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通本禅师

禅师名善本。生董氏。汉仲舒之后也。其先家太康仲舒村。大父琪。父温。皆官于颖。遂为颖人。初母无子。祷于佛像前。誓曰。得子必以事佛。即蔬食俄娠。及生本骨相秀异。方晬而孤。母育于叔祖玠之家。既长博学。操履清修。母亡哀毁过礼。无仕宦意。辟谷学道。隐于笔工。然气刚不屈。沉默白眼公卿。嘉祐八年。与弟善思。俱至京师。藉名显圣地藏院。试所习为大僧。其师圆成律师惠揖者。谓人曰。本它日当有海内名。乃生我法中乎。圆成使听习毗尼。随喜杂华。夜梦见童子。如世所画善财。合掌导而南。既觉曰。诸佛菩萨。加被我矣。其欲我南询诸友乎。时圆照禅师。道振吴中。本径造姑苏。谒于瑞光。圆照坐定。特顾之。本默契宗旨。服勤五年。尽得其要。其整顿提撕之纲。研练差别之智。纵横舒卷。度越前规。一时辈流。无出其右。圆照倚之。以大其家。以季父事圆通秀公。秀住庐山栖贤。出入卧内。如寂子之于东寺。元丰七年春。绝九江游淮山。遍礼祖塔。眷浮山岩丛之胜。有终焉志。遂居太守岩。久之出世。住婺州双林六年。浙东道俗追崇。至谓傅大士复生。移住钱塘净慈。继圆照之后。食堂日千余口。仰给于檀施。而供养庄严之盛。游者疑在诸天(或云西天)。时号大小本 神考(或作哲宗)闻其名。有诏住上都法云寺赐。号大通禅师。又继圆通之后。本玉立孤峻。俨临清(或云千众)众。如万山环天柱。让其高寒。然精粗与众共。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王公贵人。施舍日填门。厦屋万础。涂金镂碧。如地涌宝坊。住八年。请于 朝。愿归老于西湖之上。诏可。遂东还。庵龙山崇德。杜门却扫。与世相忘。又十年。天下愿见。而不可得。独与法子思睿俱。睿与余善。为予言其平生。曰。临众三十年。未尝笑。及闲居时。抵掌笑语。问其故。曰不庄敬。何以率众。吾昔为丛林。故强行之。非性实然也。所至见尽佛菩萨行立之像。不敢坐伊蒲塞馔。以鱼胾。名者不食。其真诚敬事。防心离过。类如此。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谓左右曰。止有三日已而。果殁。有异禽翔鸣于庭而去。塔全身于上方。阅世七十有五(或三)。坐四十有五夏。

赞曰。本出云门之后。望雪窦为四世嫡孙。平居作止。直视不瞬。及其升堂演唱。则左右顾。如象王回旋。学者多自此悟入。方其将终之夕。越僧梦本归兜率天。味其为人。居处服玩。行己利物。日新其德。不置之诸天。尚何之哉。

猜你喜欢
  卷之七·佚名
  解深密经卷第一·佚名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白岩净符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现前三昧中十法品第十三·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三·佚名
  卷八·道世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四·霁仑超永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二·王亨彦
  不尽品第二十六·佚名
  叙·开福道宁
  佛藏经嘱累品第十·佚名
  不可约教而遗机·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林洪·唐圭璋

      洪字龙发,号可山,泉州人。和靖七世孙淳祐间,以诗鸣。   恋绣衾   冰肌生怕雪未禁。翠屏前、短瓶满簪。真个是、疏枝瘦,认花儿、不要浪吟。   等闲蜂蝶都休惹,暗香来、时借水沉。既得个、厮偎伴,任风霜、尽自放心

  • 陈若水·唐圭璋

      若水,四明(今宁波)人。淳祐十年(1250)进士,见宝庆四明志卷十。时代或稍有参差,未知即其人否,俟续考。   沁园春   寿游侍郎   某恭审某官受天异禀,间世笃生。光辅三朝,伟甚忠清之节;退安一壑,粹然恬淡之风。帝眷   耆

  • 黄大舆·唐圭璋

      大舆字载万,自号岷山耦耕,蜀人。有词集号乐府广变风,今不传。   更漏子   怜宋玉、许王昌。东西邻短墙。   虞美人   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霸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   葛荒葵老芜

  • 刘因·隋树森

    (刘因(一二四九——一二九三)原名骃,字梦骥,后更名因,字梦吉,号樵庵,又号雷溪真隐。河北容城县人。天资过人,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及长,由不忽木、张子有等荐于朝,擢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以母疾辞归。至

  • 卷四·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四明 文徴明 撰太史诗集七言古诗题友壻王世宝钩勒竹湘竿泪歇斑不留缟衣玉立清而虬萧萧寒月照空影冉冉白云生素秋谁家美人夸雪面中庭摇佩清霜愁飞来白鳯何所有玉宇瑟瑟风飕飕古来画竹谁最优

  • 宁极斋稿·陈深

    宋 陈深 撰拟骚我思古人陆君承之余畏友也其好古嗜学与余同而天资爽朗邈不可及暇日撰此辞遗之冀有以励我也繄古人之寥寥兮夫何思之弗谖蹇余生之独后兮曽不得与之周旋旷斯世而勿见兮故増欷而永叹抚遗籍而览兮□所闻

  • 御选明诗卷五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五十四五言律诗五倪光宿清村地阔江流险天空山势高望乡双泪落为客一身劳斜日飞沙鸟西风动野蒿一舟依岸宿深竹夜骚骚陈?  过溪才百步桥转入禅关高阁斜临水平林逺见山波光随鸟度秋色共云闲深惬

  • 志第一 天文上(天体 仪象 天文经星 二十八舍 二十八宿外星 天汉起没十二次度数 州郡躔次·房玄龄

    昔在庖牺,观象察法,以通神明之德,以类天地之情,可以藏往知来,开物成务。故《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此则观乎天文以示变者也。《尚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此则观乎人文以成化者也。是故政教兆于人理,祥变应

  • 卷二 本纪二·赵尔巽

      ◎太宗本纪一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太祖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长益神勇,善骑射,性耽典籍,谘览弗倦,仁孝宽惠,廓然有大度。   天

  • 卷第二百九十四 後周紀五·司马光

      起著雍敦牂(戊午),盡屠維協洽(己未),凡二年。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顯德五年(戊午、九五八年)   春,正月,乙酉,廢匡國軍。   唐改元中興。   丁亥,右龍武將軍王漢璋奏克海州。   己丑,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權揚州

  • 第二十三 卷清光绪宣统·缪荃孙

    司 道 徐州道(光绪二年改徐海道为徐州道)吴世熊 浙江仁和监生,元年任。二年五月十一调江西督粮道。段 起 湖南清泉监生。三年五月十一调自江西督粮道,六年六月十五广东盐运使。薛书常 河南灵宝癸亥进士。四年补

  • 卷首·戴锡章

    西夏本赫连国地,而其先则魏拓跋氏后也(按,西夏先姓于弥,钱氏大昕《廿二史考异》、《元史·李恒传》,其先姓于弥氏,唐末赐姓李,世为西夏国主。按西夏之先本拓跋氏,于弥与拓跋音不相近,盖元时国俗之语。吴澄撰《李世安(即散

  • 张承哲·周诒春

    张承哲 字肖竹。年二十九岁。生于福州。本籍住址。福州芙蓉弄九十一号。已婚。女二。初学于福建高等学堂。及北京银行学堂。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芝加哥大学。习财政及商业。宣统三年。入本薛文尼大学。民国元年

  • 卷三十八·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三十八宋 陈经 撰多方【周书】武王之伐商也一戎衣而定何其易也既得天下易世之后商民犹不服自大诰而下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八篇之书无非为商民而作何其难也观孟子荅公孙丑论王道之难

  • 卷第二十七·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七禅门达者虽不出世有名于时者一十人见录金陵宝志禅师婺州善慧大士南狱慧思禅师天台智顗禅师泗州僧伽和尚万回法云公天台丰干禅师天台寒山子天台拾得明州布袋和尚诸方杂举征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九·澄观

    第六现前地。所以来者。已说诸谛相应慧。次说缘起流转止息相应慧。寄缘觉地故次来也。又四地出世未能随世。五地能随。而不能破染净之见。此地观察无染净法界。破彼见故。故瑜伽云。前地虽能于生死涅槃弃舍。一向背趣

  • 策林·白居易

    唐白居易撰。四卷。成书于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为应制举,闭门“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后应试高中第二名。试毕,白居易将所拟策目“次而集之,分为四卷”。该书内容丰富,所拟问题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

  • 十三经义疑·吴浩

    清吴浩考证《十三经》疑义的著作。十二卷。是书取诸经笺注,标其疑义,详加考证。考证周之军制与春秋列国军制多有变异,认爲周之军制一军爲一万人,而不是 《周礼》所记一军爲 一万两千五百人;其解《诗》所言“公车千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