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恶者障法品第十一之一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先已说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多法者,诸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功德。而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法门时。将无恶魔为难事耶佛告尊者须菩提言:如是如是,甚多须菩提,有诸恶魔而为难事。於一切时伺求其便。须菩提复白佛言:如佛所说诸难事者其相云何。

佛告须菩提,若有住菩萨乘修习此般若波罗蜜多法者,欲为他人说此法时。不即为说及说不止。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复若说法者,於说法时生其我慢贡高心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人书持读诵此法门时。生轻慢心而戏笑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诸持法者心生散乱。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诸持法者互相非说。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诸持法者,记念不明多所忘失。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诸持法者,互相障碍不能和合。於此法门不生敬信。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人书持读诵此法门时。於自诸根不能调伏。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诸听法者忽作是念。我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中。不得其味无所解了。弃舍此法从座而起。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听法者若作是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中。不为我等说授记事。我不能生清净信解。念已弃舍从座而起。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听法者若作是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中不说我名。不说我等所住城邑聚落方处。及不说我所生族姓父母名字。以是因缘不能听受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我当弃舍。随所起念即於若干劫数有所退堕。後复以其胜因缘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还得修习。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若不听受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即不能成就世间出世间法。是故须菩提,若起退失心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住菩萨乘者,不能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中求一切智智。而返於彼声闻缘觉法中。修习趣求一切智智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欲学欲成就世间出世间法。而不学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返於声闻缘觉法中而生趣求。须菩提,若不学般若波罗蜜多法者,即不能成就世间出世间法。是人起颠倒慧。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中。不能修习如实了知。弃舍根本取其枝叶。须菩提,如世有人饥行求食。弃舍其主而返於彼作务人所求索饮食。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诸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弃舍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智智根本法门。而返於彼声闻缘觉法中取其枝叶。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何以故?是人少智少慧。谓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不能至彼一切智智。以是因缘而生弃舍。返谓声闻缘觉法门。即能成就一切智智。是故於中取其枝叶。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当觉知。如是等相觉已远离。不应於中爱乐修学。如是学者非所相应。若有爱乐声闻缘觉法者即如是学。云何彼等如是学耶。须菩提,所谓声闻法中而但修习调伏我相。证得我空寂静涅盘。自谓已得究竟果法。不能於彼最上法中精进修行。亦复不能广为众生作大利益。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应如是学。云何名为菩萨学耶。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所行所学。皆自安住如实法已,广修一切相应善根。普摄世间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令安住真如实际。一一证得最上涅盘。是即名为菩萨学法。

复次须菩提,譬如有人欲观其象。虽复得见不能真实观其形相是人即自返寻象迹观取象相。须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为智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修习。不能於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於此法门生弃舍心。以弃舍般若波罗蜜多故。即不能取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是故返於声闻缘觉法中取证涅盘。自谓已得究竟果法。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譬如世间诸求宝人。诣彼大海欲求珍宝。到已不能於大海中采取其宝。而返於彼牛迹水中求诸珍宝。自谓与其海水相等。须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为智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修习。不能於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於此法门生弃舍心。而返於彼声闻缘觉法中。爱乐趣求调伏我相。取证我空寂静涅盘。所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缘觉果。於诸果中见如是法证如是理。得诸漏尽心善解脱。於彼果中而得离系。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即不生如是心。何以故?而诸菩萨已得安住大乘法中。被精进铠作大庄严。长时修习诸波罗蜜多相应法门。悲愍世间广为众生作大利益。是故须菩提,所有心不调柔起颠倒慧。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不能修习。不觉不知生弃舍心。不能安住菩萨法中。不与诸波罗蜜多胜行相应。但乐声闻缘觉法者,当知此等皆是善根未成熟者,

复次须菩提,又如世间有巧业者,本欲造立如天帝释殊胜宫殿。而返度量日月宫殿大小分量。须菩提,於汝意云何。彼日月宫殿。能胜帝释妙宫殿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听受修习。不能於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由不了故於此法门生弃舍心。而返於彼声闻缘觉法中。爱乐趣求调伏我相。取证我空寂静涅盘。自谓已得究竟果法。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又如有人乐欲见彼转轮圣王。虽复得见不能真实观其色相威神福德。而返观彼诸小王等所有色相。自谓与彼转轮圣王等无有异。须菩提,於汝意云何。彼转轮圣王色相威德。与诸小王为相等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听受修习。不能於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由不了故於此法门生弃舍心。而返於彼声闻缘觉法中爱乐趣求。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如来为诸菩萨摩诃萨故。而以种种善巧方便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令诸菩萨於中修学即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须菩提,是故如来以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为诸菩萨摩诃萨如理表示如实教授。如所利益如理生喜。趣入安住胜义法门。令诸菩萨摩诃萨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如是住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於此大乘法中已安住者,设复弃舍而返於彼声闻缘觉下劣乘中起趣求心。於汝意云何。是人为智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又如有人饥渴所逼周行求食。见彼百味精妙饮食。生弃舍心而不能龋返取於彼六十日饭食已爱乐。须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为智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听受修习。不能於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由不了故於此法门生弃舍心。而返於彼声闻缘觉法中爱乐趣求。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又如有人见彼无价摩尼珠宝。即不能取而返取其水精之宝。自谓与彼摩尼珠宝等无有异。须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为智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听受修习。不能於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由不了故於此法门生弃舍心。而返於彼声闻缘觉法中求一切智。自谓与彼菩萨法门等无有异。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书写受持读诵演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若进若退其心散乱。一一当知皆是魔事。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为可书写耶。佛言:不也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非文字可得。所有文字但为显示此法门故。而般若波罗蜜多离文字相。毕竟於文字中求不可得。若有人作是言:我书文字即是书写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心不专一起诸思念。所谓城邑聚落园林池沼。父母师长及诸亲友。自身他身若内若外。一切所有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歌舞戏笑。苦乐忧喜爱非爱境乃至贪瞋痴等。如是种种起思念者,一一当知皆是恶魔作诸障难。使令行者心生散乱。不得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书持读诵。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是故诸菩萨摩诃萨觉已远离。不令诸魔伺得其便。

又复若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思念王事。以此因缘而为障难。是故不能於此法门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复若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筹计财宝资生等物。以此因缘而为障难。是故不能於此法门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思念世间语言章句。以此因缘而为障难。是故不能於此法门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有诸恶魔现刍相。来住其前作如是言:我有法门汝等当学。如是书写受持读诵如是修习。即能至彼一切智果。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住菩萨乘者,乐欲通达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者,不能於其菩萨法中如实了知。而返於彼声闻缘觉法门起趣求心。是人知彼法中亦说空无相无愿。谓与菩萨法门等无有异。须菩提,若欲了知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最胜智者,应当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中如实趣求。若复於馀声闻缘觉法门而修习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若听者乐闻说者懈倦。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复若时说者乐说听者懈倦。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听法者,乐欲听受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听已书写读诵。而说法者不即为说。以戏论心说馀经法。由此因缘不能和合。令听法者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说法者心不懈退。乐欲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听法者住於异方。以此因缘不能和合。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复若时彼说法者少欲欢喜。离无义语忻乐说法而听法者身力疲懈心识惛重。以此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听法者有信乐心欲闻此法。而说法者作诸留难不欲为说。以此因缘不能和合。令听法者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听法者欲闻此法。而说法者诵习不利。听者不喜乐闻。以此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说法者乐欲为说。而听法者以馀缘故不乐听受。由此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复若时彼说法者乐欲说法。而听法者睡眠所覆惛重疲懈不能听受。以此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听法者乐欲闻法。而说法者睡眠所覆惛重疲懈不乐说法。以此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或有人来作如是说。汝等当知地狱饿鬼傍生及阿修罗。彼彼趣中有种种苦。如是苦受应当远离。不如修习出诸趣类尽苦边际取证涅盘。须菩提,作此说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或有人来作如是说。诸天界中有胜妙乐。所谓欲界有五欲乐。色界有禅定乐。无色界有寂灭定乐。如是诸乐皆悉有为无常。败坏诸相毕竟无实。三界悉空诸法无我。汝诸智者应当了知。不如取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得是果已不复更受後身。须菩提,作此说者即为障碍菩萨胜行。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说法者独止一处。心念徒众即作是言:若人有能随从我者,我即当与般若波罗蜜多。不随我者我不与其般若波罗蜜多。有诸善男子等。为求法故尊重正法。尔时各往随从法师。而彼法师忽於异时。心不乐欲为诸徒众说般若波罗蜜多。即当往诣饥馑枯涸虎狼虫兽盗贼怖畏诸险难处。时彼法师告徒众言:诸善男子,此处饥馑险难极甚怖畏。汝等何能受是苦耶。应自筹量无宜後悔。其说法者以此微细因缘方便。远离诸听法众。尔时诸人知是事已,互相谓言:此远离相非与般若波罗蜜多相。是故诸人各各退还不复随从。须菩提,以是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说法者或时欲诣极大怖畏诸恶虫兽非人聚中。或诣饥馑枯涸险难等处。谓听法者言:诸善男子,汝等当知。我所往处极大险恶。汝等不应随从於我。须菩提,说法者以是微细因缘方便远离。诸听法者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说法者於亲友家常所往返。而於後时谓听法者言:我有亲族汝等应往求乞所须饮食衣服受用等物。由此因缘妨废听受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是故不得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佛告须菩提,如是等相一一当知皆是恶魔作诸方便而为障难。欲令诸修菩萨法者,不得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听受修习书持读诵。是故诸修菩萨法者,於一切时常所觉知觉已远离。令彼诸魔不得其便。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六·澄观
  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佛说睒子经之三·佚名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三·通奇
  梵天择地法·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佚名
  卷十三·佚名
  上卷·大珠慧海
  卷之十八·铁壁慧机
  锦江禅灯目录·丈雪通醉
  卷第二·道宣
  第二卷·僧祐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徐俨夫·唐圭璋

      俨夫字公望,号桃渚,平阳人。淳祐元年(1241)进士第一。淳祐十二年(1252),著作郎兼礼部郎官、兼沂靖惠王府教授,除秘书丞。   西江月   曲折迷春院宇,参差近水楼台。吹箫人去燕归来。空有落梅香在。   花底三更过雨,酒

  • 尹洙·唐圭璋

      洙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生咸平四年(1001)。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至起居舍人。庆历六年(1046)卒,年四十六。有河南集。或云庆历七年(1047)卒,年四十七。此从欧阳修所撰墓志铭。   水调歌头   和苏子美   万顷太

  • 卷四·魏源

    皇朝武功乐府十八章△王业艰(颂大祖起兵兴京也)圣人出,东海东。如日出,扶桑红。山长白,江混同。戡同仇,靖内乱,甲十三,敌无算。免胄战,孤盾捍。王业艰,可长叹。同部惧,协力图。九国师,浑河逾。誓堂子,风霆驱。一成旅,千郭郛。王业艰

  • 廖世美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廖世美」生平无考。词存二首。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

  • 读礼通考卷九十一·徐乾学

    葬考十山陵四宋僖祖钦陵东都事畧建隆元年三月壬戌有司上皇髙祖文安府君諡曰文献皇帝庙号僖祖皇髙祖妣崔氏諡曰文懿皇后陵曰钦陵顺祖康陵东都事畧建隆元年三月有司上皇曽祖中丞府君諡曰惠元皇帝庙号顺祖皇曽祖妣桑氏諡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辑·佚名

     澹归和尚遍行堂集案  福隆安奏查办高秉等住房书籍折 军机处档  军机大臣太子太保臣福隆安谨奏为奏闻事臣遵旨前往原任广东韶州府知府高纲家查得伊子高秉在地安门内宫监胡同居住有自置房五间半详加搜查仅有破烂

  • 记事拾遗·姚廷遴

    抬遗何为而作也?余有《历年记》一书,备载身之所经,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者,志之详矣。然有未尽者,如风俗之盛衰、世态之更易,古之所无者,今忽有之,昔之所弃者,今忽尚之,种种变幻,于记事之中,未免遗失。故又作此拾遗,附于记事之末,使后

  • 庭闻录卷一·[清]刘健

    乞师逐寇南昌刘健述吴三桂字月所,先世由徽州至高邮,流寓辽东,因家焉。父骧;母祖氏,祖大寿之同怀也。三桂自少为边将,勇而敢战。尝逐一骑,射之,骑堕地佯死,三桂下马欲取其首,骑挥佩刀刃之。桂中鼻,血流被面;卒斩其首,携之归。总监高

  • 马忠肃公亮墓志铭·晏殊

    巨宋有天下,重三后光,九围淑清,慎柬豪隽,宣扬治迹,海岳冥助,英贤辈出。惟仆射扶风忠肃公,讳亮,字叔明,委质三朝,勤身四方,践履华显,保绥吉禄,尽瘁克终,褒甄有加,进退哀荣,为儒臣表式。公之先本居彭城,中徙庐江,因而占籍。曾祖复、王父韬

  • 卷八一·邱濬

    ▲谨好尚以率民 《尚书君陈》篇:王若曰:“尔惟风,下民惟草。” 蔡沈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君陈克由周公之训,则商民亦由君陈之训矣。” 臣按:此成王命君陈代周公尹东郊策命之辞,

  • 大学辨业卷三·李塨

    蠡吾李塨稿郑注曰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如此注则是格物在知至矣孔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者言欲精诚于己意先须招致其所知之事言初始必须学习然后乃能有所知晓其成败故云先

  • 卷四·郑方坤

    ●钦定四库全书经稗卷四兖州府知府郑方坤 撰○书经有扈氏夏书甘誓启与有扈大战于甘以其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絶其命为辞孔安国传云有扈与夏同姓恃亲而不恭其罪如此耳而淮南子齐俗训曰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

  • 卷五十七·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五十七定公【公名宋襄公庶子昭公弟諡法安民大虑曰定】周【敬王十一年】郑【献公五年鲁定公九年献公卒子声公胜立】齐【景公三十九年】宋【景公八年】晋【定公三

  • 读书须知·周梦颜

      此书凡孔孟薪传,佛祖道脉,格致诚正,了生脱死,与凡日用云为,居心动念,一一发明,堪为规范。诚可谓借世间之因果,示作圣之玄猷。实如来随机利生之妙道,众生离苦得乐之真诠。读者当与佛经一律看,宜存敬畏,切勿亵渎,则福无不臻,灾无

  •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佚名

    【原文】&ldquo;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①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rdquo;&ldquo;

  • 独醉亭集·史谨

    三卷。明史谨撰。史谨,字公敏,一作公谨,自号吴门野樵,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史谨少从倪赞、高启游,善丹青、能诗文。洪武初以事谪居云南。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经王学士推荐为应天府 (今南京)推官,不久降补湖南湘阴县丞。

  •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佚名

    一卷,失译。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之旧译也。师子奋迅菩萨,新译作师子游戏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