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二世被杀望夷宫 赵高受戮咸阳市
话说阎乐依赵高指使,往杀二世,带领士卒千余人,行至望夷宫门。阎乐出其不意,喝令左右将衙令、仆射捆绑起来,故意责骂道:“有贼入宫,汝等何不拦阻?”衙令被缚,不知何事,及闻责备,便答道:“宫外四围扎下兵营,士卒日夜梭巡,何得有贼敢入宫来?”阎乐不由分说,便将衙令斩首。遂带兵卒,昂然而入。
一班卫士不知来由,未敢抵抗,竟中阎乐之计,被其骗入宫门。既到宫中,阎乐命兵卒放箭,向内乱射,所有侍卫、郎官及宦者,皆大惊失措,四散逃命。也有胆大者,向前格斗,都被杀死,死了数十人,其余逃走一空。郎中令赵成遂与阎乐领兵一同进内,仍令兵卒一路放箭,有几支箭直射到殿中二世坐处帐幔之上。二世正在殿上,闻得乱事,心中大怒!急召左右近侍,近侍皆惊慌扰乱,不敢迎敌。二世见为首者乃赵成、阎乐,方知是赵高所为,回顾自己身边,惟有宦者一人随侍不去。
此时二世自知无救,连忙趋入内殿,此宦者一路随入,二世因向之说道:“赵高安心造反,汝何不早言,以至于此??宦者答道:“臣惟不敢多言,故尚侥幸偷活;若臣早言,久已诛死,得生存至今!”宦者说完,阎乐已领兵随后追进。二世见无路可逃,只得坐以待之。阎乐行近二世之前,数他罪过道:“足下平日骄傲放恣,妄行诛杀,所为无道。今天下之人,皆已背叛,足下速自为计。”二世道:“丞相可容一见否?”阎乐道:“不可!”二世道:“吾但愿得一郡,降爵为王。”阎乐不许。二世又道:“吾但愿为万户侯。”阎乐又不许。二世此时也不敢恋富贵,但求保全身家。便又哀求道:“吾情愿与妻子同为黔首,丞相当必怜而许之!”阎乐道:“臣奉丞相之命,为天下来诛足下,足下虽有许多言语,臣不敢回报。”言毕,用手一麾,随从兵士各举兵器,一拥向前。二世遂拔出佩剑,自刎而死。
阎乐既迫死二世,立即归报赵高。赵高便想篡位,直入咸阳宫中,取了传国玉玺,佩在身上,召集百官及左右侍臣。谁知,此一班人平日虽畏赵高,如今闻得二世已死,赵高竟欲篡位,各人心中却不愿意,竟无一人听从。赵高自己便欲上殿,升坐御座。说也奇怪,赵高一走上殿,忽觉殿宇全部摇动,似要倾倒下来,吓得赵高连忙退下。到得庭中,回望殿宇依旧完好,心中不信,想是自己头昏眼花,于是定一定神,复走上殿,那殿又依前摇动,如此三次。赵高心想:“天意不许,人心不从,乃是我命中无皇帝之分!”只得罢手。
赵高虽不想为帝,却想比皇帝降一级,作个一国之王。于是一面遣人密报沛公杀死二世之事,欲与沛公立约,平分关中之地,各自称王:一面却想暂立公子婴为王,以顺群臣之意,待得沛公允从其约,再将子婴杀死。主意已定,遂召集诸大臣及诸公子,告以诛杀二世之故。又说:“秦本王国,始皇统一天下,故称皇帝。现在六国复出,天下分裂,秦地比前更小,不可虚称帝号,应仍前,改称为王。二世兄子公子婴,秉性仁俭,百姓归服,应立公子婴为秦王。”众人闻言,不敢异议。赵高见众人无甚话说,便令公子婴斋戒,择日祭告宗庙,受取玉玺。又下令以黔首之礼,葬二世于杜南宜春苑中。论起二世,身为皇帝仅得三年,末路欲求生为黔首,尚不可得,可笑亦复可怜!
公子婴为人聪明仁厚,且有智略,与二世大不相同。今被推立为王,明知赵高不怀好意,却又不敢推辞,只得依言前往斋宫斋戒。过了五日,告庙之期已近,子婴心生一计,密召其子二人及心腹宦者韩谈嘱道:“赵高杀死二世于望夷官,本欲谋篡,因恐群臣诛之,立我为王。我探闻赵高实与楚人立约,尽灭秦之宗室,自据关中称王。今使我斋戒告庙,此定欲就庙中杀我,不如将计就计,如此如此,方可免祸。”三人答应,各自预备去了。
到得告庙之日,赵高先至庙中,遣人来请子婴,子婴推病不行,一连数次均是如此。赵高见子婴屡请不来,只得亲自来请。到得斋官,韩谈与子婴二子,早巳身藏利刃,伏在壁厢等候,赵高全不在意,安然进宫。见过子婴,便说道:“即位告庙,乃是大典,大王何故不行?”话犹未完,他三人已从壁厢而出,手持利刃齐向赵高奔来。赵高措手不及,早被韩谈一刀杀死。子婴见赵高既死,大事已定,遂面见群臣,即了王位。下令将赵高尸首车裂示众,并灭其三族,时人无不称快。子婴探得沛公将由武关进兵,急遣将领兵固守峣关以拒之。却说沛公自破武关,遣人往说赵高,约为内应,原是一种离间之计,使之君臣自相残害。赵高却信以为真,竟将二世杀死,遣人来报,要与沛公平分关中之地。沛公心想:“赵高狡诈异常,而且卖主求荣,如此之人,岂可相信与之立约?况我兵势如破竹,指日可到咸阳,现成之功,又岂肯让与他人?”遂拒绝其请求。不过数日,据探报:“子婴为王,杀死赵高,现在峣关,有兵把守,我兵不得前进。”沛公便欲发兵二万人前往攻关,张良献计道:“现在秦兵尚强,不可轻敌。臣闻秦将出身,乃是屠家之子,此等商贩之人,无甚大志,容易为利所动。今宜先遣人前往四面山上,多立旌旗以为疑兵;然后再令郦生持金银宝货往献秦将,说其归降,方可取胜。”沛公依言行事。
峣关秦将闻得沛公兵到,正想出兵迎敌,登城一望,但见漫山遍野布满旌旗,也不知敌兵来了多少,心中恐惧,便想闭关固守。忽报沛公遣使到来,秦将唤之入见。郦生便对秦将说明来意,献上许多宝物。秦将见了,果然大喜,反愿与沛公连兵,一同西袭咸阳。
郦生如言回报,沛公便欲依允,张良急阻道:“此不过出于秦将一人之意,恐其部下士卒未必肯从。我若与之连兵,万一秦兵中变,其势甚危。不如趁此时秦将与我讲和,军中必不设备,我兵乘其懈怠,突出击之,可获全胜。”沛公称善。遂悄悄引兵跃蒉山,绕峣关之西,直袭秦营。秦兵出于不意,无力抵敌,弃关而走。沛公乘胜追至蓝田之南,奋击一阵,秦兵大败,四散而走。从此沛公长驱深入,沿途无阻,遂一直到了咸阳。欲知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五 厍狄峙 杨荐 赵刚 王庆 赵昶 王悦 赵文表·令狐德棻 卷二十三·黄以周 ●卷六十五·徐梦莘 第五十五回 平叛军太尉建功 保孱王邻封乞命·蔡东藩 第四十一回 纪信诈降脱汉王 彭越乘虚袭梁地·黄士衡 第二十一册 天聪四年正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纪昀 通志卷一百二十四上·郑樵 卷九·佚名 五九六 大学士于敏中奏呈《开国实录》样片恭候阅定以缮正本片·佚名 卷四十二之二·佚名 卷十七上·佚名 佛图澄传·房玄龄 俞述祖传·宋濂 卷九十九·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