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五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种种信解智力。谓佛如来于诸众生诸补特伽罗。所有信解种种差别。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本住贪爱。于嗔起解。广如经说。若诸众生本住著痴。于嗔起解。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本住不善之法。于不善法起解。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本住善法。于善法起解。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修下劣行。于殊胜法而起信解。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修殊胜行。于下劣法而起信解。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修下劣行。于殊胜分位而起信解。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修殊胜行起下劣解。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于邪定聚。而起信解取彼定法。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于正定聚。而起信解取彼定法。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于正定聚取彼解脱。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欲界定法。从欲界入。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色界定法。从色界入。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无色界定法。从无色界入。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三界定法。遍三界入。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本住下劣分位。而得殊胜之法。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本住殊胜分位。而得下劣之法。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起种种信解种种色相。种种受用种种领纳。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以先业故当感坠堕。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信解脱之法。取彼解脱。如来悉如实知。如来如是如实知已。随其所应即为说法。

舍利子。此是如来信解智力。无有边际与虚空等。若诸住信菩萨。于佛如来种种信解最胜智力。闻已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世间种种信解法过未现在无限量

即彼信解如所思佛人中尊皆晓了

若于贪法起信解而本住著嗔分位

若嗔若痴义亦然佛随信解皆明了

住贪住痴等诸法随心所持难思度

相续无间遍所行能仁胜智皆明了

若诸众生下劣行还复信解广大法

行胜解劣义亦然佛调御尊皆明了

若众生取邪定聚来还所起亦复然

所有三界解脱门佛随信解皆明了

所生色相种种异受用差别亦复然

随先业故报无差二足胜尊皆明了

随其信解了知已如其所应为说法

第三胜解智力门佛子当生清净信

舍利子。如是如来第三信解智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以具胜智力故。了知胜处。于大众中能师子吼转妙梵轮。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悉不能转。无与如来同其法者。

复次舍利子。云何如来种种界智力。谓佛如来。于种种界如实了知。若诸众生于诸世间。以诸福行而为长养。如来悉能如实了知。若诸众生以非福行而为长养。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以不动行而为长养。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修出离行。如来悉如实知。又舍利子。如来如实了知眼界色界眼识界。云何能知。谓佛了知内空外空内外空故。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悉如实知。云何能知。谓佛了知内空外空内外空故。又舍利子。如来了知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及虚空界。悉如实知。云何能知。谓如虚空故亦然了知。如来悉知欲界色界及无色界分别所起。知有为界是造作相。知无为界是无造作相。知杂染界是客尘烦恼相。知清净界是自性明亮相。知诸行界是不如理作意无明相。知涅槃界是如理作意明智相。

又舍利子。若诸界依止诸界安住。诸界随顺。诸界建立。诸界作用。诸界意趣。诸界寂定。诸界住著。如来一一如实了知。随所知已即为说法。舍利子。此是如来种种界智力。如是胜力无有边际。若诸住信菩萨。于佛如来如是智力。闻已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一切世间诸众生以种种界为依止

随转界趣义亦然佛无上尊皆明了

福非福及不动行诸出离界义亦然

随诸界趣安住心涅槃无动常寂静

所有眼界及色界彼眼识界亦复然

耳鼻舌身意界中如来如实皆明了

于其法界了知已彼意识界亦复然

了知诸法内外空此即能仁大智力

地界水界及火界而彼风界亦复然

如是诸界遍了知犹如虚空等无异

所有欲界及色界彼无色界亦复然

如来如是遍了知及彼分别所起等

而彼虚空无边际诸界无边亦复然

佛于一切虽遍知不起我心能了解

了知诸界无所生亦知诸界无所灭

如是诸界寂静心无上丈夫皆明了

如其虚空无边际佛智无边亦复然

以无碍智悉了知种种信解皆解脱

知心所起信解已俱胝众生悉调伏

如来第四力圆成佛子当生清净信

舍利子。如是如来第四智力。广说乃至无与如来同其法者。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根胜劣智力。谓诸众生所有根性若胜若劣。如来一一如实了知。云何能知。谓下根中根及彼利根。亦复遍知殊胜诸根乃至积集。分别从贪所起诸业根性。从嗔所起诸业根性。从痴所起诸业根性。如来悉如实知。如是分别诸业虚妄所起贪嗔痴等。皆如实知。如是分别诸根从贪嗔痴少分所起者。如来悉如实知。分别诸根从贪嗔痴广大所起者。亦如实知。分别诸根从贪嗔痴执著所起者。亦如实知。若善因根性。若不善因根性。若不动因根性。若出离因根性。如来悉如实知。

又舍利子。如来遍知一切众生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苦根乐根忧根喜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如是二十二根。如来悉如实知。又诸根中。若眼根因通耳根分位。非鼻根舌根身根。如来悉如实知。若耳根因通鼻根分位。若鼻根因通舌根分位。若舌根因通身根分位。若身根因通眼根分位。如是诸根因及分位。如来悉如实知。若诸众生有布施根性修持戒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布施之法。若诸众生有持戒根性修布施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持戒之法。若诸众生有忍辱根性修精进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忍辱之法。若诸众生有精进根性修忍辱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精进之法。若诸众生有禅定根性修胜慧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禅定之法。若诸众生有胜慧根性修禅定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胜慧之法。总略乃至诸菩提分法。亦如是说。若诸众生具声闻根性。修缘觉乘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声闻乘法。若诸众生具缘觉根性。修声闻乘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缘觉乘法。若诸众生具大乘根性。而修声闻缘觉乘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大乘之法。若诸众生具最上乘根性。修大乘行。如来了知自他根故。即为宣说最上乘法。若诸众生具不堪任非法器根性。如来了知无所堪任非法器已。即当捐弃。若诸众生有所堪任。是法器者。如来即为宣说正法。舍利子。如来于一切众生中。若观察诸根而悉了知。不观察诸根亦悉了知。若出离根者而悉了知。不出离根者亦悉了知。随诸众生何等根性。若诸行法。若意乐因。若缘若障若究竟处。若最后根。如来一一皆如实知。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趣向彼岸诸根性知众生性及意乐

世间诸根遍了知人中师子宣正法

普观下中上根器未曾有智而遍转

知解脱器诸众生智宣胜法令开晓

决定烦恼诸所起随众生根少或多

如诸根性遍了知随顺宣说智行法

若诸众生具善根或具不善诸根者

眼耳鼻舌身意根苦乐忧喜舍根性

信进念定慧根等男女命根亦复然

如其宣说彼信根余根胜义亦如是

根性所行及诸相随众生意而遍转

应根宣说胜法门智善明了诸苦法

声闻诸根难解脱唯佛菩提善出离

声闻不知佛智因为说菩提最胜力

舍利子。此是如来第五智力。广说乃至无与如来同其法者。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至处道智力。谓佛如来遍一切处所向之道。皆如实知。云何能知。若众生界住正定聚者。住不定聚者。住邪定聚者。一一了知。若住正定聚众生界者。所有因力及彼先行。而悉具足开明利根。如来知彼有所堪任是解脱器。随昔因力而为说法。若住不定聚众生界者。以彼缘力成熟相故。随其所应说法教授即得解脱。若缘力未熟即不解脱。如来俟其因缘和合。值佛出世即为说法。彼于佛所得闻法已。深固勤行乃得胜果。若住邪定聚众生界者。不修正业。根性痴暗非其正器。如来不为说法。以其无所堪任非解脱器。如来知已即当损弃。是故诸菩萨应当勤行被精进铠。又舍利子。如来了知三种贪处。谓有贪处善相所起。复有贪处边际相所起。复有贪处先因所起。如来了知三种嗔处。谓有嗔处恼害相所起。复有嗔处贪不满意所起。复有嗔处宿习所起。如来了知三种痴处。谓有痴处无明因所起。复有痴处有身见因所起。复有痴处疑惑因所起。如来一一如实了知。又舍利子。如来于诸苦处。以迅速神通而能了知。以其利根故。或于苦处以迟缓神通而能了知。以其柔软根故。又复如来于诸乐处。以迅速神通而能了知。以其利根故。或于乐处。以迟缓神通而能了知。以其柔软根故。又于迟缓处。以迟缓神通而能了知。以障道故。于迟缓处以迅速神通而能了知。令得轻安故。于迅速处以迟缓神通而能了知。以无毕竟安隐故。于迅速处以迅速神通而能了知。以无别异故。又复有处。得决择力圆满非修习力。有得修习力圆满非决择力。有修习力及决择力皆得圆满。有修习力及决择力皆不圆满。如来一一如实了知。又复有处。意乐具足行不具足。有行具足意乐不具足。有意乐具足行亦具足。有意乐不具足行亦不具足。如来一一如实了知。又复有处。身业清净非语非心。又复有处。心业清净非身非语。又复有处。身语心业皆不清净。又复有处。身语心业皆悉清净。如来一一如实了知。

舍利子。所有一切众生于一切处。所作因业若动若寂。如来以无碍智。随众生转。舍利子。如是如来至处道智力。无其边际与虚空等。诸住信菩萨。闻已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一

猜你喜欢
  阎浮提树荫品第十·马鸣
  卷第七·普瑞
  辨中边论颂释·太虚
  毗沙门仪轨·佚名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三·宗晓
  卷第五·佚名
  后序·大珠慧海
  卷四十八·彭绍升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一·宗喀巴
  优婆斯兄所杀缘品第六十一·佚名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道宣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中·佚名
  正法华经卷第五·佚名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因卷第一(十四章)·优昙普度
  入楞伽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大痴道人黄公望(大痴道人集)·顾嗣立

    公望,字子久,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继永嘉黄氏,遂徙富春焉。父年九十,始得之。曰:黄公望子久矣,因以名字焉。性禀敏异,应神童科。至元中,浙西廉访徐琰辟为书吏。一日着道士服,持文书白事,琰怪而诘之,即引去。更名坚,自号「大痴道

  • 回文类聚卷四·桑世昌

    宋 桑世昌 撰菩萨蛮闲情二首东坡苏轼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寒照

  • 外集卷十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赋彚外集卷十五美丽美人赋         【汉】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美丽闲都逰于梁梁王恱之邹阳谮之于王曰相如美则美矣然服色容冶妖丽不忠将欲媚辞取恱游王后宫王不察之乎王问相如曰子好色乎相

  • 总目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总目三刘长卿【五卷】顔真卿【一卷】李华【一卷】萧颖士【一卷】崔曙【一卷】王翰【一卷】孟云卿【一卷】张巡张拚贺兰进明闾丘晓庾光先韦丹萧昕李希仲杨志坚【共一卷】孟浩然【二卷】李白【一

  • 卷五十七·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五十七权德舆德舆字载之略阳人起家河南幕府德宗闻其名召为左补阙知制诰中书舍人歴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元和五年以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罢守本官后为东都留守又镇兴元卒赠左仆射諡文德舆三嵗能变四

  • ●卷二·王栐

    国初,三岁郊祀,士大夫皆迁秩。真宗即位,孙何力陈其滥,乞罢迁秩之例,仍命有司考其殿最,临轩黜陟,咸平四年四月,方颁行。自后士大夫循转颇艰。 国初,进士科场尚宽,礼闱与州郡不异。景德二年七月甲戍,礼部贡院言:“举人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嘉靖十一年十二月甲戌朔巡抚江西都御史高公韶巡抚狭西都御史王尧封总督河道都御史戴时宗提督南赣都御史钱宏各自劾乞罢不允○荫总制漕运兼巡抚凤阳都御史刘节子音为国子生以三年秩满也○都察院覆都御史王应鹏奏言国家

  • 第三卷 兴学·缪荃孙

    江苏学额江宁府学,额进二十五名,廪生四十名,增生四十名,一年一贡。上元县学、江宁县学、句容县学,各额进二十五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溧水县学,高淳县学,各额进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江浦县学、六

  • 卷十二【起僖公六年尽十四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十二【起僖公六年尽十四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六年春王正月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注新城郑新密今荥阳密县秋楚人围许注楚子不亲围以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第四净行观想护摩成就法品第十一之二  如是阿阇梨。于彼王城聚落乞食。归已。于清净处安置其钵。即出房外用无虫净水。举其左手以洗双足。足既净已。复

  •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又复宣说妙乐金刚秘密大曼拏罗颂曰。内外曼拏罗相分悉依大曼拏罗法中心依法安本尊所谓金刚萨埵像或用雕镂或铸造或塑或画当随应结加

  • 决定藏论卷中·佚名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心地品之二  略说生缘所摄。自因具足。是名为至。何者为至。似因略故因缘具足。是以得生。故名为至。如是选择知假名有。至若实有则有二种。谓生因有不离因有。若生因有。如未得法从前

  • 卷第六·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六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五世 木陈忞禅师法嗣(二十人) 明州五磊达变权禅师 上堂云。一代时教。是个切脚。毕竟正文。无人道着。当的帝都丁。必彬班豹剥。圆

  • 呼啸山庄·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所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出版于1847年,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苡的中译本。小说叙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男主人公希刺克利夫是个被恩肖收养的弃儿。

  • 魏晋世语·郭颁

    晋代志人小说集。西晋郭颁撰。十卷。杂记魏晋时事。东晋干宝、孙盛等著史,多采其言。史志不见著录。亡佚。现有版本整理以《说郛》辑本为底本。

  • 十叶野闻·许指严

    近代文言笔记集。许指严著。 上海国华书局1917年7月铅印本,平装2册。卷首有1917年作者《序》。全书收录43篇。作者许指严之祖父在清末曾充官幕,熟悉朝廷及官场掌故,作者幼时听之甚多;作者又嗜史书,民初更游京师两载,益增其

  • 宋代理学三书随扎·钱穆

    《宋代理学三书随扎》为钱穆对宋代理学三书——元代刘因所编《朱子四书集义精要》、周濂溪《能书》及朱熹、吕东莱编《近思录》——所作的读书答记,以发挥理学家之共同要义为主,简明扼要地辨析了枕头代理学对传统孔孟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