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定授菩萨戒法

  明菩萨戒弟子古吴智旭述

(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菩提。发弘愿已。审求功德具足有智有力菩萨法师。先礼双足。偏袒右肩。膝轮据地。合掌恭敬。作如是请。)

大德忆念。我某甲。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惟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愍听授。(如是三说。)

(既请师已。乃往像前。烧香致敬。或复清众为举香赞。香赞既毕。一心恭敬。向十方三宝。翘勤礼拜。)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贤圣。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贤圣。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贤圣。

(各一礼已。次复谦下恭敬。膝轮著地。对佛像前。合掌请师。)

惟愿大德哀愍。授我菩萨净戒。

(请已。专念一境。长养净心。作是思惟。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尔时戒师应问言。)

善男子听。汝是菩萨不。(答言是。)发菩提愿未。(答言已发。)

善男子听。汝等今者。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

(答言能受)。

(如是三问答已。次应语言。)

佛子。应受四不坏信。(此下归依悔过发愿三节。皆应自说。如或不能。师应教授。)

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佛。归依法。归依贤圣僧。归依正法戒。(如是三说。)

佛子。次应悔三世罪。

若过去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若现在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若未来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如是三说)。

佛子。如是悔过已。三业清净。如净琉璃。内外明照。次应发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是三说。)

佛子。既发弘誓愿竟。我当为汝启白三宝。证明受戒。汝应一心善听。作意谛思。当知初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业力。悉皆震动。二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云如盖。覆汝顶上。三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从汝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此是无作戒体。无漏色法。由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是故汝应至诚顶受。

(尔时受戒者。胡跪如故。戒师起座。对佛像前。普于十方现在三宝。恭敬供养。顶礼合掌。作如是白。)

仰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今于此中。现有某甲菩萨。于我某甲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惟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于此某甲受戒菩萨。亦为作证。(如是三说)。

(次应复座。为说十重戒相劝持)。

善男子听。菩萨有十无尽戒。若有犯者。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汝应谛受。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杀生。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偷盗。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淫欲。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妄语。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酤酒。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自赞毁他。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悭。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嗔。能持不。(答言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谤三宝藏。能持不。(答言能。)

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当知如是菩萨所受净戒。于余一切所受净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最上善心意乐之所发起。普能除灭于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一切别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律仪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数分。计分。算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

(受授菩萨俱起。顶礼十方三宝。清众同称)。

受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礼三宝毕。受戒菩萨次应礼谢戒师。及诸大众。恭敬而退。)

重定授菩萨戒法

跋语

窃观比丘受戒。律有定式。五部虽殊。大同小异。故应专遵四分。削后窜之繁文。菩萨受法。经论各异。梵网璎珞地持善戒。以及心地观等。被机既别。详略互殊。是以制旨教行等。各抒己意。增设科条。虽辞美意详。并殚其致。然或义因文隐。反不若经论之痛快直捷。今梵网受法。已失其传。仅存影略。惟地持璎珞。的可依承。敬酌三家。会成一式。庶俾详简适中。而授者受者。皆得明白简易。以免紊杂之过耳。

时崇祯四年辛未季秋古吴智旭谨识

比丘(伴霞。维静)施洋银(二一)圆共刻此卷连圈计字一千八百四十二个。

同治十三年春三月金陵刻经处识

猜你喜欢
  卷第八·佚名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上·佚名
  卷第四十八·佚名
  孔雀王咒经卷下·佚名
  卷之二十一·纪荫
  卷十·佚名
  道行经持品第八·佚名
  浮石和尚語錄敘·通贤
  佛说无量寿大智陀罗尼·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九·澄观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玄奘
  卷第九·佚名
  现观庄严论序·太虚
  瑜伽论记卷第十九(之上)(论本第七十至七十二)·遁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论用事第二十一·王骥德

      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人人都晓,不须解说。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方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二年岁次壬戌 金熙宗亶皇统二年春正月案是月乙未朔壬寅诏建国公出外第可依亲贤宅差提点官并都监 直秘阁赐绯鱼袋张子颜子正并进二官升直敷文阁右承奉郎赐绯鱼袋张宗元为右宣义郎直秘阁宗元枢密使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十四·乾隆

      汉  太宗孝文皇帝  名恒高祖中子母曰薄姫【先在魏许负相曰当生天子后入汉高祖内之后宫一曰召幸之姬曰昨梦苍龙据吾腹高祖曰此贵征也吾为汝成之遂生帝】初封代王大臣既诛诸吕遂迎立之  【壬戌】元年十月帝谒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正德十四年二月乙丑朔 上留宣府○谪云南都指挥李增于边卫永远充军坐侵欺官银也○丙寅先是巡抚湖广都御史秦金等言洞庭湖四通江流一望无际不逞之徒易于啸聚为患虽原设指挥一员巡视但所守限于本湖其沿江军卫巡司官兵多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纂修官朱汝珍恭纂  帮总纂官王荣商恭辑监修总裁世恭阅七月初五日正总裁那恭阅八月初十日专司藳本陆恭覆阅壬子十一月十七日  徐恭阅一签十一月初七日  荣月日副总裁唐月日  宗室宝恭阅六月十九日郭恭阅七月

  • 第四章 革命必剖清人种·邹容

    地球之有黄白二种,乃天予之以聪明才武,两不相下之本质,使之发扬蹈厉,交战于天演界中,为亘古角力较智之大市场,即为终古物竞进化之大舞台。夫人之爱其种也,其内必有所结,而后外有所排。故始焉自结其家族以排他家族,继焉自结其乡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纪昀

    列传唐 【三十七】○唐三十七郭虔瓘 郭知运【英杰英乂】 王君■〈毚,大代兔〉张守珪【献诚 献恭献甫】王忠嗣牛仙客 哥舒翰【曜】高仙芝封常清郭虔瓘郭知运王君■〈毚,大代兔〉张守珪王忠嗣牛仙客哥舒翰高仙芝封常

  • 七三九 满本堂为知照堂属各官员数职掌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七三九 满本堂为知照堂属各官员数职掌事致典籍厅移付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初十日满本堂为移覆事。准四库全书馆职官表处文称:现在本处钦奉谕旨,办理《历代职官表》一书,所有在京各衙门自本朝以来官制沿革,均应详悉查明,逐一

  • 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八兵考【十】直省兵陕西甘肃八旗驻防西安将军一人【驻劄西安府】副都统一人统辖满洲蒙古协领兼佐领四人佐领三十二人防御三十二人骁骑校三十二人委前锋校八人前锋一百二十名领催一

  • 卷一·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一明 陈士元 撰天象考北辰郉昺氏曰尔雅释文云北极谓之北辰郭璞云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然则极中也辰时也以其居天之中故曰北极以正四时故曰北辰北斗七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分隂阳建四时均

  • 卷十七·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十七明 胡广等 撰学记第十八石梁王氏曰六经言学字莫先於说命此篇不详言先王学制与教者学者之法多是泛论不如大学篇教是教个甚学是学个甚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小】闻【去声】不足以动衆发虑宪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欧阳竟无

      [二]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衆千二百五十人[三]俱. 爾時世尊於日初分整理常服執持衣鉢入室羅筏大城乞食.時薄伽梵於其城中行 乞食已出還本處飯食訖收衣鉢

  • 重印入佛问答类编序·太虚

    问桥居士之入佛问答一书,予向未之见,民国庚申始见于沪上丁福保君翻刻本,喜其分剖明晰,抉择精当,从国人之混沌思想中揭出佛法之真相,颇能激发读书士夫之愤悱使起正信。而惜其随问随答,录之未分门类,阅之难得条贯,乃为编次其说。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共摩诃比丘僧大数五千分,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其心调柔软摩诃那伽,所作已办,弃担能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

  • 逃避自由·弗洛姆

    弗罗姆(ErichFromm,1900—1980)著。1941年初版。通过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对人、社会的独特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把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归结为是资产阶级经济

  • 唐史论断·孙甫

    三卷,宋孙甫撰。孙甫,字之翰,许州阳翟 (今河南禹县) 人。天圣年间进士,累官秘阁校理,并著《三圣政范》,以前三朝故实校时政得失,力陈与西夏和盟的利弊关系,直言敢谏,反对宋夏和议,甚至指斥仁宗的奢侈荒靡,对好友杜衍等人的过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