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景教三威蒙度赞

无上诸天深敬叹  大地重念普安和

人元真性蒙依止  三才慈父阿罗诃

一切善众至诚礼  一切慧性称赞歌

一切含真尽归仰  蒙圣慈光救离魔

难寻无及正真常  慈父明子净风王

于诸帝中为师帝  于诸世尊为法皇

常居妙明无畔界  光威尽察有界疆

自始无人尝得见  复以色见不可相

惟独绝凝清净德  惟独神威无等力

惟独不转俨然存  众善根本复无极

我今一切念慈恩  叹彼妙乐照此国

弥施诃普尊大圣子  广度苦界救无亿

常活命王慈喜羔  大普耽苦不辞劳

愿舍群生积重罪  善护真性得无繇

圣子端任父右座  其座复超无[曰/(勿*斤)]高

大师愿彼乞众请  降筏使免火江漂

大师是我等慈父  大师是我等圣主

大师是我等法王  大师能为普救度

大师慧力助诸[羸-口+(罩-卓)]  诸目瞻仰不暂移

复与枯燋降甘露  所有蒙润善根滋

大圣普尊弥施诃  我叹慈父海藏慈

大圣谦及净风性  清凝法耳不思议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一卷

尊经

敬礼妙身皇父阿罗诃 应身皇子弥施诃 证身卢诃宁俱沙  已上三身同归一体

瑜罕难法王 卢伽法王 摩矩辞法王 明泰法王 牟世法王 多惠法王 景通法王 宝路法王 千眼法王 那宁逸法王 珉艳法王 摩萨吉思法王 宜和吉思法王 摩没吉思法王 岑稳僧法王 二十四圣法王 宪难耶法王 贺萨耶法 弥沙曳法王 娑罗法王 瞿卢法王 报信法王

敬礼常明皇乐经 宣元至本经 志玄安乐经 天宝藏经 多惠圣王经 阿思瞿利容经 浑元经 通真经 宝明经 传化经 罄遗经 原灵经 述略经 三际经 征诘经 宁思经 宣义经 师利海经 宝路法王经 删河律经 艺利月思经 宁耶[這-言+(手*頁)]经 仪则律经 毗遏启经 三威赞经 牟世法王经 伊利耶经 遏拂林经 报信法王经 弥施诃自在天地经 四门经 启真经 摩萨吉斯经 慈利波经 乌沙那经

(谨案诸经目录。大秦本教经都五百卅部。并是贝叶梵音。唐太宗皇帝贞观九年。西域太德僧阿罗本届于中夏。并奏上本音。房玄龄魏征宣译奏言。后召本教大德僧景净。译得已上卅部卷。余大数具在贝皮夹。犹未翻译)。

猜你喜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宗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欧阳竟无
  卷上之上·佚名
  三十七、牛过窗棂·慧开
  菩提道次第心论卷第三·宗喀巴
  第二 色品·佚名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下·彦悰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九·圆晖
  维摩义记卷第二(末)·慧远
  菩提场之念佛胜义·太虚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宗泐
  修行四无量三昧第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十八     休宁孙默编王士祯衍波词下中调蝶恋花和漱玉词凉夜沈沈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裯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絶连珠

  • 卷一百二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二十八鸟兽凤凰赋          【晋】桓 ?伊羣物之百品各在类而有别惟羽族之殊诞独鸾皇之搆杰邈区防以超栖抚朝阳于丹穴备六德以成晖奋藻翰之郁烈集昆峯而敛翼翔青云以遐越凤

  • 唐鉴卷一·范祖禹

    宋 范祖禹 撰吕祖谦 注髙祖上隋大业十三年【炀帝年号】髙祖为太原留守领晋阳宫监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贼起髙祖子世民【太宗】知隋必亡隂结豪杰谋举大事惧髙祖不听与副监裴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事髙祖乃以大事告之

  •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五 【起癸丑唐玄宗开元元年 止乙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凡四十三年 表例说 见第二十一及二十二二十三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五>

  •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司马迁

    万石君【正义】:以父及四子皆二千石,故号奋为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正义】:洺州邯郸本赵国都。姓石氏。赵亡,徙居温。【正义】:故温城在怀州温县三十里,汉县在也。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

  • 胡子衡齐卷五·胡直

      泰和胡直正甫譔  谈言上  谈子曰:东壁之子嗜尚陆博,至忘寝食,遗远父母,捐弃妻子。胡若是之癖也?浮休山人曰:古人嗜尚,奚必斯人。昔唐潘彦嗜陆博,一日浮海舟破,彦犹手握陆局,口衔骰子,翌日达岸,两手见骨,而二物不离。汉刘邕

  • 乐由中出(1)·戴圣

    ——以礼约取代兵刑【原文】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2),礼自外作故文(3)。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4),礼至则不在争。揖让而治天下者(5),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6),兵革不试(7),五刑

  • 卷十七·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十七宋 魏了翁 撰大射仪二賔酢主人南靣授爵郷所受者賔以虚爵降云云主人北靣拜受爵賔主人之左拜送爵 释曰自此尽西序东靣论賔酢主人之事以经云主人北靣明凡授爵郷所受者郷饮酒郷射献酢酬皆然

  • 卫灵公篇第十五·钱穆

    (一)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问陈:陈,今作阵,谓兵阵军事。俎豆:礼器。古以盛食。明日遂行

  • 心學大意·欧阳竟无

    詮解名義分 心學者何?禪學也,定學也。然禪名局于靜慮(靜慮只色界義,無色界及欲界定非靜慮故。禪只局于有心定,二無心定非禪故),定名不能賅慧(有定無慧乃同木石,故定慧不相離)。《解深密經》一心為止,多心為觀,止觀皆從心詮。奘師

  • 维摩经略疏卷第二·智顗

    佛国品之二复有万梵下三辨杂众证成不谬。此中具有大小凡圣故名为杂。此有权实。实随业生。若法身住二十五三昧。应迹受生此谓权也。故上叹菩萨云。而生五道以现其身。又下文云众生病则菩萨病。此诸天等预座闻经者今傍

  • 卷第六十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六十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九 【经】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得入空三昧自性空三昧第一义空三昧第一空三昧

  • 卷第二十八·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八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六世之四(清源下第五世之二) 【增收】凤翔府天盖山幽禅师。(嗣夹山)有一院名无垢净光。造浴室。有人

  • 第八十章 十六王章·佚名

    其时,彼大王[普罗加玛婆夫]之外甥,为诗圣而贤者有奇奢耶婆夫[之]楞伽王。(一)践王位[行]灌顶此贤[王]仁宽而大,又其时依自己叔父普罗玛普奢王,令投狱受笞缚痛苦之楞伽住民解放其苦恼。(二、三)于各处,与彼等所有各自之[领]邑、田地及其他

  • 道书一贯真机易简录·傅金铨

    内丹学著作。清代傅金铨撰,十二卷。卷一有自序、发凡、总论,及三关、天心、玄牝、神室、大衍图五幅。卷二论法财侣地,卷三论鼎炉符火,卷四为明理习静,卷五为炼己筑基,卷六为知时采药,卷七为还丹温养,卷八为脱胎乳哺,

  • 李义山诗集笺注·朱鹤龄

    又名《李义山诗集注》。诗文注。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撰,清朱鹤龄注。三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鹤龄字长孺,江苏吴江人。此集成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录诗二百四十首。系注者据明末释石林(道源)注本,加以增

  • 日本杂事诗·黄遵宪

    诗别集。清黄遵宪(1848—1905)撰。二卷。遵宪有《人境庐诗草》已著录。此集冠有清王韬等人序,附日本三河石川英跋,共收近体诗一百五十余首。其诗无题,每首附有自注,多记载日本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广涉地理、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