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授菩萨戒法
明菩萨戒弟子古吴智旭述
(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菩提。发弘愿已。审求功德具足有智有力菩萨法师。先礼双足。偏袒右肩。膝轮据地。合掌恭敬。作如是请。)
大德忆念。我某甲。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惟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愍听授。(如是三说。)
(既请师已。乃往像前。烧香致敬。或复清众为举香赞。香赞既毕。一心恭敬。向十方三宝。翘勤礼拜。)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贤圣。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贤圣。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贤圣。
(各一礼已。次复谦下恭敬。膝轮著地。对佛像前。合掌请师。)
惟愿大德哀愍。授我菩萨净戒。
(请已。专念一境。长养净心。作是思惟。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尔时戒师应问言。)
善男子听。汝是菩萨不。(答言是。)发菩提愿未。(答言已发。)
善男子听。汝等今者。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
(答言能受)。
(如是三问答已。次应语言。)
佛子。应受四不坏信。(此下归依悔过发愿三节。皆应自说。如或不能。师应教授。)
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佛。归依法。归依贤圣僧。归依正法戒。(如是三说。)
佛子。次应悔三世罪。
若过去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若现在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若未来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如是三说)。
佛子。如是悔过已。三业清净。如净琉璃。内外明照。次应发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是三说。)
佛子。既发弘誓愿竟。我当为汝启白三宝。证明受戒。汝应一心善听。作意谛思。当知初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业力。悉皆震动。二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云如盖。覆汝顶上。三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从汝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此是无作戒体。无漏色法。由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是故汝应至诚顶受。
(尔时受戒者。胡跪如故。戒师起座。对佛像前。普于十方现在三宝。恭敬供养。顶礼合掌。作如是白。)
仰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今于此中。现有某甲菩萨。于我某甲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惟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于此某甲受戒菩萨。亦为作证。(如是三说)。
(次应复座。为说十重戒相劝持)。
善男子听。菩萨有十无尽戒。若有犯者。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汝应谛受。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杀生。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偷盗。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淫欲。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妄语。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酤酒。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自赞毁他。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悭。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嗔。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谤三宝藏。能持不。(答言能。)
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当知如是菩萨所受净戒。于余一切所受净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最上善心意乐之所发起。普能除灭于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一切别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律仪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数分。计分。算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
(受授菩萨俱起。顶礼十方三宝。清众同称)。
受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礼三宝毕。受戒菩萨次应礼谢戒师。及诸大众。恭敬而退。)
重定授菩萨戒法
跋语
窃观比丘受戒。律有定式。五部虽殊。大同小异。故应专遵四分。削后窜之繁文。菩萨受法。经论各异。梵网璎珞地持善戒。以及心地观等。被机既别。详略互殊。是以制旨教行等。各抒己意。增设科条。虽辞美意详。并殚其致。然或义因文隐。反不若经论之痛快直捷。今梵网受法。已失其传。仅存影略。惟地持璎珞。的可依承。敬酌三家。会成一式。庶俾详简适中。而授者受者。皆得明白简易。以免紊杂之过耳。
时崇祯四年辛未季秋古吴智旭谨识
比丘(伴霞。维静)施洋银(二一)圆共刻此卷连圈计字一千八百四十二个。
同治十三年春三月金陵刻经处识
猜你喜欢 卷第八·佚名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上·佚名 卷第四十八·佚名 孔雀王咒经卷下·佚名 卷之二十一·纪荫 卷十·佚名 道行经持品第八·佚名 浮石和尚語錄敘·通贤 佛说无量寿大智陀罗尼·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九·澄观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玄奘 卷第九·佚名 现观庄严论序·太虚 瑜伽论记卷第十九(之上)(论本第七十至七十二)·遁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