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妙集卷第六

杂言

遯庵先生

菊轩先生

◆遯庵先生

寿家弟诚之

景纯浩然见过径饮成醉夜中雨作比近五鼓月色满空晓起书长语赠二子

赠医者呼延生(并序)

癸丑仲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情见乎辞

史伯友好礼斋

饱食箴示同志二三子

赠薛宝臣疏梅冻雀图并以颂之

陈丈良臣诞弥令日谨拜手而献颂曰

○寿家弟诚之

赠君以湘山桃竹之杖酌君以昆邱玉液之泉泉以益肺腑之清气杖以扶贞节于暮年乃命童子敬设几筵抽中山秋兔之豪舒浣花五色之笺涤端溪彘肝之研磨伊川老松之烟遂含情而抒思写棣萼之新篇请君听我歌歌声咽塞而不传玉堂金马在何处姑山汾水空连绵世人所后我所先此生安得不屯邅但能道义追渊骞何妨坐客寒无毡鸟栖深林鱼泳渊膏以其明还自煎文字点勘费丹铅朝夕胡为粥与饘百年飘忽如流川今日已觉昨日贤青州从事殊可怜径须呼至黄花前一酌入口百忧捐与君曝背同醉眠  朝采西山芹暮卧西山云十年混迹鹿豕羣闭户不出避世纷胸中泾渭外不分鹤以声自闻熏以香自焚续经不用如河汾教子读书事耕耘伫期道化行汝坟敲门载酒来数君径呼大白与策勋令征前事兼论文奇语闲出张吾军不觉庭柯眄夕曛烂醉西风乐我真雄国有狗方听听

○景纯浩然见过径饮成醉夜中雨作比近五鼓月色满空晓起书长语赠二子

退之方北归见蝎即成喜东坡还泗上铎声欣入耳而况羁旅中解后遇知己东风淡荡百草芳游丝飞絮白日长一杯相祝对流水白酒微带溪芹香渔歌樵唱竟相属不觉半山无夕阳醉卧山堂听山雨冰雪对床挥夜语一镫照壁映悠悠恰似孤舟泛青楚梦回酒醒明月高风雨向来无处所人生哀乐本皆空莫令身世如飞蓬

○赠医者呼延生 【 并序】

外医之名非古也今人徒见疮疡发见于皮肤之外针砭可得而攻之因谓之外医然则解肌剖腹湔洗肠胃漱涤五脏者其亦外医耶殊不知听声视色察气观脉以知病之所在汤熨以治其腠理针石以达其血脉酒胶以荡其肠胃扶虚疏实抑过补惫疾无不起者今呼延生之疗疾也汤剂砭焫各随所施无不立愈呜呼非得之于内应之于外乌能取效如此之速乎生喜饮酒人之所酬无厚薄不以介意一寓之酒其真得于酒耶余贤其为人故赋诗以赠之  君不见南齐潘聚师禁耳出箭镝又不见唐人孙甑生祝石使相击祝溪溪不流徐登先破的以树徙痈疽伯宗多伟绩后来便说呼延生神异一时无匹敌誓言拯众疾犹己有饥溺吐气作云霓掉舌飞霹雳炎凉随手变众苦已荡涤百谢不一顾黄金同瓦砾饮酒过百觚醉不遗涓滴归来掩关卧瑶琴闲挂壁所至汉义合无莫亦无适衡门时见过笑语慰岑寂却愁仙籍告功成便恐人闲无处觅

○癸丑仲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情见乎辞

少年着意作中秋手卷珠帘上玉钩明月欲上海波阔瑞光万丈东南浮楼高一望八千里翠色一点认瀛洲桂华徘徊初泛滟冷溢杯盘河汉流一时宾客尽豪逸拥鼻不作商声讴无何陵谷忽迁变杀气黯惨缠九州岛生民冤血流未尽白骨堆积如山邱比来几见中秋月悲风鬼哭声啾啾遗黎纵复脱刀机忧思离散谁与鸠回思少年事刺促生百忧良辰不可再金尊空相对明月恨更多故使浮云碍照见古人多少愁懒与今人照兴废今人古人俱可怜百年忽忽如流川三军鞍马闲未得镜中不觉摧朱颜我欲排云叫阊阖再拜玉皇香案前不求羽化为飞仙不愿双持将相权愿天早锡太平福年年人月长团圆

○史伯友好礼斋

禹门山壁石巃嵸惊涛拍岸石疑动奔腾西去疾于飞千里一折不旋踵山水不得独当奇异气锺人生将种乃翁阴德及后昆墓木而今犹未拱大儿膂力号绝人挟槊弯弧贾余勇小儿精神大于身野鹤乘风欲高耸人物风流此一时坐使山河价增重读书已能了大义稼穑还知依亩陇孰谓人闲杞梓林肯与樗栎同拥肿良心一发不可遏油然而上若泉涌悦亲诚身固有道不得乎友深自悚一豪骄气不可作好礼名斋心益悚敷陈几席待佳士却扫门庭谢凡宂善言急闻闻必拜未之能行后惟恐结袜何尝愧古人亲诣仍能越常奉慎恭勇智咸有节人伪不私无所壅汝之所得亦已多更须道义相切磋佳时劝客金叵罗主人起舞客齐歌遯庵野叟鬓已皤坐中不觉衰颜酡六龙冉冉犇羲和年年事业毋蹉跎君其为我疾挥鲁阳戈我亦浼君颠倒挽黄河他时策杖重来过更名此里为鸣珂名与西山俱不磨

○饱食箴示同志二三子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方寸之微万虑来侵外物为诱内即慆淫醉生梦死桎梏亦深夜气不足弗违兽禽博弈犹贤虚废光阴凡百君子尚服攸箴

○赠薛宝臣疏梅冻雀图并以颂之

玄冥司候百卉俱衰此花独秀于江之眉傲雪凌霜冰清玉洁孤根盘石冻柯浸月意彼寒雀婉娈相依饮香啄蘂生死不离岁暮贞心粲粲清节孰与荐延移归金阙凤鸟不至恶木日滋穷通有命舍是奚为

○陈丈良臣诞弥令日谨拜手而献颂曰

矫矫夫君由义居仁风姿飘然野鹤孤云古有逸士今具其真四海鼎沸克全厥身我知天意未丧斯文不辱其身不降其志道维守一过能不贰明是辨非存真去伪渊明不仕岂其本意于嗟麟凤不为世瑞萧然环堵诗书自怡耕田而食纺绩而衣素琴挂壁白酒盈卮动容言行一国之师苟微斯人吾谁与归

◆菊轩先生

暇日意行姑射山下奉借遯庵先生山堂听雨韵简诗社诸君

○暇日意行姑射山下奉借遯庵先生山堂听雨韵简诗社诸君

散策步幽岩所遇良可喜恋恋蝶绕衣涓涓泉入耳俯仰天地闲一物莫非已暄妍坐阅春事芳飘飘思与春风长呼童置酒饮花下风来满袖携花香白白红红纷涧谷恍然身世如河阳东风吹落山头雨山鸟催归共人语拂苔便欲枕流卧却恐傍人笑孙楚眼看六合尘土满归袂翩翩去何所乘风更拟凌清空人闲无处寻方蓬

二妙集卷第六

猜你喜欢
  杨景·唐圭璋
  元艺圃集卷三·李蓘
  ●词莂·朱祖谋
  山中大雾看景·徐志摩
  呻吟语·徐志摩
  微辞·戴望舒
  卷六十一·陆游
  卷十七·王琦
  卷二百三十四·陈廷敬
  卷二百七十三·佚名
  卷八十三·徐倬
  御选明诗卷六十六·康熙
  小奢摩词·龚自珍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七·黄庭坚
  28.黄鹤楼与凤皇台·施蜇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六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四〔起柔兆困敦(丙子),尽着雍摄提格(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六月辛丑朔陕西督抚官魏谦吉等以畨夷犯甘肃劾奏分守西寍参将张世俊固原游击叶承光不能御防原任甘肃总兵官孙朝被论听勘例当候代乃輙自离任宜并治罪 上以秋防期迫宥世俊等令戴罪杀贼朝下巡按御史逮问○壬

  • 卷首·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首 大金初兴本末 金国本名珠噜凖番语舌音讹为女真或曰鲁尔锦避契丹兴宗名又曰女直渤海之别族也或曰三韩辰之後姓那氏唐贞观中靺鞨来中国始闻女真之名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其山乃鸭

  • 一一五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将四库全书底本汇交翰林院收贮折·佚名

    一一五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将四库全书底本汇交翰林院收贮折乾隆五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臣永瑢等谨奏,为酌定存贮四库全书底本事。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钦奉谕旨:前经降旨,各省藏书家所呈书籍,于办毕后卽行发还。至督

  • 志卷第十九 高丽史六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七。宾礼。迎北朝诏使仪。○王出坐干德殿阁门副使以上先入殿庭肃拜次宰臣侍臣阁门南班肃拜 立后屈使馆伴执事俱入殿庭肃拜讫。 阁门舍人

  • 陶潜传·房玄龄

    陶潜字元亮,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是武昌太守。陶潜自小情怀高尚,博学多才,善于文章;为人洒脱不群,不拘于世情,真率任性,自得其乐,被乡邻所称道。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我描状道:“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也不知姓名,因为

  • 刘怀肃传·沈约

    刘怀肃,彭城人,是高祖刘裕的姨表兄。他家世世代代都很贫穷,但他亲自耕种田地,非常好学。怀肃刚开始当刘敬宣的宁朔府司马,刘敬宣东征孙恩,怀肃有战功,便再当龙骧司马,费县县令。听说高祖起义,刘怀肃丢下县中事务投奔刘裕。京城

  • 徐则传·李延寿

    徐则,东海郯地人。幼时性情深沉闲静,很少有嗜好欲望,在周弘正处接受学业,擅长《周易》、《老子》、《庄子》三种玄学,对论议很精通,名声传扬都邑。徐则感叹说:“名是实质的从属,我难道要做从属吗?”于是心怀栖隐山林的志向,拄着

  • 王约传·宋濂

    王约字彦博,祖先汴人,祖父名通,迁徙真定。王约天资聪慧,风格与一般人大不相同。随中丞魏初游学,博览经史,擅长文辞,通晓蒙古政治体制。至元十三年(1276),翰林学士王磐举荐他为从事,丞相命火鲁火孙以司徒开建府署,奏请授约为从仕

  • ●皇朝通典卷二十·佚名

    選舉三 ○選舉三 選舉制【文選】 △選舉制【文選】 (臣)等謹按自漢成帝置常侍曹尚書一人後漢光武改常侍曹尚書曰吏曹尚書亦曰選部而典選之名始起魏晉以後吏部之權漸重然其時雖立九品中正之法辟召薦舉亦相兼而進至隋制凡

  • 卷之七·罗汝芳

    问《大学》宗旨。曰:“孔子此书,却被孟子一句道尽,所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夫孩提之爱亲是孝,孩提之敬兄是弟,未有学养子而嫁是慈保。赤子,又孩提爱敬之所自生者也。此个孝弟慈原人人不虑而自知

  • 八  尚贤上·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

  •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三十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皆住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其安住独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独觉菩提所有功德胜预流等百千倍故。憍尸

  • 三十三、非心非佛·慧开

      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   祖曰:“非心非佛。”   无门曰:若向者里见得,参学事毕。   颂曰:路逢剑客须呈,不遇诗人莫献,逢人且说三分,未可全施一片。

  •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四·佚名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玄妙住品第七  金刚藏曰。惟佛子。菩萨大士。以能净治第六道地。具足安住。入第七地行善权智。则有十事修玄妙道。何谓为十。谓行空事无相无愿。所遵真谛。成就忍力。愍伤慈哀。念

  • 卷第十五·费长房

    历代三宝记卷第十五上开皇三宝录表臣房言。臣闻有功于国史录其勋。有政于民碑传其德。况如来大圣化洽无穷而不垂美。百王流芳千载者也。臣窃寻览。自汉魏已来代有翻译。而录目星散经多失源。世罕缀修时致间绝。缘此佛

  • 十地经论·佚名

    凡十二卷。印度世亲着,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译。略称十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系注释十地经(华严经十地品之别译)之作。内容系解说菩萨修行之阶位,十地融摄一切善法:初三地寄说世间之善法;次四地说三乘修行之相状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类护摩之仪轨不同:一息灾,二增益,三降伏,四钩召,五敬爱。有二本:一明藏所载,师子国沙门释智藏译(智藏为不空原名)。一日本空海等请回本国者,不空译。载于明藏者,文有烂脱,无八天形像,又彼此之文互有详略。今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