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三三)大品优婆离经第十七(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那难陀。在波婆离奈林。

尔时。长苦行尼揵中后彷佯。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于是。世尊问曰。苦行尼揵亲子施设几行。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

长苦行尼揵答曰。瞿昙。我尊师尼揵亲子不为我等施设于行。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但为我等施设于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

世尊又复问曰。苦行尼揵亲子施设几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

长苦行尼揵答曰。瞿昙。我尊师尼揵亲子为我等辈施设三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云何为三。身罚.口罚及意罚也。

世尊又复问曰。苦行。云何身罚异.口罚异.意罚异耶。

长苦行尼揵答曰。瞿昙。我等身罚异.口罚异.意罚异也。

世尊又复问曰。苦行。此三罚如是相似。尼揵亲子施设何罚为最重。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为身罚.口罚。为意罚耶。

长苦行尼揵答曰。瞿昙。此三罚如是相似。我尊师尼揵亲子施设身罚为最重。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口罚不然。意罚最下。不及身罚极大甚重。

世尊又复问曰。苦行。汝说身罚为最重耶。

长苦行尼揵答曰。瞿昙。身罚最重。

世尊复再三问曰。苦行。汝说身罚为最重耶。

长苦行尼揵亦再三答曰。瞿昙。身罚最重。于是。世尊再三审定长苦行尼揵如此事已。便默然住。

长苦行尼揵问曰。沙门瞿昙施设几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

尔时。世尊答曰。苦行。我不施设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我但施设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

长苦行尼揵问曰。瞿昙施设几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

世尊又复答曰。苦行。我施设三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云何为三。身业.口业及意业也。

长苦行尼揵问曰。瞿昙。身业异.口业异.意业异耶。

世尊又复答曰。苦行。我身业异.口业异.意业异也。

长苦行尼揵问曰。瞿昙。此三业如是相似。施设何业为最重。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为身业.口业。为意业耶。

世尊又复答曰。苦行。此三业如是相似。我施设意业为最重。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身业.口业则不然也。

长苦行尼揵问曰。瞿昙施设意业为最重耶。

世尊又复答曰。苦行。我施设意业为最重也。

长苦行尼揵复再三问曰。瞿昙施设意业为最重耶。

世尊亦再三答曰。苦行。我施设意业为最重也。于是。长苦行尼揵再三审定世尊如此事已。即从座起。绕世尊三匝而退还去。往诣尼揵亲子所。

尼揵亲子遥见长苦行尼揵来。即便问曰。苦行。从何处来。

长苦行尼揵答曰。尊。我从那难陀波婆离奈林沙门瞿昙处来。

尼揵亲子问曰。苦行。颇共沙门瞿昙有所论耶。

长苦行尼揵答曰。共论。

尼揵亲子告曰。苦行。若共沙门瞿昙有所论者。尽为我说。我或能知彼之所论。

于是。长苦行尼揵共世尊有所论者尽向彼说。尼揵亲子闻便叹曰。善哉。苦行。谓汝于师行弟子法。所作智辩聪明决定。安隐无畏成就调御。逮大辩才。得甘露幢。于甘露界自作证成就游。所以者何。谓汝向沙门瞿昙施设身罚为最重。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口罚不然。意罚最下。不及身罚极大甚重。

是时。优婆离居士与五百居士俱集在众中。叉手向尼揵亲子。于是。优婆离居士语长苦行尼揵曰。尊已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耶。

长苦行尼揵答曰。居士。我已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也。

优婆离居士语长苦行尼揵曰。我亦能至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已。随所牵挽。犹如力士执长髦羊。随所牵挽。我亦如是。能至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已。随所牵挽。犹如力士手执髦裘。抖擞去尘。我亦如是。能至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已。随所牵挽。犹如沽酒师.沽酒弟子取漉酒囊。著深水中。随意所欲。随所牵挽。我亦如是。能至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已。随所牵挽。犹龙象王年满六十。而以憍傲摩诃能加牙足体具。筋力炽盛。力士将去以水洗髀.洗脊.洗胁.洗腹.洗牙.洗头及水中戏。我亦如是。能至再三审定沙门瞿昙如此事已。随其所洗。我往诣沙门瞿昙所。共彼谈论。降伏已还。

尼揵亲子语优婆离居士曰。我亦可伏沙门瞿昙。汝亦可也。长苦行尼揵亦可也。

于是。长苦行尼揵白尼揵亲子曰。我不欲令优婆离居士往诣沙门瞿昙所。所以者何。沙门瞿昙知幻化咒。能咒化作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恐优婆离居士受沙门瞿昙化。化作弟子。

尼揵亲子语曰。苦行。若优婆离居士受沙门瞿昙化作弟子者。终无是处。若沙门瞿昙受优婆离居士化作弟子者。必有是处。

优婆离居士再三白尼揵亲子曰。我今往诣沙门瞿昙所。共彼谈论。降伏已还。

尼揵亲子亦再三答曰。汝可速往。我亦可伏沙门瞿昙。汝亦可也。长苦行尼揵亦可也。

长苦行尼揵复再三白曰。我不欲令优婆离居士往诣沙门瞿昙所。所以者何。沙门瞿昙知幻化咒。能咒化作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恐优婆离居士受沙门瞿昙化。化作弟子。

尼揵亲子语曰。苦行。若优婆离居士受沙门瞿昙化作弟子者。终无是处。若沙门瞿昙受优婆离居士化作弟子者。必有是处。优婆离居士。汝去随意。

于是。优婆离居士稽首尼揵亲子足。绕三匝而去。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问曰。瞿昙。今日长苦行尼揵来至此耶。

世尊答曰。来也。居士。

优婆离居士问曰。瞿昙。颇共长苦行尼揵有所论耶。

世尊答曰。有所论也。

优婆离居士语曰。瞿昙。若共长苦行尼揵有所论者。尽为我说。若我闻已。或能知之。于是。世尊共长苦行尼揵有所论者。尽向彼说。

尔时。优婆离居士闻便叹曰。善哉。苦行。谓于尊师行弟子法。所作智辩聪明决定。安隐无畏成就调御。逮大辩才。得甘露幢。于甘露界自作证成就游。所以者何。谓向沙门瞿昙施设身罚最重。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口罚不然。意罚最下。不及身罚极大甚重。

彼时。世尊告曰。居士。我欲与汝共论此事。汝若住真谛者。以真谛答。

优婆离居士报曰。瞿昙。我住真谛。以真谛答。沙门瞿昙。但当与我共论此事。

世尊问曰。居士。于意云何。若有尼揵来。好喜于布施。乐行于布施。无戏.乐不戏。为极清净。极行咒也。若彼行来时。多杀大小虫。云何。居士。尼揵亲子于此杀生施设报耶。

优婆离居士答曰。瞿昙。若思者有大罪。若无思者无大罪也。

世尊问曰。居士。汝说思为何等耶。

优婆离居士答曰。瞿昙。意业是也。

世尊告曰。居士。汝当思量而后答也。汝之所说。前与后违。后与前违。则不相应。居士。汝在此众自说。瞿昙。我住真谛。以真谛答。沙门瞿昙。但当与我共论此事。居士。于意云何。若有尼揵来饮汤断冷水。彼无汤时。便欲饮冷水。不得冷水。彼便命终。居士。尼揵亲子云何可说彼尼揵所生耶。

优婆离居士答曰。瞿昙。有天名意著。彼尼揵命终。若意著死者。必生彼处。

世尊告曰。居士。汝当思量而后答也。汝之所说。前与后违。后与前违。则不相应。汝在此众自说。瞿昙。我住真谛。以真谛答。沙门瞿昙。但当与我共论此事。居士。于意云何。若使有人持利刀来。彼作是说。我于此那难陀内一切众生。于一日中斫剉斩截.剥裂削割。作一肉聚。作一肉积。居士。于意云何。彼人宁能于此那难陀内一切众生。于一日中斫剉斩截.剥裂削割。作一肉聚。作一肉积耶。

优婆离居士答曰。不也。所以者何。此那难陀内极大富乐。多有人民。是故彼人于此那难陀内一切众生。必不能得于一日中斫剉斩截.剥裂削割。作一肉聚。作一肉积。瞿昙。彼人唐大烦劳。

居士。于意云何。若有沙门.梵志来。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心得自在。彼作是说。我以发一嗔念。令此一切那难陀内烧使成灰。居士。于意云何。彼沙门.梵志宁能令此一切那难陀内烧成灰耶。

优婆离居士答曰。瞿昙。何但一那难陀。何但二.三.四。瞿昙。彼沙门.梵志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心得自在。若发一嗔念。能令一切国一切人民烧使成灰。况一那难陀耶。

世尊告曰。居士。汝当思量而后答也。汝之所说。前与后违。后与前违。则不相应。汝在此众自说。瞿昙。我住真谛。以真谛答。沙门瞿昙。但当与我共论此事。

世尊问曰。居士。汝颇曾闻大泽无事.麒麟无事.麋鹿无事.静寂无事.空野无事.无事即无事耶。

优婆离居士答曰。瞿昙。我闻有也。

居士。于意云何。彼为谁大泽无事.麒麟无事.麋鹿无事.静寂无事.空野无事.无事即无事耶。

优婆离居士默然不答。世尊告曰。居士。速答。居士。速答。今非默然时。居士在此众自说。瞿昙。我住真谛。以真谛答。沙门瞿昙。但当与我共论此事。

于是。优婆离居士须臾默然已。语曰。瞿昙。我不默然。我但思惟于此义耳。瞿昙。彼愚痴尼揵不善晓了。不能解知。不识良田。而不自审。长夜欺我。为彼所误。谓向沙门瞿昙施设身罚最重。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口罚.意罚而不如也。如我从沙门瞿昙所说知义。仙人发一嗔念。能令大泽无事.麒麟无事.麋鹿无事.寂静无事.空野无事.无事即无事。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世尊告曰。居士。汝默然行。勿得宣言。如是胜人默然为善。

优婆离居士白曰。世尊。我以是故。复于世尊重加欢喜。所以者何。谓世尊作如是说。居士。汝默然行。勿得宣言。如是胜人默然为善。世尊。若我更为余沙门.梵志作弟子者。彼等便当持幢.幡.盖。遍行宣令于那难陀。作如是说。优婆离居士为我作弟子。优婆离居士为我作弟子。然世尊作是说。居士。汝默然行。勿得宣言。如是胜人默然为善。

优婆离居士白曰。世尊。从今日始。不听诸尼揵入我家门。唯听世尊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入。

世尊告曰。居士。彼尼揵等。汝家长夜所共尊敬。若其来者。汝当随力供养于彼。

优婆离白曰。世尊。我以是故。复于世尊倍加欢喜。所以者何。谓世尊作如是说。居士。彼尼揵等。汝家长夜所共尊敬。若其来者。汝当随力供养于彼。世尊。我本闻世尊作如是说。当施与我。莫施与他。当施与我弟子。莫施与他弟子。若施与我者。当得大福。若施与他。不得大福。施与我弟子。当得大福。施与他弟子。不得大福。

世尊告曰。居士。我不如是说。当施与我。莫施与他。施与我弟子。莫施与他弟子。若施与我者。当得大福。若施与他。不得大福。施与我弟子。当得大福。若施与他弟子。不得大福。居士。我说如是。施与一切。随心欢喜。但施与不精进者。不得大福。施与精进者。当得大福。

优婆离居士白曰。世尊。愿无为也。我自知施与尼揵.不施与尼揵。世尊。我今再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于是。世尊为优婆离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世尊为彼说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升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所说正要。世尊便为彼说苦.习.灭.道。优婆离居士即于坐中见四圣谛。苦.习.灭.道。犹如白素。易染为色。如是优婆离居士即于坐中见四圣谛。苦.习.灭.道。

于是。优婆离居士见法得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从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畏。即从坐起。为佛作礼。世尊。我今三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于是。优婆离居士闻佛所说。善受善持。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归。敕守门者。汝等当知。我今则为世尊弟子。从今日始。诸尼揵来。莫听入门。唯听世尊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入。若尼揵来者。当语彼言。尊者。优婆离居士今受佛化。化作弟子。则不听诸尼揵入门。唯听世尊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入。若须食者。便可住此。当出食与。

于是。长苦行尼揵闻优婆离居士受沙门瞿昙化。化作弟子。则不听诸尼揵入门。唯听沙门瞿昙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入。长苦行尼揵闻已。往诣尼揵亲子所。白曰。尊。此是我本所说。

尼揵亲子问曰。苦行。何者是汝本所说耶。

长苦行尼揵答曰。尊。我本所说。不欲令优婆离居士往诣沙门瞿昙所。所以者何。沙门瞿昙知幻化咒。能咒化作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恐优婆离居士受沙门瞿昙化。化作弟子。尊。优婆离居士今已受沙门瞿昙化。化作弟子已。不听诸尼揵入门。唯听沙门瞿昙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入。

尼揵亲子语曰。苦行。若优婆离居士受沙门瞿昙化作弟子者。终无是处。若沙门瞿昙受优婆离居士化作弟子者。必有是处。

长苦行尼揵复白曰。尊。若不信我所说者。尊自可往。亦可遣使。

于是。尼揵亲子告曰。苦行。汝可自往。诣彼看之。为优婆离居士受沙门瞿昙化作弟子耶。为沙门瞿昙受优婆离居士化作弟子耶。

长苦行尼揵受尼揵亲子教已往诣优婆离居士家。守门人遥见长苦行尼揵来。而作是说。尊者。优婆离居士今受佛化。化作弟子。则不听诸尼揵入门。唯听世尊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入。若欲得食者。便可住此。当出食与。

长苦行尼揵语曰。守门人。我不用食。

长苦行尼揵知此事已。奋头而去。往诣尼揵亲子所。白曰。尊。此是如我本所说。

尼揵亲子问曰。苦行。何者是汝本所说耶。

长苦行尼揵答曰。尊。我本所说。不欲令优婆离居士往诣沙门瞿昙所。所以者何。沙门瞿昙知幻化咒。能咒化作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恐优婆离居士受沙门瞿昙化。化作弟子。尊。优婆离居士今已受沙门瞿昙化。化作弟子已。不听诸尼揵入门。唯听沙门瞿昙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入。

尼揵亲子告曰。苦行。若优婆离居士受沙门瞿昙化作弟子者。终无是处。若沙门瞿昙受优婆离居士化作弟子者。必有是处。

长苦行尼揵白曰。尊。若不信我所说者。愿尊自往。

于是。尼揵亲子与大尼揵众五百人俱。往诣优婆离居士家。守门人遥见尼揵亲子与大尼揵众五百人俱来。而作是说。尊者。优婆离居士今受佛化。化作弟子。则不听诸尼揵入门。唯听世尊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入。若欲得食者。便可住此。当出食与。

尼揵亲子语曰。守门人。我不用食。但欲得见优婆离居士。

守门人语曰。愿尊住此。我今入白尊者优婆离居士。

彼守门人即入白曰。居士。当知尼揵亲子与大尼揵众五百人俱住在门外。作如是语。我欲得见优婆离居士。

优婆离居士告守门人。汝至中门。敷设床座。讫还白我。

守门人受教。往至中门。敷设床座讫。还白曰居士。当知敷床已讫。唯愿居士自当知时。

优婆离居士将守门人往至中门。若有床座。极高广大。极净好敷。谓优婆离居士本抱尼揵亲子所令坐者。优婆离居士自处其上。结加趺坐。告守门人。汝出往至尼揵亲子所。作如是语。尊人。优婆离居士言。尊人欲入者。自可随意。

彼守门人受教即出。至尼揵亲子所。作如是语。尊人。优婆离居士言。尊人欲入者。自可随意。于是。尼揵亲子与大尼揵众五百人俱入至中门。

优婆离居士遥见尼揵亲子与大尼揵众五百人俱入。而作是语。尊人。有座。欲坐随意。

尼揵亲子语曰。居士。汝应尔耶。自上高座。结加趺坐。与人共语。如出家者学道无异。

优婆离居士语曰。尊人。我自有物。欲与便与。不与便不与。此座我有。是故我言。有座。欲坐随意。

尼揵亲子敷座而坐。语曰。居士。何以故尔。欲降伏沙门瞿昙而反自降伏来。犹如有人求眼入林。而失眼还。如是。居士欲往降伏沙门瞿昙。反为沙门瞿昙所降伏来。犹如有人以渴入池。而反渴还。居士亦然。欲往降伏沙门瞿昙。而反自降伏还。居士。何以故尔。

优婆离居士语曰。尊人。听我说喻。慧者闻喻则解其义。尊人。譬一梵志。有年少妇。彼妇怀妊。语其夫曰。我今怀妊。君去至市。可为儿买好戏具来。时。彼梵志语其妇曰。但令卿得安隐产已。何忧无耶。若生男者。当为卿买男戏具来。若生女者。亦当为买女戏具来。妇至再三语其夫曰。我今怀妊。君去至市。速为儿买好戏具来。梵志亦至再三语其妇曰。但令卿得安隐产已。何忧无耶。若生男者。当为卿买男戏具来。若生女者。亦当为买女戏具来。

彼梵志者极怜念妇。即便问曰。卿欲为儿买何戏具。妇报之曰。君去为儿买猕猴子好戏具来。梵志闻已。往至市中买猕猴子戏具。持还语其妇曰。我已为儿买猕猴子戏具来还。其妇见已。嫌色不好。即语夫曰。君可持此猕猴戏具往至染家。染作黄色。令极可爱。捣使光生。梵志闻已。即时持此猕猴戏具。往至染家而语之曰。为我染此猕猴戏具。作好黄色。令极可爱。捣使光生。尔时。染家便语梵志。猕猴戏具染作黄色。令极可爱。此可尔也。然不可捣使光泽生。于是。染家说此颂曰。

猕猴忍受色不能堪忍捣

若捣则命终终不可椎打

此是臭秽囊猕猴满不净

尊人。当知尼揵所说亦复如是。不能堪忍受他难问。亦不可得思惟观察。唯但染愚。不染慧也。尊人。复听。犹如清净波罗奈衣。主持往至于彼染家。而语之曰。为染此衣。作极好色。令可爱也。亦为极捣。使光泽生。彼时染家语衣主曰。此衣可染。作极好色。令可爱也。亦可极捣。使光泽生。于是。染家说此颂曰。

如波罗奈衣白净忍受色

捣已则柔软光色增益好

尊人。当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说亦复如是。极能堪忍受他难问。亦快可得思惟观察。唯但染慧。不染愚也。

尼揵亲子语曰。居士为沙门瞿昙幻咒所化。

优婆离居士语曰。尊人。善幻化咒。极善幻化咒。尊人。彼幻化咒令我父母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及其妻子.奴婢.作使.那难陀国王及一切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令彼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

尼揵亲子语曰。居士。举那难陀知优婆离居士是尼揵弟子。今者竟为谁弟子耶。

于是。优婆离居士即从座起。右膝著地。若方有佛。叉手向彼。语曰。尊人。听我所说也。

雄猛离愚痴断秽整降伏

无敌微妙思学戒禅智慧

安隐无有垢佛弟子婆离

大圣修习已得德说自在

善念妙正观不高亦不下

不动常自在佛弟子婆离

无曲常知足舍离悭得满

作沙门成觉后身尊大士

无比无有尘佛弟子婆离

无疾不可量甚深得牟尼

常安隐勇猛住法微妙思

调御常不戏佛弟子婆离

大龙乐住高结尽得解脱

应辩才清净慧生离忧戚

不还有释迦佛弟子婆离

正去禅思惟无有娆清净

常笑无有恚乐离得第一

无畏常专精佛弟子婆离

七仙无与等三达逮得梵

净浴如明灯得息止怨结

勇猛极清净佛弟子婆离

得息慧如地大慧除世贪

可祠无上眼上士无与等

御者无有恚佛弟子婆离

断望无上善善调无比御

无上常欢喜无疑有光明

断慢无上觉佛弟子婆离

断爱无比觉无烟无有[火*僉]

如去为善逝无比无与等

名称已逮正佛弟子婆离

此是百难佛本未曾思惟

优婆离所说诸天来至彼

善助加诸辩如法如其人

尼揵亲子问佛十力弟子

尼揵亲子问曰。居士。汝以何意称叹沙门瞿昙耶。

优婆离居士报曰。尊人。听我说喻。慧者闻喻则解其义。犹善鬘师.鬘师弟子采种种华。以长綖结作种种鬘。如是。尊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有无量称叹。我之所尊。以故称叹。

说此法时。优婆离居士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尼揵亲子即吐热血。至波和国。以此恶患。寻便命终。

佛说如是。优婆离居士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优婆离经第十七竟(六千二百六十三字)。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猜你喜欢
  宗镜录卷第六十九·延寿
  摩诃止观卷第六下·智顗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三·唐慧琳
  卷第二十七·呆翁行悦
  卷之二十·即非如一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八卷·宝亮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太虚
  佛说满愿子经·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七·唐慧琳
  大般涅槃经 第十八卷·佚名
  达摩宝传下卷·悟真子
  日伪亦觉悟否·太虚
  宗镜录卷第二十七·延寿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四·智顗
  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第七·黄彻

      渊明非畏枯槁,其所以感叹时化推迁者,盖伤时之急于声利也。杜老非畏乱离,其所以愁愤于干戈盗贼者,盖以王室元元为怀也。俗士何以识之。   和靖“马从同事借,妻怕罢官贫”,情状已可喜。及观岑参《送颜少府》

  • 田间诗学卷十二·钱澄之

    鲁颂谱畧【谱曰鲁者少昊挚之墟也国中有大庭氏之库则大庭氏亦居兹乎其封域在禹贡徐州大野蒙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元子伯禽十九世至僖公当周惠王襄王时遵伯禽之法养四种之马牧于坰野修泮宫守礼敎僖十六年冬防诸侯于淮上谋

  • 卷七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四 明 曹学佺 撰 晚唐一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人】 宫中曲 云母滤宫用夜夜白于水赚得羊车来低扇遮黄子水精不觉冷自刻鸳鸯翅蚕缕茜香浓正朝纒左臂巴牋两

  • 和朱使欣道峡似巫山之作·张说

    江如晓天净,石似暮霞张。 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 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 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纪昀

    职官略 【八】历代王侯封爵○历代王侯封爵 【公主井官属附】宋爵一十二等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 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

  • 卷十·郑玄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土地之图,若今司空郡国舆地图。)[疏]“大师”至“邦国”○释曰:司徒既欲佐王安扰邦国,故先须知土地之图人民之数。○注“土地”至“地图”○释曰:案:汉萧何收秦图籍

  • 第九章 8·辜鸿铭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辜讲有一次,有人听到孔子大声喊:“啊,我真悲哀呀,不管是天上地上,我看不到现在这种无政府无秩序的状态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我们将要创造出社会的新秩序来。”编者注辜鸿铭没有对这一节

  • 卷八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三宗庙制度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二年九月庚申朔诏以呼图克哈斋为中书省署奉迁祖宗神主于圣安寺祭祀志辛巳藏于瑞像殿世祖本纪中统四年

  • 卷七·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说卷七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刘氏曰司士掌羣臣之版凡仕于国者不以贵贱揔谓之士者始附于版者士也故曰司士焉 王先生曰今之六

  • 卷九·佚名

    △初发心菩萨功德品第十三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初发心菩萨。为成就几功德藏。法慧答言:佛子。是处甚深难知难信难解难说难通难分别。虽然我当承佛神力具足演说。佛子。假使有人。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众生一切

  • 了本生死经·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是。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于是贤者舍利弗谓诸比丘言。诸贤者。佛说若诸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此谓何义。是说有缘。若见缘起无命非命为见法。见法无命非命为见佛

  • 卷第四十·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捉宝学处第五十九尔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于日初分执持衣钵。下鹫峰山入城乞食。将尊者阿难陀以为侍者。于时遇天大雨水荡崖崩。见劫初人所安伏藏光色晃耀。世

  • 重订西方公据卷下·彭绍升

      知归学人 彭际清 集六莲宗开示专杂二修说  (唐)善导和尚问。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

  • 野菜赞·顾景星

    《野菜赞》顾景星撰,具体介绍食法及野菜之异名,且有诗赞之

  • 浩然斋雅谈·周密

    宋代诗文论著。3卷。周密著。原书已散佚,今世所传者,是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全书总目》以“其书体类说部,而所载实皆诗文评”,故列于集部诗文评类。上卷考证经史,评论文章,中卷为诗话,下

  • 寒山子诗集·寒山

    一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唐寒山子(生卒年不详)撰。寒山子又称“寒山”。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因居于寒岩,自号寒山子。平生与僧人丰干、拾得友善。此集收诗三百一十三首,前有闾丘胤序,附丰干诗二首,拾得诗五十六

  • 文苑诗格·白居易

    五代或宋初诗论著作。1卷。旧题白居易著。一般认为是伪托的。书中讲诗“意”,有正统儒学文论的成份,但也从诗的结体、文藻、物象、用事等方面阐述了意的表现。如“依带境”,“抒析入境意”及“招二境意”都论及物色描

  • 庭闻录·[清]刘健

    六卷。清刘健撰。刘健,字汝嘉,江西南昌人。其父刘崑,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吴三桂叛清时为云南同知。他曾著有《吴三桂传》和《滇变记》二书。吴三桂在云南举起反清旗帜后,曾胁迫刘崑投降。刘崑不为所屈,将书稿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