自己光明藏。抹过俱胝一指头。

写华严经求颂

破一微尘出此经。因该果海果该因。无端却被管城子。名句文俱错指陈。

画髑髅檐人我檐者求颂

自从尘劫至于今。执着无明人我心。蓦忽眼睛俱突出。乾坤大地孰知音。

栽松道者

栽培得地。节操苍然。死而复活。身后身前。楖栗横肩阿剌剌。再来不直半分钱。

亮知客(出世住戒香)

主中宾句验来端。四海禅流总被瞒。铁磨机轮难比拟。逢人即出舌翻澜。

南洲

赡部那边沙际间。閧然魔子恣纵横。周金刚带不平气。勘破却从潭上行。

小佛事

尤木石相公薨背上香

此一炷香。根蒂稳实。枝叶繁荣。透骨馨香。辽天价重。爇向宝炉。以伸供养。共惟。宋故侍读提史端明相公。清白传家。儒释通贯。词源浩汗而涌三峡水。讲读琮琤而对九重天。修史决古今是非。操麻定人我邪正。为纪为纲兮霜风凛凛。利人利物兮春日融融。因观妙喜语句。脱然契证如如。披阅内典真乘。蓦忽点头唯唯。总道坡仙之再世。宛然普觉之后身。来兮似月行空。去兮如云散壑。南禅每叨药诲。怀抱奚忘。荐伸奠礼之芹。领徒熏诵。神灵歆格。不昧本来。(插香云)愿此香云遍剎尘。饶益一切成正觉。

奠茶

锡麓之英。上苑之春。山川秀发。雨露重新。石铫烹来味别。快哉壮爽精神。睡魔退舍。两腋风清。翻笑赵州错唤人。

奠汤

地道收来。精粗拣择。牛溲马勃。蓝毒砒霜。尽情细末将来。变作醍醐上味。当阳点出。满座馨香。不比其他姜杏汤。

潮西堂锁龛

灵峰全提正令。太白平分风月。碎佛祖玄关。扫衲僧窠窟。活中全死。死中全活。举锁子云。何似白云锁口诀。

觉禅客起龛

奋不顾身。丁字着脚。拶透玄关。死生梦觉。便任么去时如何。切忌语脉里转却。

明侍者起龛

明明知有道不得。明明道得不知有。一回丧尽目前机。八角磨盘空里走。

嵩知客下火(福州人)

飞猿岭太白岭。须信平夷中险峻。不惮区区亲到来。等闲踏断无蹊径。泯去来忘途辙。六月火烧空。乌gui头带雪。

蒙庵主下火(浙翁小师在天童死)

佛心宗赈愚蒙。出生死绝罗笼。泥牛入海觅无踪。以火把打圆相云。扶桑依旧一轮红。

普淳二上座起骨

普通年后。淳佑年初。有则公案。非实非虚。拟之则心胆丧。觑着则眼睛枯。中问有优有劣。如何判得恰好。抚骨一下云。一状领过。

安危峰藏主起骨(中秋后)

舌底卷风雷。胸中蟠锦绣。机轮转碌碌。古今都穿透。不堕常流。骨格浑别。独骑瘦马踏残月。

藏上座入骨

与汝往来者是藏。死语诳人成自诳。不往来者亦是藏。火乱灰飞收不上。收得上。与谁论。夜听岩溜响。朝看岭云屯。

清圻二上座入塔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抹过空劫前。超出涅盘后。搅不浊。澄不清。没圻岸。等空平。酌然双暗复双明。休认山河作眼睛。

端知客秉炬

验衲僧句。如何举似。要知端的。言外领取。蓦然当下死偷心。铁钻通红被虫蛀。

兀庵和尚语录卷下(终)

 小师景用命工锓板

越州兵卫主将官。二月初一日夜。忽梦见一大寺。殿堂深广。楼阁重重。庄严真奇特。里面去不得。外有一人立。兵卫主将问曰。这里名什么所。人答曰。此间名巨福山建长禅寺善法堂。彼岸之时。十方诸佛。来这里说法度人。中间第一尊。便是巨福山长老。如今便是彼岸也。里面无人去得。你且待长老出来看。少时便得见长老出来。年及六十余岁。身相圆满。不短不长。兵卫见了。心中如法欢喜。梦觉后。语屋里人曰。我梦见如此事。你等曾见巨福山长老么。屋里人答曰。未曾见。兵卫云。我自去巨福山。参见长老。即自来建长寺侍者寮。说如上梦事了。便得见兀庵和尚在佛殿。领众行道讽经。果如梦见一同。始信梦事真实。见者闻者。手舞足蹈。

时景用在侍傍。同众亲见是事。即略记之。

宁侍者自育王至双径。首尾相从。已经数载。见其孜孜为道。真本色衲子。秋风吹衣。忽来告别。且袖纸求语。而谒蒋山。吾不欲特地固却之。而所请益坚。因谓之曰。昔太师祖据锺阜。大慧居五峰。一时龙象。往来二开士之门。憧憧致武於道。又不知悞了多少人家男女。吾故不敢仰视前辈。而痴绝兄实当世宗匠。此行若空去。后必实回。若使实去。必须空回断无疑矣。或恐问着。此问如何若何。却不得妄通消息。何故。彼此老大。端平乙未中秋。径山无准叟书于凌霄阁。

无准老送宁侍者。谒予。且有不得妄通消息之训。教儿迷子之诀。自当如是。殊不知子未下五峰顶。此消息已塞破四天下。无你左遮右掩处。况无准老有三千里外。定殽讹底眼目。早已知予。悞了人家男女。子归当自知之矣。端平丙申大寒。金陵北山道冲。书于正传。

欧峰有亭曰见山。乃昔人启关悟心之所。戊辰嘉定。余适会吾灿祖演心铭於其上。至兀尔忘缘。归复自然处。余不觉掩耳而退。三十年来每每兀坐。即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终未能见其所以然而然也。及观径山无准大长老。书兀庵二字。付宁侍者。因问命名之意。曰无他焉。唯痴兀自守也。若果如此。曷若从径山所书兀为庵。兀兀然而从灿祖游为愈也。心月书。

这暗号子。不是当场主将。他人一字不会。而今大唐国里。棋布星罗。如吾。

兀庵。丛林杰出。正续真传。言句流布。活人眼目。余获览观。痛快平生。故书其后云。

宝佑六年季夏望日 晋陵尤煜

猜你喜欢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憬兴
  卷六·赜藏主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朱棣
  提要·黄道周
  问僧那品第十六·佚名
  梵天择地法·佚名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四·佚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上·佚名
  辩正论卷第一·法琳
  卷三十七·佚名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大乘起信论(真谛译)·马鸣
  贤护分饶益品第九·佚名
  覆张伯良居士书·太虚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玄奘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杨太尉·唐圭璋

      选冠子   碧眼连车,黄头间座,望断故人何处。当时胜丽,旧是繁华,都变虏言胡语。万里衔冤,几年埋恨,仔细向谁分诉。对南风凝眸,眺神旌、触目泪流如雨。   今幸会,电扫雷驱,云开雾敛,一旦青天重睹。桃林卧草,华岳嘶风,行迓太

  • 第一折·佚名

    (正旦扮李美人上,诗云)柳叶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妾身西宫李美人是也。今日圣人在御园中打金弹丸,着宫娥彩女辈看其所落之处,寻觅金弹。如有拾得之人,即令亲献御前,自有宠幸。眼见得

  • 前集卷一·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一     元 傅习编刘静脩先生名因字梦吉保定人裕宗皇帝在青宫闻其贤以资善大夫召至京师未几以亲老求归养居数嵗朝廷尊仰德义拜集贤学士又以疾辞逾年遂不起年才四十有五缙绅惜之黄金台燕

  • 列传第五十九 忠义·房玄龄

    ○嵇绍从子含 王豹 刘沉 麹允 焦嵩 贾浑 王育 韦忠  辛勉刘敏元 周该 桓雄 韩阶 周崎 易雄 乐道融 虞悝 沈劲 吉挹  王谅宋矩 车济 丁穆 辛恭靖 罗企生 张祎 古人有言:“君子杀身以成仁,不求生

  • 名山藏卷之九十七·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本士记◆本士记读书怀孤独之行而身孝悌岂非世之所谓君子者哉荣之与利人所趋也为是行者皆必违而去之不如是不足以恬澹其心而远于歆人间或其人足自善而巳不能有所康济于时其行事或涉于

  • 西汉年纪目録·王益之

    卷一高祖卷二高祖卷三惠帝卷四吕后卷五文帝卷六文帝卷七文帝卷八文帝卷九景帝卷十武帝卷十一武帝卷十二武帝卷十三武帝卷十四武帝卷十五武帝卷十六武帝卷十七武帝卷十八昭帝卷十九宣帝卷二十宣帝卷二十一宣帝卷二十二

  • 通志卷五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前汉纪第五上髙祖 惠帝 髙后吕氏臣谨按刘者东周畿内之地名杜预云缑氏西北旧有刘亭是也缑氏熙宁中省为镇入偃师河南刘氏者成王封王季之季子食采于刘是为刘康公刘氏受氏实由

  • 卷十·楼昉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两汉诏令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十宋 林虙 编西汉十成帝【四十七】赦天下诏【建始元年二月】廼者火灾降于祖庙有星孛于东方始正而亏咎孰大焉书云惟先假王正厥事羣公孜孜帅先百僚辅朕不逮

  • 卷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二十七户部十二经费诸司职掌凡内外卫所正伍旗军岁用粮米已行各该有司编置勘合对拨着令人户自行依期送纳外其仕京有未对军人及未入正伍等项带支人数如遇按月支粮百户所将所管军人造册申缴千户所本

  • 滕文公上篇·王夫之

    一程子云&ldquo;故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rdquo;云云,须看一&ldquo;故&rdquo;字。乃谓天理之见于人心而发于言词,其已然之迹不昧于固然者如此;非繇先言善、吉、是,后言恶、凶、非,而知性之善也。言之先后,只是人所撰之序,非天

  • 平书卷二人事篇下·王源

    春秋庄八年谷梁传兵事以严终故曰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善为国者不师[江熙曰邻国望我欢若亲戚何师之有]善师者不陈[江熙曰上兵伐谋何乃至隙]善陈者不战[注军陈严整敌望而惧莫敢与战]善战者不死[江熙曰避实击虚则不至死]善

  • 左传折诸卷十七·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十七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襄公成而不结陈止斋曰传言齐楚固相交聘秦晋盟而不结是以宋之役诸夏始判遂成南北之势晋其庶乎吾臣之所争者大师旷曰公室惧卑淮南子晋平公出言而不当师旷举琴而撞之跌

  • 卷十上·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十上【庚申】景王四年【在位二十有五年子王猛立是年卒弟敬王立】昭公名稠襄公庶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子野卒于季氏以毁吿昭公子野之母敬归之娣子也叔孙豹谓太

  • 卷三百二十三·佚名

    △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六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有诸菩萨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不摄受般若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力。便证实际。取声闻果或独觉菩提。有诸菩萨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摄受般若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佚名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通达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四万二千人俱&mdash;&mdash;皆是阿罗汉,诸漏永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善解脱,善得自在犹如大龙;唯阿难在学地须陀洹果

  •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十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妙耳商主即作是念。我于此城昔时富盛而今贫困。以此少物如何行施。今虽如是。或此城中臣佐吏民诸婆罗门长者居士众商主等及多人民。咸悉睹见我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三·圆晖

      分别根品二之一  分别根品者.胜用增上故名为根。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界品后次明根品者。界品明诸法体。根品明诸法用。依体起用。故次明根 释此品颂文分三段。一明二十二根。二明俱生诸法。三明六因四缘 

  • 分灯录跋·朱时恩

    自庐山诸贤以还。开士栖托耽玄味胜。盖亦代不乏人已。第不过逸情远韵翛然埃[土*盍]之外焉尔。迨柳州临川涪翁无咎辈始畅发西方宗旨。而眉山公尤纵横解脱掀翻宝藏光流电駴。然人亦廑以文言悦之。不必於心性领入也。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