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七
洪武八年二月辛卯朔,上躬祀历代帝王。
故元平章柴驴儿、右丞于真自宁夏来降,赐袭衣、绮帛有差。
以工部尚书李敏为江西行省参政。诰曰:“国家建行省,以分镇方面,凡兵民之政皆领焉,任重职要,非谋猷可以致君、才略可以泽民者,曷克称之?前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敏今授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尔尚务展才猷,益弘治体,使教化行而风俗羙,事功集而民庶安用,副朕简任之意,惟时懋哉。”
壬辰夜,太阴犯五诸侯。
癸巳,以外夷山川附祭于各省山川之次。先是,礼部尚书牛谅言:“京都既罢祭天下山川,其四夷山川亦非天子所当躬祀。”乃命别议其礼以闻。至是,中书及礼部奏以外夷山川附祭于各省,如广西则宜附祭安南、占城、真腊、暹罗、锁里,广东则宜附祭三佛齐、爪哇,福建则宜附祭日本、琉球、渤泥,辽东则宜附祭高丽,陕西则宜附祭甘肃、朵甘、乌思藏,京城更不须祭。又言各省山川与风云雷雨既居中南,向其外夷山川神位宜分东西,同坛共祀。上可其奏,命中书颁行之,将祭则遣官一人,往监其祀。
甲午,置湖州守御千户所。
敕刑官:自今凡杂犯死罪者,免死输作,终身徒流;罪限年输作、官吏受赃及杂犯私罪当罢职役者,谪凤阳屯种;民犯流罪者,凤阳输作一年,然后屯种。上复谕刑官曰:“天道好生,人情恶死。朕御天下,夙夜靡宁,常惧刑罚失中,以乖天道,所以特降宽宥之典。凡杂犯死罪皆令输作屯种,以全其生,且冀其悔罪改过,复为善人。尔等宜体朕此意,务求公平,使刑罚得中,下无冤抑,则不负朕委任矣。”
乙未,始制陪祀官入坛牙牌。凡天子亲祀,则与祭者佩以入,其制有二:圆者,预祭官佩之;方者,执事人佩之。俱藏之内府,遇祭则给,毕则纳之,无者不得入坛。
丁酉,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戊戌,祭大社、大稷。
己亥,罢保定府遂县,并其地入安肃县,改太原府平晋县为太原县。
庚子,召晋相府左傅兼太原都卫都指挥使谢成入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左傅如故。
辛丑,朝日。
召永宁卫指挥使杨广、成都左卫指挥同知何诚赴京。
壬寅,重定颁赐及迎接诏诰仪。礼部尚书章善言:“百官于御前受赐及迎诏礼仪未定,请著为式,颁示中外。”凡朝官受赐,于御前跪受,如衣则服以拜,赐皆五拜叩头。在官受赐者,初行四拜,既受赐,复四拜。在外百司迎接诏赦,先具服郊迎,以龙亭仪仗导至公署,班定,四拜跪听,宣读毕,俯伏,兴,四拜,舞蹈,三呼万岁,复四拜而毕。凡车驾出入经过州县,官员、父老许于仗外路右五十步俯,俟驾过,驾所止处,官员具朝服迎见,行五拜叩头礼。其公侯、大臣、近侍等官在外,迎接者并同其受诰命,若诸司正官,则具朝服,于正厅行四拜礼,受讫,复四拜,若首领官、属官则于本家拜受如前仪。若官员祖父母、父母受封赠,迎诰至家,祖父母、父母则与子孙各具服拜受,男子受于正厅,妇人受于中堂,如不存者则子孙拜受,择日焚黄。
又定颁诏诸蕃及蕃国迎接仪。前期,百官于皇城守宿。至日鸣钟后,尚宝卿设宝案于御座之南,侍仪司设诏书案于宝案之南,承制官位于殿上之东及丹陛之东南,文武侍从班于殿上之左右,使者位于丹墀中,文武百官侍立位于文武楼之北,东西相向,将军立于殿上之左右及奉天门之左右、丹陛上之四隅,金吾卫陈设甲士军仗于午门外,拱卫司陈设仪仗于丹陛、丹墀之东西,和声郎设于丹墀之南,侍仪司设龙亭仪仗、大乐于午门外。鼓初,严,文武百官各具服入。次严,各就位。三严,侍仪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出御奉天殿,乐作,升座,乐止,卷帘鸣鞭。报时讫,礼部官捧诏书于宝案前用宝,中书省官、礼部官同捧至御前呈奏,以黄销金袱裹置盘中,置于案,引礼引使者就丹墀拜位。典仪唱“鞠躬拜”,乐作,使者四拜,兴,乐止。承制官于御前跪承制,由中门出至丹陛上,称“有制”,使者跪。承制官宣制曰:“皇帝敕使尔某奉诏往谕某国,尔宜恭承朕命。”宣制讫,使者俯伏,兴,平身,乐作,四拜,乐止。礼部官诣案捧诏,由殿中门出降自中陛,以授使者,大乐振作。使者捧诏由奉天中门出,至午门外,置于龙亭中。侍仪奏“礼毕”,皇帝兴,乐作,还宫,乐止,文武官以次出。各司以正官一员送诏书出国门外。使者入蕃国境,先遣人报蕃王,王遣官远迎。前期,令有司于国门外公馆设幄结彩,设龙亭于正中,备金鼓、仪仗、鼓乐,伺候迎引。又于城内街巷结彩,王宫内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设香案于前,设使者位于香案之东,开读案位于蕃王殿陛之东北,设蕃王拜位于殿庭中,北向,蕃国众官拜位于蕃王拜位之南。捧诏、宣诏、展诏官位于开读案之北,司礼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引礼二人位于司礼之南,引班四人位于众官拜位之北,俱东西相向,陈仪仗于殿庭之东西,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其接诏官远接诏书,迎至馆中,安奉于龙亭。至日,蕃王率国中众官、耆老出迎于国门外,王具冕服,众官具朝服,行五拜礼讫,王及众官人等仪仗、鼓乐前行导引。诏书至宫中,引礼引王入就拜位,众官、耆老各入就位,使者诣前,南向立,称“有制”,乐作,王及众官以下皆四拜,乐止。司赞唱“开读”,宣诏官、展诏官升案,使者诣龙亭捧诏书,授捧诏官,捧至开读案,宣诏官受诏,展读,赞跪,蕃王及众官以下皆跪。宣诏讫,捧诏官仍捧至龙亭中,蕃王及众官以下皆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鞠躬、舞蹈,山呼万岁者三,乐作,复四拜,乐止。礼毕,以诏书付所司颁行,王释服与使者相见,蕃王居西,使者居东,凡行礼,皆司赞唱之。其赐蕃国印绶、陈设、行礼俱如颁诏仪,但赐印则设案于丹陛上之东。其传制则曰:“皇帝敕使尔某授某国王印,尔其恭承朕命。”如有赐物,则并宣之。使者至蕃国,先报蕃王,蕃王迎接、陈设、行礼皆如迎诏,但王及众官常服乘马前导。至王宫,置龙亭于正殿中,王及众官四拜,兴,引礼引王诣龙亭前。使者称“有制”,赞礼唱“跪”,王及众官跪。使者宣制曰:“皇帝敕使某持印,赐尔国王某,并赐某物。”宣毕,使者捧印并物,西向授蕃王,蕃王跪受,以授左右。讫,引礼唱“俯伏,兴”王及众官皆俯伏,兴,王复位,复四拜。礼毕,王与使者相见,一如见诏使仪。
甲辰,赏山东青州都卫马步军百九十余人白金三千八百余两。
乙巳,擢都督府经历韩焯为户部尚书。
丙午,以户部尚书俞溥为江西行省参政。
《御制资世通训》成。上谓侍臣曰:“人君者为臣民之主,任治教之责,上古帝王,道与天同。今朕统一寰宇,昼夜弗遑,思以化民成俗,复古治道,乃著是书,以示训戒耳。”侍臣皆曰:“此臣民万世之宝也。”书凡十四章,其一君道章,曰勤俭、仁敬之类十有八事;其次臣道章,曰忠,曰孝,曰勿欺、勿蔽之类,十有七事;又其次曰民用、士用、工用、商用等十二章,皆申戒士庶之意。诏刊行之。
己酉,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
以朱善为翰林脩撰,张逈、高达善、黄琮、张羙和为国子助教。
庚戌,遣使往北平,给赐各卫军士冬衣六万领。
辛亥,置四川镇南宣抚司、镇边忠义安抚司、忠义蛮夷安抚司、池著、田阿、世业三洞长官司、大旺宣抚司、东流安抚司、皮蜡、井垻、九明蛮夷三洞、市备全薗四长官司,以土人墨答为镇南宣抚,驴蹄为镇边忠义安抚,耳毛为忠义蛮夷安抚,驴卜为池著洞长官,墨吾为田阿洞长官,达叔为世业洞长官,驴独为太旺宣抚,果出为东流安抚,皮蜡为皮蜡洞长官,白哥为井垻洞长官,黑七为九明蛮夷洞长官,板驴为市备全薗长官。
太原都卫捕送故元刘平章所署伪知州薛彦举等二十四人至京,谪戍海南。
日中有黑子。
壬子,以户部尚书马贯为浙江行省参政。
改太原府代县为州,以崞、繁峙、五台三县属之。
癸丑,享先农,躬耕藉田。
上遣使诏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右副将军冯胜率济宁侯顾时等回京,其所统军就令颍川侯傅友德、南雄侯赵庸、都督同知何文辉总领镇北平。
置书画库官一人,正九品,隶礼部。
命赐在京工匠钱,凡八千三百余人。
赐凤阳诸卫军士夏布,人二匹。
甲寅,以御史中丞商暠为浙江行省参政。
乙卯,改汉中府沔州为沔县。
革山东济南府堰头税课司,其课以在城税课司并收之。
戊午,升金筑长官司为安抚司,以长官密定为安抚使。
庚申,命刑部尚书刘惟谦申明马政,谕之曰:“马政,国之所重。近命设太仆寺,俾畿甸之民餋马期于蕃息,恐所司因循牧餋失宜,或巡视之时扰害餋马之民,此皆当告戒之。昔汉初一马直百金,天子不能具均驷,及武帝时,众庶街巷有马,阡陌成群,遂能北伐强夷,威服戎狄。唐初才得隋马三千,及张万岁为太仆,至七十余万,此非官得其人,马政脩举故耶?尔其为朕申明马政,严督所司,尽心刍牧,务底蕃息,有不如令者罪之。”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七 志一百三十二·赵尔巽 ●附录·王致远 东都事略卷四十二·王称 卷四十·吴广成 天朝田亩制度 全文·佚名 卷九·陈康祺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七·佚名 提要·司马光 一三二三 礼部尚书纪昀奏请修改文津阁书函折·佚名 一一四四 军机大臣奏原任卢龙知县郭棣秦打湿运送盛京书籍被参革职片·佚名 卷三百十九·佚名 卷七十·佚名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卷九·曾巩 三十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