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〇 须婆经

第一 诵品

如是我闻。一时,长老阿难,于世尊般涅槃未久,住舍卫城祗树给孤独园。尔时,堵提耶子须婆,于某要事,住舍卫城。

时,堵提耶子须婆,告其童子曰:“童子!汝诣沙门阿难之处。诣已,言‘堵提耶子须婆、致问长老阿难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气力、安稳而住耶?’以我言致问沙门阿难、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气力、安稳而住已,尚如次言:‘长老阿难,慈悲怜愍,请来堵提耶子须婆之住处,则甚幸也。’”

彼童子应诺堵提耶子须婆曰:“唯然。”而诣长老阿难之处。诣已,问讯长老阿难,以交谈可感铭之语,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童子,如是告长老阿难曰:

“堵提耶子须婆,致问长老阿难,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气力、安稳而住?如是言:‘长老阿难,慈悲怜愍,请来堵提耶子须婆之处,则甚幸也。’”

如是言时,长老阿难,如是言彼童子曰:

“童子,我今服用药石,而不适宜。然,明日依适宜之机会则往之。”

其时,彼童子则起座,诣堵提耶子须婆之处,诣已,如是言堵提耶子须婆曰:

“我等以卿之言,告彼沙门阿难:‘堵提耶子须婆,致问长老阿难,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气力、安稳而住?尚如次言:“长老阿难,慈悲怜愍,请来堵提耶子须婆之处,则甚幸也。”’如是言时,沙门阿难,如是告我曰:‘童子!我今服用药石,而不适宜。然,明日依适宜之机会则往之。’如是,明日彼长老阿难,以见其宜,则来访。”

时,长老阿难,其夜过后,于午前着衣持钵,以制多迦比丘为随行沙门,而往堵提耶子须婆之住处,至已,坐于所设之座。时,堵提耶子须婆诣近长老阿难,诣已,向长老阿难问讯,交谈亲善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堵提耶子须婆,如是白长老阿难曰:

“尊者阿难,长久谨侍、奉事、近住彼尊者瞿昙。尊者阿难,知彼尊者瞿昙,劝道、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所称赞之诸法。阿难!如何是彼尊者瞿昙所称赞之诸法、又劝导、令入,使此诸众安立于何处耶?”

“童子!彼世尊称赞三蕴。于此处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而住。三者何耶?乃圣戒蕴、圣定蕴、圣慧蕴是。童子!此等之三蕴,是彼世尊所称赞,又于其处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

“复次,阿难,彼尊者瞿昙,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而住,所称赞之戒蕴者何耶?”

七~二九

“童子!今如来出现于世,是阿罗汉……乃至……童子!比丘具足如是之戒蕴。[广说如沙门果经第四〇~六三节]。

三〇

童子!此所谓彼世尊,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所称赞之圣戒蕴。然,于中[佛法]实有可应作者。”

“阿难!希有哉!阿难!未曾哉!阿难!此圣戒蕴是圆满,而非不圆满。阿难!我不见佛教以外之沙门、婆罗门有如是圆满之圣戒蕴。阿难!若佛教以外之沙门、婆罗门,于自己[教团]中,见有如是圆满之戒蕴者,则令彼等满足而[如是]念:‘此等为我等[所应]办者已办矣,已逮得沙门之义,此以上,我等则无有所应作!’然,尊者阿难曰:‘确实于此中,实有可应作者。’”

须婆经第一诵品 终

第二 诵品

一~一二

“又阿难!彼尊者瞿昙,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所称赞之圣定蕴者何耶?”

“童子!比丘如何保护其诸根门耶?……乃至……由离生喜、乐、普洽全身[广说如沙门果经六四~七六节]。

一三

童子!比丘实离诸欲、离不善法已,尚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彼实以初禅,由离生喜、乐、浸润、普遍充满、遍溢其身,由定生喜、乐,无不普洽彼全身。此亦于彼定中而有。

一四~一五

童子!更有比丘灭寻伺……乃至……无不普洽彼全身[广说如同经七七~七八节]。……乃至……此于彼定而有。

一六~一八

童子!更有比丘舍喜而住……乃至……无不普洽其全身[参照同经七七~七八]……乃至……此亦于彼定中而有。

一九

童子!此乃彼世尊,劝道、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所称赞之圣定蕴。更于此中,实有所应作者。”

“阿难!希有哉!阿难!未曾有哉!阿难!此圣定蕴是圆满,而非不圆满。阿难!我不见佛教以外之沙门、婆罗门,有如是圆满之定蕴。阿难!若佛教以外之沙门、婆罗门,于自己[教团]中,见有如是圆满之定蕴者,则令彼满足而[如是]念:‘此等为我等[所应]作者已作矣,已逮得沙门之义,此以上,我等则无有所应作。然,尊者阿难曰:“确实于此中,实有可应作者。”’”

二〇~二一

“复次,阿难!彼尊瞿昙,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所称赞之慧蕴者何耶?”

“[于此有比丘],如是心已寂静、纯净……乃至……[我之识与此相关连者]。[广说如同经八三~八四节]”

二二

“童子!比丘如是心寂静、纯净、纯洁、无秽、远离随烦恼,柔软、堪忍、坚住,得不动时,其心倾注、导向智见,彼如是知:‘我此身是色所成、四大所造、父母所生、饭粥所长养者,是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灭之法,而我之识与此相关连,依此而存在者。’此亦于彼慧中而有。

二三~二四

彼如是心寂静……乃至……[一切大肢、小肢]及常异其他之身。[广说如同经八五~八六节]。

二五~三五

彼如是心寂静……乃至……证知:‘更不来此生。’[广说同经八七~九八节]

三六

童子!比丘如是心寂静、纯净、纯洁、无秽、远离随烦恼,柔软、堪忍、坚住,得不动时,其心倾注、导向漏尽智。彼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至灭苦之道。’如实知:‘此是漏。’如实知:‘此是漏之集。’如实知:‘此是漏之灭。’如实知:‘此是至漏灭之道。’如是知、如是见时,彼心从欲漏解脱、从有漏解脱、从无明漏解脱。于解脱时,解脱智生。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来此生。’此亦于彼慧中而有。

三七

童子!此乃彼世尊,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所称赞之圣慧蕴。于此中更无所作也。”

“阿难!希有哉!阿难!未曾有哉!复次,阿难!此圣慧蕴是圆满,而非不圆满。又阿难!我不见佛教以外之沙门、婆罗门有如是圆满之圣慧蕴。而于此中[慧解脱]实无更应作者。希有哉!尊师阿难!未曾有哉!尊师阿难!犹如扶起倒者,揭露覆盖者,迷者教示以道,闇中持来明灯,使有眼者见诸色。正如是,尊师阿难,以种种方便开示法。尊师阿难!于此,我归依世尊瞿昙,归依法及比丘僧伽。尊师阿难!愿摄受我、从今日始,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猜你喜欢
  卷十七·赞宁
  卷四十八·佚名
  卷上·德辉
  卷二·晁迥
  爱恩斯坦相对论与唯识论·太虚
  新华严经论 第八卷·李通玄
  高僧傳卷第一·慧皎
  绝余编卷一·智旭
  佛法金汤编卷第四·岱宗心泰
  开元释教录卷第三·智升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乙·道宣
  卷第二十五·永觉元贤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一·怀感
  致汉藏教理院第一届毕业生函·太虚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四·守端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九十九·彭定求

        卷399_1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同州时】元稹   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   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腊雪不满地,膏雨不降春。恻恻诏书下,半减麦与缗。   

  • 卷二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草堂集咏竹杯珓子谁识破筠根还同一气分吉凶终在我翻覆漫劳君酒欲祈先酹香临掷更焚吾尝学丘祷嬾把祝云云喜怀古上人见访隔岭僧来宿闲同倚石楼漏声过半夜月

  • 卷九·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九   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古今体诗六十一首【起熙寜六年癸丑正月尽六月在杭州通守任作】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

  • 宋史全文卷三十·佚名

    宋宁宗三戊辰嘉定元年春正月戊寅,右谏议大夫叶时、殿中侍御史黄畴若、监察御史章燮、余崇龟等上言侂胄专政无君,僭上不道,乞枭其首领,置之淮甸,积尸丛冢之间,以谢天下。不许。辛巳,章再上,又不许。诏曰:『朕以眇躬,获遵洪业。所

  • 任城王高蔆传·李延寿

    任城王高氵皆,神武帝的第十个儿子。从小聪慧颖敏,天保初年受封。在孝昭帝、武成帝时,天子回邺城,都命他镇守晋阳,总领并州的事务。历任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天统三年(567),封为太保、并州刺史,另封为正平郡公。  有一

  • 杨黼传·张廷玉

    杨黼,云南太和人。好学,《五经》读了百遍。工于篆文,好佛典。有人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他笑笑而已。庭前有棵大桂树,他在树上绑一块板子,题名“桂楼”,躺在上面,做诗咏歌,怡然自乐。注《孝经》数万言,旁征博引,字皆小篆。所用砚池干

  • 卷一百七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三 朱批于振奏摺 提督湖北学政翰林院修撰【臣】于振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条奏数事甚属可嘉候发廷臣议奏 提督湖北学政翰林院修撰【臣】于振谨 奏为 圣谕之化导最宏 广训之牖民孔

  • 卷二百八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八世职表十一镶红旗满洲世职上【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一·陆世仪

    治平类[礼]礼乐之存汉宋诸儒之功固大礼乐之废汉宋诸儒之失亦不小汉儒不知礼乐而妄述礼乐其失也愚而诬宋儒知礼乐而过尊礼乐其失也拘而腐见举大石者前呼邪许后则应之或左或右杂而不乱因举谓孚光曰此处亦有礼乐礼乐是儒

  • 卷八·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八    元 刘因 撰论语四八佾首章【孔子谓季氏】季氏初心也须知其为不安然见八佾人数之盛便自忍而用之这便是遏絶天理失其初心也【时举】○后説之意亦自当存盖只此便是天理发处【木

  • 卷十三 辨别异端·张伯行

    此卷辨异端。盖异端不辨,则正学不明,故必于其弥近理而大乱真者,严析之于毫厘,然后人心不为所惑,而世道庶乎其日隆也。,朱子曰:今人容易为异说引去者,只是无见识。圣人之书,非细心研究,不足以见。朱子曰: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

  • 南安岩严尊者·惠洪

    禅师讳自严。生郑氏。泉州同安人也。年十一弃家。依建兴卧像寺沙门契缘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耆宿云豁。豁者清凉智明禅师高弟。云门嫡孙也 太宗皇帝。尝诏至阙。馆于北御园舍中。习定久之。恳之还

  • 卷三十二·佚名

    △如来相海品第二十九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来相海。如来顶上有大人相。名曰明净。三十二宝以为庄严。普放无量大光明网。遍照一切十方世界。如来顶上有大人相。名曰普照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八·智圆

    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二一约下随文释义四。初约四等。荆溪云。无施无受等者意明大舍等无缘慈。是故彼此皆云无也。故以四种不可说法名为平等。即是大舍之体理也。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等者于此舍中慈悲喜三即是度心。舍中

  • 大乘起信论广释卷第五·昙旷

    京西明道场沙门昙旷撰论。分别发趣至趣向义故 释曰。以下第三发趣道相。于中有二。初标意显名。后别开分别。此初也。此中应当先明道义。然后方显发趣等相。所言道者有其四义。能所通行依趣义故。此既不□教理行果故

  • 星空暗流·阿西莫夫

    经过若干年的星际争霸,川陀已席卷银河半壁江山,只剩富甲天下的萨克能与之抗衡。萨克的经济命脉是其殖民星弗罗伦纳的特产——蓟荋,这种稀有植物为萨克嫌取了全银河的财富,川陀对此觊觎已久。愚可,一个曾遭心灵改造的白痴,突

  • 鸳鸯梦·叶小纨

    叶小纨撰。《重订曲海目》及《今乐考证》著录。《曲考》、《曲目表》、《曲录》亦著录,但均误为叶小鸾撰。叶小纨(1613—1657),字蕙绸。江苏吴江县人。工部郎中叶绍袁次女。为著名戏曲理论家及戏曲作家沈璟之孙沈永祯

  • 樊山政书·樊增祥

    清樊增祥著,樊的门生夏午诒辑刊,共20卷。作者樊增祥号樊山,清末光绪宣统两朝历任陕西渭南知县,陕西按察使,江宁布政使著职。此书收辑了作者自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二年间,有关公牍、批判著文稿,其中包括较多的地方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