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第四净行观想护摩成就法品第十一之二

  如是阿阇梨。于彼王城聚落乞食。归已。于清净处安置其钵。即出房外用无虫净水。举其左手以洗双足。足既净已。复取净土以洗于手。持诵真言七遍而为加持。然用清净器物盛新退下黄牛粪。以无虫净水相和调合。于其佛前作七曼拏罗。四方平正或一肘或半肘。第一曼拏罗广阔一肘献释迦牟尼佛。第二曼拏罗献菩萨。第三曼拏罗献本尊真言。第四曼拏罗献辟支佛。第五曼拏啰献三宝。第六曼拏罗献一切贤圣。第七曼拏罗献一切众生令获利益。如是仪法日日修作不得缺犯。作曼拏罗已。复于寂静之处。密诵真言而重忏悔。忏讫而起。令彼净人于河于泉等。取无虫净水盛净器内。一心洗手。复洗头面耳鼻等皆令洁净。然漱口三二遍。持诵五遍或七遍。即捧空钵往诣流泉河涧等处。如法洗钵。洗已归院。以钵盛前所求之饭少许。而供养佛及本尊法教。复诵真言。所受用钵或金作银作铜作。或瓦作或树叶。皆可为其应器。所持钵饭作供养已。复分一分与后来者。或客人或贫苦者。不得多与量力施之。恐自不足减于气力。有妨持诵及焚修事。若是献佛之食自不得吃。转施贫人或飞禽等。若自吃食不得伤饱持诵成患。余剩之食施诸贫苦。如是佛说一切众生。以食为命皆依食住。假使天人阿修罗乾闼婆。龙夜叉紧那罗。罗叉饿鬼毗舍左部多。乌娑哆啰迦及诸星曜等。未有不依食住而不食者。或自然饮食或造作段食。若欲界人天唯是段食。若色界诸天饮食细妙以禅定为食。若无色四空香为食故。是故佛说令诸众生。依食资身进修道法。持诵法教修诸梵行。恭敬圣贤孝养父母。乃至无上佛道成就不难。譬如有人食所资故。勇猛强力担负重担。远行前路不以为难。行者亦然身力安健。上求菩提下度有情。作大利乐亦不为难。是故于过去世有佛世尊。名曰迦叶如来应正等觉。为彼一切贫苦众生。于其饮食恒所乏少。令心逼迫常受饥苦。利益彼等而为宣说最上真言。令得具足种种饮食消除饥病。佛言一切声闻之辈。有菩提行而欲进修。须假段食以支身命。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是时会中声闻之众。皆大欢喜而白佛言。世尊法王甚为希有。慈愍众生三界第一。唯愿饶益我等说此最上真言。是时释迦牟尼即受其请。发迦陵频伽声响如雷鼓。告部多众言。汝今谛听。所有十方世界现在会者。二足四足多足无足。及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我今利乐于彼令得饮食丰足。即说往昔迦叶世尊所说真言。

  曩莫三满哆没驮(引)喃(引)阿钵啰(二合)底贺哆舍(引)娑曩(引)喃怛你野(二合)他唵(引)誐誐你(引)誐誐曩巘喏(引)阿(引)曩野萨哩缚(二合)护卢护卢三摩野摩努娑摩(二合)啰阿(引)迦里沙(二合)尼摩(引)尾楞嚩摩(引)尾楞嚩野体(引)悉弭(二合)旦弭(引)三波(引)捺野娑嚩(二合)贺(引)

  尔时迦叶世尊正等正觉。说此广大真言法时。于虚空中起大饮食云。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于其云中降彼种种美食。令彼众生随意取食。皆获饱满离诸饥苦。复有渴者于其云中降八功德水。于刹那间普皆充足。时彼会中一切大众叹未曾有。何故云中有斯美膳。是佛世尊所说微妙秘密真言威力所置。我得随喜顶戴奉行。即从坐起五体投地。礼足欢喜而退一面。

  我释迦世尊亦为饶益愍念众生。说此仪轨王最上真言。令彼一切饥渴众生充足饮食。若持诵者先须依法。求成真言胜妙之行。于山顶上安置圣妙吉祥中品[巾*(穴/登)]像。以种种香花饮食献大供养。持诵者每日吃三白食。或只乳食亦得。即诵迦叶如来正等正觉所说真言七洛叉。然用佉祢啰湿木优昙钵湿木吉祥果湿木皆长一尺以酥酪蜜揾令滋润。诵前真言作于护摩八千遍。于夜半已来于其天中起黑风云。彼持诵者不得怕怖亦不得起。但诵圣妙吉祥八字心真言。与彼同伴法事之者作其拥护。彼黑风云即便自散。又于空中现女人相。一切庄严光明照耀。向诵者言我得成就汝上人起。诵者用惹帝花香献阏伽水。作此法时女人不现。如是自身与其同伴二十五人。所求饮食天自雨下。及随意受用之物皆得充足。持诵者献阏伽水发遣贤圣。旋绕[巾*(穴/登)]像三匝毕已。作礼诸佛一切菩萨。

  复次作虚空行等成就法。如先所说种种清净之地或山或海等地。持诵者及同伴人。依前仪则持诵真言作其拥护。用中品[巾*(穴/登)]面西安置。持诵者面东坐吉祥草座。用佉祢啰木为柴。以白莲华酥酪蜜。合和为团作八千护摩。每日三时而作护摩。如是至二十一日。到夜半时作护摩法毕。持诵者即见圣妙吉祥所求皆得。或虚空中行或隐没身形。或大福长寿或王所爱敬。乃至成就声闻辟支佛菩萨之地。于五神通亦得成就。今此坛法有大胜力所欲皆得。请召圣贤发遣神鬼咒成仙药。及无智愚迷作种种过失以真言威力亦得解脱。

  复次释迦牟尼说中品成就法。如前所说清净胜地。面西安置[巾*(穴/登)]像。持诵者面东坐吉祥草座。以香花供养广作法事。每日三时志念真言。如是数满六洛叉。念诵毕已以迦尼迦啰花白檀恭俱摩香。合和为团作百千护摩。其数足已[巾*(穴/登)]自振动。复出光明普遍照耀。不久之间得三十三天帝释之位。若以此[巾*(穴/登)]顶戴受持。得入三地具五神通。为生说法复至七地。乃至未来得成正觉。若持诵者依前仪轨。作法持诵皆得成就如迦叶世尊所说真言依法持诵。所求美食八功德水。决定成就随意丰足。若依妙吉祥根本仪轨结界持诵。所求金银珍宝摩尼珠宝。上妙仙药等无不成就。如上仪轨法行若彼阿阇梨。勤诵修习常得成就。又持诵者若依法持诵。所乞得者种种饮食。若欲食时先供圣贤。深生惭愧然可自食。若有余食送在河中或无人净处。施诸畜类有情。施已洗钵一心专注。若是瓦钵洗已熏干。其余木钵金银等钵。洗净无垢即得受用。若稍不净不得使用。如佛教敕若乞食之钵。不得杂用盛物亦不得吃食。乃至香药果子等皆不得盛。又诸比丘如无应器。或用荷叶吃食或用莲华叶优钵罗叶。妙香华叶最上华叶。布罗叉叶优昙钵叶若尼俱陀树叶及根茎枝条俱不得用。娑罗树叶阿没罗树叶。波吒罗树叶室里沙树叶菩提树叶并不得于叶中盛食吃食。复有释迦如来行住坐卧之处。所有华果树木并不得受用。若有违犯破自三昧。离前叶外其余树叶许用吃食。若瓦器铜器银器金器。水精琉璃之器。及铁石等器皆得吃食。又若莲华若诸树叶。或以供养诸佛菩萨及声闻缘觉者亦不得用。若持诵者如前所说树叶。及供献佛众圣者华叶树叶。并不得受用吃食。若有求法持诵者。受用供佛之叶吃食之时。下品成就之法决定不成。何况中品上品。吉祥增益息灾降伏。一切所愿之事定不成就。若有乐修净行精勤持戒。得成就一切真言者许其同食。若非此辈不得同食。亦不得互相招唤往来同食。如所乞之食虽少。须作丰足之想。若诸持诵之者。依此仪轨如是而行。于一切真言求成就法。如观掌中必得成就。汝等谛听我今复说洁净真言威力广大。若持诵者念此真言七遍。所有一切饮食以手按之。成洁净食可得自吃。天人及部多众于彼身上。以手摩触按之皆成洁净。真言曰。

  曩莫三满哆没驮(引)喃(引)阿钵啰(二合)底贺哆舍(引)娑曩(引)喃(引)怛你野(二合)他(引)唵(引)萨里嚩(二合)紧唧沙曩(引)舍你曩(引)舍野曩(引)舍野萨里嚩(二合)讷瑟吒(二合)钵啰(二合)喻讫旦(二合)三摩野努娑摩(二合)啰吽[口*弱]娑嚩(二合引)贺

  此真言若吃食已复诵七遍。以手摩触自身及头顶上。然经顷刻之间。于彼[巾*(穴/登)]前读诵一切经典。佛母般若经。圣月灯经三摩地经。十地经。金光明经。孔雀王经。宝幢陀罗尼经。如是等经早辰读诵。至于午时随读多少。即时回向收经案上。以净衣盖覆作礼经卷。往于河岸手捻净土。诵此真言七遍然后洗浴。复说真言曰。

  曩莫三满哆没驮(引)喃(引)阿钵啰(二合)底贺哆舍(引)娑曩(引)喃(引)怛你野(二合)他(引)唵(引)萨里嚩(二合)讷瑟站(二合引)钵啰(二合)讷瑟站(二合)娑旦(二合)婆野吽印你达啰达里尼俱摩啰吉里(二合)拏噜闭尼满驮满驮三摩野摩拏娑摩(二合)啰颇吒娑嚩(二合引)贺

  今此真言于曼拏罗能结界。拥护降伏一切障难。若以线上加持七遍。系在身上一切处行。作一切事皆得拥护。若结五髻大印诵一浴叉。所求之事无不成就。若以瞿摩夷净土用无虫水。持诵者洗浴身上及涂坛地。兼所用器物并成洁净。不得用不流死水恶水。亦不得戏论众生。又须观想自身。为苦为空无常无我。无主无宰无救无归。轮回无已深怀苦想。如入深水一心专注。若离此观如鸳鸯去伴恒增痛苦。又彼诵者恒须观想。诸佛境界七宝莲池。青黄赤白莲华荷叶满池开敷。于池四边种种严饰。世尊于彼坐师子座。金色光明圆满相好悉皆具足。于佛右边有圣妙吉祥。诸相庄严坐莲华座手执白拂。或坐或立或红或白或金色如是观想。彼佛左边有圣观自在。如中秋月色手执白拂。复有八菩萨。慈氏普贤地藏虚空藏。除盖障灭罪金刚手妙财。并前为十菩萨右边八辟支佛。赞那曩辟支佛巘摩那曩辟支佛。计都辟支佛妙计都辟支佛。白计都辟支佛哩瑟吒辟支佛。乌波哩瑟吒辟支佛你弥辟支佛。及八大声闻。大目乾连舍利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毕陵伽婆娑罗睺罗。大迦叶阿难陀如是观想。又彼大声闻相近有无边比丘众。于辟支佛相近有无边辟支佛众。八大菩萨相近有无边菩萨众。乃至大众遍虚空界。如是作其观想。又持诵者复观自身。在池水之中水至于脐。以天上人间种种名华。曼陀罗华大曼陀罗华。驮睹瑟迦里华雨华。印你嚩啰华莲华大莲华。如是之华积如妙高山。及种种幢幡宝盖天衣妙香。燃百千那由他俱胝灯。而用供养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声闻缘觉。兼与一切众生施食供养。复想世尊眉间放白毫光照一切有情。若持诵者如是依法仪轨作此观行。不久成就菩提大果。又佛说此观行法则。利益一切众生。于持诵者胜行第一。又如佛说三种曼拏罗三品成就法三等[巾*(穴/登)]像仪则。彼持诵者依法次第。审用净心作其观想。能断一切根随烦恼。然后献阏伽水发遣贤圣。复想自身却出水中。方得观行周圆。汝诵真言者恒令修习无复忘失。若欲持诵如前仪轨。还于净处安排[巾*(穴/登)]像。结界请召供养加持。作护摩求其拥护一如前说。今此仪中更令赞叹诸佛菩萨贤圣。若欲大小便利远离坛场无风密处。白日面东夜间面南。亦不得思惟佛法等事。非洁净处如是事讫。用净土无虫净水洗手。诵前真言三十遍。小便诵七遍。或[希*鼻]鼻涕唾去坛不近不远。亦须洗净两手。然于每日洗足。先洗右足后洗左足。不得两足相触。然以涂香结净。又持诵者复有五种清净。第一身业清净。第二口业清净。第三意业清净。第四行真实清净。第五说真实清净法。复能通达微妙第一甚深之法。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破戒非法。若行非法杀生偷盗。愚痴邪见谤毁正法。是人永劫堕彼焰魔罗界为傍生饿鬼。或入黑绳等活乃至阿鼻大地狱中受种种大苦。设得人身诸根不具愚迷闇钝。何能成就最上之法。是故持诵之者。远离诸恶亲近善友。依法勤修于诸真言。必得成就最上之法。

  又此仪轨有上中下。若持诵者一一依其仪轨志心行法。法事和合人法具足。所求之事一切成就。又真言之行所成之果全在仪轨。仪轨圆满是事相应。即真言有力功利殊常。所欲所求决定成就。虽诵真言若亏仪轨行不相应。即真言法无其胜用。若求大果必不成就。又此三品仪轨。一一依法不得杂用。若上品中用中品仪。若中品内用上品法。若下品中行中品事。若下品中行上品法。如是互有杂用三品。所求皆不成就。若彼行者起首作法。如法行仪如仪作法心无二缘。是行正法成就真言。复能利乐一切众生。若异此仪而行于法。法成非法真言不成。行有唐捐福无所获过去诸佛说此三昧福利群生。若彼佛子于此仪轨王。善能通达依法持诵。即真言相为菩提道。此人不久而坐道场圆成大觉。复次诵法之者。于真言法则深妙之事。秘密之行虽得成就。亦须恒持戒品长作禅观不断持诵。如坛法未成阙少供物。可得暂住。坛法周足勇猛精进。课诵相读三昧不间。累劫之罪而得除灭。一切众生皆获功德。譬如大转轮王一切财宝悉皆具足。随意受用而无有尽。今此真言如来所说。一切功德皆悉具足。随诸有情利乐无尽。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

猜你喜欢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佚名
  中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六卷·佚名
  四分律卷第十九(初分之十九)·佚名
  湛然禅师慨古录序·圆澄
  第十七品·佚名
  卷九·普济
  卷之二·牧云通门
  卷第三·佚名
  卷第二·佚名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上·佚名
   第七十四則 金牛菩薩子喫飯來·胡兰成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欧阳竟无
  宗镜录卷第三十九·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李嘉佑李嘉佑字从一赵州人天宝七年擢第授秘书正字坐事谪鄱江令调江隂入为中台郎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复为袁州刺史与严维刘长卿冷朝阳诸人友善为诗丽婉有

  • 后集卷十·蔡正孙

    司马温公《元城先生语录》云:&ldquo;先生呼温公则曰&lsquo;老先生&rsquo;,呼荆公则曰&lsquo;金陵老先生&rsquo;。居洛,先生从之十年。老先生于国子监之侧,得故营地,创&lsquo;独乐园&rsquo;,自伤不得与众同也。&rdquo;范淳夫

  • 归田录卷一·欧阳修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ldquo;不拜。&rdquo;问其何故,对曰:&ldquo;见在佛不拜过去佛。&rdquo;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

  • 卷四百五十六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庚申朔,御邇英閣。宰相呂大防奏曰:「仁宗所書三十六事,禁中有否?」上曰:「有。」大防請令圖寫置坐隅,以備觀覽。從之。(四月壬辰可考。)   辛酉,中書舍人鄭雍為左諫議大夫,右朝奉大夫張

  • ◎佯羞假媚名伶爱我·宣南吏隐

    辫帅虽出身微贱,而性喜渔色,匪特狎伎,尤好狎伶,或人谓张为周凤林跟包时所中之毒,语非无因。京伶王蕙芳,与张交情尤厚。张曾出资为王筑屋娶妻,伶界及政界中人,艳羡者不在少数。当癸丑甲寅之交,张因公至京,会王在天乐园唱戏。张特

  • 通志卷五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乐略第二十二律先王通于伦理以气之管为乐声之均吹建子之律以子为黄钟丑为大吕寅为太蔟卯为夹钟辰为姑洗已为中吕午为防賔未为林钟申为夷则酉为南吕戌为无射亥为应钟阳管有六

  • 王衍传·欧阳修

    王衍字化源。王建共有十一个儿子,分别是卫王宗仁,简王元膺,赵王宗纪,豳王宗辂,韩王宗智,莒王宗特,信王宗杰,鲁王宗鼎,兴王宗泽,薛王宗平和排行最小的郑王宗衍。宗衍因其母亲徐贤妃得宠而被立为皇太子。开设崇贤府,设置官属,后来更

  • 卷十一·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十一      明 黄佐 撰知制诰翰林职代王言唐以应行文字待诏北门与中书舍人分掌制勅谓之两制宋始有知制诰之名然後初入院者旋即得迁其任尚轻其後试博学宏辞中科者始获任用然属之中书国朝两

  • 唐纪二十三则天顺圣皇后下久视元年(庚子、700)·司马光

    唐纪二十三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庚子,公元700年) [1]秋,七月,献俘于含枢殿。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国公,赐姓武氏。召公卿合宴,举觞属仁杰曰:“公之功也。”将赏之,对曰:“此乃陛下威灵,将帅尽力,臣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1

  • 卷十一·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一 吉礼十一 日月篇 总序 周礼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礼记曰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考之古者祀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吏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掌中外文职铨叙黜陟之政厘饬官常以赞邦治所属有文选考功稽勲验封四司文选清吏司郎中满三人蒙古汉各一人员外郎满汉各二人主事满一人汉二人掌班秩迁

  • 凡王府官·朱元璋

    长史司 左长史一员(正五品) 右长史一员(正五品) 典簿一员(正九品)审理所 审理正一员(正六品) 审理副一员(正七品)典膳所 典膳正一员(正八品) 典膳副一员(从八品)奉祠所 奉祠正一员(正八品) 奉祠副一员(从八品) 典乐一员(正九品)纪善所 纪

  • 卷十九·佚名

    △梵行品第八之五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恚愚痴其心炽盛。唯见现在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著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生悔热身诸婴珞妓乐不御。心悔热故遍体生

  • 志 行 自 述·太虚

    ──十三年春作──比年来藉国中学佛士夫之力,余于佛教所期兴革之事,直接间接,举办不一。然余志行之所在,将奉之以尽此一报身而为长劫修菩萨道之资粮者,恐尚有未喻。兹值海潮音第五年发刊之始,特为拈出,供海众之论究焉。昔仲

  •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四·雍正

    魔忍曰。先师曰。待心死而伏诛。须切用前之照。先擒下而去缚。略挑用后之灯。实照用之真虎。譬如神医。刮骨疗病。必见病而下刀。若确定一方。妄加针割。是重增一病矣。古德曰。才有所重。便成窠臼。夫学者之窠臼不一

  • 幽明录·刘义庆

    又称《幽冥录》或《幽冥记》。志怪小说。原书二十卷,今本作六卷。六朝(宋)刘义庆撰。义庆有《世说新语》已著录。原书久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二百六十余条。所记皆山精物魅、鬼神祸福、占卜梦兆、吉凶果因之类,与《

  • 女侠夜明珠·还珠楼主

    《女侠夜明珠》,作者还珠楼主,共十回二十五万字。武侠小说。本书曾以《关中九侠》书名于1948年5月至10月在上海《蓝皮书》月刊连载六期,未完;本年11月改名《女侠夜明珠》,由上海华英书局出版、广艺书局印行单行本第一集,至1

  •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郑光祖

    简名《老君堂》。杂 剧剧本。元郑光祖作,一作无名氏作。剧中人 物史皆有之,唯情节多属无稽。剧写秦王李世 民率部经北邙山,偷观金墉城,为李密部将程 咬金所追赶,避入老君堂中。咬金斧劈庙门,擒 获以献李密,囚之南牢。唐大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