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珏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唐珏(1247-?)字玉潜,号菊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孤贫力学,聚徒教授。宋亡,杨琏真伽尽发在绍兴之宋帝陵寝。珏出家资,招里中少年潜收遗骸,葬兰亭山,移宋故宫冬青树植其上。谢翱为作《冬青树引》颂其事。《宋史翼》、《新元史》有传。今存词四首,《全宋词》据《乐府补题》辑录。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唐珏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

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

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

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

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

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

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唐珏词作鉴赏

白莲,即指白色的荷花。据《群芳谱》载,荷花的颜色中红白二种居多。全篇围绕“白莲”。用笔,而无一字“白莲”,把白莲作为一个淡妆少女描绘,但白莲的形肖毕现。是咏莲词中的一篇佳作。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赋。从外部形象上写白莲本色。紧扣“白”字,花中有人,风姿绰约。“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对首二句的描绘而进一步加以渲染、烘托。“泠泠”“萧萧”描绘了白莲的“淡妆”的同时也写出白莲的精神状态。向以红色娇媚与洗净铅华腻粉的白莲相比,却要“敛避”,以此说白莲之美,则不言而喻。至此为白莲所绘之彩之形,已形神俱得。

“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另开一层,借典故来追述白莲受宠的史迹。“太液池”,指唐代大明宫内的太液池,曾内植白莲。《天宝遗事》有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共赏太液池中白莲的记载。白居易《长恨歌》曾有“太液芙蓉未央柳”的诗句。这些可惜已成历史陈迹,“不堪重记”,同时也为这一层次作个绾结。“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三句,反承“不堪”句意而来,又开一个层次转写眼前白莲的遭遇。“翠舆”喻指荷叶:“玉簪”,花名,与白莲同时开花,花大如拳,色洁白如玉,蕊长似玉簪,故名。翠舆难驻,玉簪轻坠,是指时序更换,指白莲凋零,狼藉池塘,众芳芜秽。“冰魂犹在”指精神未泯。“冰魂”指白莲品质高洁,僧栖白吊刘得仁诗有“冰魂雪魄”云云,可见《唐摭言》。

“别有凌空一叶,泣清寒、素波千里。”以萧索景象为背景,写白莲凋落之后的景况。首先写“凌空一叶”立于千里清寒素波之上,笔意较为奇特。写莲房垂露,在梦里怀恋着它那过去的纷华。“珠”即莲子。“珠房”即莲蓬:“明珰”本为妇女的玉制耳饰,这里盖取“明珰”以代采莲女。写“泪湿”、“恨远”,渲染纷华失去之后的悲凉。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转写秋天月夜之下,残荷虽残,而“仙意”尚留。以“羽扇”句写秋,以“琼楼”句写月。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总括白莲凋残,虽然冰魂犹在,无奈香消衣脱,冷露凌逼,语调悲凉至极。

这首词写在宋亡之后,最初收于《乐府补题》。经后人考证,《乐府补题》中的全部词作都是暗指发陵事。元灭宋后,其江南浮屠总统杨琏真伽率徒众尽发绍兴宋帝后陵墓,攫财盗宝,弃骨草莽间,人莫敢收。唐珏与林景熙等冒被杀危险收葬于兰亭,移宋常朝殿冬青树一株植焉,作为标志。南宋遗民王沂孙、周密、张炎、唐珏等,赋词唱和,以寄悲情。这些词汇为《乐府补题》。时元朝新立,故词中皆不敢明言,唯有指事抒情而已。这首词蕴涵悲凉感情,寄慨亡国之悲,还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首“长调词”。但构局开合多变,擒纵自如。起笔至“娇红敛避”。以散骈结合的笔法,描绘白莲形象;随之三句忽然另辟天地。“冰魂”三句,转笔收揽,而于下片换头再次转笔,作进一步推阐。用笔,曲折往复,卷舒之间,一无沾滞,显示了长调“构局贵变”的特点。从咏物的角度看,把“白莲”写得形神俱备。写白莲却无二字;寄慨亡国,却也幽极静极。是为一首意境深远的咏白莲词,可与张炎同题词比肩了。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九·彭定求
  张任国·唐圭璋
  箧中集 全文·元结
  ◆李□□材(子构集)·顾嗣立
  第十出 惊梦·汤显祖
  刘伯亨·隋树森
  提要·吴仁杰
  四集卷二十四·乾隆
  初集卷二·乾隆
  提要·宋无
  清苑斋集补钞·吴之振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李重元词作鉴赏·佚名
  提要·林同
  卷九·黎民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三·彭定求

        卷33_1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于志宁   陋巷朱轩拥,衡门缇骑来。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色动迎春柳,花发犯寒梅。宾筵未半醉,骊歌不用催。   卷33_2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趣】令狐德棻

  • 中州集巻四·元好问

    ○常山周先生昂一百首昂字德卿真定人父伯禄字天锡师事玄真先生褚承亮[承亮字茂先宣和六年擢第调易州户曹会皇子郎君破真定拘境内进士七十二人赴安国寺试策策目上皇不道少主失信举人希旨极口毁诋茂先离席揖主文刘侍中

  • 附录·贺铸

    钦定四库全书庆湖遗老诗集附录元丰末年始筮仕与方回俱在彭城为同僚友自是一别声迹不相闻盖三十余年矣政和甲午秋八月予还自京师过平江谒方回披腹道旧相视惘然如昨梦耳方回之诗予见之旧矣复出监湖集示予其辞义清远不见

  • 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欧阳修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高宗第八子也。始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长而温恭好学,通诂训,工草隶书。徙封豫王 ,又封冀王,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洛州牧。徙封相王,复封豫王。武后废中宗,立为皇帝,其改国号周,以为皇

  •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洪武十三年六月庚申朔 上谓侍臣曰人主能清心寡欲常不忘博施济众之意庶几民被其泽侍臣对曰 陛下此心即天地之心也惟人主之心无欲故能明断万事万事理则天下生民受其福 上曰人之不能明断者诚以欲害之也然明断亦不以急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佚名

    万历九年正月丙寅朔 上御皇极殿文武百官朝贺赐三辅臣上尊珍馔免百官宴○戊辰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襄城伯李应臣祭 景陵○己巳 上致斋于文华殿传谕内阁欲修武英殿以备致斋临御辅臣张居等上言本殿自 宣德正统以后久不

  • 今献备遗卷十五·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曾棨曾棨字子启江西吉水人也永乐甲申进士第一人文皇帝初御极欲兴起斯文乃选进士中秀敏者二十八人为庶吉士以应列宿开文渊阁使读中秘书大官供膳月给内帑钞为膏火费棨以翰林修撰居首选上时召试二十八人棨迅

  • 一二四八 谕内阁朱载堉《乐律全书》当详加订正并着派皇子等悉心精核·佚名

    一二四八 谕内阁朱载堉《乐律全书》当详加订正并着派皇子等悉心精核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一日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一日内阁奉上谕:朕前披阅朱载堉《乐律全书》,所载乐谱内填注五、六、工、尺、上等字,并未兼注宫、商、角、

  • 十国春秋卷二十四·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十李金全李金全其先吐谷浑人事唐明宗为厮养以骁勇善骑射常从征伐积功至刺史天成中官龙武节度使务为贪暴罢归献马数百匹居数日又献明宗谓曰卿马何多邪卿在泾州治状如何乃以马为事乎晋高祖时为安逺军节

  • 卷一百 下 叙传 第七十下·班固

    (班家历史,班固序文)【原文】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

  • 徐謇传·魏收

    徐謇,字成伯,丹陽人。祖籍东莞,与其兄文伯等都精于医药。徐謇因为到青州,刚好慕容白曜平定东陽,把他拿获,具表将他送至京师。显祖要验证他的医术,就把一些病人放在帐幕里,让徐謇隔着幕帐切脉,他都能准确判断病情,而且知道病人的

  • 三十年·佚名

    (乙未)三十年大明嘉靖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壬戌朔,領議政韓效元卒。效元爲人,器量恢洪,不較細瑣,頗有公輔之望。郞官時,告公事于堂上鄭光弼,光弼謂其族人曰:「此人器度殊凡,我國官爵,終必盡做也。」果爲領相焉。但與金安老,居在比

  • 本议第一·桓宽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

  • 松阳讲义卷二·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天命之谓性章中庸一篇乃是孔门传授心法这一章又是一篇之体要中庸所以为心法者以其放之则弥六合所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心之用也卷之则退藏于宻所谓寂然不动心之体也而这章内天命之性喜怒哀乐未发之中

  • 卷二十一·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二十一宋 林之奇 撰高宗彤日      商书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彤日高宗之训高宗彤日高宗彤日越有雊雉此盖高宗之贤臣祖己也因雊雉之变进戒于

  • 卷十一·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一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秦 季札观乐诗之次第秦处魏唐之上圣人删诗以秦次唐岂无其说意者秦为陇西之国与戎杂处既不用周礼至以人从死夫不用周礼是不能用夏变夷以人从死是变於夷者也

  •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十  叙列古今诸家目录古经录一卷。  右寻诸旧录。多称为古录。似是秦始皇时释利防等所赍经录旧经录一卷。  右似是前汉刘向校书天阁。往见有佛经。即谓古藏经录。谓孔壁所藏。或秦正焚书。人中所

  • 快士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十六卷。题“五色石主人新编”。或以为作者即徐述夔。按此书日本享保十三年(即清雍正六年,1728)《舶载书目》已加著录,书当作于此前,故可断定作者非徐述夔。本书写主人公书生董闻的遭遇,有文字