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太子和休经

僧祐录云失译今附西晋录

佛在罗阅只国耆阇崛山中,与菩萨万人俱,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诸优婆塞、优婆夷,诸天王、梵释及人民、鬼神、龙,无央数共坐。

阿阇世王太子,名为和休,与长者子五百人,各持金花伞盖,从罗阅国出行,与太子相随俱到佛所,各持伞盖上佛已,各叉手头面著地为佛作礼,却住佛前。太子叉手白佛言:“菩萨何因缘得端正?何因缘不入女人腹中,而生莲花中?何因缘知前世宿命?愿佛加大恩,当为我分别说之。”

佛告太子:“菩萨忍辱不嗔怒者,后世生为人端正。菩萨不淫侄、不与女人交通者,后世生不入女人腹中,便于莲华中化生。菩萨喜持经戒教人,后世生便自知宿名无央数世之事。”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有三十二相?何因缘有八十种好?何因缘人民见佛身形,视之无厌极?”

佛告太子:“本为菩萨时,好布施与人。在所求索,欲得衣服、饮食、金银珍宝、车马、奴婢妻子、肌肉头目,皆不逆人,无所贪惜,用是故得三十二相。菩萨慈心哀念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如视赤子,欲念度脱,用是故得八十种好。菩萨见怨家如视父母,其心适等无有异,用是故,人民见佛身形,视之无厌极。”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知深经智慧?何因缘知三昧安隐?何因缘佛所语皆使人闻者皆欢喜耶?”

佛告太子:“菩萨喜书经讽诵学说,用是故,知深经智慧。菩萨常好定意心安,用是故,得三昧安隐。菩萨所语皆至诚不欺怠人,用是故,所语诚信,人闻者皆欢喜。”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皆净洁?何因缘魔不能得其便?何因缘众人不敢诽谤佛经道?不敢诽谤比丘僧?”

佛告太子:“菩萨喜侍佛、喜经道、喜比丘僧,用是故,得净洁。菩萨昼夜经行精进,用是故,魔不能得其便。菩萨所语皆至诚不欺,用是故,人民不敢诽谤佛经道,不敢诽谤比丘僧。”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得寿命长?何因缘得无病?何因缘家中皆和顺相重,不令他人别离?”佛告太子:“菩萨慈心不杀生,用是故,后生得寿命长。菩萨不持刀杖恐怖人,用是,故后世生得无病。菩萨见人有斗变,喜行救解令和合,用是故,后世生人不别离。”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易得财物,富有不难?何因缘不亡财物,人不劫盗?何因缘得尊者豪贵耶?”

佛告太子:“菩萨智黠、不愚痴,用是故,得大富不难。菩萨喜布施,不贪惜余者、不亡财物,见人富乐得钱财不嫉妒,用是故,得为尊者。菩萨不杀,不自贡高,用是故,得为豪贵。”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得天眼洞视?何因缘天耳彻听?何因缘得知世间生死所趣善恶耶?”

佛告太子:“菩萨喜于佛寺中然灯,用是故,得天眼洞视。菩萨喜持倡伎乐佛寺中,用是故,天耳彻听。菩萨入三昧得禅,用是故,知世间生死所趣善恶。”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得飞行四神足念?何因缘菩萨得念前世无央数劫之事?何因缘菩萨得佛便绝命?”

佛告太子:“菩萨布施,持车马象及与骡驴骆驼、履屣与人,用是故,得飞行四神足。菩萨喜念诸佛三昧神足,从学喜教人,用是故,得念前世无央数劫之事。菩萨得佛意无所著,用是故,便般泥洹绝命。”

太子白佛言:“菩萨何因缘预治佛国?何因缘预知后世得比丘僧?何因缘得光明遍照十方?”

佛告太子:“菩萨常多愿,用是故,预治佛国。菩萨布施与人民,喜教人行六波罗蜜经,用是故,后得比丘僧。菩萨持七宝物作伞盖上佛及佛寺,用是故,得光明遍照十方。”

佛为太子分别说是事,太子甚大欢喜,及五百长者子皆大欢喜。

太子白佛言:“我后世佛所说,我悉受行皆当具足?”

佛大笑,口中五色光出悉照十方。弥勒菩萨起前长跪,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何因缘五色光出悉照十方耶?”

佛告弥勒菩萨:“听我说之。太子和休及五百长者子,前世供养百亿佛,皆行菩萨道。乃前世提和竭罗佛时,是五百人,皆我弟子所教,后世悉当得共会,供养六亿佛。却后一劫,劫名为摩诃波罗蜜,共会一劫中,五百人前后皆同一字,名为若那颈头陀那。后作佛时,其国土当如阿弥陀佛国,国中菩萨往来飞行者、变化者,皆如阿弥陀佛国中诸菩萨。人闻是经,皆当生阿弥陀佛国作菩萨,如文殊师利菩萨、三摩提钵菩萨,后世作佛者当如阿弥陀佛。”

说经已,太子和休及五百长者子,诸菩萨比丘僧、比丘、优婆塞、优婆夷,诸天梵人民、鬼神龙,皆大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太子和休经

猜你喜欢
  华严还源观疏钞补解(并序)·净源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鸠摩罗什
  佛说须赖经(曹魏白延译)·佚名
  卷第八·佚名
  菩提行经卷第一·龙树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佚名
  大宋僧史略卷中·赞宁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行品第九·佚名
  卷第六十九·李通玄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三下·远门净柱
  卷第二十·白岩净符
  卷第十八·志磐
  云卧纪谈卷下·晓莹
  一字奇特佛顶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凡例·钱澄之

    一是编一以小序为断小序去古未逺其世次本末虽未可全据要不大谬也鄱阳马氏极推小序而夹漈郑氏力辟之朱子乃毎主夹漈之説夫诗之为道未有直陈其事直冩其意者也大抵含蓄咏叹使人得其指于意言之表使非序一言以断之曰此为某

  • 元艺圃集卷二·李蓘

    明 李蓘 编赵孟頫溪上溪上春风吹栁花溪头春水净无沙白鸥自信无机事鸟犹知有岁华锦防牙樯非昨梦鳯笙龙管是谁家令人苦忆东陵子拟向田园学种过岳王墓岳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

  • 卷三十二·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二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峡险江惊急楼高月回明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赵云黄姑渚天河之别名也

  • 巻七·孙绍远

    钦定四库全书声画集卷七宋 孙绍逺 编畜兽画龙【刘叔赣】南人谒雨争图龙画师放笔为老雄烟云满壁夺昼色雷电应手生狂风观者皆惊爪牙动攫挐意似翻长空吾疑奋迅出户牖何事经时留此中共言叶公初好画当时亦有神龙下天意为

  • 卷四十二·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四十二平湖沈季友撰秦水市謡长水土人有此謡始皇闻之乃从此过与人乘舟交易以应之按水市合爲沛字应汉祖起沛也水市出天子长水謡时有老妪闻謡甚惧日往窥城门门侍欲缚之妪言其故后门侍以犬血涂门妪

  • 卷二十五·王夫之

    ◎宦者列传 李国辅,顺天人,为司礼太监韩赞周养子。崇祯九年,授御马太监,奉命守沿北关口,已而撤回,随赞周守备南京。圣安皇帝立,国辅附拥戴功,改司礼监,提督勇卫。赞周于弘光中以伉直为群小所嫉,引疾乞休沐。国辅居宫中,常侍左

  • 卷之一千三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七三 署云贵总督觉罗图思德奏遵旨查办书籍版片情形折·佚名

    二七三 署云贵总督觉罗图思德奏遵旨查办书籍版片情形折乾隆四十年六月初二日署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遵旨查办书籍,先行覆奏事。窃臣准前抚臣李湖移交乾隆四十年三月初三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

  • 澄斋日记 光绪卅一年乙巳·恽毓鼎

    乙巳年正月初一日晴。澄斋主人年四十三岁,采涧夫人三十二岁,侍妾王氏二十八岁;长儿宝惠二十一岁,儿妇曹氏二十一岁,次儿宝襄十一岁,三儿宝纶、四儿宝仪同九岁,五儿宝振二岁;长女阿娴十七岁,二女阿丙十岁,三女恩八岁,四女南七岁,五

  • 宇文贵传·令狐德棻

    宇文贵字永贵,祖先是昌黎大棘人,后来迁居夏州。父亲莫豆干。保定年间,由于宇文贵功勋卓著,追赠柱国大将军、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宇文贵之母当初怀上他时,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婴儿给她,说:“赐给你这个儿子,使他长寿富

  •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佚名

    大清国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参赞大臣;俄罗斯国使臣;各遵旨在伊犁地方,公同会议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处通商各章程,开列于后:一、两国议定,通商之后,各谕属下人等,安静交易,以敦和好。一、两国商人互相交易,虽系自定价值,不能不为之设

  • 通制条格卷第三·拜住

     户令  隐户占土百姓每根底宣谕的圣旨行呵,怎生?」么道奏来。如今不拣那个诸王公主驸马,依在先圣旨体例里,漏籍并不干碍他每的户计,休收拾者,休隐藏者,地土也休占者。已收拾来的户计,已占来的地土,依体例回付者。这般宣谕了

  • 明鉴易知录卷五·吴楚材

    明纪英宗睿皇帝编 丙辰,英宗皇帝正统元年,春正月,诏开经筵。编 夏四月,始设提学。编 秋八月,建文帝还至滇,卜筑旧日之浪穹。编 冬十月,帝阅武于将台。纪 命诸将骑射以三矢为率,受命者万骑,惟驸马都尉井源弯弓跃马,三发三中

  • 卷第五·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五 南岳沩仰宗 【标】沩山灵佑禅师 始究大小乘教。后参百丈。丈一见。许之入室。遂居参学之首。 【颂】【标】侍立次。丈问谁。师曰某甲。丈曰。汝拨炉中有火否。师拨之曰无火。丈躬起深拨。得少火。举

  • 登徒子好色赋·宋玉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其序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毁谤宋玉好色。楚王要宋玉:“有说则止,无说则退”。宋玉表白自己无此事,反证登徒子好色。他为自己辩解的一段文字非常精采:”天下之佳

  • 慎子白话文·慎到

    前期法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著。 《慎子》在历史上影响不像法家其他著作那样大,历 史对《慎子》的记载也不详。《汉书·艺文志》法家 类著录《慎子》42篇,《隋书》、新旧 《唐书》皆著 录《慎子》十卷,宋《崇文总目》记作

  • 小道地经·佚名

    后汉西域沙门支曜译,说道人求息,及求向佛道法

  • 毗沙门天王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给孤独园,毗沙门天王于初夜分来说神咒,卫护行人,佛嘱比丘受持。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十二品。多闻天王如意宝珠咒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