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七三 署云贵总督觉罗图思德奏遵旨查办书籍版片情形折

二七三 署云贵总督觉罗图思德奏遵旨查办书籍版片情形折

乾隆四十年六月初二日

署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遵旨查办书籍,先行覆奏事。窃臣准前抚臣李湖移交乾隆四十年三月初三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据陈辉祖奏,于现在缴到书内检查得《博物典汇》一部,《前明将略》一部,黏签封固,进呈销毁。其书皆明季末造所锓之板,现通饬各属再行详查,并分咨各省,如有前书及版片,尽数销毁等语。此等违碍书籍,不但印就书本应行查禁,其版片自应一并销毁。但恐各省自行办理,尚未能切实周到,着传谕陈辉祖并各省督抚,遇有查出应禁书籍,一面将原书封固进呈,一面查明如有版片,卽行附便解京,交军机处奏闻削毁。仍饬胥吏等无得藉端滋扰。将此遇奏事之便,传谕知之。钦此。

又于乾隆四十年三月十七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九日奉上谕:今日海成奏到搜罗遗书一折,据称:绅士明理之人,现在宣扬恩旨,伊等天良难泯,自当呈献无遗。但恐村僻愚民,本不知书,而家藏断简遗篇,或涉不经。更有读书旧家,子孙零替,其败笥残筴中,不无违碍书籍,而目不识丁,虽出示收缴,亦难必其尽献。现在复饬各属,传集地保,逐户晓谕,无论全书废卷,俱令呈缴,按书偿以倍价。俾尽行缴出,以便分别办理。等语。所办颇好。各省查办遗书,其中狂悖字句,节经降旨,各督抚实力查缴,并准其自行首出,仍不加之罪愆。虽现在各省已有缴到者,而所缴尚觉寥寥,其势似未能遍及。今海成所办较为周到,且又不致烦扰各省,自可仿而行之。着传谕各督抚,照式一体妥办。海成原折并着抄寄阅看。将此遇各奏事之便,传谕知之。钦此。钦遵。并抄录海成原折知会到滇。当经先后檄行司道及各府厅州县,遵照晓谕,详查妥办去后。

兹据布政使王太岳详称:滇省僻处边隅,士民见闻孤陋,不特陈编故册,鲜有留藏,卽坊肆所售举业时文,尚多缺略。乾隆三十八年钦奉谕旨,搜罗遗书,遍加采访。士民呈到稿本,悉心校核,均系琐碎不堪入选之书,验无违悖字句,仍旧发还。止有《玉海》、《函史》、《方舆纪要》、《六经正误》四部,详经会折奏明,咨送四库全书处在案。今湖北省检得《博物典汇》、《前明将略》等书,奉旨饬查,行据各属遍历城乡,传询绅士及书肆人等,均不知前书来历名目,实无书板留藏。但此外杂说陈编、俚言私集中,保无狂悖语句,应营销毁之书,搜罗尤应详尽。现在仿照江西省,通饬各属,传齐地保,逐户宣谕,无论全书废卷,俱令呈缴,按书偿以倍价,尽行缴出,以便校核,分别办理,不敢稍有疎懈。等情。详请具奏前来。

臣查滇省虽士习朴陋,家鲜藏书,非如江楚等省竞尚著述篇章、收留典籍者可比,但读书旧家,子孙零替,村僻愚民,目不识丁,存有遗篇,散失于败笥残筴之中,前次搜罗未尽,或有如江楚二省检出应禁之书,殊难信其必无。今责令地保人等,逐户晓谕,许其按书偿以倍价,人固乐从。第必俟呈缴送验之后,始给价值,不免辗转躭延,与民情尚未称便。臣现率同司道,各捐养廉,酌量各属地方之大小,分别银数之多寡,先行发交贮库。一面将给发现银收买,不论全书废卷,俱令交出缘由,遍令乡保传谕,俾咸知免罪之恩纶,献书之倍利,庶得尽缴无遗。如查有应毁板片书籍,臣卽遵旨分别办理,以期仰副圣主训诫至意。

所有通饬各属实力遵行,详查妥办缘由,谨会同学臣孙嘉乐先行恭折覆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

(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七·志第九·历六·宋濂
  卷二十五·谷应泰
  卷二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四十八·佚名
  一三五八 军机处为卽行汇缴《御制乐善堂全集》原本事致各省布政使札文·佚名
  四七六 谕办理四库全书出力人员梦吉陆费墀等着分别升用授职与赏赐·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七·杜大珪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范晔
  ●皇朝通典卷四十一·佚名
  卷二百七十五·佚名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司马迁
  95.华佗治病·林汉达
  卷七·曾巩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韦居安·唐圭璋

      居安,吴兴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咸淳八年(1272),摄教历阳。景元年(1276),司纠三衢。有梅磵诗话传世。   摸鱼儿   绕苕城、水平坡渺,双明遥睇无际。就中惟有鱼湾好,占得西关佳致。杨柳外、羡泛宅浮家,当日元真子。溪山信

  • 诗学禁脔 全文·范梈

    颂中有讽格 美中有刺格 先问后答格 感今怀古格 一句造意格 两句立意格 物外寄意格 雅意咏物格 一字贯篇格 起联应照格 一意格 雄伟不常格 想象高唐格 抚景寓叹格 专叙己情格颂中有讽格〈中秋禁直〉  

  • 卷四十八 漢紀四十·司马光

      起玄黓執徐(壬辰),盡旃蒙大荒落(乙巳),凡十四年。   孝和皇帝永元四年(壬辰、九二年)   春,正月,遣大將軍左校尉耿夔授於除鞬印綬,使中郎將任尚持節衞護屯伊吾,如南單于故事。   初,廬江周榮辟袁安府,安舉奏竇景及爭立北

  • 卷五 王莽·王夫之

      〖一〗   王莽未灭,而刘歆先杀,歆未死而族先灭,哀哉!刘向之泽不保其子孙,而从学之门人与俱烬也。甄丰也,王舜也,皆推戴莽以分膏润者也。鬼夺其魄,而丰以乱诛,舜以悸死,于是而知鬼神之道焉。推戴已成而心不自宁,此心之动,鬼

  • ●东征集卷四·蓝鼎元

      漳浦蓝鼎元玉霖稿  天长王者辅近颜评  论台镇不可移澎书  覆将弁衿功觖望书  论旧兵停饷撤回内地书  论征台壮丁停饷归农书  请班师书  覆军前将弁可当大任书  请宽杨姓株连书  论哨船兵丁换班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二·陈厚耀

    燕史燕世家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防纣封召公于北燕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 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惠侯当周厉王奔彘共和之时惠侯卒子厘侯立【索隠曰燕四十二代有二惠侯二厘侯二宣侯三桓侯二文侯葢国史防失本諡故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纪昀

    列传唐 【十八】○唐十八郭孝恪 张俭王方翼【珣】苏定方 辥仁贵【讷 嵩平 从】程务挺王孝杰 唐休璟 张仁愿 王晙郭孝恪张俭王方翼苏定方辥仁贵程务挺王孝杰唐休璟张仁愿王晙△郭孝恪郭孝恪许州阳翟人少有志节隋

  • 卷八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八十乾隆二十四年冬十月朔戊寅恩谕缓征陜西歉收各属新旧钱粮上谕大学士曰陜省西安各府属之咸阳等十州县今夏得雨稍迟收成歉薄虽于例并不成灾而民力不无竭蹶所有懐逺清涧米脂呉堡四县

  • 姚察传·李延寿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吴国太常卿姚信的九世孙。父亲姚僧垣,是梁朝的太医正。梁元帝在荆州时,僧垣作晋安王陈伯恭的谘议参军。后来入周,官位颇高,很受恩遇。姚察从小性情淳厚,六岁便能背诵文章万余言。不贪玩耍,读书勤奋,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一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二年四月初六日河南布政使【臣】田文镜谨 奏为据实陈明仰祈 睿鉴事窃【臣】一介庸才至微极陋荷蒙 圣主

  • 卷六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七郊社考郊明太祖吴元年八月圜丘成先是丙午岁命有司营建庙社至是告成圜丘在京城东南正阳门外锺山之阳为坛二成上成广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各九

  • 卷三十三(襄十六年,尽十八年)·孔颖达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晋悼公。(逾月而葬,速也。)[疏]注“逾月而葬速”。○正义曰:四年七月,夫人姒氏薨,八月葬我小君定姒,才别月耳,杜云“逾月而葬,速也”。今晋悼往年十一月卒,此年正月葬,积三月也,杜亦云:“逾月而葬”者,逾,越

  • 第二章 12·辜鸿铭

    子曰:“君子不器。”辜讲孔子说:“聪明人不会把自己仅仅变成一台机器,只适合做一种工作。”辜解《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者,理之全体也;器者,势之总名也。小人重势不重理,君子重理不重势。小人重势,

  • 卷十一·惠栋

    钦定四库全书九经古义卷十一      长洲惠栋撰礼记古义曲礼云若不得谢注云谢犹听也栋案谢犹去位也説文谢辞去也楚辞大招云青春受王逸云去也一作谢史记蔡泽谓范睢云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今时有代谢之语盖本于

  • 卷之三十二·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三十二礼父子之礼《晋史》:文帝崩,国内服三日。武帝亦遵汉魏之典,既葬除丧,然犹深衣素冠,降席撒膳。太宰司马孚等奏曰:臣闻礼典轨度,丰杀随时,虞夏商周,咸不相袭。大晋绍承汉魏,有革有因,期於足以兴化而已,故未得皆返太

  • 快目王眼施缘品第三十五·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大众围绕。而为说法。城中人民。乐听法者。往至佛所。前后相次。时城中有盲婆罗门。坐街道边。闻多人众行步驶疾。即问行人。此多人众。欲

  • 缘起·聂先

    缘起古人着一书。动关千古事。虽复历艰虞。愿力依然挚。所以成不朽。述作垂千[示*冀]。今人能法古。乃可云无媿。禅源列五宗。绵亘历年纪。宗宗传不穷。纷纷各树帜。譬之曾玄孙。竞言祖祢是。谁为溯源流。俾勿相争惎

  • 珩璜新论·孔平仲

    《珩璜[héng huáng]新论》宋代笔记。传本或作1卷,或作4卷。孔平仲著。此书一名《孔氏杂说》,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作《杂说》。原本卷末有淳熙七年(1180)吴兴沈诜《跋》,称渝川丁氏刊板,已名“珩璜论”,可见当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