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月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与苾刍众俱。是时世尊。告诸苾刍言。如世所见。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而诸苾刍。不破威仪。常如初腊者。具足惭愧若身若心。曾无散乱。如其法仪。入白衣舍。清净无染。亦复如是。诸苾刍。又如明眼人。或入大水深广之中。或涉江河险恶之处。或履山岩高下之所。以明眼故。而悉能见。离诸疑惧。如前所说。苾刍亦然。诸苾刍。今我所说。犹月行空。清净无碍。譬明眼人。涉履诸险。离诸疑惧。而迦叶苾刍。不破威仪。常如初腊者。具足惭愧。若身若心。曾无散乱。如其法仪。入白衣舍。清净无染。离诸怯惧。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复告诸苾刍言。汝等苾刍。若入白衣舍时。当起何心。当以何相而入其舍。诸苾刍白佛言。世尊。佛是所归向。佛为诸法本。佛为清净眼。我等不知是义云何。愿佛世尊。善为宣说。令诸苾刍。闻已了知。

佛言。诸苾刍。汝等谛听。当善作意。今为汝说。若诸苾刍。欲入白衣舍时。应起无著无缚无执取心。依律仪相而入其舍。虽受利养。但欲为彼作诸福事。随自所得分量而受。复善作意。于自不高。于他不下。起如是心。以如是相。应入白衣舍。

尔时世尊。举手扪空。告苾刍众言。于汝意云何。虚空有著不有缚不有执取不。诸苾刍言。不也世尊。佛言。若苾刍。以无著无缚无执取心。入白衣舍。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又复举手扪空。告苾刍众言。诸苾刍。于汝意云何。虚空有著不有缚不有执取不。诸苾刍言。不也世尊。佛言迦叶。苾刍亦复如是。以无著无缚无执取心。入白衣舍。虽受利养。但欲为彼作诸福事。随自所得分量而受。复善作意。于自不高。于他不下。诸苾刍。以是义故。如迦叶苾刍者。应入白衣舍。堪受利养。

尔时诸苾刍重白佛言。世尊。若诸苾刍为白衣说法时。或有清净。或不清净。其事云何。愿佛世尊。善为宣说。

佛言。诸苾刍。汝等谛听。当善作意。今为汝说若苾刍。为欲令他发起信心。及作信心事给施衣服饮食坐卧之具病缘医药。以是利故。为他说法者。此不清净。若苾刍。于佛所说法。安住正见。离诸染污。如炼真金。去除矿秽。见如是法。证如是法。如佛所发起。是法能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以如是法。为他演说。令他得闻如是法已。随顺修行。于长夜中。得大利乐。以此缘故。发生慈心悲愍等心。由是因故。令佛正法得久住世。诸苾刍。若起如是心。为他说法者。斯则清净。

复次诸苾刍。汝等当知。迦叶苾刍。能起清净心。为他说法。以清净故。令佛正法得久住世。是故汝等。诸苾刍众。亦应如是。如理修学。

又诸苾刍。若有能起如是心。为他说法者。我说名为最上清净真实。能令如来正法得久住世。

佛说此经已。诸苾刍众。欢喜信受。

猜你喜欢
  第三十四卷·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七·佚名
  修行本起经卷下·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二卷·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下·佚名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八卷·龙树
  妙法莲华经吴兴法华寺重刻序·太虚
  无畏三藏禅要(海仁睿)·佚名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遵式
  宗镜录卷第一百·延寿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七卷·湛然
  丛林盛事卷下·道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玄奘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三卷·龙树
  卷第六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佚名

    台湾诗钞卷三弘历赵翼陈寿祺弘历弘历,姓爱新觉罗氏,即清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庙号高宗。在位时,征伐无宁晷,有初定金川、初定准噶尔、再定准噶尔、平定回部、再定两金川、平定台湾、平定缅甸、平定安南、初定廓尔喀及再定廓尔

  • 卷四十五·志第二十六·刑·脱脱

        ◎刑   昔者先王因人之知畏而作刑,因人之知耻而作法。畏也、耻也,五性之良知,七情之大闲也。是故,刑以治已然,法以禁未然,畏以处小人,耻以遇君子。君子知耻,小人知畏,天下平矣!是故先王养其威而用之,畏可以教爱

  • 异闻纪·张瀚

    尝闻生死鬼神之说,儒者以为子所不语,恐滋惑也。不曰原始之生,要终之死,故知死生之说;游魂为神,归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乎?太史公曰:“人之所生者神,所托者形,形神不离则生,形神相离则死。”盖神附于气而寄于形,故无时离气而有时离

  •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七)·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朔钦天监进洪熙元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门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 追封故彭城伯张麒并其三代俱为彭城侯封麒子中军都督府都督曰□永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彭城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如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七·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七月己巳朔享 太庙遣侯吴汝胤恭代○赐二辅臣各鲜鲥鱼二尾○原任狭西按察使邢云路献七政真数其略曰凡步历之法必以两交相对彼交印此交此交符彼交两交正而中间时刻分秒之度数自一一可按七政之行其数皆同日

  • 今献备遗卷十六·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于谦于谦字廷益杭州钱塘人骨相异常年七岁僧兰古春见而竒之曰此他日救时宰相也书过目成诵为文如云行水涌少补邑庠生以古人功业自期常夜行吴山道中人遥见灯燎驺从甚盛人及前视之乃谦也永乐中举进士宣德初拜

  • 第八卷 星野晷度(三)·缪荃孙

    节气日出时日入时旦时中星昏时中星冬至小寒大雪大寒小雪立春立冬雨水霜降惊蛰寒露春分秋分清明白露谷雨处暑立夏立秋小满大暑芒种小暑夏至辰初初刻一分卯正三刻十三分三十秒卯正三刻六分二十七秒卯正二刻十分五十八秒

  • 六七二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缴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佚名

    六七二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缴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广西巡抚臣李世杰跪奏,为奏闻事。窃照应禁各书,粤西节次准咨,后刊刻书目,分发各学教职,令其向本地读书旧家暨绅士人等,逐一细查。如有全部书籍,并残篇

  • 十国春秋卷八十一·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呉越五忠懿王世家上忠懿王名俶字文徳初名俶文穆王第九子也宝正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生于功臣堂母曰吴氏天福四年十二月承制除内牙诸军指挥使检校司空忠献王时累授特进检校太尉开运四年春三月庚寅出镇台州忠

  • 四年·佚名

    (戊戌)四年清道光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甲戌,大王大妃寶齡五旬,上御仁政殿,頒敎受賀,赦。○命慶科,以除初試庭試,磨鍊。1月2日○乙亥,敎曰:「東朝五旬稱慶陳賀時,致詞、箋文、禮物凾對擧,都承旨李嘉愚,禮房承旨徐英淳,左右通禮幷加資

  • 心隐第二十二·佚名

    二仪之大,可以章程(廿九年为程限也)测也,三纲之动,可以表里度也。雷霆之声,可以钟鼓传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和也。故其象可观,不能匿其影;有形可见,不能隐其迹;有声可闻,不能藏其响;有色可察,不能灭其情。夫天地阴阳之难明,犹可以术

  • 胡子衡齐卷三·胡直

      泰和胡直正甫譔  博辨上  弟子问于胡先生曰:孔子之亟称博学也,何哉?胡先生曰:博乎哉,博乎哉,知博者希也!夫伏羲所谓圣,非以结罟网、立庖厨而称也;轩辕所谓灵,非以教熊罴、推神策而擅也;神农所为神,非以察百药、斫耒耜而号

  • 卷二十七·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七  元 刘因 撰孟子二公孙丑上二章【夫子加齐之卿相】或问孟子不动心何也曰尽心知性无所疑惑动皆合义无所畏怯虽当盛位行大道亦沛然行其所无事而已何动心之有易所谓不疑其所行者

  • 卷二十一·佚名

    △学品第二十五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学一切智当云何学。佛言: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尽学则学一切智。若离学则学一切智。若无生无灭无起无染无性。如虚空法界寂静等学则学一切智。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二·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说。大世主乔答。弥由其爱乐八敬法故。便是出家及受近圆。成苾刍尼性者。大德。余苾刍尼众欲遣如何。佛告邬波离。余苾刍尼若先出家未受近圆。可随次第如常

  • 第八十一章 一王章·佚名

    彼[玛伽]王治世之间,有多数之大善业者,此处彼处,于大险难之山中,营筑(一)美都城村落,各处分住,以遵守世间之教。(二)诸敌所难攀举于斯婆山顶,建筑似阿罗加曼达之都,恰如耶沙瓦那[毗沙门天],(三)将军斯婆守于此处,以阻止启罗罗人之鬼,庇护其

  • 醉醒石·佚名

    拟话本小说集。十五卷,每卷一篇。撰人不详,题“东鲁古狂生编辑”。鲁迅认为是明代的作品,“所记惟李微化虎事在唐时,余悉明代,且及崇祯朝事,盖其时之作也”(《中国小说史略》)。江东老蟫《序》,亦持此论。但也有人认

  •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鄂尔泰

    八十卷。清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撰。鄂尔泰,满族镶蓝旗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世宗死后受命辅政,加至太保。该书从雍正十三年 (1735年)开始撰写,至乾隆九年(1744年)完成。满汉文各写一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