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摩诃刹头经(亦名灌佛形像经)

西秦沙门释圣坚译

  摩诃刹头诸天人民长老皆明听。夫得为人难。无上道亦然。人命难得佛世难值。释迦文佛本出阿僧祇劫时。佛身作白衣时。累功积德每生自克。展转五道不贪财宝出身施与。自致为王太子。以四月八日夜半明星出时。生堕地行七步。举右手而言。天上天下我当为人民作师。太子生时天地皆为大动。第七梵天。第二忉利天王释。及第一四天王。皆来下持十二种香汤杂华。用浴太子身。太子立身作佛开视道法以示天下人。

  佛告天下人民。十方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生。十方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去家入山行学道。十方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得佛道。十方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般泥洹。佛言。所以用四月八日者何。春夏之际殃罪悉毕。万物普生毒气未行。不寒不热时气和适。今是佛生日故。诸天下人民共念佛功德。浴佛形像如佛在时。是故以示天下人。

  佛言。我为菩萨在世时。三十六反为天王释。三十六反作金轮王。三十六反作飞行皇帝。今日诸贤者。谁有好心善意念释迦文佛恩德者。以香华浴佛形像。求第一福者。诸天鬼神所证明知。佛言。人身难得佛经难得闻。能自减省持五家财物用浴佛形像。自在所愿欲求度世无为道。长不欲与生死会者可得。欲求精进勇猛立身如释迦文佛者可得。欲求文殊师利阿惟越致菩萨飞行教授人民具相可得。欲求辟支佛阿罗汉可得。欲求闭绝三恶根本生天上人间可得。欲求作第七梵天及第二忉利天王释可得。欲作飞行皇帝可得。欲在世间豪贵可得。欲求财富巨亿万家生可得。欲求百子千孙可得。欲求长寿无病可得。世间人宁亡身上一脔肉。不欲亡一钱。人生不持一钱来。死亦不持一钱去。财物故留世间。死当受苦恼。持用浴佛。生死与俱无有断绝。佛言。阎浮利内外诸天梵释鬼神龙。皆当拥护浴佛形像者。从是因缘得佛泥洹道。佛言。诸持好香。汤浴佛形像者自得其福。所在清净名闻。持好花上佛者自得其福。端正好色无比。持缯幡上佛者自得其福。在所从生常得自然好衣无极。佛言。我累功积德行善至诚。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乃自致得作佛耳。

  灌佛形像所得多少。当作三分分之。一者为佛钱。二者为法钱。三者为比丘僧钱。佛钱缮作佛形像。若金若铜若木若泥若塑若画。以佛钱修治之。法钱者。架立楼塔精舍篱落墙壁内外屋。是为法钱。比丘僧有万钱。千比丘当共分之。若无众比丘但一分作有。以一分给与法钱。数人亦三分分之。出以一分。持后法钱僧钱。一文以上不可妄用。私取一钱自私用以为施惠。见世贫极后长受苦。宁以利刀割肉以施惠人。不以灌佛一钱私作恩惠。宁吞洋铜不以灌佛一钱以作恩分。宁自投大火中不以灌佛一钱与妻子。若共持治生饭食也。今现世当受恐怖。后世魂神当受是痛。世人多有发意求所愿者。布施之日不计少多趣使充饶。事业必敬者疲极众家残肴馔。啖食不尽当持那置。佛言。少多皆当送以给与守嵩寺中持法沙门。众僧自共分。以出物当望生。云何春种食之福那得生耶。不应各各竟分分归与妻子。是为种于石上。根株焦尽终无生时。今以布施者余福。重以施众僧。是为施一得万倍。

  四月八日浴佛法。都梁。藿香。艾纳。合三种草香挼而渍之。此则青色水。若香少可以绀黛秦皮权代之矣。郁金香手挼而渍之于水中。挼之以作赤水。若香少若乏无者。可以面色权代之。丘隆香捣而后渍之。以作白色水。香少可以胡粉足之。若乏无者。可以白粉权代之。白附子捣而后渍之。以作黄色水。若乏无白附子者。可以栀子权代之。玄水为黑色。最后为清净。今见井华水名玄水耳。

  右五色水灌如上疏。

  以水清净灌像讫。以白练若白绵拭之矣。断后自占更灌。名曰清净灌。其福与第一福无异也。

    佛说摩诃刹头经

  (此经宋藏即云灌洗佛形经像法炬译。捡寻经文与宋藏中摩诃刹头经相滥。即宋藏错乱。今按丹本此经却是摩诃刹头经圣贤译者。今从丹本换其经题及译者云)。

猜你喜欢
  重定授菩萨戒法·智旭
  序·佚名
  怎样发心报恩·太虚
  卷四百八十五·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卷四·佚名
  卷四·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三·江味农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一·圆仁
  卷第三十六·佚名
  卷四·赞宁
  卷七·佚名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四·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十一卷·佚名
  中观论疏卷第四(本)·吉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原序·孙默

    十五家词原序余始集三家词又广以六家寓内既传诵矣因更蒐罗若波斯之购宝贪获有加得两陈子两董子词合而刻之四君子夙有才名名非以词也而才之余寄于词是非诗之余而才之余也比之于味初集则禁脔也既则五侯鲭也今乃大庖既盈

  • 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三·赵釴

    读书贵神散。昔支道林谈,善标宗会,而章句或有所遗时为守文者所陋。谢安闻而善之,曰:“此乃九方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骏逸,善学者顾不以记诵为能也。”故谢显道诵史不遗一字。程子以为玩物丧志,亦是此意。昔戴安

  • 第三八○禀同治七年六月初四日一二二○九--二三·佚名

    竹北一保长刘永禀请分府富,饬九芎林保长分摊当差具禀治下竹北一保保长刘永,为据情禀恳,恩准察批,饬限摊事。切永自承当竹堑首保保长,差务罔敢怠惰,所有辖内分办保伙,俱各遵循当差。凡遇硝磺、铅子、大差

  • 卷二十七·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七      宋 苏辙 撰曹子臧呉季札列传第四曹子臧者曹宣公之庻子也名欣时宣公之十九年会诸侯伐秦而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欣时逆公之丧负刍杀其世子而自立诸侯将讨之宣公旣子臧欲亡

  • 卷四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高宗时提举万夀宫兼侍读张守上奏曰臣仰惟陛下忧勤念治行已十年自去冬敌人不能南渡今秋湖寇荡平中兴有期内外延跂然

  • 元年·佚名

    (戊辰)元年大明隆慶二年正月1月1日辛亥朔。1月12日○壬戌,上御朝講于思政殿,講《論語》《學而》篇。奇大升啓曰:「自古,人主居九重之內,聰明豈能廣乎?聰明不能廣,則國家之事,不及知者多矣。是以,建立百官,同議政事,而大臣則於人君,

  • 卷三九·邱濬

    ▲礼仪之节(中) 《礼运》: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方悫曰:“礼本乎天之道,故先王制礼所以承乎天之道;礼出乎人之

  • 卷十六·陆九渊

  • 序·吕祖谦

    吕氏家塾读诗记序诗白齐鲁韩氏之説不传而天下之学者尽宗毛氏毛氏之学传者亦众而王述之类今皆不存则推衍毛説者又独郑氏之笺而已唐初诸儒为作疏义因譌踵陋百千万言而不能有以出乎二氏之区域至于本朝刘侍读欧阳公王丞相

  • 第20章 颜渊篇第十二(1)·孔子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

  • 指月录卷之九·瞿汝稷

    六祖下第三世▲盐官海昌院齐安国师有讲僧来参。师问。座主蕴何事业。对曰。讲华严经。师曰。有几种法界。曰广说则重重无尽。略说有四种。师竖起拂子曰。这个是第几种法界。主沉吟。师曰。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十回向品(从二十五经一半尽三十三经)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长行中亦二。谓位行位果。行中亦三。谓牒释结。今初牒名征起。谓所修事善皆悉顺入坚固法性故。下文云。则为随顺真实住。本分名入一切平等善根。入即随

  • 卷第二十八·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八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洞上古辙下 先德微言 师家作用。本无定轨。然古人必立之纲宗者何。正如走盘之珠。虽宛转横斜。莫可方拟。然必不可出於盘也。今自药山以降。凡有发明纲宗者。录之以为

  • 全上古三代文·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6卷。其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闲居丛稿·蒲道源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蒲道源。《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主要版本有元至正十年(1350)刊本、明祁氏澹生堂抄本以及数种清抄本,各本内容基本一致。卷首有至正十年黄溍序。署“男蒲机类编”、“门

  • 百喻经·僧伽斯那

    全名《百句譬喻经》,《百喻经》为其简称。编撰者是古印度僧伽斯那,他从《修多罗藏》等12部经中辑抄出近百个寓言譬喻故事,藉以宣扬大乘教义,如因果报应、八正道、布施持戒等。译者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他在南

  • 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慧沼

    佛典注疏。唐慧沼撰。一卷。是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即《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的注释书。疏文先释经题,次以六门释解经文,即:一明大义、二明经宗、三明功能、四明阶位、五明感应、六明释文义。此书不载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